父母都不在了的孃家,你還會回去嗎?

用戶橘子的春天196826


父母都不在了的孃家,你還會回去嗎?

我的父母都還健在,我來說說我的姑媽的故事。

我家姑媽,在縣城生活,每個月是拿工資的,我們家都在農村,那時我們還小,家裡窮,我奶奶還在的時候她經常回去看望我奶奶,那時候她經常說:"媽媽在,我以後回來看媽媽,媽媽不在了,以後有事回來,沒事就不回來了。"

我家媽媽說:"以後你想來就來,又不要你幫著做事,你看著不冷不熱的時候來,家裡瓜果成熟的時候來。"姑媽說:"以後表姊妹們就不要走動了。"姑媽家就幾個女兒,也都在縣城。那意思很明顯,就是讓家裡有什麼事她來就行了,她的女兒們就算了,姑媽家的女兒們那時也都出嫁了。

我們結婚什麼的姑媽都是自己來,但女兒們一個都不讓來,禮也不到,這些無所謂,後來她家女兒開始辦各種事,就開始喊我們家兄弟姐妹們隨禮,經常掛在嘴邊的,表姊妹們不來往的話也不說了。

本來她家女兒和我們關係還算不錯,現在也越來越疏遠了,親戚就是這樣,有的越來越親,而有的走著走著就散了。

以前姑媽還回老家看看,後來幾年都不回去一次了。人與人之間是相互處來的,如果和嫂子、弟媳婦們處的好,不管父母是否健在,回去還是要回的,只是可能沒有父母在的時候回的多了,要是處的不好的話,那也只能有事才回,沒事的時候也是不太好回去的。

我家的父母都還健在,我們一快到節假日,弟媳婦就會打電話問我們回不回去,要不要開車來接,如果說不回去,他們還感覺有些遺憾。每次回去了要是就我自己帶孩子,沒有開車,她也會很積極的要求用車送我……

暑假送我們回來了的時候,車裡拉的全是吃的,還沒走的時候十幾歲的小侄子就問下次什麼時間回去,我說不知道,也許過年回去了,小侄子問過年哪天回來?我都不知道哪天過年呢?就在問我們回去的時間了。小侄子十幾歲了,和我家的孩子相差一歲,兩個人一回去就形影不離的。

至於以後會怎麼樣,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了,處的好一定會常常走動,如果不好那也就少走動一些罷了。


沐棉花開


父母都不在了的孃家,你還願意回去嗎?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心就一痛。

我的父母親去世多年了,所幸父母親為我留下了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如果這世界上只有我一個,真的無法想象這份孤獨的鑽心的疼痛。

父母親去世後,弟弟和弟媳婦在外打工,孩子我帶,平時,我的孃家就是弟弟家的那把不鏽鋼鑰匙。每每夜深人靜時,孩子們已經睡熟了,我獨自撫摩那把鑰匙,就像撫摩父母親宛然在耳的嚶嚶叮嚀:照顧好歡兒!我的淚就簌簌滑落。

弟弟和弟媳婦不在家時,我和孃家是時時刻刻在一起的。

過年時他們才會回家,孩子也整天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去了。我將家裡一些好吃的,勻一些給他們送去。臘魚臘肉是不用說的,苕皮子、玉蘭片、糰子……只要他們可能喜歡,我都會送一些給他們。

弟回家的日子,他們家就是我最想去的孃家。



再有,如果孃家有伯伯叔叔的,他們的家也是孃家呀!

我父母親去世時,我們年紀還輕,什麼都不懂。一切都是叔叔嬸孃幫忙操持。

父親母親都身患絕症去世的。去世前,每天都是叔叔和姑父幫忙守夜照顧,嬸孃幫忙做飯。記得那時候地裡棉花開了好多,滿田像白雲一樣。他們自己家的白天摘,晚上就幫我們家剝。父母親一個頭一年,一個後一年,連著兩年,把叔叔嬸嬸姑爺姑媽累死了,說實話,我一直心存感激。

正因為此,我一直非常孝敬叔叔嬸嬸和姑爺姑媽。他們的生日我是一定會到的。他們人老了,難免生個病住個院,只要我知道了,一定去看他們,跟他們給一點錢。

我把對父母親的孝心,用在了這幾位老人身上。



所以,我叔叔嬸嬸和姑爺姑媽的家,我也是當做孃家走的。

只要是孃家人,即使父母親不在了,肯定願意回去的啊!

不過,如果你是女子,本來嫁得遠,父母親都不在世了,家裡也沒其他什麼人了,不願意回孃家,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


簡閱人生


我是獨生女,我一歲多母親就去世了,是父親一手把我養大的,我為給父親養老招了上門女婿,後來我丈夫單位帶家屬,我就帶父親和兩個孩子離了家,我家就沒人住了,父親健在時我和父親在家裡叔叔辦事時也偶爾回家看看,後來父親不在了,突然失去了親情,我把叔父當成了對父親親情的寄託,時常回家看他,同時我覺得叔叔就真的像父親了,後來叔叔也走了,雖然和堂兄弟姐妹關係都不錯,卻再也找不回父輩的親情和疼愛了,每年清明十月一回家上墳便成了感情的寄託,家鄉的土地有我的父母和前輩,後來工業佔地祖墳也遷移離了家的土地,但我還是想回家,夢中還是童年和年輕是在家的情景,回家,尋找童年的記憶,回家找尋曾經的父愛和親情


俏夕陽


父母都不在的孃家,怎會不回去呢?

那兒,有我最親的兄弟姐妹,雖說父母不在了,但秭弟間的親情永不會消失。

有時侯,並不是兄嫂不待見自己,是有的人把自己當作外人,好像父母不在了,就沒有回家的慾望了,也不把兄嫂當成自家人了,你自己都見外,怎能讓孃家人不和你生分呢?

前些天,嫂嫂剛回來,就給我打電話,說幾個月沒見了,想來看看我,聽到她們回來的消息,我真的很開心,彷彿又回到了久違的孃家,又看到了久別的親人……

父母不在的孃家,那兒還有我的至親,永遠是我生命的根。


清風秋月


會的

我媳婦兒家是單親家庭,她父親之前一次意外去世了,我跟我媳婦兒談戀愛的時候,她總是拿著她父親的照片,給我講之前的事情。

她告訴我她的父親非常愛她,有她父親的那段歲月裡,她是全天下最幸福的那個人。然而就在8年前,他父親因為一場意外住進了醫院,之後不斷惡化,最後再醫院去世了。

她每次給我講起她父親的時候總是眼角帶著淚水。我現在會更加疼愛她,因為一個愛她的人離開了,我會成為更加愛她的另外一個人。我們逢年過節還有家裡老人的祭日,我們都會回去,回去看看她的媽媽,她的舅舅還有之前愛她的那個男人。。



李小聖嚶嚶嚶


如果是我的親人都沒在的話,我想我不會回去,因為我對那裡的感情真的很少。就算是父母感情也不太多。

如果說最讓我留戀的也許就是我小的時候的奶奶是能讓我記住的人還是有一條狗。他是讓我心軟的地方。

其實。人真的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吧。我覺得我也很矛盾,其實我以前是恨我父母的,因為他們真的不懂得怎麼教育孩子。

我從小是和奶奶長大的。然後爸媽雖然在身邊,但是不怎麼管我,最多的就是捱揍。他們並沒有教會我人生的任何東西。任何東西都需要自己去領悟,他們並沒有說過一句。最多的就是打。

直到我妹妹生下來以後,那時候我已經十五六歲了,我真的很嫉妒她,因為我覺得他們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她,而我什麼都得不到。因為我從七八歲的以後就開始做飯,去種地,這些活兒我都慢慢兒都會幹了。我的童年沒有什麼玩耍的時間,只有去幹活的時間。

可惜。這會教會了我人的殘酷性。我的父母卻沒有什麼都沒有交給我不管是仁慈還是社會的恪守法則,我只能靠著摸爬滾打,一點一點的走出來。

我從16歲出來,我就不想回家了,因為他根本代表不了我感情,我根本也不會想念。直到現在,因為我歲數已經大了。也許沒有感情,但是我會給他們養老。

人啊,只有在你付出的時候才有回報,不要想沒有付出就想要得到全部。


我是阿潔


父母在,家就在。雖然父母不在了,但是家還在那裡,就像我的媽媽說的那樣:人不在了,想那個地方。

我的媽媽有兄妹6個,除了媽媽和兩個舅舅在家,其他的幾個舅舅和姨都在外地,有時過年都聚不到一起,雖然常年不見面,但是他們的那種感情特別讓人羨慕。

姥姥還在世的時候,他們也會為老人的贍養問題吵的不可開交,最後決定由家裡的兩個舅舅照顧,在外面的舅舅和姨出錢,媽媽負責拆洗棉衣和被褥,在舅舅們沒空時照顧姥姥。在外人看來,吵過架可能以後就不會再在一起,更別提會長期來往,然而過年的時候,凡是能到的都會到,聚到一起又和樂融融。只要誰家有事,兄妹幾個都會站出來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再後來老人不在了,舅舅們提議,媽媽和姨還像以前那樣走孃家,舅舅們輪流做飯,只要能回來的一定要回來相聚。媽媽有時想家的時候,平常也會回去,兩個舅舅都爭著讓媽媽回家吃飯,媽媽說:媽不在了,哥哥家也是孃家,只要他們在,我還會走孃家。

老人不在了,親情還在,只要親人們還在那個地方,那裡就是你魂牽夢繞的家。


開心媽媽在天津


父母不在的孃家,我真沒什麼可留戀的。

父母把畢生積攢的東西都留給了弟弟。我和兩個姐姐看望父母帶的禮物,逢年過節給爸爸買的好煙好酒,都會被弟弟拿到他的家。我給媽媽買的衣服也被弟媳婦拿去,我有時看不慣對著爸媽說幾句,都被爸媽反過來數落。爸爸每次都會說你們拿來的東西都是我的,我給誰是我的事情。再說我們動不了了還要靠他們呢,可惜我爸媽的真心沒有換來兒媳婦的真心。



爸爸重男輕女我和兩個姐姐早已習以為常,從小到大家裡所有好的東西都給弟弟。爸爸有退休金平時很節儉,我和倆姐姐回家給爸媽的錢他都存起來。弟弟買房時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還要求我和兩個姐姐借錢給弟弟。



媽媽生病住院時,我和倆姐姐知道爸爸一分錢都沒有,住院費是我和兩個姐姐出的。媽媽住院期間,弟弟和弟媳象徵性的去了兩次,每次都是偶爾站一下就走。媽媽是中風後遺症,出院離不開人,兩個姐姐輪流照顧。我遠在外地工作不能盡孝,輪到大姐時,我會告訴大姐要她多替我孝順父母。大姐沒孩子她老了我給她養老。



我的爸媽萬般疼惜的兒媳婦。從進門到我媽去世,不要說給父母做頓飯,連杯水都沒有給我媽到過。弟弟自從結婚後也把錢財看的很重。我每次給倆姐姐電話,說的最多的以後咱們三個常走。


用戶60577191916菲兒


不回來,回來也沒意思

我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我從小不受父母待見,所以和父母沒什麼感情,出去打工了也是一年才回,嫁了之後回家就更少了,感覺回去還不如待在婆家好

其實我現在都不想回,現在回去只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父母哪天不在了,我恩也就報完了

我是不會在回孃家了,那裡是帶給我一輩子痛苦地方,回孃家就會讓我想起


李木蘭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亡,人生只剩歸途。

一個家就好比是一座房子,母親是牆,父親是頂梁。主體結構沒有了,這個家就散了。可能剛開始幾年還會回去,但是時間久了,也就清明節大家會見面(說的跟恐怖片似的,不過人也有人說人生本就是一部恐怖片😆)或者有什麼事情才會聯繫吧。

譬如,我爸爸總共有六個兄弟姐妹。爺爺奶奶都健在那會兒,每年家裡特別熱鬧,寒暑假,節假日,姑姑,伯伯,叔叔,孩子們大家都會聚在一起聊天吃飯,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尤其是爺爺奶奶生日,大家每年都會拍一張全家福。可就在奶奶去世後,一切就變了,爺爺的生日每年還是會過,可再也沒有了照片,節假日也沒有那麼熱鬧了,大家來爺爺家的次數也不多了。後來爺爺也去世了,家裡就更沒有什麼熱鬧可言了。剛開始時,姑姑她們還會來,慢慢的就越來越少,後來沒什麼事情就不來了,覺得親情都變淡了。想想如果是我,估計我也會。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日子過,再也沒有那個可以讓自己有恃無恐的人的存在了,來往都會考慮好多,所以大家珍惜這些可以有恃無恐的日子,多去煩煩他們,父母會很高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