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本科生上課影響自己搞科研,教授放棄百萬年薪揮淚辭別

世上,最難的事情莫過於魚和熊掌兼得。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裡難以兼顧不同的角色,更很難同時出色地完成多項工作。

在大學中,時常有這樣的爭議:大學老師,應該是重心放在科研還是放在教學上?

給本科生上課影響自己搞科研,教授放棄百萬年薪揮淚辭別

此前,南方科技大學,這所位於深圳的新興頂尖大學,因為以為長聘教授離職而備受關注。南科大教授王立新因為“教學影響了我原創性科研成果的產出”而選擇辭職離開南科大,並放棄了130萬的年薪。

王立新教授,此前長期在香港科技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系任教,是業界頗具影響力的學者。

給本科生上課影響自己搞科研,教授放棄百萬年薪揮淚辭別

王教授認為,要做出高質量原創性成果,需要靜心思考、需要精心鑽研、需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大學教授是最有可能與能力做出這些高質量原創性成果的人群,而不是我們花錢僱來的學生做。

給本科生上課影響自己搞科研,教授放棄百萬年薪揮淚辭別

他還表示,給本科生上課會讓自己的時間碎片化,很難有連續整片的思考時間

,對自己的科研工作影響很大。

給本科生上課影響自己搞科研,教授放棄百萬年薪揮淚辭別

其實,到底是重教學還是重科研,應該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關鍵應當基於不同學科、不同教師特點和差異的把握,制定與之相匹配的評價標準。

王立新教授所在的南方科技大學之類的明顯的研究型大學,應該是以科學研究為導向,看重科研和產出原創性成果是重中之重,而以各類師範院校為代表的教學應用型大學,就應該更看重教書育人的職責。

給本科生上課影響自己搞科研,教授放棄百萬年薪揮淚辭別

其實,在我看來,頂尖大學應該科研重於教學,因為他們是原始創新和重大突破的核心動能,對於知識的重複年復一年的重複講解應該是其他層次學校教師更關心的事情。

早在1810年,洪堡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現代大學,明確提出要把教學和科研搞到一起,他曾提出“只有作為一位優秀的研究者,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教師

,照本宣科、拾人牙慧的人在大學中是做不了教師的。”

給本科生上課影響自己搞科研,教授放棄百萬年薪揮淚辭別

如今的中科院直屬的中科大、國科大以及新成立的西湖大學就傾向將大學作為研究者的共同體,它們發揮著在中國高等教育中其他學校難以替代的作用,成為了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的中流砥柱。

其實,如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南科大王教授寧願放棄百萬年薪,也要追求純粹專注的科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