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氣包”與“出氣筒”

我小時候因為家庭成分高,所以生長在“只准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環境中。長大了要好一些,但也沒有如今這般花樣繁多的載體,即使有也因為成長環境的束縛影響而有所顧忌(哪句話說的不好代價太大!),因而不會隨便表達。但我的內心一直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隨著時代發展,生活環境比我小時候寬鬆的“不著不著”的。微博,微信,公眾號;QQ,抖音,熱頭條。想說什麼儘管說,但前提是不能隨便亂說,不能無中生有,不能造謠生非!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都具有多重性,只是受環境所限,有時候不能隨性發揮罷了。“一個人終其一生性格保持不變的事情,只有在小說裡才能看到。只有環境的單一性,才能造成明顯的性格單一性。一切精神結構都包含著各種性格的可能性,環境的突變就會使這種可能性表現出來。這解釋了法國國民公會中最野蠻的成員為何原來都是些謙和的公民。在正常環境下,他們會是一些平和的公證人或善良的官員。風暴過後,他們又恢復了平常的性格,成為安靜而守法的公民。拿破崙在他們中間為自己找到了最恭順的臣民。”(摘自《烏合之眾》)。

有些人平時文質彬彬含蓄內斂,性格內向不善交際。他們平時沒有交流溝通渠道,更談不上發洩了,看上去總給人一個“受氣包”的印象。一旦遇上突破了他底線的事的反應比普通人更加激烈,往往會突破人們的想象範圍。這也許就是俗稱的“蔫土匪”!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謀的興致還是存在的。即使頭頭是道的謀略沒有抒發的渠道,更別提什麼被人採納。但私下裡三五好友聊聊還是可以的,最不濟的孤家寡人也可以寫寫公號發洩發洩。不然的話,總是憋在心裡,時間久了會出大事的。很可能“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俗話說:聽蝲蝲蛄叫還不種莊稼了?只是莊家儘管種,蝲蝲蛄儘管除,但千萬千萬別把所有不中聽的叫聲全當做蝲蝲蛄叫才好。

儘可能大度些,當個“出氣筒”沒什麼不好。不然的話,針尖對麥芒的最終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任何事的本來面目只有一個!他不會因為包裝掩蓋而長久不大白於天下,更不會因揭露而損毀原有的尊容。

相信絕大多數人能夠辨清真假分別是非的。有的人可以欺騙所有人一時,有的人可以欺騙某些人一世,誰也做不到一直欺騙所有人!

當然,惡意詆譭是另一回事,必須予以回擊。除此之外,給人一個發洩通道,這樣有益於身心健康。


2020-03-17 中午 12:30 於望京東園七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