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行業暴利的背後,誰是真正的贏家?泡沫散去,你還剩什麼

球鞋,在我小時候最多最多也就一千塊一雙,這個價格已經非常非常貴了,但我怎麼也想不到,當初一千一雙的鞋子,現在能炒到上萬。“球鞋文化”是什麼時候興起的,我也說不準,但我覺得應該是在2017左右的時候,因為那時我身邊已經開始有人討論起球鞋這事了。2017年以前肯定也有,但應該還不成氣候。而真正令市場瘋狂的時候,是在2018年以後:各個品牌的球鞋開始如同“街鞋”一般,一雙鞋穿出去一上午碰上幾個“撞鞋”的都不奇怪;更有一些人甚至開始把球鞋當成了一種財富的象徵,有些人收藏車,有些人收藏表,而這些人就收藏鞋。

球鞋“氾濫”的背後,當然還有很多年輕人暴富的傳說:炒鞋月收入過百萬,靠炒鞋實現財富自由、大學生靠炒鞋掙足學費生活費……這些新聞的刺激著一些年輕人入局,加入炒鞋的行列。一雙普普通通的球鞋而已,怎麼會有這樣的魔力呢?都說資本使人罪惡,球鞋行業被資本注入後,球鞋行業再也不是那個簡單的你賣我買的行業了,甚至還衍生出了詐騙、非法集資、高利貸等金融問題。即使這樣,球鞋市場依然不怕沒有接盤俠,直到今天,仍然有眾多年輕人還渴望著通過炒鞋一夜暴富。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市場泡沫來了,你還能剩下什麼?

“炒鞋”行業暴利的背後,誰是真正的贏家?泡沫散去,你還剩什麼

“炒鞋”行業暴利的背後,誰是真正的贏家?泡沫散去,你還剩什麼

一、炒鞋之初,明星是強力助推器

“球鞋”的火爆,不僅僅在中國存在,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如此的。在這其中,當紅的明星肯定是球鞋火爆的強力助推器。知名說唱歌手侃爺,通過先後與耐克和阿迪達斯合作,帶火了他創立的個人潮牌——Yeezy。初代椰子僅僅發售了9000雙,你應該能想象得到這雙鞋子被炒得多厲害了吧。這也為後來Yeezy的瘋狂炒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國內的很多明星也熱衷於這些球鞋,而這些鞋子的售價都不會低。而更離譜的是,很多剛剛被明星穿出來的鞋被曝光之後,二級市場該款球鞋的價格都會很快就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某潮牌球鞋剛剛上市後,由於和耐克進行了聯名,又請到了周杰倫為之造勢,該款球鞋一經發售就出現了斷碼的情況,剩餘號段的價格也基本已經炒到了11000左右。可見明星是爆款球鞋產生的強力助推器,而與明星有關的球鞋經常會出現一鞋難求的局面。我們應該都學過經濟學中的“供求關係”曲線,供求關係決定著商品的價格,由於市場的供不應求,引發了球鞋的漲價。剛開始的價格變動幅度還算正常,偶爾會出現一些“爆款”。但到後來整個球鞋市場都開始漲價,個別球鞋暴漲幾十倍,這時候,市場的味道就變了。


二、球鞋缺貨,供貨商為什麼不補貨?


由於市場的供不應求,“爆款”球鞋大量缺貨,球鞋價格也開始大幅度上漲。這時候沒有解決辦法嗎?當然有啊,供貨商只需要加大該款鞋子的產量就可以了,但很明顯,廠家不可能會這麼做。而“一鞋難求”的局面,也真是各大廠商希望看到的局面。就像耐克和阿迪兩家廠商都分別針對自己旗下的AJ系列、Yeezy系列,不斷與知名球星和知名廠家發行聯名款球鞋,通過限量發售的方式使得這些球鞋的二級市場價格極高,這同時也間接的拉高了其他普通球鞋的價格。在經濟學上,像球鞋這樣的物品肯定是買得多才賺得多,而限量發行很明顯是掙不了太多的錢的。但生產商還是要這樣幹,為什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飢餓營銷”這種銷售手法。“飢餓營銷”,運用於商品或服務的商業推廣,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並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飢餓營銷”名詞解釋來源於百科)

很明顯,各大廠商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爆款球鞋來為自己“造勢”。舉個我身邊最簡單的例子,我在學校中遇到的很多同學對很多爆款鞋子的各種信息是瞭如指掌,這些人不僅僅會自己瞭解,很多時候也會把這個消息告訴其他同學。慢慢的,這些球鞋品牌可能就會傳遍大部分男生群體,甚至還有小部分女生群體,而這些人真的會去花高額的價格去買這些球鞋嗎?絕大部分都不可能。但這會刺激他們去買其他中低價格的球鞋嗎?絕大程度上是會的。這就是“飢餓營銷”運用到極致的表現。況且,人人都有的球鞋,那還能引起人們的廣泛討論嗎?不可能。反之,“爆款”球鞋數量越是稀少,價格就越是往上漲,觀望的人群就越是討論的熱烈,不僅僅是“爆款”球鞋討論的熱烈,其他中低價格球鞋也跟著沾了光。

“炒鞋”行業暴利的背後,誰是真正的贏家?泡沫散去,你還剩什麼


三、球鞋市場為何被“玩”成了資本市場?


由於球鞋市場的火爆,各種購鞋的方式、渠道也應運而生:1、線下排隊抽籤;2、從黃牛手中加價購買;3、通過平臺渠道購買。不過你怎麼努力,這些剛剛發售的貨源很多都會落入“莊家”之手。這些“莊家”把控著這些貨,抬高二級市場價格,等二級市場價格翻了幾倍甚至數十倍後再出手,轉手至少能掙十倍以上。而“莊家”出手的時候,很多敏銳的散戶也能聞到錢的味道,很多人也就此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中來了,試圖與莊家搶奪一杯羹。講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此時的球鞋市場和股市開始有點相似了?而最令我吃驚的是,就在前一段時間,很多球鞋交易平臺竟然還上線了“球鞋交易指數”。某些平臺還信誓旦旦地說自己不是炒鞋平臺,不是炒鞋平臺發佈這個指數幹嘛?這些球鞋指數不斷刺激著散戶“真金白銀”的交易,球鞋的價格又一次水漲船高。

“炒鞋”行業暴利的背後,誰是真正的贏家?泡沫散去,你還剩什麼

而另一方面,球鞋市場的炒售甚至已經不再侷限於真正的球鞋交易了。什麼意思?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平臺發佈了寄存閃購功能,賣家把球鞋發到平臺,買家根據球鞋交易指數購買球鞋,但他們是真的在買球鞋嗎?並不是。炒鞋的人要現貨幹嘛?我只要在平臺“存在”著那雙鞋就可以了。炒過期貨的朋友可能會理解得更深刻一點,期貨只是一份合約,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實物交割。但這些炒鞋平臺明顯風險大卻監管松,很難保證交易安全。平臺到底存不存在那雙鞋的貨,也不一定。也許你只是在交易一堆指數而已。

“炒鞋”行業暴利的背後,誰是真正的贏家?泡沫散去,你還剩什麼

在炒鞋最熱的時候,很多支付公司、貸款公司和金團也加入了進來。炒鞋投資者的資金需求越來越大,平臺提供的分期貸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金的問題;最可怕的是有些炒紅了眼的投機者正規渠道的貸款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了,很多關於炒鞋的現金貸也應運而生。這期間,用這種賭博方式賠進整個身家的散戶多得是。聰明的人發現在與莊家的博弈中勝率太低,就寥寥收場;而另外一些人則加大籌碼,繼續炒鞋,最後不僅身家沒有了,還欠了一屁股外債。這期間,網上甚至還有人在賣球鞋監控軟件,什麼球鞋開始發售了,該軟件可以自動下單代搶。


四、泡沫散去,你還剩下什麼?


幾個月前,球鞋球場因為NBA某高層官員和某球員發表不正當言論,遭到國人大規模抵制。NBA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球鞋市場也是如此。幾乎所有球鞋都出現了大幅跌價的狀況。一週後,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表了一份《警惕炒鞋熱潮,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該簡報深刻的指出了目前球鞋市場存在的很多風險,包括:球鞋市場出現證券化趨勢,槓桿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和監管缺失等問題,該簡報一出,球鞋市場的風向開始有些許走向正常道路的跡象,各大平臺紛紛喊出“鞋穿不炒”的口號,球鞋交易指數等功能也紛紛下線,價格也開始慢慢回落。炒鞋熱潮開始降溫。而市場博弈的過程,必然是有虧有賺,泡沫散去,那些炒鞋的散戶,你們還剩下什麼?

“炒鞋”行業暴利的背後,誰是真正的贏家?泡沫散去,你還剩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