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巨鱷—普魯斯鱷,地球少有的“王八殼”剋星

地球上現存鱷魚有23種,凱門鱷就是其中的一種,它的最大體長能達到4.5米。但是,你知道嗎,曾經地球上存在一種與凱門鱷屬於同一家族的鱷魚,它的體型是凱門鱷的好幾倍大,它就是地球上存在過的最大的鱷魚之一——普魯斯鱷。

史前巨鱷—普魯斯鱷,地球少有的“王八殼”剋星

今天的凱門鱷

發現普魯斯鱷

最早發現這個鱷魚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巴博薩-羅德里格斯的巴西植物學家,在19世紀末,他來到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研究植物,無意間發現了一塊鱷魚化石,經過研究,這個鱷魚化石是目前沒有發現過的物種,1892年他將這種巨鱷命名為普魯斯鱷(Purussaurus)。

史前巨鱷—普魯斯鱷,地球少有的“王八殼”剋星

普魯斯鱷復原圖

在隨後的50年,科學家沒有發現過普魯斯鱷的化石,直到1941年,人們在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發現了巨型鱷類的頭骨化石,全長801毫米、寬達535毫米。然而這次發現並沒有在科學界引起轟動,因為從頭骨化石來看,這條鱷魚並不算大。

史前巨鱷—普魯斯鱷,地球少有的“王八殼”剋星

普魯斯鱷的頭骨化石和今天凱門鱷的頭骨對比

然而,到了 2005年,古生物學家在委內瑞拉的尤拉馬科組發現了新的屬於普魯斯鱷化石,其頭骨長達1450毫米,這樣大的頭骨,讓古生物界不淡定了。有人猜測,這條鱷魚長能到14米吧,體重也得8噸以上吧。也有人質疑說,普魯斯鱷的體長可能只有10.3米,體重大約5.16噸。現在普遍認為體長10米左右更為合理些。雖然小了些,但是超過10米長的體型,無疑可以稱之為巨獸了。


史前巨鱷—普魯斯鱷,地球少有的“王八殼”剋星

目前發現的幾種最大的鱷魚對比圖

明星級古生物

這一化石的發現,讓沉默一百多年的普魯斯鱷重新回到聚光燈下,科學家紛紛展開對普魯斯鱷的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慢慢解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普魯斯鱷與今天鱷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眼睛和鼻孔也長在腦袋頂部,方便水面上潛伏觀察獵物;嘴巴之中長有又粗又長的鋒利牙齒;背上和尾巴上長有堅硬的骨片,這些骨片就像盔甲一樣保護它的背部;具有肥大身體,和一條又粗又長的大尾巴。不同的是,它的腦袋長度近1.5米,寬度超過1米,身體最寬處達到2米,絕對稱得上是鱷魚界的巨無霸。

史前巨鱷—普魯斯鱷,地球少有的“王八殼”剋星

普魯斯鱷巨大的頭骨

這還不算完,2015年,科學家還對它做了咬合力分析,根據普魯斯鱷與今天鱷類的形態學和骨骼學對比分析,利用計算機建模重建了普魯斯鱷的頭骨及肌肉,測算出其咬合力高達69000牛頓,相當於7噸的力量。這個咬合力可以秒殺所有現在的生物,即使在史前生物中,也是首屈一指。這一研究結果也讓媒體紛紛報道,這也讓普魯斯鱷成為新的古生物明星。

史前巨鱷—普魯斯鱷,地球少有的“王八殼”剋星

普魯斯鱷頭骨復原圖

進化出這樣的咬合力,絕對不只是為了捕捉小魚小蝦,想象一下,這麼大的體格,每天要吞食至少20公斤的食物才能保證它日常消耗,所以,普魯斯鱷會吃掉他所能遇到的任何食物,包括帶有堅硬外殼的龜,據研究,有一種頸龜科跟普魯斯鱷生活在一起,這種目前發現的這類龜殼化石直徑有3.3米,然而,在普魯斯鱷的恐怖大嘴下,這種王八殼也只能稱得嘎嘣脆。

史前巨鱷—普魯斯鱷,地球少有的“王八殼”剋星

頸龜殼與現代人龜對比圖

王者謝幕

在距今大約800萬年前的南美洲,普魯斯鱷可以說是王者的存在,它們生活在海岸、河流、湖泊附近,那裡食物充足,不挑食的它生活的卻是很滋潤。然而,它卻在短短的時間裡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究其原因,是中世紀晚期,環境改變,全球變冷導致南美洲湖泊大量消失,食物的短缺,棲息地的消失,讓它們最終走向滅亡。

史前巨鱷—普魯斯鱷,地球少有的“王八殼”剋星

普魯斯鱷捕食場景復原圖

慶幸的是,雖然這個家族的“大個子”消失了,家族中的凱門鱷至今還活得好好的。

文字/排版:古生物趣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