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餘年體悟太極《授祕歌》中隱藏的練拳奧祕


30餘年體悟太極《授秘歌》中隱藏的練拳奧秘

黃震寰先生拳照

太極拳《授秘歌》又稱"八四秘訣",是太極拳的內煉秘訣。因由唐朝李道子授其學生,故叫《授秘歌》。李道子宏言高論,其道獨高,所傳太極拳叫"先天拳",也叫"長拳"。

《授秘歌》全文為: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應物自然,西山懸磬,虎吼猿鳴,泉清河靜,翻江播海,儘性立命。

現在許多太極拳書上都會附有此"八四秘訣"。雖然這樣,《授秘歌》直到現在還是很難理解和悟透的。但許多太極大家都認為,《授秘歌》是太極拳上層功夫修煉的原理和方法,也是太極拳修煉者的目標和歸宿。

30餘年體悟太極《授秘歌》中隱藏的練拳奧秘

寇孟傑先生藏《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中的“授秘歌”

30餘年體悟太極《授秘歌》中隱藏的練拳奧秘

範愚園先生藏《太極功源流支派論》中的“授秘歌”

太極名家吳圖南先生對《授秘歌》很有研究。記得1971年春天的一個星期天上午,我和張國健、陳友仁、於宏恩、範理寶等先生在天文館練功場向吳老學習時,吳老師對我們說:"小張手臂上的汗毛可以隨意念轉變方向,說明身上的不隨意肌可以隨意使喚,當練得身上的肉也能隨意念活動時,就活人具有活肉了。"接著又說:"你小於身上已有本錢,但不會用。"這指的是於先生身上的內勁能隨意念轉換和運行,當時大家可以感到和摸到的,但不能從身上放出去。現在大家所稱的"內功外放"或"發勁"者即是。過後吳老又說:"你們練拳練功不能練在身上,身上要'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才能發放自如"。"這樣練熟,就不用顧盼擬合,信手而應,縱橫前後,悉逢有綮"。這是第一次聽到練拳要"無形無象,全身透空"。當時只是聽過,沒往心裡記,也不甚瞭解。

後來幾年裡,吳老不斷地給我們灌輸這一理念。有一天,吳老對我說:"小黃,你摸摸我的身上看。"我就一隻手想去摸吳老的左上胸,一隻手想去撫摸他的右臂。我當時看得真切,其胸其手實實在在,應該可摸可扶,可以平衡。但就在你將摸到而未到之時,我突然覺得腦子一暈,心就象被蕩空而起,兩手摸空,剎那間,我的身子已被飛出丈外。看吳老的狀態,右手還是那樣安適地握著菸斗,身體還是那樣自然和安舒中正,而我不解的是,未見吳老動形和動招呀!以後的次次過招,都是這樣的被髮出去。有時我注意地觀察吳老在教別人時的狀態也是這樣的。吳老常說:"動形非太極。"這就想起楊澄甫宗師曾有 "動之至微,發之至驟"的名言。後來我才明白吳老的擊人是"信手而應,不思而得,全身處處能擊人,但又看不出在擊人",可說是"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應物自然"的寫照了。

30餘年體悟太極《授秘歌》中隱藏的練拳奧秘

楊少侯先生像

吳老在《太極拳歷代名家造詣》一文中介紹說到他的老師楊少侯先生時說:"他講究輕靈奇巧,尤長於凌空勁,就是對這個人一見手時,其離而未發,即能知其將發,彼何處欲動,即能知其將動,在動靜之間,能用很巧妙的辦法,把對方的力量牽起來,然後再放下去。"這也是楊少侯先生在"全身透空"後的感而遂通,無形無象的寫照了。吳老在該文中又說:"李道子說的'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應物自然'這三句話,表面上看很好懂,實際上無論在鍛鍊過程中,還是的理論研究上,確實不太容易理解。就是說,我們在練的時候和應用的時候,沒有形象,對方打我們的一錘,他覺得打著了,其實沒有,全身透空意思是全身像空的一樣。第三句不好懂,也不好講,所謂應物自然,這個物就是天下一切之物,適應物的自然,物怎麼來,我就怎麼辦,既不勉強,也不故意跟它彆扭。""西山懸磬、虎吼猿鳴、泉清河靜、翻江播海、儘性立命",講的是內功。他立論之高,見解之宏,為歷來研究太極拳者所未言,但非精於此道者,不足與言此。也就是說,講解對象必須是精於此道的人,性命之學,非一般淺識寡見者所能瞭解得了的。

30餘年體悟太極《授秘歌》中隱藏的練拳奧秘

太極名家吳圖南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