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剛開始是共和國,為什麼後來又變成了王國?荷蘭君主哪來的?

澹奕


荷蘭開始時是共和國,為什麼後來又變成了王國?荷蘭的君主哪來的?其實這裡面有個誤會,因為荷蘭雖然一開始叫共和國,但實際上卻從獨立時起就是王國。所以荷蘭從獨立時起就是有君主的,而且當時的君主和現代君主一樣,都是來自奧蘭治家族。但荷蘭歷史上也確實經歷過非常複雜的演變過程,具體請看下文分解吧。


荷蘭聯省“共和國”

關於荷蘭的演變,首先要澄清的一點其實是這個“共和國”。荷蘭原本是神聖羅馬帝國治下的一個區域。但到了公元16世紀之後,歐洲社會變革的暗流湧動,荷蘭這個地區的社會形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首先體現在經濟領域,荷蘭這個地區的海外貿易在歐洲最早蓬勃發展了起來。而與經濟基礎同步發生變化的是宗教改革,荷蘭地區也成為了最早從天主教轉變為信仰新教為主的歐洲地區之一。

荷蘭聯省共和國

而此時統治荷蘭的是神聖羅馬帝國最有勢力的家族哈布斯堡家族,這個家族不但在其大本營奧地利維持統治長達600多年,而且在當時還成為了匈牙利、西班牙和波希米亞等國的國王,而荷蘭也是其領地之一。當時擔任西班牙國王的腓力二世也感覺到了荷蘭正在發生的變化,因此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想強化自己在當地的統治,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加稅,目的是抑制當地商人階層的壯大。但他的這個措施卻導致荷蘭人揭竿而起,在公元1568年發動叛亂。而這場戰爭史稱八十年戰爭,也就是說它打了整整八十年。

但在荷蘭七省的核心地帶,局勢在公元1581年之後就比較穩定了,荷蘭聯省共和國也就在這一年成立了。但是,荷蘭聯省共和國雖然叫共和國,其實卻仍然是實行君主制的國家。它的元首雖然叫執政而不叫國王,但卻始終是由領導荷蘭獨立戰爭的威廉一世及其後代所擔任的,這個家族被稱為奧蘭治家族。而荷蘭各省也基本是由原來神聖羅馬帝國的貴族所統治,荷蘭叫“共和國”其實只是因為它當時實施的是聯邦制,但這個聯邦制是各省貴族的聯邦,而且奧蘭治家族被賦予了永久性的執政地位,所以其實當時叫聯省共和國的荷蘭,實質上也還是個君主國。

黃金時代與亡國

荷蘭獨立之後很快進入了其“黃金時代”,成為了航海和貿易強國。公元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這個公司曾壟斷亞洲貿易接近200年,而當時的荷蘭因為在全球貿易中的絕對優勢,因此獲得了“海上馬車伕”的稱號。在此期間,荷蘭也在世界許多地區都建立了大量殖民地,其中包括一度侵佔我國臺灣地區,後來被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但在今天的印尼、印度南部、南非以及美洲地區,荷蘭的殖民地還是得到了維持。因此荷蘭也成為了最早的全球殖民帝國之一。

鼎盛時期的荷蘭殖民帝國

而且荷蘭人在貿易和金融方面也引領了世界的潮流。公元1609年,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在這方面可以說荷蘭把世界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但荷蘭是一個憑藉貿易起家的國度,雖然他很早就在全球建立起了殖民帝國,它的工業實力卻一直不太強大。從公元1652年開始,新興的海上強權英國憑藉其較強的工業實力開始不斷挑戰荷蘭的海上霸權。在之後30多年裡,英國與荷蘭之間爆發了3場戰爭,英國從荷蘭手裡搶走了北美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天的紐約。之後在公元18世紀初,荷蘭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損失慘重,退出了海上霸權的爭奪。

公元17世紀的世界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

而在公元18世紀晚期,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以荷蘭支持北美13州獨立為由,又發動了第4次英荷戰爭。此次戰爭和美國獨立戰爭幾乎同時進行,甚至可以說是美國獨立戰爭的一個分戰場,最終英國雖然被迫接受了美國獨立的現實,但卻成功地擊敗了荷蘭,將荷蘭徹底打跨,並藉此擺脫了戰前欠荷蘭的鉅額債務,還成功地將當時世界的金融中心從阿姆斯特丹轉移到了倫敦。而荷蘭迅速從強國淪落成為一個倍受歐洲列強輕視的國家。

而在第四次英荷戰爭結束11年之後,荷蘭本土就被法國全部佔領,荷蘭本土建立了法國的傀儡政權巴達維亞共和國。拿破崙上臺之後又把荷蘭分封給了自己的弟弟路易·波拿巴,讓他當了荷蘭的國王。後來則直接把荷蘭正式併入法國,成為了法國的兩個省,荷蘭滅亡。

復國與分裂

公元1813年,忙於歐洲戰事的拿破崙無暇顧及荷蘭,法國在荷蘭的統治逐漸失控。此時奧蘭治家族重新掌控了荷蘭的政局,而此時忙於打敗拿破崙的歐洲列強也商定,讓被法國佔領的荷蘭北部和被奧地利佔領的荷蘭南部統一成為一個獨立國家,這個決定的根本目的還是要削弱拿破崙法國。公元1815年3月15日,荷蘭復國,建立荷蘭聯合王國,來自奧蘭治家族的另一個威廉一世成為了荷蘭國王。

(荷蘭聯合王國)

但當時的這個荷蘭聯合王國可跟現代荷蘭王國不是一回事,當時的荷蘭聯合王國是包括今天的比利時和盧森堡在內的“大荷蘭”。但這個大荷蘭南北兩部之間的差異卻非常大。其北部的北尼德蘭地區有200萬人,主體信仰新教,而南部的南尼德蘭地區則有340萬人,基本全部信仰天主教。而且南部地區因為之前受法國影響很深,所以當時其上流階層的通行語言已經變成了法語。而且當時南尼德蘭地區強烈渴望跟隨法國大力發展工業,而北尼德蘭地區則仍然希望堅守其商業傳統,雙方在經濟方面矛盾也越來越大。而且法國對於失去荷蘭其實也很不甘心,在公元1830年8日,南尼德蘭獨立戰爭爆發,經過近一年的激戰之後,南尼德蘭在法國的支持下成功獨立,成為比利時。9年之後,盧森堡也宣告獨立。荷蘭在歐洲的領土基本上達到了現代的狀態。

現代荷蘭


而在此期間,荷蘭的海外殖民地也不斷被英國所侵蝕,原本荷蘭佔據的新加坡和南非等地先後被英國奪走。二戰之後,全球殖民地獨立成為大勢所趨,荷蘭最後兩個主要的殖民地印尼和蘇里南分別於1949年和1975年獨立,之後荷蘭只保留有少量海外領地,荷蘭王國也從雄霸全球的海上馬車伕變成了一個比較純粹的歐陸國家。


桃花石雜談


荷蘭國家的歷史發展錯綜複雜,其命運也是伴隨著歐洲大陸各帝國的交替而興衰。十七世紀中葉以前,它曾先後被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所統治。1568年始,荷蘭為反抗西班牙國王的中央集權和對新教加爾文派的迫害,開始了與西班牙長達八十年的戰爭,最終於1581年宣佈獨立,建立了荷蘭共和國。

在此後的一百年間,荷蘭迅速發展壯大,造船運輸業極為發達,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霸主,被譽為海上馬車伕,在全球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成為繼西班牙之後世界最大的殖民國家。

十七世紀末期,荷蘭與日漸崛起的英國和法國,發動了為爭奪世界霸權的戰爭。荷蘭在海上敗給了英國,在陸地上敗給了法國。荷蘭被法國佔領,荷蘭成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傀儡政府巴達維亞共和國,荷蘭共和國滅亡。1806年拿破崙的弟弟路易.波拿巴任國王,荷蘭被封為王國,後併入法國。1814年荷蘭脫離法國,成立了荷蘭王國並於1848年成為君主立憲國,自此君主制一直持續到現在。




白玉塔下的海


荷蘭王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部偏北,面積4.15萬平方公里,人口1701萬(2016)。荷蘭也稱尼德蘭——低地之國,1581年北部7個省脫離西班牙組成“聯省共和國”,以荷蘭省(即現今南北荷蘭兩省)面積和影響最大,以致外人以“荷蘭”(原意“凹陷之地”)稱之,而其正式國名還是“尼德蘭(Netherlands)”,儘管它廣義上包括荷、比、盧和法國東北部。

距今2000多年前,凱爾特和日耳曼部落分居萊茵河南北。公元前57年,羅馬帝國開始對低地的征服,其統治到5世紀初西羅馬崩潰。隨後是法蘭克王國,9世紀中期到11世紀初,又有維京人的搶掠。9—14世紀,該地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275年和1283年,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首次出現在歷史記載中,低地地區漸成貿易中心。

14世紀後期的一個多世紀裡,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通過聯姻控制該區域,他被認為是現代荷蘭與比利時的締造者。1515年,出生於根特的查理五世繼承了該地區統治權,他於1516年繼位西班牙,從此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低地,到1538年,尼德蘭地區轄17省(北7南10)。1555年,新王接任查理後,極權與壓榨激起尼德蘭人強烈的反抗。彼時正值歐陸宗教改革,提倡節儉、勤勉、理性與負責任的美德以促進經濟的加爾文教派成為主流,給荷蘭歷史進程帶來深刻影響,南部的天主教徒未受迫害。1568年,擺脫西班牙爭取獨立的八十年戰爭爆發。1581年,北方7省宣佈獨立,成立聯省共和國,領導者是執政王“沉默”威廉。

荷蘭王室始於1534年“沉默”威廉繼承奧蘭治親王,他是拿騷伯爵之子,受天主教洗禮,但接受新教教育成長,深得查理五世寵愛,1584年被西班牙重賞的槍手刺殺身亡。該地共經歷了威廉子孫五任執政王,到1815年,威廉五世的兒子成為尼德蘭王國國王,稱作威廉一世。

17世紀是荷蘭的黃金時代,它有成熟的造船、航運和漁業,貿易與拓殖得心應手,憑藉船隊和銀行統治著世界商業,當年商船隊有1800艘的規模,海外殖民地遠及北美、加勒比、亞太、印度洋和非洲。擅長貿易的荷蘭人不擅戰爭,四次英荷、法荷戰爭耗盡其力量。1795—1814年起法國勢力控制荷蘭,拿破崙下臺後的1815年,包括荷、比、盧的尼德蘭王國誕生。1830年比利時革命,1839年荷、比正式分裂。一戰中荷蘭保持中立,但外向型經濟遭受重創。1940年,納粹德國的入侵打破荷蘭的中立,女王(1890—2013年4月,荷蘭一直是女君王在位)流亡英國,戰後荷蘭一直是北約、歐共體/歐盟的創始國和堅定成員。

君主立憲制的荷蘭,王室是國家標誌的體現,實際權力掌握在商人和知識精英手中。再看社會結構,最主要的特徵是“群體林立”,即社會的、職業的、地區的和宗教的不同群體均以平行的組織形式長期共存。


ruixuezhaofeng


我們先看一下大背景,在歷史上,荷蘭共和國從西班牙手上獨立後,其強大的金融和商業在世界上的輝煌程度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因捲入歐洲戰事,特別是和法國的消耗戰(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將荷蘭人的精氣神消耗大半,在威廉三世於1702年逝世後,荷蘭正式走向衰落。

此後的荷蘭共和國越來越孱弱,到1780-1784年第四次英荷戰爭後,荷蘭共和國已經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1795年法國入侵荷蘭,並迅速控制荷蘭共和國本土及其海外勢力,併成立了巴達維亞共和國作為法國的衛星國。

但這與後來的荷蘭王國有什麼關係呢?還真有關係,關係還很緊密,由於荷蘭共和國衰敗的一塌糊塗,使法國得以順利拿下荷蘭共和國,而在1799年拿破崙掌握了法國的大權,隨後拿破崙為了加強對荷蘭的控制,讓自己的弟弟路易·波拿巴成為荷蘭國王,也就所謂的路易一世。這樣便結束了荷蘭的共和國曆史。拿破崙這樣做也是為了讓荷蘭也更好的納入到自己的大陸封鎖體系,畢竟荷蘭算是一個比較依賴海洋的國家。

但是,拿破崙卻發現自己的弟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聽話,路易·波拿巴覺得荷蘭是一個商業性的國家,而英國當時有佔據了海外許多重要的貿易據點和海上要道。故而路易·波拿巴認為自己自己當上了荷蘭國王,就要對自己的國家前途負責,於是沒有像拿破崙所期望的那樣去和法國站在一起對英國進行大陸封鎖。

在1809年年底,拿破崙便召回了路易·波拿巴,並嚴厲警告了自己的弟弟。但這個警告卻不起作用。路易·波拿巴甚至在1810年將王位讓位給自己的次子,即後來的路易二世。憤怒之下的拿破崙乾脆將荷蘭王國合併入法國。1813年-1814年,拿破崙在第六次反法聯盟中失利,被迫退位,荷蘭也擺脫了法國的控制,並在1815年重新成立荷蘭王國。路易·波拿巴的次子,路易二世重新成為荷蘭國王。而荷蘭王國也一直延續至今。


黎塞留的野望


荷蘭最早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查理五世之後哈布斯堡家族分為奧地利哈布斯堡與西班牙哈布斯堡兩支,荷蘭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勢力範圍。但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下,荷蘭大部分人信封新教的加爾文派,而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自視為天主教一統的領袖,在荷蘭實行殘酷的宗教審判。之後,法國與西班牙爭奪歐陸霸權,支持荷蘭獨立是法國打壓西班牙的重要手段。歐洲三十年戰爭之後,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和會上,西班牙承認荷蘭獨立,被稱為尼德蘭共和國。之後歐陸大戰荷蘭都是重要爭奪區域,直到1815年拿破崙戰爭之後,維也納和會對荷蘭的地位進行了確定,成立荷蘭王國。


阿拉伯的歐麥爾


簡單來說,荷蘭從西班牙手上獨立後七個省成立的共和國,拿破崙時代被幹掉成了王國,法國的一部分,最後拿破崙帝國垮臺後荷比盧成立了荷蘭王國,沒幾十年比利時又獨立了,直到現在,還是尼德蘭王國。國王是德裔,可經過二戰後,荷蘭人又特別恨德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