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自古以來,毛驢就是我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畜力之一,因其吃苦耐勞的特性,足以

承擔運輸、耕作、拉磨盤和載人等繁重的體力活

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雖然現在生產工具不斷提升,但世界較貧困地區依然有5億人依靠毛驢而生存著,比如許多非洲國家地區,毛驢對於運送兒童上學或婦女前往集市都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

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但如今,這群低調又能幹的“牲畜”們,卻在非洲和其他地區(如巴西和巴基斯坦)遭受大量非法捕獲,而這行為的背後則是為了滿足阿膠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

一句“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言生來為君容”,揭開了楊貴妃天生麗質的真相。

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據唐代《新修本草·卷第十五》所記載:“阿膠,煮牛皮作之,出東阿,故名阿膠。”這也是阿膠的由來,最早其實是以牛皮所製成的,只不過古時候的牛比較精貴,於是後來就出現了以驢皮來替代的阿膠,直至今日,阿膠的主要原材料依然是驢皮。

滿世界找驢的中國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健康養生也愈加重視。阿膠作為一味古老的中藥,被認為具有滋陰補血,治療失眠和生殖疾病的功效,一直都是藥品中的佼佼者,因此對其需求也不斷上升。

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但另一方面,中國目前的驢存欄量相較於1992年已經減少了76%。主要是由於中國的農業發展更多地已經趨向於機械化,許多農民家中的苦力活已經不再依賴動物來進行了,驢也漸漸走下了工作崗位。

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還有和其他哺乳綱奇蹄目動物不同的是,

驢的繁殖率很低,一次基本只能產下一胎,並且還是一年一生或者三年才生倆,所以驢的數量一直持續走低。

這樣一來,驢皮的需求量一直在增加,但數量卻在不斷減少。據山東阿膠行業協會公佈的一組數據,我國阿膠年總產量至少在5000噸以上,按照每張驢皮預計可生產阿膠1.5公斤至2.5公斤阿膠,阿膠市場每年至少需要400萬張驢皮,而國內僅僅只能供貨180萬張,才一半都不到,那這些空缺怎麼補上呢?

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只能通過國外進口了。

沒錯,中國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驢皮進口國,國內生產商對驢的渴望早已衝出中國,殺向世界了。

與此同時,驢皮的價格也一路走高,在非洲許多國家,毛驢的價格甚至翻了3~4倍,在被抬高的驢價面前,人們放棄了長期養驢帶來的經濟效益,選擇了“卸磨殺驢”式的短期收益。

除此之外,高價毛驢的誘惑也讓許多偷獵者放棄了野生動物,轉而盯上了普通農戶家庭中的毛驢!

就這樣,整個非洲的驢皮幾乎全被中國商人收購了!不光是非洲,南美和亞洲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是“重災區”,這也直接導致了許多國家的驢數量大減。

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自2007年以來,巴西的驢總量減少了28%,博茲瓦納減少了37%,吉爾吉斯斯坦減少了53%,長此以往,有一些國家實在遭不住了,開始限制出口驢製品。

從2016年起,布基納法索、尼日利亞等6個非洲國家先後宣佈停止驢皮出口,才讓中國放緩了瘋狂收驢的腳步。

只不過,明面上雖然禁止出口,豐厚的利潤還是讓很多人鋌而走險也要販賣,地下驢皮交易也自然而然地融入進了非洲原本就盤根錯節的野生動物販賣走私業。

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毛驢的處境依舊不容樂觀。


對阿膠效果的質疑

在中國商人滿世界找驢來製作阿膠的時候,質疑阿膠效果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因為阿膠可以補血養顏的效果,在現代醫學上很難站得住腳。

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目前,從阿膠中分離的幾種主要化學成分包括:氨基酸、蛋白質、多糖、揮發性物質及無機物。

其中氨基酸是阿膠中含量最多的化學成分,因此許多賣阿膠的商家,都拿著阿膠的氨基酸含量作為它有營養的參考,但真的有那麼好嗎?

在2018年2月,國家衛計委官微轉發了一條“阿膠只是‘水煮驢皮’ 。驢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這種蛋白缺乏人體必要的色氨酸,並不是一種好的蛋白質來源。”的微博,再度引發了人們對阿膠的熱議。

膠原蛋白是哺乳動物體內一類重要功能性蛋白,主要存在於結締組織內。膠原蛋白可以保持皮膚的彈性,這個功能來源於它獨特的結構。三股獨立的膠原鏈螺旋圍成了膠原蛋白,其中寬大的螺距和較少的氨基酸殘基保證了蛋白質的機械強度。

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學過高中生物的都知道,蛋白質是無法被人體直接吸收的,需要分解成多肽、氨基酸等基本物質才能被人體所吸收。

而英國有科研人員通過液相色譜比較了阿膠、雞蛋和牛奶中17種氨基酸含量,結果發現阿膠中人體必需氨基酸(如纈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等)含量相比於雞蛋、牛奶而言並不突出。

再比較下價格的話,就更不用多說了。

所以希望阿膠行業給世界毛驢留條活路,換個別的思路,比如在實驗室中利用細胞工程生產驢膠原蛋白啥的。

如果真要補充膠原蛋白,隔壁的大豬蹄子吃起來不是更香嗎??

全世界的驢都去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