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詩歌體式的選擇

提詩詞文章繞不過大唐,提大唐人傑離不開初唐四傑。盧照鄰和王勃、楊炯、駱賓王三人合稱“王楊盧駱”,被世人奉為初唐四傑,哪怕是在才子英傑燦若繁星,數不勝數的大唐朝,他們四位的風采也始終不曾被遮掩,一直光輝璀璨,他們是打開大唐盛世文壇的先驅英傑。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詩歌體式的選擇

盧照鄰現存的詩歌作品共81題98首,其中近體詩佔了盧照鄰詩作中的大多數,而古體詩只有22首,而這22首詩中有14首是在蜀中所作。並且就盧照鄰現存的在蜀中所作的36首詩的總數來看,14首古體詩的比例也超過了總數的三分之一。而盧照鄰在蜀中更多地選擇古體詩就是他作詩“以適意為宗”的表現之一。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詩歌體式的選擇

首先,和近體詩相比,古體詩更加自由、靈活,也更符合“適意”的要求。它既不要求對仗,也不講究平仄,只有押韻的要求,且押韻也更加自由。古體詩可以說是一種自由體或半自由體,它在體制上的主要特點就是它除了要押韻以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縛。形式更為自由的古體詩似乎更能與“適意”相契合,詩人在創作詩歌的過程中,感情的表達不受平仄格律等的限制,也無需注意詩歌的形式。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詩歌體式的選擇
  1. 在近體詩作為新鮮事物成為潮流的初唐,盧照鄰選擇古體的體式本來就是“適意”的行為。律體詩作為唐人的創新體,它是唐初詩人們在六朝永明體和駢文講究聲韻、崇尚駢偶的基礎之上,結合上官儀總結的六對八對說發展起來的。而盧照鄰的創作活動,特別是早期的創作活動,是在上官體極盛之時。早年尚未入蜀的盧照鄰,作為鄧王府典籤,主要掌管文書工作。他雖然不像龍朔詩人那樣工於阿諛,但是畢竟還是有建功立業之心,也曾非常渴望貞觀詩人的宮廷文學生活。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詩歌體式的選擇

“四傑從未反對過宮廷文學,相反地,他們是那樣迫切希望進入宮廷為‘王道政治’盡‘稱讚鴻烈,偷揚頌聲’之能事。準確地說,他們的詩文革新……是在以一種宮廷文風反對另一種宮廷文風。”早年尚未入蜀的盧照鄰渴望進入宮廷,這時他的詩作就難免迎合當時重聲律的時代風氣,出現多作近體詩的現象。但是我們都知道,他最擅長的也是他成就最高的是古體詩。所以當他進入蜀地這一相對寬鬆的環境時,就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自己更為擅長的古體詩進行創作,而回避當時重聲律講平仄的潮流。沒有選擇更有利於自己仕途發展的近體詩,而隨心地選擇古體,這是他“適意”的創作心態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