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兵败莫斯科的原因是什么?

日常点滴爱好者


兔哥回答:二战德国的失败无疑是从进攻苏联开始的,其实当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行动实施时就已经决定了它失败的下场。进攻苏联是希特勒战略上最大的失策,在进攻苏联前希特勒虽然征服了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但希特勒也损失了一定的军事力量,而且,英国还在美国的帮助下和希特勒死磕,法国、南斯拉夫等等一些国家的抵抗组织依然在和希特勒打游击,希特勒还在非洲战场消耗着军事力量,不仅如此,各战领区也都需要有兵力的住守,牵涉太多。



希特勒在入侵苏联时看似兵力强大,其强大是建立在闪电战的基础上,而闪电战就像是冲击波,随着距离的拓展波峰越来越弱,而且平原好使,遇到城市巷战就不灵了。而苏联恰恰是这样的国土,2亿多的人口,广茂的土地,冬季寒冷的气候,凭德国那样的能量所迸发出来的冲击波显然是填不满苏联的国土。当德国的将领们踏上苏联的领土时就已经明白,妈呀,这也太大了,这得用多少兵力才能占领苏联那,不用说打,就是开着坦克跑,等到达苏联的最东方也冬季到来了。而要维护如此漫长的战场补给线,估计德国真正能用来打仗的兵力也无法和苏联对抗了。


希特勒进攻莫斯科的计划从刚刚开始的闪击战打响了第一枪,就再也没有机会停止下来,整个战争的步伐都是处于超负荷的节奏下进行,苏联的抵抗从未中断过,这也导致了希特勒的进攻计划常常是在顾此失彼的高强度下进行。总的来说德军兵败莫斯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德军在进攻莫斯科时并非是处于一鼓作气的强盛期,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战役后,并且是正在进行一些战役,或是正准备进行一些战役时间段内;我们不能片面的只看莫斯科战役,必须从苏德,以及德国在欧洲,非洲的战场总体分析。就是苏德两国在莫斯科战役开打前就已经在其它的地方进行了数次的大战;(1)莫斯科战役打响的时间是1941年9月30日,而在1941年的7月苏德就进行了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这次战役虽然德军获胜,但却有21个师被重创,并且被吸引住了16个师的兵力,苏联的收获就是为莫斯科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2)列宁格勒战役;这次战役德军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损失兵员达84万人,这还不算,并且德国的精锐北方集团被死死的钉在了苏联的西北战场上,直到1944年战役结束。(3)和莫斯科战役几乎同时打响的还有1941年10月份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这个战役虽然不能和其它打战役相比,但德国也集中了35万人的力量。这对于德军进攻莫斯科战役显然有牵制作用。以上只是具有代表性的战役,这些战役都牵制住了德军的大量的人员,装备,而对于苏联而言,却为保住莫斯科赢得了重要的时间,便于苏联部属莫斯保卫战。


(二)对苏联的气候因素重视不够;德军进攻苏联时按照闪电战的作战思想,占领莫斯科将很快达成,希特勒单纯的认为,一旦德国入侵苏联,苏联人的战斗意志必将土崩瓦解,因此,在冬季到来之前将很快占领莫斯科。从德国当时的能力来看,为德军士兵准备过冬棉衣并不是一个困难的事情,显然希特勒是大意了。即便是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占领莫斯科的计划,德国也应该为士兵准备过冬的棉衣呀?问题就出在了希特勒认为德国进攻苏联时,也就是战争胜利时,那时苏联民众会欢迎德军进入莫斯科。冬季的严寒确实是德军失败的一个因素,但不能说是主要的因素。拿破仑曾经占领过莫斯科,而最后却主动放弃莫斯科撤退法国。拿破仑本想住在莫斯科的房屋里,然而一场大火烧遍了莫斯科,苏联人的目的很绝,就是不让拿破仑的军队有住的地方,并且坚壁清野,拿破仑对苏联人的做法感到震惊,也认识到不可能拥有莫斯科。而希特勒显然没有认真总结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三)希特勒战场铺的太广,战线拉的太长,每一个战场都需要人员物资,而补给这些战场已经使德军无能为力了;战争即是打钱也是打后勤,希特勒从打开二战就采取了多点开花的战略,虽然占领了一些国家,并且前期对苏联的进攻初期获胜,然而,这些都需要经营才能稳固,要保持稳固就必然被牵涉大量的军力,而苏联漫长的补给线却极为薄弱,苏联的游击队无处不在,德军的后勤补给非常困难,而苏联同样进行了坚壁清野,一粒粮食也不留给希特勒。而希特勒在进攻苏联时采取的就是破坏政策,一栋栋房屋都被炸毁,而苏联仿佛也不在乎房屋被破坏。其实就像是对付拿破仑那一套,困死德军,于是就出现了冬季的战场上,德军在城市战中竟然没有御寒的房屋住,没有一块能够御寒的毛毯,被服,真是可悲呀!其实当年的拿破仑也是这样一步步逼得退出莫斯科。而德军的补给始终处于困乏状态,保卢斯在投降后,一个堂堂的元帅竟然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可见士兵们的处境有多可怜。


(四)苏联人誓死不屈的抵抗;苏联人并没有像希特勒想的那样,反而是表现出了誓死不屈的抗争精神。一栋房屋,一个街道的争夺,苏联人习惯了严寒,也熟悉战场环境,苏联属于主场作战,有民众的支持。而德军属于入侵者,人人喊打的对象。苏联虽然前期损失巨大,但主要的军工制造企业并没有损失,战争爆发后,苏联迁移了大量的军工制造企业,其搬迁力度之大是惊人的。这些企业全速工作,将大量的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的送向战场。苏联用整个国家对抗德国,而德国却是一国对抗数国。仅是兵员这一项德国就不能和苏联比,苏联仅女军人就动员了80万之众。正是在苏联不屈不挠的精神下,才最后战胜了德国。


(五)孙子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希特勒的进攻苏联就是如此,闪电战的指导思想也是这样的范畴,莫斯科战役更是如此,可惜,希特勒永远也不懂这样是兵法。德军虽然强大,武器先进,然而一旦受阻,其耐性不足的缺点就暴露无遗,而苏联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耐性,死缠烂打,即便是屡战屡败也要屡败屡战。这些打法对于德军而言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而苏联的胜利恰恰就胜在了不按套路出牌。就像当年苏联人自己纵火烧毁莫斯科一样,可惜拿破仑懂了,但太晚了。而希特勒却又走了拿破仑已经实践的路,不能不说是希特勒的最大败笔,因此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兔哥42928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和苏联的对决可以说是最惨烈的战争之一了。苏联的军事实力我们是知道的,不仅军队人数多,而且拥有大片的国土面积。而对于德军来说的话,它的实力也是非常强劲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攻克欧洲那么多的国家了。这两个国家碰上了可以说就是火星撞地球了。在苏德战争的初期,还是德国更占据优势的。德军同样是靠着闪电战,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

莫斯科作为苏联的政治中心,一旦它被攻克的话,德国也是能够直取苏联的大后方的。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却大败而归。莫斯科保卫战德军的失败是它发动战争以来为数不多的败仗。那么导致了德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这样的几点,但是每一点都很真实。

首先一点就是苏联军队的坚决抵抗了。原来我们都是注意到战斗民族的勇猛的性格,其实他们的坚韧性也是非常强大的。为了能够保证莫斯科不失守,当时的苏联红军内部有规定,只要在战场上能多活一天就升一级。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的士兵都是活不过三天的。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了战况的惨烈。根据战后的统计显示,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苏联军队损失达到了百万。作为进攻一方的德国军队同样也是如此。这几乎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其次一点就是和希特勒的战略布局有关了。俗话说的好“力气要往一处使”,但是希特勒并不是很明白。他认为苏联和他之前攻克的法国等国家是差不多的。因此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将苏联给攻占,德军的部队被分成了三路。还有两处的战场是基辅和列宁格勒。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削弱了进攻莫斯科的德军的力量。反观苏联,则是全力应战的。所以德军会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还有最后一点原因就是气候的原因了。当时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像我们国家的黑龙江等地方,冬天就已经是非常寒冷的了,但是苏联的纬度是要比我们国家还要高的。因此德军在后勤供应不上的情况下,导致了很多的德军士兵直接被冻死了。就算是没有冻死的,也是没有办法和全副武装的苏联士兵的进行争斗的。

可以说,要是希特勒准备的充足一点的话,很有可能是能占领莫斯科的。








千骑营卍首席司号员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

1: 小胡子的军队可是经过了大规模的战役之后,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后抵达莫斯科外。在路上有死了无数的士兵。这时距离莫斯科还有350公里。但是夜间气温达到零下32摄氏度。


2: 战线长,多个战场也深陷其中,后期德军的精锐部队都打光。老美当时物资援助苏联!

3: 在当时,白天美军,夜晚英军对德国城市展开连番轰炸,德国平民死伤惨重,苏联战场消耗了德国太多的兵力,英美则破坏了德国生产力。

4: 德国双线作战,低估了俄军的战斗力,且在后勤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陷入了冬季苦战,英国的支援和后面加入战局,打垮了德国。

5: 苏联高层斯大林放权给作战总指挥,而小胡子🧔希特勒则没有。

6: 希特勒觉得苏联不堪一击,想用闪电战打垮苏联,迅速发动了战争,根本没考虑过冬的事情,反倒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知道,德军最后在莫斯科,辉煌止步于此,在莫斯科一败涂地……


以下二战电影推荐🎬!

《白色虎式》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前苏联坦克兵决心摧毁德军“白虎”坦克的故事。

《决战要塞》:苏德战争爆发,靠近波兰边境的白俄罗斯小城布列斯特要塞最先遭受德军炮火突袭,但守卫部队于弹丸之地牵制了数十倍于自己的德军兵力。

《进攻列宁格勒》::1941年的列宁格勒,俊俏的苏联女警察及其战友们与德军、间谍、奸细、窃贼的战争,美丽的英国女记者、前苏联白军将军之女的乖舛遭遇,,,

《斯大林格勒》,《敢死连》,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最后的铁甲列车》


Ghoul内幕


70多年前的苏德战争,最终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装备精良,能征善战的日耳曼人为何惨败于莫斯科城下,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大原因。

1.闪电战变攻坚战,优势变劣势。

1941年6月,德国突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苏德之间签署的互不侵犯的条约成了废纸。在苏联仓促应战的过程中,德国将其优势“闪电战”发挥到了极致。仅仅三个月内,德国的钢铁洪流就突入到苏联境内800-1000公里。处境被动的苏联一边防御,一边调整战略部署。在损失近50万人的代价下,将战线稍微稳定在莫斯科外围。

1941年9月,希特勒签署命令,要求部队在冬天来临前攻下莫斯科,称为“台风计划”。希特勒的优势机动部队从长驱直入的战略分割包围一下子转入对莫斯科的固守包围,闪电战变成攻坚战,优势变成了劣势。虽然在包围莫斯科的首战中取得了俘虏苏军600000万人的成果,但是这也拉开了德军最终走向失败的序幕。

2.希特勒的过于自信最终葬送了德军。

制定“台风计划”前,希特勒坚信凭借日耳曼人的强悍和德国的钢铁洪流,能够将战争结束在冬季来临前,因为他不想走拿破仑的路。1941年10月,德国集中1500000人的兵力,在10000多门火炮,2000辆坦克和1200架飞机的火力支援下强攻莫斯科。苏联人的拼死抵抗让德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苏联无数的爱国志愿者,无数的新兵,甚至无数的妇女都上了战场。这些拼死抵抗让德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德军等来的不是胜利的战果,而是满天飞舞的大雪。

3.天公不作美,莫斯科的严冬拯救了莫斯科。

1941年12月初,德军依然没能攻破莫斯科,此时的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40度。步枪冻住了,火炮也冻住了,坦克装甲车也跑不动了。德国的后勤保障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此时连士兵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大衣都不能保证,大批德国士兵因冻伤非战斗减员。得到喘息的苏军迅速从远东调集力量,在苏军熟悉的寒冬里对德军展开了反攻。至第二年4月,德军损失2000门火炮,1000辆坦克,300000士兵,不得不承认失败。

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国惨败而终,苏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会战是二战中一场重要的会战,也是德国在东线战场走向覆灭的开始。

我是木子知兵史,感谢你的关注和支持。


木子知兵史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起攻势,开启了残酷的苏德战争。起初德军的进展十分顺利,赢得了斯摩棱斯克会战、基辅会战等著名胜利。巴巴罗萨计划也于1941年11月德军围攻莫斯科时达到高潮,希特勒甚至认为将能在克里姆林宫度过圣诞节。

然而,德军的攻势在1941年12月初时也达到了极限,莫斯科战役也以苏联军队的胜利告终。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也标志着巴巴罗萨计划的彻底破产。

一是多线作战。未消灭英国而攻打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二战均势迅速打破,美国的参战使整个战争形势迅速向盟军方面发展。

二是天气因素。43年的俄国冬天比任何时候都寒冷。德国大批精锐冻死冻伤。

三是人民战争。残酷的民族政策将苏联群众推向了斯大林一边,其实当时很多人憎恨斯大林,德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深渊。

四是人口有限。德国当时只有约7000万人口。显然无法应对持久战。

五是产能不足。大西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牵制了大量德国人力物力资源。

德国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说到根本,就是战略上的失败。


沉默依旧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本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苏军的英勇顽强抵抗,成功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决心。德军自从踏上苏联国土开始,就遭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特别是西南方面军的猛烈抵抗,西方面军从斯莫棱斯克战役开始也组织了起有效的防御,从而迟滞、甚至迫使德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在列宁格勒和基辅转入防御,中央集团军群因而被迫分兵帮助南北两翼,以消除侧翼威协。待“台风”战役发起后,德军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被苏军拖入不利天气条件之下。二是苏军通过战争初期的考验,一大批优秀指挥员如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华西列夫斯基、瓦图京……涌现出来,使苏军的战役指挥有了根本的改观。特别是朱可夫在战役指挥上的才能,在莫斯科会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性的积极作用。三是社会主义的举国体制保证了国家高效的动员能力,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使前线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兵员、物资补充,反观德军由于战线的拉长,后勤补给难以为继,在冬天竟无法保证前线必需的冬季作战物资!四是德军在“台风战役”中作战指挥存在重大失误,南北两翼突击集团相距过远,从而被朱可夫成功挡在莫斯科远接近地,使两只铁钳始终无法合拢,失去了突击能力。五是苏军的情报工作优于德军,佐尔格情报小组的贡献,使苏军统帅部毅然决心抽调远东精锐部队参加莫斯科会战。而反观德军竟然对如此大的战略兵团的集结浑然不知,反而可笑地认为莫斯科可唾手可得。


手机用户51841345359


78年前,也就是1941年,在苏联与波兰的边境上,德军集结了190个师,共460万人的兵力。不仅如此,还装备了大量先进武器:4980架飞机、火炮47200门和坦克4300辆。

很明显,德军是准备进攻苏联。

6月22日凌晨,德军部属在边境的三个集团军向苏联发动了猛烈进攻,由此,持续将近一年的莫斯科保卫战打响了!


不过战争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苏联最终取得了胜利,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就此打破。

作为后世人,事后诸葛亮,我们都会一致认为这场战争肯定是苏联获胜。可在当时,却不然。在战争爆发的两个星期后,斯大林才反应过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于是在7月3日发表了公开声明:向纳粹德国宣战。

不过德军依靠空军的优势,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苏联的西部地区沦陷了。仅仅两天时间,德军在地面上的陆军部队就向苏联境内推进了80公里。

可想而知,刚经历过肃反运动的苏联怎么能够抵挡住德国的闪电战?战争初期,苏军节节败退,第一次明斯克战役,德军完胜,苏军大面积溃败。

那么在如此有利的情况下,为什么第二年(1942年),德军就兵败莫斯科,难道真的是因为莫斯科的诅咒吗?

当然不是,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原因。

其一,希特勒在初期重大战果下,轻敌了。换句话说,是飘了。他武断地认为德军会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拿下莫斯科。于是把主要目光转向了工业发达的乌克兰,这是苏联很重要的工业地区和石油补给区,拿下它,既让苏联重创,又能给德国补充最缺乏的石油资源。

所以希特勒就让古德里安的中央集团军全力支援南方集团军攻打乌克兰首府基辅。战果是很丰富,苏军伤亡惨重,70多万苏军被吃掉整个苏联西南方面军被打垮。

可是这也给莫斯科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这第二个原因就是天气原因了。拿下乌克兰后,希特勒又制定了“台风”行动,他希望能够在冬季来临前到苏联红场散步。



前期德军倒是来势汹汹,眼看胜利在望。可天公不作美,10月6日,竟下起了大雪。这对希特勒来说,情况大大不妙。希特勒压根没想到战争能够持续了冬季,所以他也没有给德军准备了御寒的装备。

这对德军来说,是致命的。

大雪其实并不是致命的,仅仅是下了一个星期。但雪后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连绵不绝的秋雨和道路的泥泞不堪,让德军的装甲部队失去了优势。但其实对苏军来说,这也不是个好的兆头。

到了11月,苏联才真正进入了严寒的季节。零度以下的天气让道路冻结,德军的装甲车和坦克能够运行,而此时德军御寒的补给也在路上。这样一看,其实德军还是有胜利的概率。

可就是这样的情况,德军还是大意了。我刚才说了,希特勒一直以为战争不会持续到冬天,也因此没有给德军准备大量的御寒物资。即使后方送来补给,也需要时间。而反观苏军,斯大林从西伯利亚特地调来了有着丰富的寒冷作战经验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再加上在本土作战,苏军优势渐渐凸显出来。

所以在德军不断往莫斯科进发的路上,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德军逐渐疲惫。进入12月,德军攻下莫斯科也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希特勒罢免了总司令,自己亲自指挥。但太晚了!第二年,德军大败。

这场战争,说实在,看似是因为天气的缘故,其实很大部分原因是希特勒的大意、武断和准备不足,而导致的。所谓的莫斯科诅咒完全是子虚乌有!


青史回声


希特勒过分的自负,惹得上帝用一场百年大雪关上他的胜利之门,他挡也挡住用!1941年冬天,苏联的那场大雪如多米诺骨牌中倾倒的第一块,它引发了德军的一连串溃败,希勒特气得脸色都黑了。

1939年9月,德军奇袭波兰,拉开了他们四处攻伐的序幕,仅仅用十个月,法国、波兰、挪威、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先后归入德国版图,这样疯狂的事情在历史上空前绝后。虽然德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没有取得完胜,但是英国在德国战机的轰炸下,损失惨重,加上北非战场上的消耗,英国已经不足为惧。胜利来得如此容易,让希特勒的自信心爆棚,他迫不及待想要与强大的苏联过过招,于是希特勒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攻击。

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知道德国迟早会攻过来,但是他并没有想到英国没有灭亡,德国居然就打过来了,苏联被德国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德军一步步向红都莫斯科逼近。1941年10月6日夜里,天空下起了雪,这一场大雪的到来,引发了德军许多问题,德军不败的神话走到了尽头,希特勒的好运也走到了尽头。严寒之中,德军武器损坏严重,坦克的汽油冻结、履带打滑以及瞄准镜起雾,已经无法正常使用,士兵手上的机关枪也打不响了,更严重的是部队的补给路线被大雪封闭,士兵没有棉衣御寒,粮食所剩不多。

德军在欧洲大陆横行霸道了一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原本自信心如城堡一样坚固,但是此时此刻,他们的自信心出现了裂痕,他们第一次产生了不想再战斗下去的念头,溃败从这里开始。德军的战斗意志崩溃,战斗力大幅度下降的同时,苏联人的战斗意志却达到了顶点,他们要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俄国十月革命,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了苏维埃国家,期间遇到的困难险阻绝对不比德国入侵低。

1941年11月7日,恰逢十月革命24周年纪念日,斯大林慷慨激昂的演讲,苏联红军威武的阅兵仪式,使得全国人民的战斗意志提升到了最高点,他们有信心在这场侵略战争中打败德国。德军的武器在严寒中无法正常使用,而苏联军队的武器却做好了防护措施, 专门在严寒天气下作战的T-34型坦克向德军冲去,穿着棉衣的士兵们用戴着枪套的机关枪向德军疯狂扫射。12月5日,德军的攻势彻底被遏制住,他们开始败退。12月6日,苏联的反击开始了,在飞机和重炮的配合下,红军向德军发动了攻击,德军损失惨重。

希特勒在进攻苏联前口出狂言,他宣称两个月就能够拿下苏联,但是最终上帝让他为自己的嚣张付出了代价。德军莫斯科城下的大败,败给了元首的得意忘形,败给了战斗意志顽强的苏联人,败给了那场百年一遇的大雪,这个就是命运的安排。


世界近代史观察员


莫斯科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合围战,第二个是向莫斯科的最后突击。第一个阶段以德军的大胜而告终,德军总计歼灭或重创了苏军7集团军,俘虏75万人,这场合围战堪比此前的基辅会战,德军几乎完全摧毁了苏军在莫斯科方向的防线,造成了480千米的巨大缺口。这一战表明,苏军即便在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准备,依旧无法在正面阻止住德军的突破,而且很难避开德军的包围,德军在经历了3个月的作战后,野战能力依旧出色,但是在第二阶段战局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德军失败的原因应该在这一阶段去寻找。



和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的德军除了在兵力兵器上有所损失外,并无变化,理论上来说德军仍旧具备第一阶段那样的进攻能力,而苏军的处境显然更糟,大量野战集团军的覆灭,使其防线出现了一段的真空期,不得不从后方各处搜罗部队去重建防线。德军在这一阶段的推进非常缓慢,几乎没能形成战役级别的包围,最多只是正面击退了苏军,影响德军机动能力的无外乎三种因素:后勤、天气、部队战斗力,这三种因素的不利一起造成了德军的失败,其中后勤补给占到决定性的因素。


我们首先来谈下天气问题,10月份的泥泞和11-12月份的寒冷确实给德军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使德军的机动能力大大降低,德军仍旧是以轮式车辆为主的军队,所以在10月份的泥泞期对德军影响很大,几乎是丧失了机动力,所以德军暂时停止了进攻,直到冬季快到来道路霜冻时才重新发起进攻。这一段的延误意味着此前第一阶段的胜利所带来的战略优势和机会已经彻底丧失,德军无法扩张这一胜利,苏军得以获得喘息重新建立了新的防线。此后德军的进攻也不再那么凌厉迅速,他们可以突破苏军的防线但却没有力量进行迅速的扩张,反而是苏军预备队经常能及时赶来阻止德军的进攻,甚至击退德军。作战不再是运动的,逐渐成为一场正面的阵地战,这种作战模式对武器弹药的损耗都是运动战的数倍,伤亡也会大大增加,这对德军的后勤补给和后备兵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1941年的德军已经无力解决这些问题。


德军早在突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时后勤补给问题就已经变得非常严峻,多亏将进攻重点转向了两翼才得空加强了中央方向上的后勤补给线,至少将铁路线修到了斯摩棱斯克,现在德军又向前推进了上百公里,而且这次中央集团军群的实力又空前强大,对后勤补给的压力也骤增,即便大大减少甚至放弃了食物、冬装的运输,全力输送武器和弹药也依旧不能满足前线的需求,这已经预示出失败的征兆了。至于后备军早已经没有补充兵力,最后一次大规模补充在莫斯科战役发起前,前线德军每伤亡一个人,就降低一分战斗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莫斯科苏军一直在得到源源不断的新锐部队,不仅弥补了前线的损失,甚至在莫斯科近郊还组建了一条新的防线。

德军对莫斯科的推进几乎是用尽每一发炮弹,每一支预备队,直到筋疲力尽后被迫转入的防御,防线的脆弱程度已经达到了极限,以致于苏军一开始的反攻便达成了突破,德军没有预备队去封闭防线上的缺口,大规模的撤退也就不可避免了,德军在拥有大量物资和补给中心和交通枢纽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坚持,表明他们仍旧具备很强的作战能力,但他们无法在缺少弹药的野战阵地中坚守,后勤补给问题也就成为关键的问题。


战略论


我就简单总结下德军惨败原因:

(1)天气恶劣太寒冷,士兵穿着单衣如何作战打胜仗。

(2)运输跟不上,战线拉的太长这也是惨败原因

(3)苏联有钢铁意志的领导人和天才的军事指挥家,斯大林和朱可夫。

(4)希特勒的盲目指挥和近乎疯狂的蛮干,也是失败和败得那么惨的原因。当时苏联已经全民皆兵,众志成城,大军合围之时继续打就不对了,失去了德军装甲部队运动战闪电战的优势!只是为了斯大林这三个字希特勒杠上了,不败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