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不接受敵人投降的事件?

韋金俠


歷史上不接受敵人投降的故事很多,這裡我舉一個例子,就是漢末黃巾起義的最後一場大戰宛城之戰。在宛城之戰中,黃巾軍餘黨打算獻城投降,遭到漢軍統帥朱儁的拒絕,這一戰打得十分艱苦,一波三折。

在教主張角兄弟死後,黃巾軍餘黨擁立趙弘為元帥,攻陷宛城,擁眾十餘萬。

漢靈帝下旨,由鎮賊中郎將朱儁、荊州刺史徐璆共同清剿黃巾餘黨,收復宛城。朱儁知道自己肩上擔子不輕,不敢輕心,指揮官兵晝夜攻城。黃巾軍的抵抗無比頑強,相持兩個月,朱儁仍望城興嘆。

漢靈帝對此顯然十分不滿,嚴飭朱儁抓緊時間破敵。

朱儁在朝廷嚴令之下,發動更猛烈的攻勢,終於破城而入,黃巾軍元帥趙弘戰死。然而,黃巾軍在巷戰表現英勇,另一名將領韓忠率餘黨逆襲成功,奪回宛城,把政府軍趕出城外。

朱儁採取聲東擊西的計謀,佯攻宛城西南,吸引黃巾主力,自己率主力奔襲宛城東北角。此計大獲成功,漢軍二度攻進宛城。韓忠不敢戀戰,只得放棄外城,退入內城。這個時候,韓忠自忖宛城是守不住了,便派人出來與朱儁談判,請求獻城投降。

可是朱儁不幹,他說:“亂賊走投無路了就想投降,一有機會還會叛變。今天我們要是同意,豈不是放縱他們長期作亂嗎?這不是上等的謀略,不如一鼓作氣討平亂賊。”

韓忠想投降也沒門,只得攖城固守。

此時黃巾餘黨都知道既不能投降,又突不出重圍,惟一能保命的,就是苦苦死守了。試想想,這萬人一心,拼死抵抗,迸發出來的能量也是很驚人的。

東漢政府軍屢攻不下,朱儁心裡很焦急,他登上城外一座山丘,遠眺內城,觀看戰鬥場面,終於明白敵人乃是困獸猶鬥,攻之愈急,抵抗愈強。要瓦解黃巾軍的鬥志,必須要讓出一條活路。於是他下令,撤去對宛城的包圍,退師數里。

果不其然,黃巾軍鬥志動搖,大家都要殺出重圍,而這正中了朱儁的詭計。政府軍截擊黃巾軍,殺一萬餘人,陣斬韓忠。剩餘的黃巾軍眼看無力衝出重圍,只得擁立孫夏為元帥,又躲進宛城。朱儁再一次包圍宛城,實施最後的攻堅戰。

朱儁親自督戰,將士們搭起雲梯,冒著矢石交加的危險攻城。軍司馬孫堅拎著一把刀,身先士卒,奮勇登城,勇冠三軍。宛城終於淪陷。

孫夏拼了命率殘餘部隊逃了出去,朱儁毫不手軟,一路追擊到西鄂精山,再一次大破黃巾軍,殺一萬多人。

至此,歷經十個月、規模空前的黃巾起義終於告一段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