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的言情小說充斥著“畸形”

王朔的作品可能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都說他的小說是一種“痞子文學”。筆者倒是真沒有覺得他的小說有什麼所謂的“痞性”在其中。當然這也是一種個人的感覺,總的來說有些髒話、有點不羈就叫“痞子文學”的話,那筆者在初中時候看的一本韓寒的小說《向少年啦飛去》通篇都是髒話和帶著放蕩不羈的態度,是不是也可以叫“痞子文學”。其實就韓寒那本書來看我覺得叫“流氓文學”也是不為過的。

王朔的言情小說充斥著“畸形”

當然,韓寒在筆者心目中不是太上臺面,跟王朔比好比是一盤鱸魚和一盤狗肉的區別,筆者認為王朔的作品更符合我的口味。王朔的作品俗中帶雅,還有有一定的審美性與文學性的。好吧......寫著寫著就開始有點攻擊韓寒的味道了,我們還是重新回到王朔身上來。

王朔的言情小說充斥著“畸形”

王朔的作品在九十年代非常火爆的,筆者那時候剛剛出生不久,可嘆還是沒有趕上那個好時候。那個留給文學劇烈綻放的最後的世紀末。那個時候筆者應該還剛剛學講話,估計動畫片都看不懂,但是若干年以後,我回過頭來看我曾經經歷的時光裡出現了這麼多好的文學作品來看,也算是是值得了。這種感覺也非常奇妙,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就發生在你身邊,但是當時的你渾然不知,回過頭你在發覺:噢!跟我同時代長起來的我後知後覺的好東西。

從王朔說起

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於南京,中國內地作家、編劇。1978年,他開始創作,先後發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無知者無畏》等中、長篇小說。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選集》等,後進入影視業,電視劇《海馬歌舞廳》和《編輯部的故事》都獲成功。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無知者無畏》《致女兒書》《我的千歲寒》《王朔文集》。

王朔的言情小說充斥著“畸形”

可以講王朔的在26歲《空中小姐》發表之前的人生是非常灰暗的,直到那一年開始王朔才正式逃離他灰暗的人生,他的人生也像開了掛了一樣。其實,筆者不在那個時代中也體會不到為什麼王朔就這麼成功了。現在想想最簡單的大概就是:大家看慣了那種過度嚴肅而嚴謹的文學作品,突然看到這樣的不太嚴肅的作品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吧。

筆者今天不想談那些所謂的像《玩的就是心跳》、《動物兇猛》、《頑主》這些“京味文學”、“痞子文學”。筆者想分析的是他的幾部“言情小說”,我們一起看看王朔的“言情小說”到底是什麼樣的。在筆者讀的這幾部“言情小說”中,筆者卻發現了一種特別的東西,也就我稱之為“畸形”的東西。

王朔的言情小說充斥著“畸形”

筆者今天想談的王朔的三篇小說分別是《過把癮就死》、《空中小姐》、《永失我愛》,這三篇筆者恬不知恥的將它們歸類為“言情三部曲”。現在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讀出的王朔作品中的畸形。

1人物心理“畸形”

王朔的《過把癮就死》是不是大陸第一部寫“心理畸形下的控制慾極強戀愛”的作品。筆者初次讀覺得,這篇作品有點像女版的、不太暴力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筆者作為90後那時候是媽媽在看,自己順帶著看了幾集。醫生安嘉和家暴自己妻子梅婷扮演的妻子的場景應該也是各位看過一點片段的小夥伴們揮之不去的陰影吧。《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安嘉和就是一個典型的心理畸形的人物,他總是懷疑自己的妻子出軌對自己不忠誠,這是一種偏執加上對自己極度不自信的表現。

王朔的言情小說充斥著“畸形”

《過把癮就死》女主人公同樣如此,總是覺得自己的丈夫方言(是不是叫“方言”我忘了)表現出了同樣的不信任,這其中很多原因來自杜梅小時候父親給她的創傷而留下的心理陰影。王朔的愛情小說並沒有過分得寫你儂我儂,而是用了另一種角度來展現了一種我們沒有體會過而又真實存在的一種愛情模式。杜梅的佔有慾、懷疑、不自信統統是一種負面的情緒,這種負面情緒不僅在愛情方面有所體現,在生活上杜梅也有著很多負面的情緒與行為。

她說:“可是我並沒有從精神上管制你,我還是想方設法想創造一個愉快的環境的,沒事我們不也常去看電影,聽音樂會?”

“這是兩回事。”

“怎麼是兩回事?我覺得是一回事。你覺得我在思想上不關心你?”

“不是!”我直接大聲道,“我覺得你在思想上太關心我了!都快把我關心瘋了!一天到晚就怕我不愛你,盯賊似地盯著我思想上的一舉一動。稍有情緒變化,就疑慮重重,捕風捉影,旁敲側擊,公然發難,窮原間委,醍醐灌頂,寸草不生,一網打盡。杜小姐,你不是對我不好,你是對我太好了!你對我好得簡直人粉身碎骨無以回報,而你又不是一個不要求回報的人!”

“我沒聽明白,你這是誇我呢還是罵我呢?”

愛情中最害怕的就是猜忌與懷疑,杜梅這個女生將埋葬愛情的大多數要素都搞齊了。即使杜梅長得好看,但是她的心理確實“畸形”的。

王朔的言情小說充斥著“畸形”


2 結局必須悲情

《空中小姐》和《永失我愛》大概是可能男女主人公都比較“正常”的言情小說。《空中小姐》講述的是我和空姐相識、相戀後來分開的故事;《永失我愛》是我得了“不治之症”而為了不拖累我的未婚妻,說自己變心了,然後成全了另一個喜歡她的男人和她的婚姻的故事。《空中小姐》和《永失我愛》絕對有韓劇的氣息。韓劇的三個要素是:車禍、失憶、白血病。而王朔這兩篇小說都帶著“飛機失事”、與“漸凍症”(好像是肌肉僵硬之類的疾病,就是漸漸身體不能動彈)元素,也僅僅只差了一個“失憶”就把韓劇中的要素給湊齊了。《空中小姐》因為女主人公是空姐,最終在一次空難中去世,《永失我愛》是男主人公因為不治之症而去世。這兩篇小說總是帶著一種悲情色彩,雖然現在讀起來有種稍顯矯揉造作的感覺,但是在那個年代這樣的處理手法還是很受歡迎的。

王朔的言情小說充斥著“畸形”

王朔在這兩部小說中故意不讓男、女主人公得到一個好的歸宿,就是要引發人們的傷感與悲情。但是,有種過分脫離現實的感覺,在《永失我愛》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如韓劇男主角一般的男主人公,為了自己的未婚妻甘願背上一個“背叛”的罪名。這是多麼大無私與帶著極強奉獻精神的愛情呀。但是,結局的悲情又是必須的,這種必須的因素才能感受到這篇小說的力量。於是,就有這樣的怪圈。就像是18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末發生在英國的一股感傷主義文學文學潮流。產業革命以後,現實矛盾加劇,人們開始對理性社會產生懷疑,但又無可奈何,只得寄希望於藝術和情感來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逃避。

必須用一種悲傷的、痛苦的情緒才能夠寫小說。愛到深處必須要刻骨銘心,到底怎樣才算是刻骨銘心就是讓男、女主人公付出生命的代價。《空中小姐》女主人公的死非常突兀,其實如果讓女主人公就嫁給他現在正在談的男朋友,讓男朋友對“我”說出她最愛的還是你,這樣也能達到塑造人物與表達一種錯過傷感的作用。但是,對於王朔最早的一篇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的“畸形”就是必須要讓女主人公死才能深化主旨。

3 帶著一種稍顯頹廢的氣息

《過把癮就死》、《空中小姐》、《永失我愛》這幾部作品筆者讀起來也總覺得有種頹廢的氣息。這種氣息表現在首先就是我們看到王朔小說的主人公大都是沒有什麼正當職業的所謂“遊手好閒”的人物,這些人生活得非常邊緣,甚至是沒有一種朝氣。每天帶著一種“二流子”的感覺。就像是《過把癮就死》、《空中小姐》的男主人公一樣,他們的基本上都是靠著女方來養活自己的;《永失我愛》中的男主角雖然有工作但是也是非常底層的工作。金錢的缺失就會自然而然讓人體會出一種頹廢而死氣沉沉的感覺。男主人公似乎並沒有什麼對生活和未來的規劃,帶著一種“得過且過”混日子的感覺。

王朔的言情小說充斥著“畸形”

這些男主人公還帶著一種長不大的“孩子氣”,最終是女方讓自己昇華與成長。(這句僅限於《空中小姐》)。青年人的世界本應該是朝氣蓬勃的、帶著一種青春的氣息。但是這些小說的氣息可能跟早年王朔不夠穩定的生活有關帶著青年人25、6歲的迷茫與頹廢。這個年紀的男人在王朔的筆下一文不值,帶著浪蕩的“二流子的”、“喪喪的”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