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萬軍隊形同虛設?為何軍隊龐大的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靜夜史


印度無論是國土面積、人口規模、GDP總量還是軍費開支,都遠大於巴基斯坦,是地地道道的南亞霸主,然而140萬的龐大軍隊卻奈何不了巴鐵,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注重數量,不求實效。印度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養活了13.6億人口,並且人口還在爆發式增長,而印度儘管這幾年發展很快,卻改變不了貧窮落後的事實,文化教育普及率必然不高,文盲半文盲現象一時難以改觀,反映在軍隊上,就是人員的軍事素質很難達到現代化軍隊的要求,在戰備訓練、作戰風格、抗打擊能力以及靈活機動上,表現不足。而巴基斯坦雖然經濟比不上印度,軍隊數量也遠遜於印度,但巴鐵注重軍事戰鬥人員的素養,著力打造能打仗、大勝仗的優秀隊伍,培養廣大官兵吃苦耐勞的精神,對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使命感更為強烈,這就在氣勢上壓倒了印度軍隊。

其次,盲目採購軍火,導致武器混亂。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印度在國防方面的投入隨之增加,2018年度軍費高達506億美元,在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增長率最高,達8%,是僅次於美中英三國的軍事存在。基於此,印度實行“拿來主義”,美國、俄羅斯等多國的武器裝備都被印度作為購買的對象,這樣印度的軍火便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應接不暇,導致官兵在軍訓中難免出洋相,多年來不知摔毀了多少戰機等軍事裝備,這樣的演練狀況如何在戰場上佔據優勢?而巴基斯坦儘量將有限的資金用於刀刃上,不求全但求精,並要求軍人熟練掌握每一項武器裝備的性能特點,作戰要求,努力做到不浪費一槍一彈,確保百戰百勝。

最後,大家都有國之重器,印度須謹慎行事。印巴都是核武器擁有國,而核武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是最後一棵救命稻草,是萬不得已情況下出手的一張王牌,故而幾十年來,雖然印巴爆發多次克什米爾衝突乃至戰爭,但是雙方都心知肚明,適可而止,不將對方惹急,一旦任何一方被逼得走投無路,大家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鑑於此,印度140萬軍隊又能怎樣?在巴基斯坦看來,戰略上藐視他、戰術上重視他,只要軍事過硬,敢於玩命,再龐大的軍隊也無所謂。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印度的140萬大軍為何搞不定巴基斯坦?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其實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問題之所以沒法解決,不是印度解決不了,而是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巴基斯坦的態度可能並不重要,當然至少在印度眼裡就是這樣,而印度要想搞定巴基斯坦,最起碼要得到聯合五常的支持,但是聯合國五常會支持嗎?當然不會,下面我便將我的觀點給大家闡述一下。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個歷史問題,尤其對於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權,他們都互不相讓,而印度和巴基斯坦,本身就是一個同根同源的國家,但是英國當年的殖民,到之後二戰的爆發以及國際冷戰的局勢,才造就了現在的印巴分治。不過印度比巴基斯坦強了很多,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口,軍事實力也不錯,經濟發展水平雖然不均勻,但是也在世界前十。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就做起了自己入住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夢,妄圖增強自己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甚至一統南亞地區,成為大國。面對這種情況,印度的野心當然要受到其他國家的制約,因此印巴問題,美國肯定是不支持的,並且態度極其曖昧,而我國對於印度的野心更是不支持了,畢竟印度和我國好多地區有著領土紛爭,甚至印度還支持西藏藏族人民,搞獨立運動。

而巴基斯坦則不一樣,對於我國巴基斯坦是很親熱的,因為現在的巴基斯坦尋求的就是經濟的發展,所以本身並沒有成為強國的野心。



而印度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以及大肆購買武器,發展軍事,也使得印度領導人野心勃勃,妄圖靠軍事震懾,解決印巴問題,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而現代戰爭更是可怕的,印度雖然軍事力量勝於巴基斯坦,但是巴基斯坦也是個人口大國,如果真的和印度打起來,受苦的還是印巴兩國的人民,所以和平解決問題,對於印巴兩國的人來說,都是莫大的幸運。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西北老張看世界


印巴衝突最近不斷升級,引發國際關注,印度軍事實力總體比巴基斯坦強,為何卻始終奈何不了巴基斯坦,其實是有深層次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雙方都是擁核國家

印度和巴基斯坦現在都有核武器,核武器的存在使得雙方雖然衝突不斷,但是卻謹慎爆發全面戰爭,因為誰也不敢挑起核戰爭。

二、印巴雙方背後大國的博弈

美俄需要印度不斷購買他們的軍火,同時在戰略上牽制中國,但是絕對不希望印度變得強大脫離掌控,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一旦印度足夠強大,將會對美國在南亞和印度洋的利益構成直接威脅。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需要巴基斯坦這個重要通道,不會允許其被影響,會堅定支持巴方的權益。

三、印度國內也矛盾重重

印度這幾年經濟發展較快,但是貧富差距太大,國內基礎設施落後,種族和宗教問題依然存在,軍隊雖然比巴基斯坦多,但是軍隊腐敗問題也嚴重,士氣比較低迷,難以形成合力。

綜合以上原因,印巴雙方同為擁核國家,背後都有大國支持,雙方各有優勢和缺點,短時間內只能僵持。






嶺南通途


巴基斯坦是我國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也是世界唯一一個擁有這種關係的國家。要說巴基斯坦被欺負,那麼肯定我國不會坐視不管。所以有些東西不是你印度想欺負誰就可以欺負誰的,世界也不是你印度的世界,況且雖說你印度有一定實力,但還沒達到為所欲為的地步。那麼印度貴為南亞霸主,制約它拿巴基斯坦沒辦法的因素有哪些?我們來看看


1.我國的因素,既然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那就不能白叫,有什麼事巴基斯坦知乎一聲我們肯定會支援。以現在印度的實力攻打巴基斯坦沒什麼問題,但同時抵抗中巴那就沒什麼能力了,所以世界格局錯綜複雜,現代戰爭不能只考慮簡單的一對一比較。


2.核武器,說到這個世界最厲害最可怕的發明就是核武器了,核武器的出現讓世界大國間保持了幾十年無世界大戰發生,不然以現在美帝的脾氣要沒核武器制約著早就將世界打一遍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有核國家,甚至巴國的核數量還要略微高於印度,所以印度把巴國逼急了,搞不好搬出核武器對誰都沒好結果。所以印度對此不得不考慮周全,想進攻就要先解決核武器問題。


3.西方國家約束,雖說你印度現在左右逢緣,要什麼歐美國家都會滿足你需求。但你印度看不懂明眼人卻看得很透徹,被坑了多少回都不長記性的國家,人家西方國家不坑你坑誰!你印度想在南亞一家獨大,人家西方會那麼輕鬆的讓你達到?不可能的事!為什麼挑唆你印巴、中印關係?那還不是為了好讓你買武器賺大錢。你要是在南亞稱霸,沒什麼威脅你印度了那人家武器咋賣?所以西方不會那麼輕易讓你稱霸的!


4.印度自身原因,印度現在國內經濟發展挺快,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你說發生戰爭很多東西將會失去。這點印度肯定接受不了,國內一些富人也受不了。還有就是印度國內內部矛盾也多,分裂主義也不在少數,所以想入侵別人還不如先想想怎麼解決自身問題來得實際。


5.印度的武器裝備,別看印度武器數量眾多而且比巴基斯坦先進,但實力打起來這可不一定。印度摔飛機,軍艦趴窩、起火等新聞又不在少數。之前印度戰機越界還不是被巴國擊落,所以說別那麼高估印度實力,那隻不過是西方吹出來好賣給印度罷了!而且印度這個萬國牌到戰時武器後勤也不一定跟得上,所以這塊印度估計心裡也沒什麼譜。

分析了那麼多還是印度實力不夠,想當地區霸主卻沒有地區霸主的實力,這就是印度現在尷尬的地方!不過現在印度發展挺快,印巴實力會越拉越大,未來巴基斯坦還要加把勁才行,把經濟多放在發展經濟上來自身實力才有保障。


兵器蝦侃侃


現代化戰爭不是靠人多取勝,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印度的軍事和經濟各方面實力都遠超巴基斯坦,但是為什麼奈何不了小小的巴基斯坦呢?下面我根據在印度的生活經歷來分析下。

印度表面上軍事很強大,實際軍事體系很差,各部門協調能力極其差。舉個例子,年初印巴衝突時,印度地面部隊發射一顆導彈把自家的一架飛機幹掉了。這在國際社會是個大笑話。飛機上的敵我識別系統不開啟,地面部隊不確認飛機標誌,發射導彈不請示。這就是印度現代化軍隊的狀態,如何能戰勝巴基斯坦,更何況背後還有中國在撐腰。


巴基斯坦只是印度領導拿來拉選票的一個方式,就像美國最近幾屆總統一樣上臺前先打中國牌。莫迪之所以每次在換屆選舉時對巴基斯坦進行局部轟炸和挑起衝突,無非就是向印度人展示自己強硬的手腕,獲取更多奮青的支持。

印度還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兵攻打巴基斯坦,且不說軍事實力,這種做法在國際社會上也是站不住腳的,輿論壓力都能讓印度執政黨下臺。


所以不管阿三的經濟軍事實力有多強,都奈何不了巴基斯坦。因為巴基斯坦是全球公認的主權國家。


小明觀世界


題主的前提有問題——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都沒有消滅對方的意圖 不存在什麼始終奈何不了一個小小的巴勒斯坦

印度和巴勒斯坦爭端是克什米爾,不是印度統一巴基斯坦,或巴基斯坦要統一印度。這才是正確的認識。

印巴爭的是克什米爾屬於誰的問題,不是印巴相互要分個輸贏。因此來說,印巴戰爭都是局部戰爭,都侷限在克什米爾。

1947年印巴戰爭是印巴爭奪克什米爾,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印巴克什米爾停火線,印度奪取三分之二、巴基斯坦奪取三分之一。

1965年印巴戰爭是巴基斯坦為了奪取印控克什米爾而發動的,但最終失敗了。

1971年印巴戰爭是印度支持孟加拉國獨立,主要戰場是在東巴基斯坦。

1999年印巴戰爭是巴基斯坦意圖佔領克什米爾印度控制的卡吉爾地區,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簡單總結印巴戰爭就是:1947年印巴搶奪克什米爾地盤,印度搶最多,巴基斯坦不服,連續發動兩次印巴戰爭(1965、1999年)意圖從印度手裡奪取更多克什米爾土地;1971年印度通過支持孟加拉國獨立成功削弱巴基斯坦。

印巴從來沒有爆發全面戰爭,都是以克什米爾為中心的戰爭。若是全面戰爭,以新德里和伊斯蘭堡平原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根本就沒有地方可守,只有發生像斯大林格勒那樣的絞肉戰才能定出勝負。

英屬印度分裂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錫蘭、緬甸等5個國家

若是印巴想要統一,就不會有1947年印巴分治問題

1947年英國最初給的方案是印巴自治但組成一個同意的國家——印度聯盟。既能滿足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在國家是世俗化還是政教合一的爭議,又能保持印度的統一。

但這個方案都被印度和巴基斯坦雙雙拒絕了,最後英國就制定出了1947年印巴分治方案:

印度教地區成立印度國家、伊斯蘭教地區成立巴基斯坦。

印度和巴基斯坦從來沒有想過來攻佔對方國土,他們都覺得印巴分治很好,沒有人為失去一個統一的印度而惋惜。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好問題,參與了!

很多朋友回答列舉了很多數據,或從各個角度分析了理由,不得不說都有道理,但也都沒有抓住本質。本宮可以高度概括為“印度不能奈何巴基斯坦的四大理由”。

軍事技術與思想同代,不具有壓倒性優勢。

無論是兩國的自有軍工,還是國際採購,從戰略重器、信息能力到單兵裝備,都是一個技術時代的。人類歷史的戰爭證明,完全的軍事技求同代,是無法完成國家對國家的征服的。特別是象巴基斯坦這樣八十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過億人口、具備海陸口岸的國家。如果發生征服性戰爭,就一定是一場沒有最終勝負的消耗戰,如同英法百年戰爭,兩伊戰爭。

民族與宗教差異,不具有統一性。

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分別立國,就是建立在宗教不同的。印度教與伊斯蘭教,都是人類偉大燦爛古文化的代表之一。兩個國家如果真的出現了一方壓倒性的優勢,本質上就是兩大古文化決出勝負的時刻。可這是絕不可能出現的,因為他們誰都沒有更優越的屬性。

而且,他們又都從大英帝國獲得了現代文明的元素,且處於相同的發展程度。

國際局勢決定,印度的戰爭潛力不比巴強。


單論國家,印度確實有數量上的優勢,不僅僅是軍隊規模,還有人力與國土賦予的資源。但巴基斯坦的國際環境更好――伊斯蘭世界的援助,以及東方大國為制衡印度而給予的堅定支持。

印度卻只能以市場的方式獲得國際援助,這不僅是大國們現實的利益,也是並不願看到一個強大國家的出現。所以如果真正發生大戰,印度更消耗不起。

從各自國內看,印軍規模不比巴大!

印度人口是巴六倍多,國土是其四倍多,經濟總量是其八倍多,海岸線是其五倍多,但軍隊規模,無論人數、裝備數,僅僅是兩倍多,說明巴備戰的強度與意識更高。

另一面,則是一國軍隊不僅是衛國之干城,也是維護政權的工具。正因印度家大業大,軍隊比巴基斯坦也有更多的任務,更不敢承擔戰爭風險。

所以,兩國小摩擦可以很多,但放手一戰,印度更不敢。


Shirley滄海1


擁有140萬軍隊的印度,為何遲遲拿巴基斯坦沒辦法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巴基斯坦在上世紀英國植民印度時期,和印度是一體的,後來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繼獨立,而在獨立時,基本上是以民族和宗教信仰為劃分的,而當時的植民者英國,卻把和巴基斯坦同樣信仰伊斯蘭教的克什米爾地區,交給了印度,但這一結果卻不被巴基斯坦接受,這就是印巴戰爭的導火索,但經過幾次較大的戰爭,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控制了一半左右的克什米爾地區。雙方打打停停,至今誰也沒有能戰勝對方,處於僵持狀態。



那為什麼在國土、人口、軍事上都是巴基斯坦幾倍的印度,卻在戰爭中沒有取得勝利,並且丟掉了一半左右的克什米爾地區,且至今拿巴基斯坦沒有辦法呢?這是因為巴基斯坦背後有著眾多的伊期蘭國家做後盾,在戰爭時期給了很大的軍事、經濟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戰爭意志堅定,就是一定要奪回克什米爾地區。反觀印度在戰爭時雖然在各方面都佔有優勢但沒有取得勝利,就是因為戰爭意志不夠堅定,軍隊雖多,但軍事素質低下、渙散,所以始終不能取得勝利。更重要的是,世界上各大國出於各自的利益支持交戰雙方,使戰爭沒有出現一邊倒的現象。而到了上世紀末,雙方又都有了核武器,這又使雙方對戰爭的後果充滿忌憚,無形中對戰爭起到了一定的制約做用。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兩國都需要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對一個雙方都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戰爭,打下去勞民傷財,在軍事和經濟上都不能承受。

進入新的世紀,和平發展已成為主旋律。雙方在克什米爾的軍事對峙,還會持續下去,解決問題還遙遙無期。


快樂的拉磨驢子


印度綜合實力強於巴基斯坦,但是還沒達到能夠完全征服巴基斯坦的地步,所以也就無法奈何小小巴基斯坦,為什麼呢?原因有3點:

1、國家軍力除了常規軍事實力外(如飛機、坦克、軍艦),還包括區域軍事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軍力巴基斯坦固然不如印度,但地區影響力巴基斯坦並不弱,且有地區大國支持,這點印度不在巴基斯坦之上。

2、巴基斯坦掌握了核武器,核彈頭庫存量達140~150枚,印度有130~140枚,實力基本相當,核大棒誰都不敢輕易觸碰,所以巴基斯坦不怕印度。

3、巴基斯坦有後臺。巴基斯坦與印度正面強硬對抗,離不開兩個大國的支持,老美提供武器,“巴鐵”提供全面的支持。

以上幾張圖,我們可以看出,印度是不是很牛?可是老子不怕你啊!


阿成在線


首先奈何指的是什麼?吞併巴基斯坦,還是威脅巴基斯坦?如果是吞併,印度確實對巴基斯坦無從下手,但是從威脅上面來說,印度還是完全能做到的。印度軍隊有144萬軍隊,巴基斯坦有50萬軍隊,基本到了3:1的地步,但是為何多次的印巴戰爭,印度並沒有取得明顯的成績呢?

第一,印度打的巴基斯坦不是一個國家。巴基斯坦背後最起碼有三個國家在支持,我國,土耳其,阿拉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印度背後有啥?美國,俄羅斯?只不過是互相利用罷了。真正打起來的時候,各自也會看自己有沒有利益,和平時期,多是想把自己的武器賣給印度罷了。

第二,巴基斯坦本身就不弱。巴基斯坦是有核武器的國家,真急了,難免做出什麼不好的事。並且巴基斯坦的軍隊也是經過正規化訓練的,戰鬥力還是可以的。在三次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軍隊節節抗擊,打的印度摸不著北。

第三、印度雖然軍隊龐大。但是戰鬥力並不強。大家從新聞上就知道,印度軍隊中有爆炸的,沒出海就著火的,印度武器也是大多購買,武器,參差不齊,軍隊,良萎不齊。整日做著南亞大國的夢,自己國內矛盾還一大堆。併為軍隊又不是全部壓在巴基斯坦上,頂多有幾十萬過來就不錯了。

第四,美國沒有授意。美國在阿富汗還有軍隊,很對事情還需要麻煩巴基斯坦,一旦兩國開戰,巴基斯坦必然會進入戰鬥狀態,影響美國在阿富汗的行動。一旦打起來,印度在國際環境上的輿論很重要,聯合國裡,巴基斯坦有我國幫他說話,印度不還是要靠美國,印度對於美國這個大佬,是萬萬不可能得罪的。

第五:巴基斯坦人民對印度的抵抗。因為兩國信仰的不同,天然的形成了對立面,巴基斯坦人民在前三次的印巴戰爭中深刻的認識到了印度的居心,對抗擊印度,可是有著非常高的熱情!

這五點原因構成了印度對巴基斯坦只能進行威脅或者制裁,想吞併,一是印度沒有那個實力,其次巴基斯坦是絕對會跟他死磕到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