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批自我陶醉“附庸風雅",又“毫無詩情"的老幹體“格律詩"?

雪月蒼狼


真不知道提問者的用意何在!

如果是博眼球和博評論就罷了,如果真是把一些人發自內心的詩句(姑且稱之)稱為自我陶醉、附庸風雅、毫無詩情是有失偏頗的,每個人生活閱歷不同,文化水平表述不同,他認為合意,你認為不行,加上文字評判就不是1+1=2這麼簡單,所以不要帶有色眼鏡看人。象唐.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些詩句不是自我陶醉嗎?現在誰能寫出狂放不羈的詩句?如唐.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又如宋.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現代人很難寫上這種附庸風雅的詩……

所以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詩情畫意,不必苛求。

還是送上唐.白居易一詩作為本文結尾吧——

空門寂靜老夫閒

伴鳥隨雲往復還

家釀滿瓶書滿架

半移生計入香山!


不悔202041627


“老幹體”一詞的出現,而且使用頻率還很高,這是一種文壇現象。但是,仔細分析和品味一下,“老幹體”這三個字,絕不是讚揚之語,而是具有諷刺意味。

所謂的“老幹體”,是指那些已經退休的老幹部所寫的詩詞,並在一些報紙副刊或文學期刊上發表。這些詩詞,有的嚴守格律,有些不守格律但卻以律詩的形式出現。但是,細讀這些詩詞,內容平平,立意不新,有點類似於生活中的流水賬,又有些象是標語口號。因為這種現象比較普遍,有人便把這類作品形象地概括為“老幹體”。

事實上,我們應該以平和和寬容的態度來對待“”老幹體”。自我陶醉也好,附庸風雅也罷,老幹部們愛好詩詞寫作,這本身確實是風雅之事。他們的這種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持否定態度的人,你也應該矯正一下自己的目光,讓自己的目光裡多一些理解和友善成分。

我國即將進入老年化社會,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接近13%。關愛老年人,不僅僅只體現在物質層面上,更值得關注的是他們的精神需求。一些愛好詩詞寫作的老年人,不僅僅都是老幹部,而是存在於老年人的各個群體中。

無論怎麼講,愛好詩詞寫作,畢竟是一種高雅的行為,文壇乃至整個社會,應該讓“老幹體”佔有一席之地。況且在“老幹體”中,也不乏有好的作品出現。循序漸進,老幹部們在創作中,會不斷積累經驗,提升水平和能力,說不準什麼時候,“老幹體”還會讓人刮目相看呢!

至於有些寫過“老幹體”,且自我陶醉,感覺良好的人,畢竟還是少數,也由他便吧。久而久之,他會認識到自己的。

總之,對於“老幹體”,還應以寬容為上。



徐文樞


我從不取笑別人的詩詞聯。對在頭條寫作的作者,只要有時間,我都會點贊。誰有雅興都可以在頭條寫作參與進來,只要不傷風敗俗,不夜郎自大,不欺世盜名,我都願與詩友們同樂。誰也不是再世詩仙詩聖,水平肯定有高低,但我不會取笑那些熱愛寫作的老人家的作品為老幹體。畢竟,這詞太侮辱人。活到老,學到老,發揮餘熱不好嗎?誰家裡沒父母?難道你是從石頭蹦出來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做人心態要寬容點,對待老人更要寬容點。

小編,先別說別人附庸風雅,先別指責別人是老幹體,你出這題問本來就是侮辱了許多人。你很高水平?你有勇氣發這題問,就應該有勇氣發自己的作品出來讓大家評論一下!








鑑水漁翁


如何看待一批自我陶醉“附庸風雅”,又“毫無詩情”的老幹體“格律詩”?。何謂老幹體,顧名思義,可能是指那些為新中國誕生打過仗,流過血,而好不容易活到近期的一些老幹部吧。這些老前輩能活到現在,實屬不易,絕大多數都是有功之臣,而不少又經槍林彈雨考驗,身上疤痕累累,年老多病之驅。

他們少年或青年投身革命,追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緊跟領袖毛主席,一心一意為窮人打天下,為工農創造出新天地。因此失去了入學識字,學習文化的機會。大多文化程度不是很高,雖經掃盲,文化補習,怎奈年齡已大,記憶減退.。

到現在大多都離休,安度晚年。詩言誌,可能回想過去,寫上幾句,雖沒經過訓練,可能也不懂什麼平仄,格律,也已經不易。應多加鼓勵,別求全責備,更不應挖苦諷刺。個人之見。歡迎說理的正反意見,反對無理漫罵和人身攻擊。


老兵4200


我是一位退休的,幾十年在會計崗位工作著,對文學,詩歌沒有多少沉澱的東西,但自從同學建立微信群后,在微信裡同學之間有將詩發在微信群裡的,同學們參與的熱情很高,一直以來,在人際關係上我是那種很木納的人,微信使我重新找到了埋在心底深處的情感,我寫的“詩”都是在跟同學調侃時即興寫的,直接在微信裡寫成的詩幾乎是一氣呵成,有感而發,雖然自己都不懂這種情感的爆發永“詩”來表達源於自己何時的底氣,但有句話我相信了,就是“功夫在詩外”,詩我不懂,但在同學群裡得到了點贊,我很高興,於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發現了詩歌網,所以,將自己的一些所謂“作品”也上傳到詩歌網上,現在,也有自己的粉絲,還是還是專業知名人士,所以,只要自己喜歡,有熱情,又一個要寫詩的衝動,可以邊寫邊學習


我是那片雲彩


“老幹體”是個新詞彙,是傳統詩詞創作發展過程中特定時期的特殊文化現象,這類詩詞套話連篇、毫無生氣,不僅地方小報有,一些專業詩詞刊物也有,網絡詩詞也不乏正宗“老幹體”,儼然成為當今詩詞創作的一大流派。

因為題主問的是如何看待,就不對老幹體的歷史、成因做過多解釋。只談個人看法。

老幹體作為一種新興詩體最近幾年好像沒有原來那麼熱火朝天了,畢竟這個名詞已經帶了貶義。而老幹體最多發的就是紙媒,在網上雖然也有,但是由於網絡是個雙向的,多元的地界,老幹體在網絡上只要露面就難免不被嘲諷一番。作為在生活中有檯面、家庭中有地位、單位上有影響的老幹體創作者,誰能受得了網絡上這麼一噴?

所以,在新媒體上發老幹體詩文的人數量還是相對少些。

如果還有,大都是噴都噴不怕的思想頑固分子。他們不需要也不會接受別人的意見,一意孤行還當自己是英雄。

真正有頭腦、熱愛詩歌的人即便是囿於幾十年生活經歷,以老幹體入門詩歌,在網絡這個大染缸見識到真正的詩詞天地,大部分會收起驕傲,從頭學起。

我周圍就有很多這種人。位置的變化讓他們重新思考,更注重詩詞本身的內涵,儘量打散自身老幹體格局,作出好詩來。

我們說老幹體是新興詩體,其實也不確切。細想下來,中華千年官場下來,哪個文人不能寫兩首詩呢?哪個退養的官員沒寫過歌功頌德的應制詩呢?所以,老幹體從本源上來講並不是個新興玩意。李白、杜甫、王維、高適、歐陽修、蘇軾、辛棄疾,這些響噹噹地,頭上放射萬丈光芒的大詩人,誰還沒老過,誰還沒寫過?

但是,為何又說老幹體是新興詩體,而那些詩人寫的不算呢?因為人家有文采。

中國傳統官場上的大官不論怎麼說,都是文采過關的。他便要歌功頌德也會七轉八拐,不會因為阿諛奉承而顯得無恥。而文化斷層正是新中國這一代人無法彌補的缺憾,這與統治階層有關,與意識有關。

而到了今天,在全社會更加重視文化素養的環境下,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提倡宣講下,我們下一輩人,走到這個退休創作時節,自然要比當今這一輩高杆很多,也不用再重頭來學格律規範,也不會把心中的無比熱情用純樸簡單的套話直截了當地寫成口號輸出。

文藝範和口號鼓動本生就是相剋的兩個東西。

這兩個相剋的東西就形成了老幹體這個怪胎。

隨著整個社會文化層次的提高,這個怪胎除了在一些無法避免的場合之外,應該就會消失了。

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文壇與詩壇幸甚。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只要是想寫格律詩,就要遵從格律詩的規則。

老祖宗幾千年總結出來的文化經典傳承至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怎能緣於一些不懂格律的“權貴”的笨拙而泯滅他的足跡走向和歷史光輝呢?

文化是有歷史沿革和民族傳承的。“老幹體”也好,“新青體”也罷,都要恪守“詩”的規則,不然,我們姑且就把白話文分成長短不齊的文字排列,當作所謂的“現代詩”去讀罷了,那樣全國人民,包括能拿動筆的孩子們,都可以是“詩人”了!這樣的所謂的“詩”,讓古代聖賢和遵從祖訓的“詩人”們何以堪呢?

所以,不要把“不懂”當成寫詩時胡編亂造的藉口!不要把沒有文化當成談天說地的下酒菜!那樣很無聊,也很無恥!


思想的園丁


提問者是什麼心態?你祟尚的是哪一類型的詩?什麼是老幹體詩?

我認為沒有什麼老幹體詩。賦詩作文全憑各人興趣,體裁不限,內容自斟酌。

崇古仿寫古風詩者是為歷史傳承,欣賞近代詩者寫律詩欲攀詩山高峰,尚今寫自由詩者與時俱進勇當時代弄潮兒。彼此不應相互攻擊,辱槍舌戰。而應是相互欣常、借鑑、學習。對質量低下的作品可提善意建議,不應求全責備,更不可諷刺挖苦,大可一笑而過。


夕陽紅155908541


出此題者,定是驚才風逸、滿腹文章,風雅瀟灑、才華橫溢。出來走二步,露幾手嘛。不識字的老太太也都喜歡來今日頭條看看小視頻,聽聽奇聞趣事或是怎麼炒菜、養生,都來附庸風雅,管你格律平仄。很多詩詞歌賦也很有水平,且通俗易懂,並非啃文嚼字、詰屈聱牙,為大家所喜聞樂見。倒是未見大儒真章,也難怪:這裡並非詩刊,即使有大儒的真章,附庸風雅的我們也看不懂。


心浪咋談


上頭條至今,從未噴過人,也沒有懟過誰。曾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清高的人眼裡總是容不得半粒沙子。看你提問的問題,總覺得頭條上就你最能寫,別人都是廢才,我就不明白,頭條留你一個人玩,你玩的還有意思嗎?你能玩的轉嗎?所謂一樣米養千樣人,別人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只要不違背道德,不傷害到別人,愛啥寫都行。老農不懂詩,但喜歡看詩,愛好文學,更要命的是愛塗鴉,除了工作休息健身吃飯,剩下的時間都在看書學習,都在頭條塗鴉,從不說過自己在寫詩,終極量是在感慨,在釋懷……因為我知道,看過唐宋古詩之後,就再也找不到像古人寫的東西讓我走神,起碼個人認為是這樣,不對任何人和事。所以,不要以為自己是詩仙,詩聖,文豪。真有德才的人,不會輕易去批判別人,貶低別人,只有半桶不滿的水桶才會時時去搬弄是非,打擊那些弱群體,去製造那些不利於國人團結的問題,試問,你敢比下面這書本里的古人寫的詩還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