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2050年俄陸基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前景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下一步可能大規模部署中程彈道導彈,實施解除武裝式的突然打擊。俄羅斯的導彈預警系統可能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結果無法高效實施還擊、迎擊,還擊能力大為削弱——數千枚核彈頭將變成數百枚,甚至幾十枚。


俄“軍事評論”網日前稱,美國退出了1972年的反導條約,中期未來(2030-2050年)可能展開理論上能夠攔截數千枚彈頭的反導系統。即使進攻方採取突破反導系統的措施,這一反導系統也可以確保攔截數百枚彈頭。


為了確保在中期未來(2030-2050年)能夠實施高效的還擊,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應該如何發展?


2030-2050年俄陸基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前景


01


未來究竟需要多少枚彈頭、運載工具?


冷戰時期“戰略防禦倡議”計劃提出之初,美國主管科研、工程的國防部副部長傑拉爾德宣稱,在蘇聯核彈頭不受限制的條件下,任何反導系統將徒勞無益。問題在於,由於《戰略進攻性武器-3》的限制,俄羅斯的三位一體核力量已經大為削減。這一條約將於2021年2月5日到期。


俄羅斯擁有多少枚核彈頭才是足夠的?冷戰高潮時,前蘇聯和美國核彈頭的數量超過10萬枚。目前俄羅斯和美國核彈頭的總數不超過10000枚。


俄羅斯應該裝備多少枚用於反擊的核彈頭?取決於哪些指標?這裡指的是還擊,因為一旦將來美國使用中程彈道導彈或高超音速導彈實施突然打擊,臨空時間只有5-10分鐘,俄羅斯目前的導彈預警系統可能來不及做出反應,無法實施高效的還擊-迎擊。


基本指標有兩個:一是敵人實施突然打擊後,能夠保留下來的核彈頭數量;二是此後能夠突破敵方的反導系統、給其造成不可承受損失的核彈頭數量。另外,核彈頭與運載工具的足夠數量呈非對稱相關關係——例如,當敵人企圖突然實施打擊時,對美國而言,俄羅斯1500枚核彈頭位於1500個運載工具上,要比1500枚核彈頭位於500個運載工具上要困難三倍。運載工具的類型也部分決定了核彈頭能以多大的概率突破敵人的反導系統。


鑑此,首先要根據面對敵人突然打擊時的穩定性,確定陸基、空基和海基戰略核力量運載工具的最佳類型。我們看一下陸基戰略核力量。


敵人正在大力發展衛星集群,可實時跟蹤俄羅斯的“白楊”、“亞爾斯”機動式陸基導彈系統,也可能跟蹤將要研製、列裝的鐵路戰鬥導彈系統,目前陸基戰略核力量的能力顯著下降。鑑於機動式系統面對核打擊時穩定性不夠,命運堪憂。同時敵人使用核戰鬥部精確制導彈頭實施突然打擊時,部署於固定式高防護性發射井中的洲際彈道導彈也可能被消滅。


2030-2050年俄陸基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前景

2030-2050年俄陸基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前景


02


機動式陸基導彈系統與鐵路戰鬥導彈系統


為了保證機動式陸基導彈系統高度的隱蔽性和敵人實施突然打擊時的高生存力,其外貌應與民用車輛別無二致,即很像民用超長載重卡車。這一技術方案有理有據,俄羅斯研製了攜帶15ZH59導彈的15P159“信使”機動式陸基導彈系統。


在15P159“信使”機動式陸基導彈系統計劃框架內,作為洲際彈道導彈的一種運載工具,研製了帶MAZ-9389半掛車的MAZ-6422載拖式牽引車。“信使”機動式陸基導彈系統的射程超過10000公里。


儘管敵人的衛星可以實施跟蹤,但這一系統完全可以隱藏在俄羅斯數百萬公里道路上成千上萬的卡車當中。


2019年末,俄羅斯戰略核力量下轄18部“白楊-M”機動式陸基導彈、120部RS-24“亞爾斯”機動式陸基導彈。可以預測,未來需要部署150-200部“信使”機動式陸基導彈取而代之,每一枚洲際彈道導彈配備3個核彈頭,核彈頭的總數為450-600枚。


鐵路戰鬥導彈系統的情況更加複雜。儘管俄羅斯鐵路線十分漫長,但跟蹤從基地出發的列車要比跟蹤一輛或幾輛卡車要簡單得多。此外,敵人的情報機構可以在鐵路旁邊的土壤中安放專業的偵察-信號儀,能夠探測到列車上核彈的特徵:例如,微弱的輻射,或由於懸掛裝置土壤產生的特殊振動,電磁輻射。與鐵路相比,由於普通道路分支太多,在普通道路上實施同樣的操作難上加難。


另一方面,與普通道路相比,鐵道路基便於控制和維護,可以及時發現、銷燬或改變敵人的埋設物。列車上可以部署幾十枚洲際彈道導彈,加上輔助分隊和警衛力量,在戰鬥力方面完全可以與彈道導彈核潛艇相媲美。


俄羅斯正在設計“東北風”鐵路戰鬥導彈系統,預計由14節車廂構成,其中只有3節用於運輸洲際彈道導彈。


“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的重量是47噸,未來的洲際導彈重量可能更輕。現在一節鐵路車廂的載重量平均為70噸,足以運輸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及其起豎-發射裝置。


據有關數據,標準列車的貨車車廂在110節以下,平均75節。為了提高偽裝效果,鐵路戰鬥導彈系統車廂的數量應與最常見的列車相同。如果也是75節,其中一半用作輔助車廂,可以運輸35-40枚洲際彈道導彈。如果1枚導彈3枚彈頭,一列鐵路戰鬥導彈系統將配備105-120枚核彈頭。10列可以搭載350-400部運載工具或1050-1200枚核彈頭。


當然,如果增加一個鐵路戰鬥導彈系統中運載工具的數量,在敵人第一次打擊中被消滅的風險就會上升,這與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道理相同。如果減小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尺寸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降低被發現的概率,那麼鐵路戰鬥導彈系統也應該偽裝成最常見的75節貨運列車。為了減小鐵路戰鬥導彈系統的暴露特徵,輔助車廂可以進行偽裝,例如,燃料車偽裝成運酸罐車,警衛、指揮車廂偽裝成“底卸式”貨運車廂。為了改變鐵路戰鬥導彈系統的雷達、光學信號特徵,在駐紮點或鐵路樞紐可以進行車廂重新對接。


機動式陸基導彈系統和鐵路戰鬥導彈系統有哪些不足?首先,如果敵人缺乏它們的具體位置信息,會做出下列推斷:它們可能隱藏在大型居民點附近的貨車、列車聚集地。這樣一來,平民可能遭到敵人使用核彈頭的突然打擊。


其次,要求提高反恐的防護性,對於卡車型機動式陸基導彈系統,普通交通事故的風險上升。可以通過專業的路線規劃、配備警衛分隊、快反小組,解決上述問題。


2030-2050年俄陸基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前景

2030-2050年俄陸基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前景


03


井式洲際彈道導彈系統


井式洲際彈道導彈的主要優勢是常規武器幾乎無法摧毀它。至少現有的常規武器無法將其消滅。理論上講,遠期未來使用從太空機動航天器發射的常規動能彈頭或高超音速武器,可以摧毀高防護性導彈發射井。但近幾十年,這些新概念武器的數量未必能對戰略核力量構成嚴峻威脅。


鑑於限制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的存在,俄羅斯的戰略核武器部署於高防護性發射井中,如果按照一件運載工具一枚核彈頭計算,美國無法突然實施打擊。為了這樣做,美國必須把所有核武器集中到距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不超過2000-3000公里的距離(確保打擊的突然性),迅速展開核彈頭將其消滅。此時,為了以0.95的概率消滅一枚洲際彈道導彈需要2枚當量為47.5萬噸的W-88。考慮到反導系統的存在,美國可能冒險使用1枚W-88消滅1個導彈發射井,此時毀傷概率下降至0.78。


當然,上述情況不會發生。即使沒有必要摧毀所有的導彈發射井,允許俄羅斯部分導彈發射,美國反導系統可以將其攔截,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遭受核打擊的風險為零。因為中國也將對美國進行核打擊,因為很清楚,俄羅斯被消滅後,自己會成為下一個靶子。


面對美國的突然核打擊,如何提高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生存力?


方式之一——製造“亞爾斯”型通用洲際彈道導彈,既可以井式發射,也可以使用機動式陸基導彈系統和鐵路戰鬥導彈系統發射。下一步將採用新技術繼續研發“信使”系統。


首先,未來1枚洲際彈道導彈上核彈頭數量應不超過3個,理想情況下是一個運載工具1枚核彈頭,配備2個重型假彈頭,包括能突破反導系統的積極裝備。令人遺憾的是,最終將取決於運載工具的造價。各攜帶3枚核彈頭的500枚洲際彈道導彈與各攜帶1枚核彈頭的1500枚洲際彈道導彈相比,差異是巨大的。


其次,要採取措施建立冗餘數量的井式發射裝置(發射井)。攜帶3枚核彈頭的1枚洲際彈道導彈應有2個備用發射井。可能有人會反對:這樣造價其不是很高?這一問題的確值得商榷,因為洲際彈道導彈、核彈頭和發射井的造價目前高度保密,需要權衡利弊。對於洲際彈道導彈而言,發射井是一種長期投入。


備用發射井應位於下列距離:排除敵人1枚核彈頭同時摧毀兩個導彈發射井的可能性。將洲際彈道導彈放入發射井或更換髮射井應在氣溶膠煙幕掩護下進行,防止被敵人的光學、紅外和雷達偵察衛星探測到。


正在研製的RS-28“薩爾馬特人”洲際彈道導彈未來將取代RS-20“督軍”(“撒旦”)。“薩爾馬特人”洲際彈道導彈複雜、昂貴、1枚配備大量核彈頭,美國實施突然打擊時,這是他們的優先目標。據稱,一枚“白楊”或“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的保險費是29.5萬盧布,而一枚“薩爾馬特人”的保險費超過520萬盧布。由於“薩爾馬特人”是正在研製的新導彈,保險費可能進一步提高,是上一代導彈的18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