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救世主》人物解讀之劉冰

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有三個人物自殺:林雨峰,劉冰,芮小丹。芮小丹在這本書中也算得上是個“明白人”;林雨峰是樂聖公司的創始人,身份地位不凡;唯劉冰的身份不太起眼,他代表著想跳躍至更高階層的普羅大眾,市儈得才出場就不受讀者待見,同時又讓我們同情至極,因為他像極了想跨越階層的你、我!

劉冰在認識丁元英之前是通過小櫃檯賣音響碟片維持生活的,其身份類似於小打小鬧的生意人,其階層身份比出賣勞動力為生的大眾稍高一個階層。劉冰也算是一個是算不上人物的人物,格律詩公司成立就自稱主任,志大才疏,聰明有餘,而且處處心懷不軌,最終在出賣格律詩公司的關鍵時刻徹底暴露了自己的罪惡嘴臉,裡外不是人,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原本公司發展也算是挺順的,但後面和樂聖公司扯上官司後,不單單公司遇上“危機”,公司的股東層也遇到動盪。葉曉明與劉冰顯露出個人的真正“本色”,公司發生“危機”葉曉明與劉冰吵著要退股,歐陽雪也沒辦法,只能硬扛著同意退股。同樣都是遇到危機,為什麼每個人做出的決定不同?我們不禁要感嘆:看吧!這就是人性!

筆者多年前也遇到過類似情況,一個三峽大學畢業的朋友聽說我要開店,因教書三年後待業近一年並租住城中村,想改變現狀便極力請求入夥,按其本人教育背景來說資質還是很不錯的,但遂不如人願,後續可想而知,凡是不和諧的地方都有他,哈哈……。其實一家公司是否能夠運作順暢,現金流很關鍵,利潤就看支出和收入的平衡取捨,有些公司動不動就號稱虧損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這大多都是事實。

這些公司想要盈利也只是分分鐘的事情,只要砍掉一兩個投資點,利潤還是有的,但人家是佈局呀,在和時間賽跑,人家在搭建更牛逼的賺錢管道、賺錢系統,只要他們的現金流不斷,創始人能在“巧妙“的時間找到和找準一兩個贏利點,就能將公司扭虧為盈,一個公司的運作不是看準了一定掙錢才去創建,而是一個在尋找贏利點的過程,看的是創始人整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玩的是心跳!玩的是資本!而資本具有赤裸裸的嗜血性!要吸血就吸血,要絞肉就絞肉,在此,不做過多贅述,以後有機會再談!

從書中可以看到,劉冰個人形象完全是虛榮心十足、自私猥瑣,見利忘義,好逸惡勞,而且個人做事能力也一般,有小聰明,會見風使舵,典型的牆頭草。其可恨!可悲!可憐!可嘆!讓人厭惡的同時又是一個讓人無比同情的矛盾體!觸動我們內心的其實是對小人物想要改變自身命運的無比艱難的一種同情!也是對弱者的一種憐憫!

丁元英在準備給芮小丹神話的時候就說,殺富濟貧的一個可能就是“讓扒著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讓他患上精神絕症?”劉冰、葉曉明、馮世傑都是扒著井沿看了一眼的人,而劉冰只是個典型而已,他的精神絕症更嚴重。這個精神絕症的根源是貪婪和自私,這個貪婪與自私使他心生妄想,妄想使他心理失衡,這使得他哪怕不要臉,也要在退股後賴在公司,緊抓著夢想的稻草。這是文化屬性使然,劉冰處在文化屬性的低級層面,如同井底之蛙,看不到天,天是什麼?天就是道,是規律,也就是說,他不知道按規律辦事,想走捷徑,因此,無視道德規範,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丁元英自然是看得透劉冰的,所以,後來給他一個公司的機密文件,目的在考驗劉冰,也在驗證丁元英自己的判斷,事實證明,丁元英的判斷是對的,劉冰按著既定的軌道在走,絲毫沒有變動,在關鍵的時刻,劉冰拿著機密文件來要挾肖亞文和歐陽雪,但是,當他發現所謂的機密文件只是一疊白紙時,才知道,上了丁元英的當,以他的理解,他自然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也看不透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他只是覺得,丁元英騙了他,所以,他要自殺。從一般的層面來看,他自殺是因為絕望,因為他所有的幻想破滅了。但從另一層面來看,他的自殺是對丁元英的憤怒,就象他死前喊出的“丁元英,你撒謊!”

治療這精神絕症的方法有三個,一個是,把看到的那個東西毀滅掉,比如,葉曉明;一個是,自我毀滅,比如,劉冰;最後一個是“致良知“,比如,馮世傑。

很多人在道面臨選擇時往往用自身利益做評判標準,結果就是違背道義,到最後被無情的清理出局。劇中上到樂聖集團總裁、下到市儈農民劉冰,結果都是一樣!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書中丁元英在請教智玄大師時,大師說了句“大愛不愛”,其實就是老子這句話的意思。這即是規律,是天道。但是,一般人看不到這個層面。劉冰的死源於資本的嗜血性,源於資本積累的不擇手段,沒有悟道的普通人很難下得了手,很難布這個局,無論我們對劉冰同情也好,憐憫也好! 但處於小說劇烈衝突才能產生美的必要性,我們只能讓劉冰“化繭為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