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心思用在牙上,醫術還能不高?

全部心思用在牙上,醫術還能不高?

——讀《俗世奇人全本》有感

因為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有《刷子李》(以前人教版等教材也有),我沒有教過,這篇課文是改動的,所以想讀讀原文。看《中國教育報》近期的讀書週刊,知道作者馮驥才出了一本新書《俗世奇人全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趕緊下單。收到之後,每天讀兩篇,這麼好的書,不想一氣讀了,54個故事,27天讀完。以後教《刷子李》我一定推薦全班學生人手一本,讀起來,跟著馮驥才先生學寫人,學寫事,幽默、好玩、大氣,馮先生把誇張之法運用到了極致,絕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看這篇文章的讀者這學期教五年級,你的孩子正好讀五年級,建議買這本上給孩子看。

全部心思用在牙上,醫術還能不高?

滿滿的天津味!

今天,不一一評說這54個故事。只簡單說一說《認牙》。

這一人物故事,不長,千字文,去掉圖,整整兩頁紙。這個人物是治牙的華大夫,這是個醫術頂天的大夫。只要朝他一張嘴,不用說哪個牙疼,哪個牙酸,哪個牙動,瞅一眼就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的像假牙一樣漂亮,把假牙做得賽真牙一樣得用。華大夫人善、正派、規矩,但有個毛病,記性差,記不住人,見過就忘。你剛在診所瞧過牙,今兒在街頭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認得你。

有一天,來了兩個便衣偵探,進門就問他上午有沒有一個黑臉漢子到診所來,長相是絡腮鬍子,腫眼泡兒,挨著右嘴角一顆大黑痣。一個上午,華大夫才看六號,卻說不記得。偵探都奇怪,這種長相的人,大街掃一眼,保管一年都不會忘記。偵探告訴華大夫,這人上個月搶了一家首飾店,是通緝的要犯,你不說,是不是與他瓜葛?沒脾氣的華大夫火了,說自己三代行醫,從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沒有辦法偵探氣得走了。

這大概是天熱時候的事。過了很久,天冷了。有一天,華大夫急慌去巡捕房找偵探,說見到這個人了。原來,華大夫在酒樓吃飯,鄰桌的一個人咧嘴一笑,露出那顆虎牙,這牙就是他看過的,此時再看此人外貌……

偵探不解,不認識人,怎麼一看牙就認出來了呢。

馮先生最後一段寫到:“他記不住人,不是毛病,因為他不記人,只記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醫術還能不高?”

這是《俗世奇人全本》中第11個故事,看到這句話時,就想馬上寫點東西,因為這種話太沖擊力了。但我沒有馬上動筆,因為想把這本書看完再寫。書看完了,我就來說說這句話。

因為我是老師,所以自然而然地把這句話往教育上想。“把全部心思都使在課堂上,教術還能不高?”“把全部心思都使在教育上,教育方法還能不高,教學成果還能不好?”……

各行各業都有精英,真正的精英,哪個不是把全部心思用在其上的?除非是從父母那繼承而來的人,不過這些人中的一部分的確算不上真正的精英,但也一部分在父母遺產的基礎上又創造了奇蹟,但這些人的優點就是沒有躺在父母的遺產上享受,而是全心思用在如果發展上。

全身心,是一個好詞。誰擁有了全身心,誰就能成功。而在這期間,只要有私心雜念,並按照私心雜念幹了壞事,即放棄正當的事不幹,去做一些不當的事,其術肯定出問題。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呢!我想讀者們一定能找出一大堆。袁隆平、屠呦呦、鍾南山、莫言、任正非……哪個不是全部心思用在其事業上的?

讀《俗世奇人全本》,每一小篇都是小說,但54個人,不少是真人真事的演義,而這些真人真事,都各有絕活,這些絕活都不是一年兩年練習可以做到的。

作為老師,每學期就教那個教材。教教材前能全身心地讀透教材,好好琢磨一個個學生,想一想怎麼才能讓他們一一學會,就教材的每一個內容能有原創型教學設計,走進課堂滿面春風,走出課堂收穫滿滿,在教學評上也能做一致性思考、實踐,這樣教一學期,你就會非常踏實。每年都這樣做,你就有絕活了,你的教術就高了。堅持這樣教一輩子,你就是行家了。

有人說,這是理想主義者的思考。我不想反駁,但我不是理想主義者,我一直在一線,工作三十年了,雖然還沒有成為什麼行家,但我堅持這麼做的。就是因為這麼做了,教學的確有自己的那點術了,並且感覺越來越好。不過,我這裡所說的全身心做教育,不包括應試思維的“全身心”。

想做好老師,就必須把全部心思放在教育上。這是真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