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兵敗莫斯科的原因是什麼?

日常點滴愛好者


兔哥回答:二戰德國的失敗無疑是從進攻蘇聯開始的,其實當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行動實施時就已經決定了它失敗的下場。進攻蘇聯是希特勒戰略上最大的失策,在進攻蘇聯前希特勒雖然征服了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但希特勒也損失了一定的軍事力量,而且,英國還在美國的幫助下和希特勒死磕,法國、南斯拉夫等等一些國家的抵抗組織依然在和希特勒打游擊,希特勒還在非洲戰場消耗著軍事力量,不僅如此,各戰領區也都需要有兵力的住守,牽涉太多。



希特勒在入侵蘇聯時看似兵力強大,其強大是建立在閃電戰的基礎上,而閃電戰就像是衝擊波,隨著距離的拓展波峰越來越弱,而且平原好使,遇到城市巷戰就不靈了。而蘇聯恰恰是這樣的國土,2億多的人口,廣茂的土地,冬季寒冷的氣候,憑德國那樣的能量所迸發出來的衝擊波顯然是填不滿蘇聯的國土。當德國的將領們踏上蘇聯的領土時就已經明白,媽呀,這也太大了,這得用多少兵力才能佔領蘇聯那,不用說打,就是開著坦克跑,等到達蘇聯的最東方也冬季到來了。而要維護如此漫長的戰場補給線,估計德國真正能用來打仗的兵力也無法和蘇聯對抗了。


希特勒進攻莫斯科的計劃從剛剛開始的閃擊戰打響了第一槍,就再也沒有機會停止下來,整個戰爭的步伐都是處於超負荷的節奏下進行,蘇聯的抵抗從未中斷過,這也導致了希特勒的進攻計劃常常是在顧此失彼的高強度下進行。總的來說德軍兵敗莫斯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德軍在進攻莫斯科時並非是處於一鼓作氣的強盛期,而是經歷了一系列的戰役後,並且是正在進行一些戰役,或是正準備進行一些戰役時間段內;我們不能片面的只看莫斯科戰役,必須從蘇德,以及德國在歐洲,非洲的戰場總體分析。就是蘇德兩國在莫斯科戰役開打前就已經在其它的地方進行了數次的大戰;(1)莫斯科戰役打響的時間是1941年9月30日,而在1941年的7月蘇德就進行了第一次斯摩稜斯克戰役,這次戰役雖然德軍獲勝,但卻有21個師被重創,並且被吸引住了16個師的兵力,蘇聯的收穫就是為莫斯科保衛戰贏得了時間。


(2)列寧格勒戰役;這次戰役德軍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損失兵員達84萬人,這還不算,並且德國的精銳北方集團被死死的釘在了蘇聯的西北戰場上,直到1944年戰役結束。(3)和莫斯科戰役幾乎同時打響的還有1941年10月份的塞瓦斯托波爾戰役;這個戰役雖然不能和其它打戰役相比,但德國也集中了35萬人的力量。這對於德軍進攻莫斯科戰役顯然有牽制作用。以上只是具有代表性的戰役,這些戰役都牽制住了德軍的大量的人員,裝備,而對於蘇聯而言,卻為保住莫斯科贏得了重要的時間,便於蘇聯部屬莫斯保衛戰。


(二)對蘇聯的氣候因素重視不夠;德軍進攻蘇聯時按照閃電戰的作戰思想,佔領莫斯科將很快達成,希特勒單純的認為,一旦德國入侵蘇聯,蘇聯人的戰鬥意志必將土崩瓦解,因此,在冬季到來之前將很快佔領莫斯科。從德國當時的能力來看,為德軍士兵準備過冬棉衣並不是一個困難的事情,顯然希特勒是大意了。即便是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佔領莫斯科的計劃,德國也應該為士兵準備過冬的棉衣呀?問題就出在了希特勒認為德國進攻蘇聯時,也就是戰爭勝利時,那時蘇聯民眾會歡迎德軍進入莫斯科。冬季的嚴寒確實是德軍失敗的一個因素,但不能說是主要的因素。拿破崙曾經佔領過莫斯科,而最後卻主動放棄莫斯科撤退法國。拿破崙本想住在莫斯科的房屋裡,然而一場大火燒遍了莫斯科,蘇聯人的目的很絕,就是不讓拿破崙的軍隊有住的地方,並且堅壁清野,拿破崙對蘇聯人的做法感到震驚,也認識到不可能擁有莫斯科。而希特勒顯然沒有認真總結拿破崙失敗的原因。


(三)希特勒戰場鋪的太廣,戰線拉的太長,每一個戰場都需要人員物資,而補給這些戰場已經使德軍無能為力了;戰爭即是打錢也是打後勤,希特勒從打開二戰就採取了多點開花的戰略,雖然佔領了一些國家,並且前期對蘇聯的進攻初期獲勝,然而,這些都需要經營才能穩固,要保持穩固就必然被牽涉大量的軍力,而蘇聯漫長的補給線卻極為薄弱,蘇聯的游擊隊無處不在,德軍的後勤補給非常困難,而蘇聯同樣進行了堅壁清野,一粒糧食也不留給希特勒。而希特勒在進攻蘇聯時採取的就是破壞政策,一棟棟房屋都被炸燬,而蘇聯彷彿也不在乎房屋被破壞。其實就像是對付拿破崙那一套,困死德軍,於是就出現了冬季的戰場上,德軍在城市戰中竟然沒有禦寒的房屋住,沒有一塊能夠禦寒的毛毯,被服,真是可悲呀!其實當年的拿破崙也是這樣一步步逼得退出莫斯科。而德軍的補給始終處於睏乏狀態,保盧斯在投降後,一個堂堂的元帥竟然衣著單薄,凍得瑟瑟發抖,可見士兵們的處境有多可憐。


(四)蘇聯人誓死不屈的抵抗;蘇聯人並沒有像希特勒想的那樣,反而是表現出了誓死不屈的抗爭精神。一棟房屋,一個街道的爭奪,蘇聯人習慣了嚴寒,也熟悉戰場環境,蘇聯屬於主場作戰,有民眾的支持。而德軍屬於入侵者,人人喊打的對象。蘇聯雖然前期損失巨大,但主要的軍工製造企業並沒有損失,戰爭爆發後,蘇聯遷移了大量的軍工製造企業,其搬遷力度之大是驚人的。這些企業全速工作,將大量的武器裝備源源不斷的送向戰場。蘇聯用整個國家對抗德國,而德國卻是一國對抗數國。僅是兵員這一項德國就不能和蘇聯比,蘇聯僅女軍人就動員了80萬之眾。正是在蘇聯不屈不撓的精神下,才最後戰勝了德國。


(五)孫子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希特勒的進攻蘇聯就是如此,閃電戰的指導思想也是這樣的範疇,莫斯科戰役更是如此,可惜,希特勒永遠也不懂這樣是兵法。德軍雖然強大,武器先進,然而一旦受阻,其耐性不足的缺點就暴露無遺,而蘇聯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很強的耐性,死纏爛打,即便是屢戰屢敗也要屢敗屢戰。這些打法對於德軍而言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而蘇聯的勝利恰恰就勝在了不按套路出牌。就像當年蘇聯人自己縱火燒燬莫斯科一樣,可惜拿破崙懂了,但太晚了。而希特勒卻又走了拿破崙已經實踐的路,不能不說是希特勒的最大敗筆,因此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兔哥42928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德國和蘇聯的對決可以說是最慘烈的戰爭之一了。蘇聯的軍事實力我們是知道的,不僅軍隊人數多,而且擁有大片的國土面積。而對於德軍來說的話,它的實力也是非常強勁的,不然的話,也不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攻克歐洲那麼多的國家了。這兩個國家碰上了可以說就是火星撞地球了。在蘇德戰爭的初期,還是德國更佔據優勢的。德軍同樣是靠著閃電戰,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

莫斯科作為蘇聯的政治中心,一旦它被攻克的話,德國也是能夠直取蘇聯的大後方的。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卻大敗而歸。莫斯科保衛戰德軍的失敗是它發動戰爭以來為數不多的敗仗。那麼導致了德軍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有這樣的幾點,但是每一點都很真實。

首先一點就是蘇聯軍隊的堅決抵抗了。原來我們都是注意到戰鬥民族的勇猛的性格,其實他們的堅韌性也是非常強大的。為了能夠保證莫斯科不失守,當時的蘇聯紅軍內部有規定,只要在戰場上能多活一天就升一級。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的士兵都是活不過三天的。這也從側面反應出了戰況的慘烈。根據戰後的統計顯示,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裡,蘇聯軍隊損失達到了百萬。作為進攻一方的德國軍隊同樣也是如此。這幾乎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

其次一點就是和希特勒的戰略佈局有關了。俗話說的好“力氣要往一處使”,但是希特勒並不是很明白。他認為蘇聯和他之前攻克的法國等國家是差不多的。因此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就將蘇聯給攻佔,德軍的部隊被分成了三路。還有兩處的戰場是基輔和列寧格勒。這樣的做法無異於削弱了進攻莫斯科的德軍的力量。反觀蘇聯,則是全力應戰的。所以德軍會失敗也就不奇怪了。

還有最後一點原因就是氣候的原因了。當時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時候,已經是冬天了。像我們國家的黑龍江等地方,冬天就已經是非常寒冷的了,但是蘇聯的緯度是要比我們國家還要高的。因此德軍在後勤供應不上的情況下,導致了很多的德軍士兵直接被凍死了。就算是沒有凍死的,也是沒有辦法和全副武裝的蘇聯士兵的進行爭鬥的。

可以說,要是希特勒準備的充足一點的話,很有可能是能佔領莫斯科的。








千騎營卍首席司號員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入侵蘇聯,蘇德戰爭正式爆發。

1: 小鬍子的軍隊可是經過了大規模的戰役之後,千辛萬苦,“九九八十一難”後抵達莫斯科外。在路上有死了無數的士兵。這時距離莫斯科還有350公里。但是夜間氣溫達到零下32攝氏度。


2: 戰線長,多個戰場也深陷其中,後期德軍的精銳部隊都打光。老美當時物資援助蘇聯!

3: 在當時,白天美軍,夜晚英軍對德國城市展開連番轟炸,德國平民死傷慘重,蘇聯戰場消耗了德國太多的兵力,英美則破壞了德國生產力。

4: 德國雙線作戰,低估了俄軍的戰鬥力,且在後勤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陷入了冬季苦戰,英國的支援和後面加入戰局,打垮了德國。

5: 蘇聯高層斯大林放權給作戰總指揮,而小鬍子🧔希特勒則沒有。

6: 希特勒覺得蘇聯不堪一擊,想用閃電戰打垮蘇聯,迅速發動了戰爭,根本沒考慮過冬的事情,反倒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但是,最後的結果,大家也知道,德軍最後在莫斯科,輝煌止步於此,在莫斯科一敗塗地……


以下二戰電影推薦🎬!

《白色虎式》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一名前蘇聯坦克兵決心摧毀德軍“白虎”坦克的故事。

《決戰要塞》:蘇德戰爭爆發,靠近波蘭邊境的白俄羅斯小城佈列斯特要塞最先遭受德軍炮火突襲,但守衛部隊於彈丸之地牽制了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兵力。

《進攻列寧格勒》::1941年的列寧格勒,俊俏的蘇聯女警察及其戰友們與德軍、間諜、奸細、竊賊的戰爭,美麗的英國女記者、前蘇聯白軍將軍之女的乖舛遭遇,,,

《斯大林格勒》,《敢死連》,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最後的鐵甲列車》


Ghoul內幕


70多年前的蘇德戰爭,最終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裝備精良,能征善戰的日耳曼人為何慘敗於莫斯科城下,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大原因。

1.閃電戰變攻堅戰,優勢變劣勢。

1941年6月,德國突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對蘇聯發動了“閃電戰”,蘇德之間簽署的互不侵犯的條約成了廢紙。在蘇聯倉促應戰的過程中,德國將其優勢“閃電戰”發揮到了極致。僅僅三個月內,德國的鋼鐵洪流就突入到蘇聯境內800-1000公里。處境被動的蘇聯一邊防禦,一邊調整戰略部署。在損失近50萬人的代價下,將戰線稍微穩定在莫斯科外圍。

1941年9月,希特勒簽署命令,要求部隊在冬天來臨前攻下莫斯科,稱為“颱風計劃”。希特勒的優勢機動部隊從長驅直入的戰略分割包圍一下子轉入對莫斯科的固守包圍,閃電戰變成攻堅戰,優勢變成了劣勢。雖然在包圍莫斯科的首戰中取得了俘虜蘇軍600000萬人的成果,但是這也拉開了德軍最終走向失敗的序幕。

2.希特勒的過於自信最終葬送了德軍。

制定“颱風計劃”前,希特勒堅信憑藉日耳曼人的強悍和德國的鋼鐵洪流,能夠將戰爭結束在冬季來臨前,因為他不想走拿破崙的路。1941年10月,德國集中1500000人的兵力,在10000多門火炮,2000輛坦克和1200架飛機的火力支援下強攻莫斯科。蘇聯人的拼死抵抗讓德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蘇聯無數的愛國志願者,無數的新兵,甚至無數的婦女都上了戰場。這些拼死抵抗讓德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德軍等來的不是勝利的戰果,而是滿天飛舞的大雪。

3.天公不作美,莫斯科的嚴冬拯救了莫斯科。

1941年12月初,德軍依然沒能攻破莫斯科,此時的氣溫已經下降到零下40度。步槍凍住了,火炮也凍住了,坦克裝甲車也跑不動了。德國的後勤保障線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此時連士兵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大衣都不能保證,大批德國士兵因凍傷非戰鬥減員。得到喘息的蘇軍迅速從遠東調集力量,在蘇軍熟悉的寒冬裡對德軍展開了反攻。至第二年4月,德軍損失2000門火炮,1000輛坦克,300000士兵,不得不承認失敗。

莫斯科保衛戰中,德國慘敗而終,蘇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場會戰是二戰中一場重要的會戰,也是德國在東線戰場走向覆滅的開始。

我是木子知兵史,感謝你的關注和支持。


木子知兵史


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起攻勢,開啟了殘酷的蘇德戰爭。起初德軍的進展十分順利,贏得了斯摩稜斯克會戰、基輔會戰等著名勝利。巴巴羅薩計劃也於1941年11月德軍圍攻莫斯科時達到高潮,希特勒甚至認為將能在克里姆林宮度過聖誕節。

然而,德軍的攻勢在1941年12月初時也達到了極限,莫斯科戰役也以蘇聯軍隊的勝利告終。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的失敗,也標誌著巴巴羅薩計劃的徹底破產。

一是多線作戰。未消滅英國而攻打蘇聯。 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參戰,二戰均勢迅速打破,美國的參戰使整個戰爭形勢迅速向盟軍方面發展。

二是天氣因素。43年的俄國冬天比任何時候都寒冷。德國大批精銳凍死凍傷。

三是人民戰爭。殘酷的民族政策將蘇聯群眾推向了斯大林一邊,其實當時很多人憎恨斯大林,德國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深淵。

四是人口有限。德國當時只有約7000萬人口。顯然無法應對持久戰。

五是產能不足。大西洋戰場和北非戰場牽制了大量德國人力物力資源。

德國失敗的原因很多,但說到根本,就是戰略上的失敗。


沉默依舊


德軍在莫斯科會戰中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本人認為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蘇軍的英勇頑強抵抗,成功實現了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決心。德軍自從踏上蘇聯國土開始,就遭到了蘇軍的頑強抵抗,特別是西南方面軍的猛烈抵抗,西方面軍從斯莫稜斯克戰役開始也組織了起有效的防禦,從而遲滯、甚至迫使德北方和南方集團軍群在列寧格勒和基輔轉入防禦,中央集團軍群因而被迫分兵幫助南北兩翼,以消除側翼威協。待“颱風”戰役發起後,德軍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頑強抵抗,被蘇軍拖入不利天氣條件之下。二是蘇軍通過戰爭初期的考驗,一大批優秀指揮員如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華西列夫斯基、瓦圖京……湧現出來,使蘇軍的戰役指揮有了根本的改觀。特別是朱可夫在戰役指揮上的才能,在莫斯科會戰中發揮了巨大的、歷史性的積極作用。三是社會主義的舉國體制保證了國家高效的動員能力,在“一切為了前線”的口號下,使前線得到了源源不斷的兵員、物資補充,反觀德軍由於戰線的拉長,後勤補給難以為繼,在冬天竟無法保證前線必需的冬季作戰物資!四是德軍在“颱風戰役”中作戰指揮存在重大失誤,南北兩翼突擊集團相距過遠,從而被朱可夫成功擋在莫斯科遠接近地,使兩隻鐵鉗始終無法合攏,失去了突擊能力。五是蘇軍的情報工作優於德軍,佐爾格情報小組的貢獻,使蘇軍統帥部毅然決心抽調遠東精銳部隊參加莫斯科會戰。而反觀德軍竟然對如此大的戰略兵團的集結渾然不知,反而可笑地認為莫斯科可唾手可得。


手機用戶51841345359


78年前,也就是1941年,在蘇聯與波蘭的邊境上,德軍集結了190個師,共460萬人的兵力。不僅如此,還裝備了大量先進武器:4980架飛機、火炮47200門和坦克4300輛。

很明顯,德軍是準備進攻蘇聯。

6月22日凌晨,德軍部屬在邊境的三個集團軍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由此,持續將近一年的莫斯科保衛戰打響了!


不過戰爭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蘇聯最終取得了勝利,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就此打破。

作為後世人,事後諸葛亮,我們都會一致認為這場戰爭肯定是蘇聯獲勝。可在當時,卻不然。在戰爭爆發的兩個星期後,斯大林才反應過來:希特勒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於是在7月3日發表了公開聲明:向納粹德國宣戰。

不過德軍依靠空軍的優勢,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蘇聯的西部地區淪陷了。僅僅兩天時間,德軍在地面上的陸軍部隊就向蘇聯境內推進了80公里。

可想而知,剛經歷過肅反運動的蘇聯怎麼能夠抵擋住德國的閃電戰?戰爭初期,蘇軍節節敗退,第一次明斯克戰役,德軍完勝,蘇軍大面積潰敗。

那麼在如此有利的情況下,為什麼第二年(1942年),德軍就兵敗莫斯科,難道真的是因為莫斯科的詛咒嗎?

當然不是,我覺得有以下兩點原因。

其一,希特勒在初期重大戰果下,輕敵了。換句話說,是飄了。他武斷地認為德軍會像捏死一隻螞蟻一樣拿下莫斯科。於是把主要目光轉向了工業發達的烏克蘭,這是蘇聯很重要的工業地區和石油補給區,拿下它,既讓蘇聯重創,又能給德國補充最缺乏的石油資源。

所以希特勒就讓古德里安的中央集團軍全力支援南方集團軍攻打烏克蘭首府基輔。戰果是很豐富,蘇軍傷亡慘重,70多萬蘇軍被吃掉整個蘇聯西南方面軍被打垮。

可是這也給莫斯科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這第二個原因就是天氣原因了。拿下烏克蘭後,希特勒又制定了“颱風”行動,他希望能夠在冬季來臨前到蘇聯紅場散步。



前期德軍倒是來勢洶洶,眼看勝利在望。可天公不作美,10月6日,竟下起了大雪。這對希特勒來說,情況大大不妙。希特勒壓根沒想到戰爭能夠持續了冬季,所以他也沒有給德軍準備了禦寒的裝備。

這對德軍來說,是致命的。

大雪其實並不是致命的,僅僅是下了一個星期。但雪後就不一樣了。首先是連綿不絕的秋雨和道路的泥濘不堪,讓德軍的裝甲部隊失去了優勢。但其實對蘇軍來說,這也不是個好的兆頭。

到了11月,蘇聯才真正進入了嚴寒的季節。零度以下的天氣讓道路凍結,德軍的裝甲車和坦克能夠運行,而此時德軍禦寒的補給也在路上。這樣一看,其實德軍還是有勝利的概率。

可就是這樣的情況,德軍還是大意了。我剛才說了,希特勒一直以為戰爭不會持續到冬天,也因此沒有給德軍準備大量的禦寒物資。即使後方送來補給,也需要時間。而反觀蘇軍,斯大林從西伯利亞特地調來了有著豐富的寒冷作戰經驗的25個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再加上在本土作戰,蘇軍優勢漸漸凸顯出來。

所以在德軍不斷往莫斯科進發的路上,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德軍逐漸疲憊。進入12月,德軍攻下莫斯科也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希特勒罷免了總司令,自己親自指揮。但太晚了!第二年,德軍大敗。

這場戰爭,說實在,看似是因為天氣的緣故,其實很大部分原因是希特勒的大意、武斷和準備不足,而導致的。所謂的莫斯科詛咒完全是子虛烏有!


青史回聲


希特勒過分的自負,惹得上帝用一場百年大雪關上他的勝利之門,他擋也擋住用!1941年冬天,蘇聯的那場大雪如多米諾骨牌中傾倒的第一塊,它引發了德軍的一連串潰敗,希勒特氣得臉色都黑了。

1939年9月,德軍奇襲波蘭,拉開了他們四處攻伐的序幕,僅僅用十個月,法國、波蘭、挪威、丹麥和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先後歸入德國版圖,這樣瘋狂的事情在歷史上空前絕後。雖然德空軍在不列顛空戰中沒有取得完勝,但是英國在德國戰機的轟炸下,損失慘重,加上北非戰場上的消耗,英國已經不足為懼。勝利來得如此容易,讓希特勒的自信心爆棚,他迫不及待想要與強大的蘇聯過過招,於是希特勒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攻擊。

蘇聯的領導人斯大林知道德國遲早會攻過來,但是他並沒有想到英國沒有滅亡,德國居然就打過來了,蘇聯被德國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德軍一步步向紅都莫斯科逼近。1941年10月6日夜裡,天空下起了雪,這一場大雪的到來,引發了德軍許多問題,德軍不敗的神話走到了盡頭,希特勒的好運也走到了盡頭。嚴寒之中,德軍武器損壞嚴重,坦克的汽油凍結、履帶打滑以及瞄準鏡起霧,已經無法正常使用,士兵手上的機關槍也打不響了,更嚴重的是部隊的補給路線被大雪封閉,士兵沒有棉衣禦寒,糧食所剩不多。

德軍在歐洲大陸橫行霸道了一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原本自信心如城堡一樣堅固,但是此時此刻,他們的自信心出現了裂痕,他們第一次產生了不想再戰鬥下去的念頭,潰敗從這裡開始。德軍的戰鬥意志崩潰,戰鬥力大幅度下降的同時,蘇聯人的戰鬥意志卻達到了頂點,他們要捍衛十月革命的勝利果實。俄國十月革命,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建立了蘇維埃國家,期間遇到的困難險阻絕對不比德國入侵低。

1941年11月7日,恰逢十月革命24週年紀念日,斯大林慷慨激昂的演講,蘇聯紅軍威武的閱兵儀式,使得全國人民的戰鬥意志提升到了最高點,他們有信心在這場侵略戰爭中打敗德國。德軍的武器在嚴寒中無法正常使用,而蘇聯軍隊的武器卻做好了防護措施, 專門在嚴寒天氣下作戰的T-34型坦克向德軍衝去,穿著棉衣的士兵們用戴著槍套的機關槍向德軍瘋狂掃射。12月5日,德軍的攻勢徹底被遏制住,他們開始敗退。12月6日,蘇聯的反擊開始了,在飛機和重炮的配合下,紅軍向德軍發動了攻擊,德軍損失慘重。

希特勒在進攻蘇聯前口出狂言,他宣稱兩個月就能夠拿下蘇聯,但是最終上帝讓他為自己的囂張付出了代價。德軍莫斯科城下的大敗,敗給了元首的得意忘形,敗給了戰鬥意志頑強的蘇聯人,敗給了那場百年一遇的大雪,這個就是命運的安排。


世界近代史觀察員


莫斯科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是維亞濟馬—布良斯克合圍戰,第二個是向莫斯科的最後突擊。第一個階段以德軍的大勝而告終,德軍總計殲滅或重創了蘇軍7集團軍,俘虜75萬人,這場合圍戰堪比此前的基輔會戰,德軍幾乎完全摧毀了蘇軍在莫斯科方向的防線,造成了480千米的巨大缺口。這一戰表明,蘇軍即便在經過兩個月的精心準備,依舊無法在正面阻止住德軍的突破,而且很難避開德軍的包圍,德軍在經歷了3個月的作戰後,野戰能力依舊出色,但是在第二階段戰局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德軍失敗的原因應該在這一階段去尋找。



和第一階段相比,第二階段的德軍除了在兵力兵器上有所損失外,並無變化,理論上來說德軍仍舊具備第一階段那樣的進攻能力,而蘇軍的處境顯然更糟,大量野戰集團軍的覆滅,使其防線出現了一段的真空期,不得不從後方各處蒐羅部隊去重建防線。德軍在這一階段的推進非常緩慢,幾乎沒能形成戰役級別的包圍,最多隻是正面擊退了蘇軍,影響德軍機動能力的無外乎三種因素:後勤、天氣、部隊戰鬥力,這三種因素的不利一起造成了德軍的失敗,其中後勤補給佔到決定性的因素。


我們首先來談下天氣問題,10月份的泥濘和11-12月份的寒冷確實給德軍帶來了巨大的阻礙,使德軍的機動能力大大降低,德軍仍舊是以輪式車輛為主的軍隊,所以在10月份的泥濘期對德軍影響很大,幾乎是喪失了機動力,所以德軍暫時停止了進攻,直到冬季快到來道路霜凍時才重新發起進攻。這一段的延誤意味著此前第一階段的勝利所帶來的戰略優勢和機會已經徹底喪失,德軍無法擴張這一勝利,蘇軍得以獲得喘息重新建立了新的防線。此後德軍的進攻也不再那麼凌厲迅速,他們可以突破蘇軍的防線但卻沒有力量進行迅速的擴張,反而是蘇軍預備隊經常能及時趕來阻止德軍的進攻,甚至擊退德軍。作戰不再是運動的,逐漸成為一場正面的陣地戰,這種作戰模式對武器彈藥的損耗都是運動戰的數倍,傷亡也會大大增加,這對德軍的後勤補給和後備兵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1941年的德軍已經無力解決這些問題。


德軍早在突進到斯摩稜斯克一線時後勤補給問題就已經變得非常嚴峻,多虧將進攻重點轉向了兩翼才得空加強了中央方向上的後勤補給線,至少將鐵路線修到了斯摩稜斯克,現在德軍又向前推進了上百公里,而且這次中央集團軍群的實力又空前強大,對後勤補給的壓力也驟增,即便大大減少甚至放棄了食物、冬裝的運輸,全力輸送武器和彈藥也依舊不能滿足前線的需求,這已經預示出失敗的徵兆了。至於後備軍早已經沒有補充兵力,最後一次大規模補充在莫斯科戰役發起前,前線德軍每傷亡一個人,就降低一分戰鬥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莫斯科蘇軍一直在得到源源不斷的新銳部隊,不僅彌補了前線的損失,甚至在莫斯科近郊還組建了一條新的防線。

德軍對莫斯科的推進幾乎是用盡每一發炮彈,每一支預備隊,直到筋疲力盡後被迫轉入的防禦,防線的脆弱程度已經達到了極限,以致於蘇軍一開始的反攻便達成了突破,德軍沒有預備隊去封閉防線上的缺口,大規模的撤退也就不可避免了,德軍在擁有大量物資和補給中心和交通樞紐可以進行較長時間的堅持,表明他們仍舊具備很強的作戰能力,但他們無法在缺少彈藥的野戰陣地中堅守,後勤補給問題也就成為關鍵的問題。


戰略論


我就簡單總結下德軍慘敗原因:

(1)天氣惡劣太寒冷,士兵穿著單衣如何作戰打勝仗。

(2)運輸跟不上,戰線拉的太長這也是慘敗原因

(3)蘇聯有鋼鐵意志的領導人和天才的軍事指揮家,斯大林和朱可夫。

(4)希特勒的盲目指揮和近乎瘋狂的蠻幹,也是失敗和敗得那麼慘的原因。當時蘇聯已經全民皆兵,眾志成城,大軍合圍之時繼續打就不對了,失去了德軍裝甲部隊運動戰閃電戰的優勢!只是為了斯大林這三個字希特勒槓上了,不敗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