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口中的“知名度來自誤解”中的“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文丨曹鏡明

木心口中的“知名度來自誤解”中的“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木心


據《文學回憶錄》記載,木心有一個較為頻繁出現的公式:“知名度來自誤解。”

這個“誤解”究竟是誤解什麼呢?

首先,木心在引出這個公式的場所多是在介紹古代先哲、思想家、文學家的時候,尤其是在介紹希臘詩人、文學家的時候,稱其“名氣不夠大”的原因,就在於被“誤解”的不夠多,而在東方的先秦諸子也有部分觀點引用。

木心口中的“知名度來自誤解”中的“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什麼是散步學派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從木心所向往的“散步學派”談起

同樣筆者就“散步學派”的個人觀點,也有在之前的文章裡專門探討過,在此就不一一展開了,僅做簡要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之前筆者的那篇《木心口中的“散步學派,述而不作”真的那麼令人嚮往嗎?》

用木心在《文學回憶錄》中的原話來說就是:“古代只有文學,沒有作家,個人完全湮滅。”“那時哲學家不寫書,學生記下,宗教家更是如此,由弟子傳。”並以孔子、蘇格拉底、耶穌、釋迦牟尼等先賢舉例論證。由此,“古文化是這樣地結結巴巴傳下來的。

(補充:鑑於筆者就“散步學派,述而不作”的特點與木心相左,雖也能解釋“誤解”的根本問題,但在本篇論述中,主要是以木心的觀點進行分析,以求“原汁原味”;)

木心口中的“知名度來自誤解”中的“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筆記是學生的筆記


古文化是結結巴巴傳下來的,既然結結巴巴就一定笨笨磕磕,難以在碎片中見整體;

就以《論語》為例,在此暫不考究《論語》各個版本之間的出入;即便《論語》為最初記載版本如何?《論語》,

一不是孔子本人所寫,尚不屬於他的創作,二是諸多弟子記載,屬於二次創作,即便是在整體的立意上與孔子的主張相近,但在具體的細節之處也難免有所出入,而這些出入,便是“誤解”之所在!

依舊以《文學回憶錄》為例,為何在木心在世期間未能順利出版?

《文學回憶錄》(出版說明):2006年先生歸國後,本社曾擬出版這份講義,未獲先生同意,理由是,那不是他的創作……2011年,木心先生逝世……為尊重木心先生,本社決定依據陳丹青先生的第一手文本——五本聽課筆記——編成此書,以饗讀者。

故而在這本《文學回憶錄》裡又能有多少木心自己的言論、學術思想?

木心口中的“知名度來自誤解”中的“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精神世界和文字海洋


但這絕不能成為世人不在閱讀此類經典,不在閱讀《論語》,不在閱讀《文學回憶錄》的原因;與之相反的是,還要大讀特讀,仔細研讀,因為這是“唯一”能走進這些大師“精神世界”方法。同時,也是筆者閱讀《文學回憶錄》,創作這一系列文章的原因之所在。縱便是“誤解”,也是茫茫人世裡的“砥礪前行”。

木心口中的“知名度來自誤解”中的“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簇擁和臭雞蛋


那麼木心與其說是“知名度來自誤解”,倒不如說是“誤解源自知名度”。

這話,對也不對!隨著一個人的聲譽、思想廣泛傳播為世人所接受、傳承,其中的部分文字和思想,必然會受到讀者的性格和學識的影響,相互滲透轉化,生成另一種與之相近或是相左的觀念,相近者成為“簇擁”,相左者變成“臭雞蛋”。

這種“誤解”對於《文學回憶錄》(非木心本人而言)是被動的,也是相對單純的,除去“娛樂圈”裡的惡意炒作式抹黑。

木心口中的“知名度來自誤解”中的“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木心


可筆者更願意傾向於木心原版的“知名度來自誤解”,而非“誤解來自知名度”。

因為木心原版話術,與其說是說給讀者、世人的,倒不如說是對作者、作品的斷言,是一種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維度,與先賢對話的高度。

話句話來講:“誤解源自知名度”中的“誤解”是作者、作品的原意;“知名度來自誤解”中的“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個“誤解”之所在,便是筆者支持、理解木心原版話術的原因之所在。

木心口中的“知名度來自誤解”中的“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通透和平庸


請注意,每當木心引用“知名度來自誤解”時,總是來形容古代的先賢、思想家、文學家,而這類人所具備的共同點是什麼?高尚的道德操守與廣闊的精神世界,是一種舉世皆醉我獨醒的通透之人。而這些人“通透”之所在,就是旁人的“平庸”。

而“通透”與“平庸”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常言道:不遭人“妒”是庸才。這個“妒”字便是撬動兩者之間的“支點”。

木心口中的“知名度來自誤解”中的“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姜太公


當整個世界都遇不到同類,找不到值得共同論道的人之後,便是一種巨大的落寞,如“錦衣夜行”,一覽眾山小的茫然無措,空虛寂寞。與之相反,這對於世人來說,也是一種難以理解的崇高和無法兼容的不凡,如樵夫與姜太公,前者笑其直鉤釣魚,後者便能一眼望穿他的人生,這是不同維度的兩類人。

偉大的思想和學術,從來都不需要旁人理解,所屬者最希望的是真理間的抗衡,哪怕是敵手也是極好的,可仍是寥寥無幾,附庸者多,嗤之以鼻者更多。

木心口中的“知名度來自誤解”中的“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知名度和高度


木心口中的“知名度”,並不是一種傳統“世俗”意味上的“知名度”,而是“學術”、“思想”上的“知名度”、“高度”,若想達到這種“知名度”、“高度”就一定要站在同時代的“最高點”,是“同時代者”永遠也理解不了的“真理”。

既然“理解不了”就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解”,從而才能達到一種純“學術”、“思想”上的“高度”、“知名度”,故而,才有的木心口中:“知名度來自誤解”。

以上皆是筆者淺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