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裡的巧珍對愛情的放棄,是懦弱還是無奈?

騎驢去高考


《人生》中的劉巧珍,是一個很討喜的角兒,尤其是在情敵黃亞萍的反襯下,更顯示出那個年代像巧珍一樣的姑娘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

其實,細細讀來,巧珍不但勤勞、善良,始終如一,而且冰雪聰明,無論在選擇愛情之前,還是被拋棄以後。

面對不能把控的愛情,選擇及時止損,不是懦弱,而更多的是面對現實和人性的一種無奈。

以下從三方面做下簡析:

01 "文化"是橫在她和高加林面前不可逾越的"鴻溝"

為什麼說巧珍冰雪聰明?單從她面對愛情的剋制到勇敢表達,再到被分手卻絲毫沒有糾纏中可以看得出。

巧珍在愛情朦朧的年齡,就已深深喜歡上了高加林,她喜歡他的清秀俊朗、喜歡他的文化氣息。

在高加林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時,她是開心的,因為她有了和高加林在一起的機會。

但後來高加林當上了村裡的教師,巧珍就將這份喜歡默默埋藏在了心裡,因為她知道高加林雖然現在是村裡的教師,但以他的才華,完全有能力考取城裡的公辦教師,然後再謀取其他更好的工作。

而她不識字,只能一輩子待在農村,這時她意識到愛情的槓桿再次失衡了...

直到隨著村支書的兒子高中畢業,高加林的教師職位被頂替後,巧珍才瞅準了幫助加林賣饃的機會勇敢表白,她知道高加林回村重新勞動,相同的農民身份給了巧珍表白的勇氣

給了巧珍擁抱愛情的希望

所以,巧珍是聰明的,關鍵時候懂得隱藏自己的情緒,適當時候又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

但人算不如天算,她千算萬算沒有算到天上突然掉下的“餡餅”砸到了高加林頭上,他在叔叔下屬的幫助下竟然進城當了幹部,更沒有想到的是,他在更大的人生追求面前毅然決然將她拋棄

誰不是時間長了,才看清現實的殘酷,

誰不是時間久了,才看清人的本性。

人生是一個不斷放棄與追求的過成,

得不到的坦然放手,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巧珍嘴上說著不連累加林,內心實則心如刀絞,但她在面對被分手時,乾脆利落,頭都沒回,顯然她已經接受無能為力的現實。

02 不平等的愛情面前,總有一人要“遍體鱗傷”

有一句話說:

愛情的本質是各取所需。

對高加林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自然是遠大的前程。

對劉巧珍來說,她認準了自己這輩子只能待在農村,她把愛情當成了“天”。

高加林完全滿足了巧珍對於愛情的所有幻想,他俊朗、健碩、有文化,他的一舉一動深深吸引著巧珍的每一根神經。

但遺憾的是,巧珍是在高加林教師被下,內心極其孤苦落寞,且需要人安撫的時候走入他的內心接受她的愛情。

相反,假如高加林在一片前途大好之下,他根本不會接受巧珍的愛情的,哪怕巧珍生的再漂亮,也抵不過他內心對於衝出農村的強烈渴望。

巧珍呢,她無數次埋怨人稱“二能人”的父親,只知道靠“投機倒把”拼命賺錢,卻不讓她上學,耽誤了她一輩子。

因為沒有文化,她在高加林面前始終是自卑的,只求“付出”,不計回報。

高加林手勞動後手潰爛,她給他帶消毒水;

高加林勞動沒吃晚飯, 她從家裡偷蛋糕給他吃;

擔心高加林工作後開銷大,把自己辛苦勞動賺的錢硬塞給他…

為了表達自己對加林的愛,她開始聽從加林的建議,學著刷牙,惹來全村男女老少的圍觀。

巧珍在加林面前的自卑,使得她不得不成了完全的“付出方”,而高加林則永遠是被動的“索取”。

“一段不平等的愛情,一開始就是個錯誤”,你喜歡一個人,拼命的對他好,卻總擔心他有一天像斷了線的風箏隨時飛走,這樣的愛情註定是不會長久的。

不平等的愛情面前,總有一人會“遍體鱗傷”,作為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巧珍自然成了這段感情的犧牲品。

03 對高加林來說,個人前途面前,愛情只能淪為隨時犧牲的“附屬品”

路遙曾說:

一個人要做成點事,就得設計自己,先得確定目標。

目標一設定,就要集中精力去努力,與此無關的都得犧牲。

想樣樣都如意,結果一樣也不能如意。

這是當年路遙在拒絕農村姑娘,一心要找北京知青做伴侶時跟朋友的一席話。

由此看來,路遙是一位相當理智且在誘惑面前有著超強自控能力的人,他在戀愛與婚姻中有著明確的功力性、目的性。

毫無疑問,路遙筆下的高加林很大程度上都有著當年路遙的身影,那種為了衝出農村,走向更廣闊世界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在高加林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儘管巧珍在他教師被下,給他了最大的心靈撫慰,但這根本無法抑制他追求更高理想的前行腳步。

在到了縣城當了縣通訊幹事後, 他明白機會的來之不易,白天採訪,晚上寫稿。在災難面前,他甚至比縣委書記早到5個小時,在洪水來臨面前為了報道的真實性,哪怕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事業、前途對於高加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在事業做到一定程度後,他開始不滿足於小縣城的侷限,而渴望走向更大的繁華城市…

城市姑娘黃亞萍恰巧滿足了他所有的需求,她家庭殷實,又有文化,他們有共同語言,更為重要的是,黃亞萍承諾身為幹部的父親可以幫他在南京安排工作。

對於高加林來說,他天天想,夜夜想的夢,此刻只要他點個頭就能實現。所以,巧珍很自然的成了他追求自我實現的“犧牲品”。

而巧珍能給他帶來什麼呢?

給他帶吃的,他現在已經可以自己賺錢,工資遠遠比巧珍多的多;

給他帶用的,他嫌農村的東西太土,別人會笑話;

給他講家裡的水井修好了,老母豬下豬仔了,他又嫌俗氣。

在強烈的對比下,高加林的心早已飛向了能給他前途鋪路的黃亞萍…

巧珍很單純,但是她並不傻,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她明白即使再堅持結果也是一樣的。某種程度來說,巧珍選擇嫁給真心待她的馬栓,在當時看來不失也是再好不過的結果。

【總結】綜上,在現實和人性面前,即使巧珍再堅持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

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條件尋找終身伴侶。

就好像種莊稼一樣,只能把豆角種在玉米一塊,而不能和小麥種在一起。

巧珍在被拋棄的時候,大抵也已經悟出了這個道理。

-END-


阿白讀書


巧珍對愛情的放棄開始是無奈,是痛苦的,但後來是明智的。

當她準備結婚,嫁給馬栓的時候,她是非常明智的,根本就不是懦弱。

巧珍非常善良,善解人意又勤勞懂事,像這種姑娘是最好的結婚人選,高加林也知道。

高加林心裡真正愛的是巧珍,但是高加林擺脫不了作為一個男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慾望。他的心不會在土地上,不會在農村,他不會安於現狀,對他來說,這並沒有錯。

人生無對錯,只是選擇不同,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他選擇什麼樣的愛人,就決定他選擇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高加林心裡愛著巧珍,但是高加林有更高遠的追求。這是巧珍不能幫助他的,也是不能陪伴他的。

因為高加林有文化,有追求,喜歡詩歌喜歡文學,而目不識丁的巧珍僅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兩個是不般配的,也是無法做到勢均力敵的。

高加林說的話,巧珍不懂,而巧珍的話,諸如村裡的豬生下來幾個豬崽子,壓死了幾隻,又存活了幾隻,高加林全然沒有興趣。

因此,對於有野心的高加林來說,巧珍是看不懂他的,也許他們在生活上能走到一起,但是在精神上不能並肩前行。

巧珍開始的時候非常痛苦,但是痛定思痛,她也漸漸明白了這一點,她和加林是不能在精神上對話的,所以她選擇了馬栓。

她對馬栓也會忠心耿耿的。巧珍有這麼一句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她說加林哥已經負了她一次,她不會再負馬栓一次了,這就說明,她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人,找到了在意自己的人,也找到了和自己匹配的人,這不是無奈,更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痛苦之後,痛定思痛的清醒,所以說巧珍放棄愛情,開始是無奈,是痛苦,最終是明智的選擇。



夢醒北岸


《人生》裡的巧珍對愛情的放棄是明智的怎麼這麼說呢?

劉巧珍美麗、善良,沒有文化,卻深深被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吸引,她用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

高加林離開講臺,失意無奈的時候,她充滿激情的愛,只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因為她的愛太單純、太無助。

那時劉巧珍與高加林都是幸福的,她們彼此被對方愛著,但實際上呢,這愛的天平卻是不平衡的。

當高加林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時,這天平就一下子傾斜了。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複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

當他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含淚接受了,因為她知道彼此的差距在哪……

雖然她沒問化,雖然她很痛,可是她是善解人意,是智慧的,所以她的離開是明智的!


暮雨長箜


嚴格地說,巧珍並沒有放棄愛情,只是結束了與高加林的戀愛關係。巧珍對高加林的愛,是無私的。為了高加林,她能夠做出任何犧牲。高加林也是愛巧珍的,但他需要一個更高的平臺去發展,當遇到城裡的姑娘黃亞萍時,高加林便違心地拋棄了巧珍。巧珍知道自己與高加林在文化和思想上的差距,痛苦而果斷地了結了與高加林的關係,但她心裡永遠不會放棄高加林。


柏夫文藝


是無奈。


會峰839


巧珍對高加林的愛並不軟弱,也許它帶有無奈,但一直都很理性。

加林要到城裡發展,巧珍知道,他們的距離拉開了。本來加林有文化,巧珍覺得自己沒文化就有點配不上他,現在他要到縣城去發展她就覺得更自卑了。但她的愛卻沒退縮,一直很強烈。她知道,愛一個人,就要成全他,而不能拖他後腿。所以她選擇勇敢地退出,雖然心有不甘。

巧珍的愛讓我想到前幾年一直流行的一首網絡歌曲:《有一種愛叫作放手》。當愛不能得時,瀟灑地選擇放手,這不是更偉大的成全嗎?因為真正的愛情都是,只有當自己愛的人幸福時,他(她)才會真正的幸福……


正能量蔡少998


無奈


深谷幽蘭一枝花


是無奈


用戶6913506585713


是無奈。


亽柒拾


更多是失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