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入美籍,53年後恢復國籍的楊振寧,曾使我國避免損失兩百億美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曾經對一項計劃堅定的持有反對意見,最終在他的堅持下,我國並未開展此項目,此舉當時使得我國避免損失兩百億美元。但在之後的時間裡,它卻一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與爭議。

曾入美籍,53年後恢復國籍的楊振寧,曾使我國避免損失兩百億美元

1984年10月,我國開始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而這開啟了中國大科學工程建設的新時代。後自2014年開始,國際超弦界就組團到我國遊說超級對撞機項目,但在2016年的時候,他們遭遇了楊振寧的強勢阻止。而當年的項目審批,CEPC這一項目因一票之差未能通過。

曾入美籍,53年後恢復國籍的楊振寧,曾使我國避免損失兩百億美元

2019年的時候,楊振寧先生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禮堂中,再次被一名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學生詢問,他對我國建造CEPC的想法是否發生改變。早在幾年前,針對CEPC項目也就是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是否該建造這一問題,楊振寧曾與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之間爆發了一場“大戰”,並且幾年過去了,這個項目一再被提起,楊振寧先生也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

曾入美籍,53年後恢復國籍的楊振寧,曾使我國避免損失兩百億美元

有說法稱這被看作是當時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站,而他提出反對的原因主要是這個項目的耗資會是一個天價數字,這個項目初期就要花費200億美元,而且之後在此項目結束後就需要建造更大的對撞機,需要花費更多的錢。美國曾經痛苦的建造經驗就表明了這個項目就像是一個無底洞,而且與其說楊振寧是堅決反對我國開展此項目,不如說他只是表示我國現階段並不適合過早進行此項研究,因為這項計劃及之後的總耗資會達到千億之上。

曾入美籍,53年後恢復國籍的楊振寧,曾使我國避免損失兩百億美元

而在1964年加入美籍,後又在2017年棄美籍恢復中國國籍的楊振寧先生,他在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因而他的看法被不少人接納和認同。但也有觀點認為,我國如果想創造出在世界上佔據領先地位的優勢,那麼CEPC項目就是勢在必行的背水一戰,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