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一品高官,紀昀和劉墉,誰更牛?劉墉樣樣領先,唯有一處不如

在諸多影視作品的演繹中,紀曉嵐和劉墉作為乾隆皇帝手下少見的剛毅正直之臣,被屢次塑造成大貪官和珅的政治對手。歷史上的紀曉嵐和劉墉,雖然並不具備和權臣和珅對抗的實力,但在乾嘉兩朝也絕對屬於頗具盛名、官居一品的顯赫人物。

乾隆十六年,受父親劉統勳影響而蒙蔭舉人身份參加會試的劉墉,高中二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於散館擔任編修,成為乾隆皇帝手下的儲備幹部,時年32歲。三年以後的會試中,來自河北河間的“神童”紀曉嵐高中二甲第四名進士,和劉墉一樣,同樣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進入散館擔任編修。

同為一品高官,紀昀和劉墉,誰更牛?劉墉樣樣領先,唯有一處不如

那麼,作為現今影視作品的寵兒,紀曉嵐和劉墉這兩位幾乎擁有相同仕途起點的乾隆朝名臣,到底誰更牛?

1、仕途高度

就仕途生涯而言,劉墉因為有一個官至東閣大學士的父親,可謂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大樹底下好乘涼”,官職升遷頗為順暢;但在享受父親帶來之官場便利的同時,劉墉也不可避免的會因為父親的緣故屢遭廢黜;以至於十幾年間,劉墉於仕途起伏不定、來回徘徊。

乾隆三十八年,劉統勳病逝於上朝路上,劉墉的仕途反倒落於平靜,開始了逐步升遷的仕途生涯。嘉慶四年,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的劉墉,獲封太子少保,成為正兒八經的國家級正職幹部並掛銜政協副主席。

同為一品高官,紀昀和劉墉,誰更牛?劉墉樣樣領先,唯有一處不如

官場資源不及劉墉的紀曉嵐,雖於仕途也有過黑暗時期,但總體而言較為平坦,只不過擔任的虛職官銜較多,較之劉墉的諸多實權官職而言,遠遠不如。在劉墉官居殿閣大學士,成為正國級幹部的時候,紀曉嵐任禮部尚書,省部級正職行政級別。嘉慶十年,紀曉嵐病逝前夕,才算走到了仕途的頂點——協辦大學士、加封太子少保,基本相當於現今政協副主席兼國務委員,國家級副職行政級別。

也就是說,最高官至從一品的紀曉嵐,較之官至正一品的劉墉,雖然只有一級之差,但就清朝的官員體系而言,乃系天壤之別的所在。

同為一品高官,紀昀和劉墉,誰更牛?劉墉樣樣領先,唯有一處不如

2、文壇地位

在乾隆皇帝的領導下,清朝逐步走向鼎盛時期的同時,清代文學也得到極大程度的發展和進步,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此期間,數十年擔任官方學術領導人的紀曉嵐為中國文化史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四庫全書》的編纂中,紀曉嵐曾經擔任了14年的總編纂一職,併成書《閱微草堂筆記》和《紀文達公遺集》,可謂“子云筆札君卿舌,當代無人可共論”

而被稱為“濃墨宰相”的劉墉,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和成親王永瑆、翁方綱、鐵保並稱“乾隆四家”,由此足以證明其在清代文壇的崇高地位。

同為一品高官,紀昀和劉墉,誰更牛?劉墉樣樣領先,唯有一處不如

劉墉書法

清代學者徐柯,在其所成《清稗類鈔》中如此評價劉墉的文學成就:

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

除此之外,劉墉還在古文、藏書等方面造詣頗高,擁有絕對文壇地位。

也就是說,除了一部志怪小說和一部詩集外,紀曉嵐的文壇地位更多的體現在官方層面,雖然擁有諸多唬人的頭銜和地位,但也只是一個擁有行政級別的御用文人。而劉墉的文壇成就更多地體現在時人的認可程度、實際作品。換句話說,紀曉嵐是官方專家,而是劉墉是文壇巨匠。地位高低、影響大小,一目瞭然。

同為一品高官,紀昀和劉墉,誰更牛?劉墉樣樣領先,唯有一處不如

紀曉嵐蠟像

03 生活習性

在生活習性,尤其是生理需求的追求上,絕對是紀曉嵐遠勝於劉墉的唯一優勢。

除了“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谷”的奇特飲食習慣外,紀曉嵐對於女性的追求絕對屬於精怪轉世的所在。清代文人採蘅之在其所成《蟲鳴漫錄》中,直接將其歸為“野怪轉身”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甚至,在其80歲高齡,行將入土的暮年,“猶好色不衰,真奇人也”

如果需求得不到滿足,紀曉嵐立馬一副就要變身成精的表現:“一日不御女,則膚欲裂,筋欲抽”,甚至“兩睛暴赤,顴紅如火”。可就算如此,紀曉嵐依然活到了81歲高齡,依然在生命的最後關口混上了副國級待遇,笑傲離世。

同為一品高官,紀昀和劉墉,誰更牛?劉墉樣樣領先,唯有一處不如

在這方面,別說是劉墉,就算是風流成性的乾隆皇帝也只能自嘆不如。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八十九、一百七》、《清實錄·高宗實錄》、《嘯亭雜錄》、《蟲鳴漫錄》、《清稗類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