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露樑: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1598年9月18日,一代梟雄豐臣秀吉因病醫治無效而死。眾多被他不斷派往朝鮮的遠征軍,便不約而同的決定放棄戰爭回國。然而,與之對陣多年的明朝-朝鮮聯軍,卻不準備就此放過這些死硬的對手。期望通過海上攔截,將日軍大部殲滅或圍困於半島南部。


由此爆發的露梁之戰,也是近代遠東世界的最大海上交鋒。但握有天時地利與人和的聯軍,不僅沒有完成理想指標,反而在對手脫逃之餘還折損了2名主將。我們若重新分析雙方的武器、戰術和人事選擇,便不難發現其中所暗藏的各種烏龍。


理論上的技術優勢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明朝的航海技術 無疑勝於其他兩國

早在萬曆朝鮮戰爭爆發的1592年之前,明朝已在航海技術方面完全領先於日韓。雖然無法同歐洲和印度洋沿岸的傳統航海強國相提並論,但依然能在技術水準較低的遠東自成一系。無論是三國-南北朝時傳入的南印度式海船,還是唐宋元三朝不斷引入的阿拉伯技術,都在有條不紊的提升本土航海能力。


相比之下,半島與日本的船隻技術則明顯滯後一代。雖然有少數從事大陸貿易的商販,可以擁有較好的民用船隻,但只有大規模裝備水軍的戰艦才更能體現整體風采。無論是日本戰國諸侯都通用的安宅船和關船,還是朝鮮水軍所依仗的龜船與板屋船,大都在設計思路上類同古代中原的艨艟戰艦。區別僅僅在於朝鮮水軍的船隻更適合近海突擊,而他們的日本對手具有更好的跨海航行能力。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日本戰國時代的主力 安宅船

此外,聯軍船隻的火力也普遍優於日本方面。僅以水平稍遜的朝鮮戰艦來說,也都配備有多門小口徑火炮。船上的士兵也大都練習蒙古式的複合弓,作為火器射擊間隙的戰力補充。明軍戰艦則更進一步,在複合弓之外還配有少量的火繩槍。並在傳統的土製火炮之餘,還紛紛用上了仿造自前代西洋技術的弗朗機。甚至是專門的拋擲燃燒物,足以在近距離內對敵艦造成巨大損害。與之對抗的日本水軍,卻很少配有火炮,主要的輸出火力僅僅是和弓與單兵槍械。


最後,三國的歷史經驗也處於不平衡狀態。中原帝國自唐宋開始,就有過幾次像樣的海上交鋒。戰場地點廣佈在南洋、珠江口、山東半島與朝鮮之間。半島政權也有過多次在本土迎擊蒙古帝國和倭寇的案例,甚至三次參與了對日本列島方向的海上遠征。唯獨貴為島國的東瀛,僅有在列島內海相持的不純正體驗。若考慮歷史積澱對後世決策的長遠影響,他們無疑也是交戰三方中最吃虧的。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李氏朝鮮水軍的主力 板屋船

非常現實的本土優勢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1598年時 在半島的日軍已完全陷入頹勢

除了技術問題,聯軍實際上還有非常明顯的本土優勢。當日軍的撤退部隊剛剛準備集結登船,就被在附近活動的朝鮮漁民發現。消息也以最快速度傳遞出去,讓明朝水師主帥陳璘和朝鮮名將李舜臣都獲悉了對方動向。尤其是後者,已在本土水域同日軍周旋多年。依仗的相當資本,就是自己對本土海岸的情況熟悉。


當然,日本方面同樣因多年征戰而對朝鮮南部海岸有了認知進步。但考慮當時的航海技術與陸軍據點分佈,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有太多航行線路用於挑選。由於聯軍陸上部隊已完成對所有據點的圍困,他們也不可能冒險選擇走曲折的陸路,冒著被重創的風險趕往釜山。在這種最不得以的情況下,也就只能將效率和希望都寄託於海上。何況自己的家鄉與戰場還隔著一條對馬海峽,無論如何都不能避免全體上船。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聯軍制定的攔截日本船隊計劃

因此,聯軍早早就制定了多重伏擊方案。例如讓號稱有85艘各類戰船的朝鮮水軍,在前往釜山半途的露梁海峽南側列陣。明軍主將陳璘則帶著63艘戰艦中的大部分,到露梁海峽的北側設防。同時派出老將鄧子龍,帶著部分精銳迂迴到海峽北端埋伏,準備從後方予以夾擊。這樣就足以佔據內線優勢,靈活的堵截兩支日軍運輸船隊。其中,鄧子龍不僅分到3艘明軍自己的大型戰艦,還徵用了部分朝鮮板屋船協助近海廝殺。但正式這個看似合理的決策,為他稍後的陣亡埋下了詭異伏筆。


日軍對於聯軍的計劃完全是一無所知。1598年的12月15日下午,數萬名士兵分別坐上大小船隻,開始漫長的回鄉之路。但他們很快遭到聯軍船隻的夾擊,並不得不將希望寄託於稍後感到的另一支艦隊。後者正是由非常善戰的西南大名島津義弘率領,但也不能在技術和數量上佔得任何便宜。此時,日軍艦隊總計有300艘船,但大都以運輸部隊為主。聯軍則集中了148艘戰艦,並擁有來自朝鮮各地和廣東沿海的15600名士兵。若無意外,那麼這場海上交鋒將成為近乎一邊倒的大規模屠殺。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聯軍在技術和地形層面都具有明顯優勢

人事創造烏龍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露梁海戰的雙方佈陣與進程圖

然而,之後半天的交戰結果卻讓很多人感覺摸不著頭腦。那些違反軍事常識與技術對比的現象,或許也只能通過人事方面才能予以合理解答。


作為先鋒力量的鄧子龍船隊,在發現島津義弘率領的船隊出現後,就提前展開了伏擊作業。雖然是出生帝國南方的悍將,但其之前的軍事生涯基本與海戰無關。除了鎮壓江西和嶺南兩地的農民起義,還在西南邊境迎戰過緬甸土司。這些個人經歷讓他具有典型的明末將領風采,習慣於親自率領少數精銳實施一波流突擊。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嶺南的大海船 實際上不適合在半島近岸活動

然而,由廣東水兵駕駛的大海船,實際並不適合在淺灘礁石眾多的半島沿岸活動。這也是他麾下借來一批本地板屋戰艦使用的原因。年邁的老將便指揮家丁登上朝鮮小船,徑直衝入島津氏的船隊陣中。憑藉更大口徑的火炮佔得先機。但這種不負責任的決策,完全有違明朝所奉行的傳統編隊戰術。因為自秦漢時代開始,主帥所在大船就必須居於艦隊中央,對周遭的小船發號施令。鄧子龍的做法無異於自動掐斷指揮鏈,使得所有部下都處於混亂當中。


島津氏的其他戰艦很快增援上來,將搶先突入其中的明軍板屋船包圍。雖然像島津義弘這樣的日本戰國大名,同樣不是海軍將領出生,但在國內混戰中也免不了指揮船隊和兩棲作戰。因此,日軍士兵很習慣於將自己的陸戰技巧移植到水面。通過密集的火繩槍輪射,壓制冒進成性的明軍精英。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板屋船與許多安宅船在外表上比較類似

更要命的是,朝鮮的板屋船與日軍常用的安宅船外形類似。在煙霧繚繞的混戰中,容易被不熟悉的明軍所混淆。鄧子龍的臨時座艦,就因為友軍擲出的燃燒物而遭焚燬。這位暴躁的老將也就與300名家丁一同戰死當場。


由於鄧子龍分艦隊的失敗,聯軍的主將陳璘與李舜臣必須向這個方向增派兵力。但出生廣東的前者,同樣是沒有任何海戰經驗的旱鴨子。他的早期軍事履歷,主要是在廣東沿海平定農民起義和潮州走私團伙。雖然一度由於他人揭發貪汙而被削職罷官,但卻因朝廷認定其熟悉倭寇戰法而被重新啟用。但論作戰風格,他同樣與鄧子龍不分伯仲。當自己乘坐的大型戰艦遭到對方安宅船圍攻,負責夾攻的李舜臣也必須前來馳援。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陳璘與島津義弘都不具備海戰經驗

結果,缺乏防護的板屋船塔樓,無法抵擋日軍火槍兵的又一輪齊射。這位半島歷史上最偉大的海軍將領,就因中彈而領了便當。靠著部下穿上甲冑代替指揮,才將消息隱瞞到了戰役結束。


最終,聯軍的伏擊設想沒能獲得成功。包括島津義弘在內的兩支日本船隊,在付出巨大傷亡後脫離而去。雖然日系船舶因追求減重而造成解構偏弱,但他們在出徵半島前已作出了相應改進。根據目睹遠征艦隊集結的葡萄牙傳教士記載,大部分安宅船的上層被包裹了一層鐵板。加之聯軍的火器都以人員殺傷性為主,自然也就難以大面積的炮擊摧毀日艦。更多戰果還是需要靠近身肉搏與縱火來獲得。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遠征半島的不少安宅船被加裝了鐵板

雖然朝鮮史料宣稱擊沉了200艘日方艦船,而己方僅有500多人傷亡。但大部分敵軍還是逃出生天,並在當年的聖誕節登陸本土口岸。島津自家的記載則宣稱,僅有數量極少的士兵陣亡。明軍在戰後曾撈起過69名俘虜,隨後押往北京斬首處死。但這樣的成果比例,似乎距離半島史家的說辭是差距甚遠。


倘若聯軍真的在露梁海峽取得史詩戰績,何至於不繼續追擊殘敵到底?哪怕李舜臣麾下的板屋船和龜船不適合脫離近岸,也可以由潮州水兵駕駛的廣東船代為執行......

決戰露梁:近代遠東的最大海上交鋒 竟是錯誤百出烏龍大會

明軍陣中的各類廣東戰艦

從規模上而言,露梁之戰無疑是近代遠東世界的最大規模海上交鋒。其參與的船隻數量和兵力規模,都超過了296年後的中日黃海海戰。一直到1904年的日俄戰爭爆發,這個數字才被兩個工業化國家所超越。


但在技戰術能力方面,參戰三方的水平都遠遠滯後於世界同期水準。明朝軍隊的糟糕人事佈局,更是直接造成糟糕表現。從而讓一場唾手可得的大捷,在擠出水分後就顯得過於乾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