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到底告訴我們了什麼道理?

依然有緣


我個人覺得,吳承恩通過《西遊記》告訴人們的是,要做一件有使命感的事,必需要有恆心,經得起磨難。

吳承恩一生沒有中舉,卻創作了一部不朽之作《西遊記》就是最好的佐證。

同時,我們從《西遊記》中可以受到幾點起發:

第一,團隊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唐僧西天取經,如果沒有悟空、八戒、沙僧、白龍馬的幫襯,別說取到真經,就是到達雷音寺都是不可能的。

第二,矢志不移,經得起磨難。西天取經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幾乎是九死一生,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置生死於不顧,耐得住苦難和艱辛,恐怕是很難完成使命的。

第三,齊心協力。唐僧和徒弟們一路上發生過不少矛盾,之所以能化干戈為玉帛,就在於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否則,早就分道揚鑣了。

最後,成事得有天助。八十一難,難難妖魔鬼怪,不是地上的,就是天上下凡的。之所以都能化險為夷,不是玉皇大帝派神相助,就是觀音菩薩親臨降伏。由此可見,但凡遇到大難,沒有領導的鼎力支持,也是不行的。



皛川


通讀西遊記,你會發現,這部書與社會和職場不謀而合。一個取經團隊,隱射了很多職場道理。總結一下, 有五點。

一,沒背景的妖精都被打死了,有背景的妖精都成仙了。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怪,沒有背景後臺的妖精,都被他打死了。可是那些下界為妖的妖怪,每到關鍵時刻,他們的後臺老闆就出面說情,最後被收服上天了事。職場不也是如此嗎,沒背景的不聽話,肯定被開除了。可是有背景的員工,無論怎麼不服從管理,你又能耐他如何。

二,下屬能力再高,也怕緊箍咒。孫悟空能力很強,但是桀驁不馴,不服管理,於是觀音菩薩和唐僧就暗中做套,讓給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咒。悟空一旦不聽話,唐僧就唸咒,讓悟空痛苦不堪。職場中,很多領導對付不聽話的員工也是如此,不服從指揮,動輒罰款伺候。員工為了生活,只能無奈接受。

三,幹任何事都要經歷一番磨難。唐僧團隊西天取經,一共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事業發展也是如此,一個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就,必然會經歷很多挫折和磨難,只有意志堅強,不怕困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才能苦盡甘來,功成名就。

四,唐僧是一個好領導。馬雲說過,唐僧是一個好領導。這個取經團隊,除了沙僧老實一點外,孫悟空野性難馴,豬八戒偷懶耍滑,唐僧能把他們捏合在一起,委實不容易。而且取經之路艱難險阻,唐僧就是靠著堅定的信念,最終帶領團隊實現了戰略目標。

五,給自己打工和給別人打工,心態是不同的。孫悟空沒加入取經團隊之前,大鬧天宮,一人單挑天宮眾多好漢,把天宮攪了個天翻地覆。可是加入取經團隊後,動不動就被妖怪打的灰頭土臉,不得不到處求援。細細一琢磨,似乎明白了。以前是給自己打天下,動力十足,後來是給唐僧打工,出工不出力啊!

玩笑之言,以博大家一笑爾。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西遊記》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甚至更多答案。我只簡單說點自己的感受吧。

西遊記裡三教九流包羅萬象,從世俗、宗教等方面看都有很深刻的道理。而對我們個人來說只有一個硬道理:超越自我,有志者事竟成。其他的你看懂了也無法改變,徒增煩惱,所以超越自我是我們可行的啟示。

跟神仙動心眼,找死;就是在世俗中總動心眼也最終被心眼所害。心機是把雙刃劍。天真無邪也許是最好的修行境界。

做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人的主觀能生動性會贏得許多意想不到。物、志、力缺一不可,天時、地利、人和交相輝映。沒有玄奘法師的“九死一生”(前九世為取經而死,第十世取經成功),就沒有最後的西天取經成功,哪次失敗不是鳳凰涅盤、浴火重生?豈止是最後一次的九九八十一難?

師徒五人對應陰陽五行,是人本身的不斷追求和改變。踏破芒鞋覓春蹤,返鄉春掛柳枝頭。人人都有難唸的“經”,人人都是“玄奘法師”。這經該怎麼念?

一家之言,希望朋友們能把最可寶貴的珍惜起來。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關注和轉發,謝謝!


晨曦小荷


要了解《西遊記》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首先應該瞭解作者吳承恩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脈絡。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祖籍江蘇漣水人,後遷徙淮安山陽。他自幼聰穎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少年時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他不但文才優秀,還精於繪畫,擅長書法,通曉音樂,對圍棋也很精通,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可謂多才多藝。

吳承恩很早就中了秀才,但考舉不利,直到中年,才補得歲貢生,又過七年之久,才到北京史部候選,一直沒被錄用,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六十歲才獲得浙江長興縣丞的卑微官職,又因與長官不諧,拂袖而歸。

他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傲岸性格屈從長官意志,始終保持剛直風骨。

吳承恩不但是小說家,還是詩人。他在創作中,始終忠實於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忠實於自己的詩魂。

吳承恩久經動亂,他沒有消沉,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豪情和詼諧的性格。他的詩歌《送我入門來》就是他人生態度的自我表白。

送我入門來

(明•吳承恩)

玄鬢垂雲,忽然而雪,不知何處潛來?

吟嘯臨風,未許壯心灰。

嚴霜積雪俱經過,試探取梅花開未開?

安排事付於天公管領,我肯安排!

狗有三升糠分,馬有三分龍性,況丈夫哉!

富貴無心,只恐轉相催。

雖貧杜甫還詩伯,縱老廉頗是將才。

漫說些痴話,賺他兒女輩,亂驚猜。

從這首詞中,我們能看到吳承恩傲岸的性格,不屈的氣魄,他的詩詞“率自胸臆出之”,加之他一生困頓,懷才不遇,對時政多有不滿情緒,所以他的詩詞多針對封建黑暗制度的憤懣而發。

從吳承恩的生活經歷,我們可以看出他寫《西遊記》是抒發他內心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懣。孫悟空的形象和性格,多少在他的身上能找出影子,降妖捉怪是他的願望,他想象著蕩平天下牛鬼蛇神,掃除一切黑暗勢力。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

所以,《西遊記》寫的是人生,是現實社會。它給人們如下啟示:

一、人生要有虔誠的信念,要有不屈不撓的勇氣和信心。

唐僧雖然不懂人情世故,但他有一顆虔誠的心,他始終以慈悲為懷,以求取真經為信念,最終歷經千辛萬苦,行程十萬八千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不畏艱險,鍥而不捨帶領徒弟們走完最後行程。

二、獨木難支,眾志成城。

孫悟空雖然本領高強,但沒有師徒四人的齊心協力、鼎力合作,是取不來真經,得不了正果的,四人可以說缺一不可。

三、磨難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要想成功,就必然經歷坎坷行程,就像唐僧師徒取經路上經歷的磨難一樣。

四、邪不勝正,人間正道是滄桑。

無論妖魔鬼怪多麼兇頑,最終都將被正義毀滅或征服,只是要經歷艱難曲折的途徑而已。


戈壁灘上的駝鈴


橫看成嶺側成峰

原劇情家喻戶曉,即:唐僧從長安出發,騎著白龍馬在三個徒弟的保護下西行取經,歷經八十一難,最後到達靈山、取得真經返回東土的故事。

從不同的角度,有人說是揚佛抑道、有人說是佛道儒三家同源共果、有人說是煉丹成仙、有人說是官場現形、有人說是修心煉性、有人說是打怪升級、有人說是易學解說,等等。

再加上各種改編版本交相輝映,百家爭鳴,令人喜愛之餘,各有心得體會,難以萬向歸一。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開篇詩

但是,原著中有一首開篇詩,位於第一回篇首,統帥全書,值得參考。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混沌⥤在全世界各地廣泛存在的一個神話名詞,指宇宙形成前 氣、形、質、意等渾然一體而未分離的迷濛狀態,認為世界都始源於混沌。 覆載⥤覆蓋承載。 仰⥤仰仗,依靠,憑藉。至仁⥤最有德行、最有愛的人或意識形態,是一種強大的能量物質。 發明⥤引申為啟發、教化、指引。 善⥤會意字,指像羊一樣說話,才不會吵架、打架,才會有進一步產生合作的可能,引申為和諧的合作形式和發展關係。 造化⥤指萬物或個人 擁有著混沌狀態時的基因,被創造演化至當下,所既成的福氣、命運和改造命運的能力。所以才有“庸人才論禍福,君相只看造化”的說法。 會⥤領會,符合,使協調一致。 元⥤一元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分為十二會,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從混沌狀態到天地人等萬物形成和發展的十二會過程,就像每天有十二個時辰一樣,每會有每會的時辰特點和使命,只是非兩個小時,而是一萬八百年;宇宙的發展像日復一日的每一天一樣,週而復始,卻循環上升。簡單講,“元”說的就是宇宙從無到有,從無形到有形,從無意到有意的漫長形成和演變過程,以及發展趨向的超宇宙級別的大場面。釋厄⥤去除或調整個人或團隊不好、不善或危險的地方,多傾向身心修持。釋厄即“斷魔”,“斷魔”即剿殺或降服妖魔鬼怪,從而引出八十一難。全書更是融匯了佛道儒精粹,致力於闡述“三家同源”,無論個人還是團體,釋厄皆可正果,就像“凡有九竅者皆可成仙”一樣,走上人生或事業的巔峰。

全詩試譯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宇宙起源於混沌狀態,天地連在一起,茫茫渺渺,沒有生命,一眼望不到邊,冥冥中有一種神秘而無限強大的力量,若隱若現。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開天闢地之後,氣、形、質、意等,隨機裂變或結合,清氣上上,濁氣下降,形成宇宙,地球上也才有了天、地、人等萬物,而那股強大的力量也融進了所有普遍存在的萬物之中。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因此,天覆蓋群生而不塌,地承載萬物而不陷;天地間所有合作形式和發展關係,時刻啟發、教化和指引著萬物和人類自己,要守住和開發潛隱的那股力量,在和諧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更和諧。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在座的每個人,你想知道自己既成的福氣、命運和改造命運的能力,並領會天地之數,釋放體內的混沌之力,從而翻手掌控自己的命運嗎?那就必須得讀以“釋厄”為主旨的西遊記。

小結

綜上,「西遊記」這本鉅著橫看成嶺側成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難以萬向歸一。如果非要總結成一個道理,請留意那首統帥全書的開篇詩,它很傾向在提醒每個讀者要像師徒一樣“釋厄踐行”,從而走上人生或事業的巔峰。
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明生答西遊,第49期。


明生讀西遊


最簡單跟時下差不多。有背景的,如魚得水,活得滋潤,沒背景的,悽悽慘慘慼戚,嗚呼哀哉!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神通廣,關係也十方九域行的開,去西天途中,所遇妖魔,有背景的,都被接走了,無背景的,都成了老孫金箍棒下屈死鬼!



平定山人


腳踏實地,步步為營,才能到達目標!


用戶811013549461


咫尺靈山,雲霧飄渺間,娑婆世界,法相莊嚴,女媧彩石補天,洪荒六合,遺落靈胎花果山,億載光陰,氤氳精華紫色!東勝神州,渡海求法歷艱難,西行風雨,斜月三星洞前,菩提聖祖,八九神功道法玄,攪鬧龍宮得禹棒,脫卻舊衣冠!


被動專家


年輕時就讀《西遊記》,那時沒多想,只覺得怪而趣。橫看成嶺側成峰,各人看《西遊記》的感受是各有不同的,甚至同一人,在不同階段讀所得感受也是有異的,我就有這樣的感覺。年輕時讀,總為孫悟空抱不平,不滿唐僧,而鄙視豬八戒。唐、孫、豬,沙、白龍馬,各有性格脾氣,各有本事能耐,也各有優劣。那時只浮於表面,沒有細思靜想,不知有明暗,明說事,暗喻理,是心智逐漸成熟了,才會悟其理。


《西遊記》裡的妖怪總是有本事功夫的,而且還有後臺靠山,關係硬得很,由此總結明白:壞人不僅有本事,還有靠山後臺,關係硬得很,要戰勝不易。但邪不壓正不勝正,正義總能戰勝邪惡,但要經過艱苦努力,要勇敢,要團結,要會鬥智鬥勇,要會借力使力,要積極不悲觀消極,要有堅韌不拔,更要練得有本事能耐。世上本無路,路在腳下,敢走都是路。

九九八十一難,生活中總要遇難歷難,要有不畏難的精神,敢於戰勝困難,困難磨難並非全是壞事,也有好的一面,可以磨鍊人使人成長成熟。磨難是成功的基石,要成功總會有難,困難總是層出不窮的,但只要勇於面對並積極尋找救援解決辦法,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解困克難不可千篇一律,要有針對性,區別對待。為人要有信念忠誠專一,敢了行,做了善,堅特執著,不畏難不怕險,有鍥而不捨精神,各性格不同,但能包容忍讓,精誠團結,齊心合力,通力協作,終會取得勝利成功。這就是我後來悟《西遊記》所得的一些哲理。



樹德漢碩


一,因果報應,真實不虛。

二,如果修行成功你的面目就會殊勝,可以說返老還童,有如唐僧面目一般。

也就是說你已修成羅漢體,也可以說超凡脫俗,青春永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