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憲宗和明孝宗誰才是明朝真正的中興之主?

醉傾城36


明孝宗雖然開啟了弘治中興但並算不算中興之主,個人感覺是明憲宗才算中興之主。

下面具體說說明憲宗吧!

明憲宗是一個很神奇的人。明憲宗寵愛比他大19歲的萬貴妃。普通人一想肯定會覺得他是個昏君。而除此之外,他小時候無數次差點被廢掉,甚至已經被廢。這更顯得出她的無能了。明憲宗還口吃,他作為一名皇帝居然還口吃。這讓人感覺他更加軟弱無能了。不但如此,他還重用了明朝的四大宦官之一汪直。他能用宦官來管理朝政,豈不是一個大昏君。

但是明憲宗的憲,放在帝王身上無非兩種意思,第一種是可以中興之主,第二種開創新政。而這也是一個很高的評價。那麼這麼高的評價,怎麼能用在他身上呢?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他上臺之後面臨的局面,當時有百萬流民造反,兩廣,四川,寧夏,陝西揚州甚至兩京都有盜賊。各地的災荒不斷,像各種地方的造反規模也都是十分巨大的。這還只是內部的。再說外部的,有蒙古進犯陝西寧夏,佔領河套地區,建州女真崛起。

但是之後明憲宗幹了什麼呢?平反於謙,以德報怨,恢復了代宗皇帝朱祁鈺的稱號。整頓吏治,精兵簡政,改革武舉。整頓鹽業,嚴明施法,嚴禁貴州佔領田地。大規模平叛,安定了兩廣,使得流民也可以安居樂業。打敗了女真族,大勝蒙古,收復了河套地區,報了土木堡之變的大仇,收復了哈密衛。

這些所有的一切拿出來都可以說他是一個雄才大略之主,但是卻都集中在這個昏暈無道的君主身上。明憲宗其實並不昏庸,如果他真的只是平庸的話,那麼大明王朝估計到他那兒也就為止了。他把自己的老爹的土木堡之變全部還給了蒙古。而且因為他對蒙古和女真過分的強硬,導致後來滿清入關的時候,把他的所作所為基本上刪得所剩無幾。而在劍橋中國明代史中,對於他的評價還是非常客觀的。大明315年中能夠做到不和親,不賠款,不議和,不納稅,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剩下的也就沒幾個了,而明憲宗在其中算作一個。

只不過他作為一個皇帝感情太過於專一,這點被人吐槽就多了,還說說萬貴妃自己生不出兒子,殘害後宮嬪妃的兒子。不但如此還企圖廢掉太子,但實際上萬貴妃人家是一代賢妃。但是卻被這樣汙衊了,甚至萬貴妃還養過明孝宗。

至於汪直,他收拾文官是有原因的,核心就是為了協助明憲宗反腐,那些文官大臣犯了什麼罪行,簡單的就是兼併土地,惡意傷人,中飽私囊,只不過汪直沒有權利處理,全部上報給了明憲宗,而且汪直在對外戰爭中立下了非常卓越的功勳。甚至你可以說他是歷史上難得的好太監。

可以說明憲宗這個人他比起朱元璋朱棣來講並不差。


M墨墨M


明憲宗朱見深,年號成化,明朝第八位皇帝,18歲即位,在位23年。有關於明憲宗最人喜聞樂見的事是他和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貞兒搞姐弟戀。而在影視劇中涉及到明憲宗時期的往往都是“成化年間,朝綱腐敗,宦官當道”,劇裡的東西廠和錦衣衛各種飛揚跋扈,作惡多端。明憲宗給我們的印象就是軟弱昏庸,包括《明朝那些事》對他的評價都不高,說憲宗是中興之主不是扯淡麼?但我們知道評價一個皇帝要看他在位時的功績才客觀。下面就綜合幾點說說憲宗皇帝統治的情況。

接手爛牌,平定內患

憲宗從老爹英宗那接過的江山並不太平,因為積累的土地兼併問題和連連天災,導致社會、民族矛盾突出,自己即位的前兩年起義遍地,如兩廣的瑤族大藤峽起義,荊襄地區流民起義,四川湖南的苗族起義等。外部也不安定,蒙古韃靼進駐河套地區,不斷侵擾周邊地區,弱小的建州女真也開始滋生事端。內憂外患,擺在這個不到20歲的年輕皇帝的是個很困難的局面。但憲宗指揮若定,一邊平叛,一邊賑災,用人不疑,每次都能順利平叛。在武力平叛的同時,還設法緩和和解決各方的矛盾,如設置鄖陽府,徹底解決了一百多年來的荊襄流民問題。

重拾武功,對外強硬

憲宗是明朝中後期皇帝中難得的對外強硬派,面對蒙古、女真的挑釁,並沒有縮起頭來。對蒙古有過主動出擊的勝利,如成化九年的紅鹽池之戰,明軍主動奔襲搗毀韃靼佔加思蘭部的老巢,讓其退出河套地區,由於成化朝對蒙古的強硬政策,蒙古各部落始終有所忌憚,不敢妄動。對建州女真,來了次大掃蕩,史稱“成化犁庭”,幾乎把建州女真平復,還斬了努爾哈赤的五世祖董山,只是後來清修《明史》把這些事抹去了。在整個成化時期,明廷整飭軍備,重修九邊,積極禦敵,有十幾位官員將領因為戰功而封侯,在這後面的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寬宏仁厚,任用賢能

憲宗繼位後,親自為于謙平反,恢復官職,賜以祭文,受到大臣一直讚賞。國政上繼續任用賢臣李賢,並恢復任用被先帝貶為平民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一時朝廷多名賢俊彥。其時自然災害頻繁,憲宗能夠寬免賦稅、減省刑罰、及時賑災,使社會逐漸安定,經濟逐漸復甦。難得的是憲宗還為自己的叔叔朱祁鈺平反了,要知道憲宗不幸的童年大多拜朱祁鈺所賜,自己的太子之位都曾被他廢過,但憲宗寬宏大義,念代宗在土木之變後救國有力,將自己父親親手廢除的朱祁鈺的帝位帝號帝陵都恢復了。《明史》對其評價“恢恢有人君之度矣”充分肯定了他寬厚的一面。

開設西廠,三大弊政

第一個弊政也是被認為成化朝最大詬病的就是加強了廠衛特務機構的權力,還另開了西廠(其實只開了6年不到就關了),廠衛恣意橫行嚴重干擾了朝政正常運行。由於憲宗迷信方術和佛教,還任用了不少所謂的國師法師,如奸邪李孜省、妖僧繼曉等,後來這些人在明孝宗即位時即被一網打盡。第二個弊政是開設皇莊,與民爭地,加速了土地兼併。第三個弊政是開創了傳奉官,所謂傳奉官就是不經過吏部選拔考核,由皇帝自己任命的官員,這其實是破壞了國法。

雖然成化皇帝存在很多不足,但總的來說功大於過。朱見深去世後,廟號是憲宗。諡法:“創制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文武可法曰憲”。能夠讓國家從混亂中重新確立制度和秩序,刑罰與文治並用以恢復國家強盛的才能稱之為“憲”。憲宗,也就是中興之主的意思。《明史》評價其“仁宣之治於斯復見”。可見時人及清代對明憲宗的評價還是不錯的,可是現在大多隻知“弘治中興”而忽略了其父朱見深的功勞,正是他為兒子明孝宗創造了一個內無大憂,外無大敵的太平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