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襲,文旅企業經營者的“陣痛”

疫情突襲,文旅企業經營者的“陣痛”

中國文化報記者 於帆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14億中國人的心。相對於每天公開的疫情數據,很多文旅企業經營者都默默在心底算著一筆賬。



“即使疫情過去,行業還需要一段恢復期”

“可以不營業、不賺錢,沒有收入,但是對於小微企業來說,遇到這次疫情,在年底財務清空的情況下,仍然要在人力、房租上花費,要這樣維持多久?不知道。”湖北十堰市KTV經營者鍾立清說。

2008年進入KTV娛樂行業的鐘立清,當時正是看中了這個行業火爆的發展前景。那時候這一行業的浪潮正全方面席捲三四線城市,量販式KTV成為時下流行的聚會、娛樂消遣方式。“在捕捉到這一商機後,我借錢開了一家KTV。”


疫情突襲,文旅企業經營者的“陣痛”

在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鍾立清也在不斷擴展著自己的經營規模,先後開了5家KTV。然而隨著人們生活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加上近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KTV娛樂業不可避免地陷入經營困境。

“我已經關停了兩家,還有3家在經營中。”對於他來說,互聯網下創新模式的不斷推陳出新對傳統的娛樂業模式已經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一場意料之外的疫情,讓這個行業“雪上加霜”。

2019年底,鍾立清像往年一樣,進行年底軋賬,結清本年度員工的工資、承諾的獎金,還儲備了新一年的物資……

“在我們這樣的小城市,平常日子KTV也就能保本經營。每年就等春節回鄉放假的這一個月,大家來唱唱歌、聚聚會,生意會再次火爆起來。”

然而,疫情爆發的消息傳來,在湖北還未下發封閉管理的正式文件時,鍾立清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率先對經營的KTV門店發出了停業通知。“我們這一行業本身有著人群密集的特性,考慮到疫情的防控、員工的自我防護,我果斷提前停業了。”

疫情突襲,文旅企業經營者的“陣痛”

三天後,湖北全省封閉管理的政策文件正式下發,鍾立清很慶幸自己做對了決定。然而隨著疫情的蔓延,他也開始發愁。“年前採購的蔬菜、水果等物品,本來是要為過年期間營業作準備的,但是疫情導致停業,東西都放不住。”為此,鍾立清提前安排了車輛,把水果送給當地的交警大隊,“疫情期間他們很辛苦,就算一點心意。”其他但不能久放食材,鍾立清也只能選擇丟掉。

一部分員工回家過年了,還有一部分員工在KTV提供的員工宿舍里居住。鍾立清一方面要保證他們的健康、安全,一方面還要安撫他們的焦慮的心情。“這些孩子年歲都不大,這段時間沒有和家人在一起,在保證他們基本生活的同時,要和他們談談心,消除他們的恐懼。”鍾立清每週去一趟員工宿舍,檢查各方面情況。

近期湖北十堰進入“戰時”管控狀態,這讓鍾立清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最近他連續失眠,考慮到目前和未來KTV的經營,他總是無奈地嘆息。

“目前我在借錢,首先要把員工1月的工資發出,後續還需要保障這些滯留宿舍的員工的基本生活。另外,還有店面的房租需要付。”鍾立清大概算了一筆賬,200個員工,就算最低工資1500元,再加上房租,“一個月要40多萬元的開銷。”鍾立清說。

晚上10點,他仍在和門店負責人開會,研究借款和疫情結束後開業的計劃。“即便疫情過去,我們仍需要一定時間的恢復期。恐怕人們很難解除心理恐懼,回到人群密集的娛樂場所。”為此,鍾立清計劃利用這段時間,對員工進行前期技能培訓,“也是為了讓員工收收心,確保經營安全,為這個行業全面恢復做準備。”

談到疫情過後的行業發展,鍾立清有自己的想法:“這些年在十堰,我始終在嘗試引導大眾的文化娛樂消費習慣,相信不管什麼時候,大眾的消費需求始終存在。尤其在經歷了這次疫情之後,也許人們在對待生活的態度上,有了更多改變,在注重生活品質,精神需求上會有更多需求,行業也會重現生機。”



“這次疫情對行業發展也有一定好處,苦練內功,我有了一些新想法。”

正月初一,漢江綠谷集團公司董事長吳漢岡按照湖北十堰市文旅局下發的通知,將十堰漢江綠谷生態旅遊景區(以下簡稱“漢江綠谷”)封園。疫情來得突然,吳漢岡立刻響應,確保做好對景區周邊群眾的宣傳引導工作,同時也做好了景區人員的疫情防控措施。“這段時間冷靜下來,還是會仔細想想有哪些損失,還有哪些機會。”吳漢岡說。

從民眾旅遊消費額度來看,春節本身就是消費慾望、消費預算和消費力最強盛的時期,景區旅遊尤為依賴這一“檔期”。對於吳漢岡來說,這次疫情讓漢江綠谷“放棄”的不只是一個春節,“上半年的旅遊時間節點,基本上都要錯過了。像景區具有季節特色的花海景觀,因為封園,導致無法人工種植,春節過後緊接著而來的清明、五一花海,基本上都沒有了。”

說起來,漢江綠谷的建設頗費了一番工夫,吳漢岡為此投入了巨大的時間、精力和財力。2010年,十堰全面啟動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時為十堰綠色漢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吳漢岡,將目光投向家鄉——漢江生態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安陽鎮。經過一番考察和論證,他承包了青龍村位於漢江北岸近萬畝坡地和荒山,大手筆規劃建設“漢江綠谷生態旅遊體驗區”。


疫情突襲,文旅企業經營者的“陣痛”

“2013年,我投資近4億元資金開始建設景區,通過兩年多的精心打造,2015年,漢江綠谷正式開園。”按照吳漢岡的最初設想,以生態為重點、山水為特色、花海為看點的生態觀光園初現雛形。這些年來,江漢綠谷成功舉辦了5屆菊花節和花博會,吸引遊客近百萬人次。“景區去年營收2000多萬元。”吳漢岡說。

疫情突襲,文旅企業經營者的“陣痛”

2019年,文旅融合推動了景區旅遊的快速發展,吳漢岡也對自己的事業躊躇滿志。然而這場突發的疫情為旅遊業按下“暫停鍵”的同時,讓吳漢岡也開始“沉靜”下來。

景區每月最低成本是170萬元,按照去年的營收額,尚不能平衡成本。現在因為疫情,景區暫時停止營業,目前每個月都處於淨虧損狀態。”吳漢岡說,“對於一個景區來說,關鍵存在運營問題,由於封閉,景區雖然停止經營,但財務、人員工資、景區維護等運營費用仍在產生。

儘管吳漢岡認為疫情的發生,對漢江綠谷的影響很大,但相對於小微企業來說,公司具有一定的實力渡過難關。吳漢岡非常認同行業專家對疫情後旅遊行業的發展分析,認為當疫情消除,必將迎來旅遊消費的快速、強力反彈。

“景區作為旅遊產業的核心載體,會體現得更加明顯。而且我也決心搞好下半年,這段時間,我有了很多新的打算,比如民宿、鞦韆園、娛樂場……鄉村旅遊發展前景很好,我對未來很有信心。”吳漢岡說,“其實,這場疫情對文旅行業發展也會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原來從業者都只要求‘量’,接下來需要考慮如何把‘質’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