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存知已!王勃最出色的詩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翻譯和賞析

海內存知已!王勃最出色的詩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翻譯和賞析

【題解】

首聯點題,寫送別之地與上任之地,出句寫三秦之地護衛著都城長安,從雄偉的地勢描寫中滲透著一種時代豪情。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個渡口,代指蜀地。對句寫遠望蜀地,只見天際一片風雲。這一聯對仗工整,將秦蜀兩地連成一個廣闊的意境。頷聯寫二人境遇相同,心心相印。“與”字把主客雙方的惜別心情連在一起;“同”字又進一步表明二人同在異鄉做官的處境。客中送別,情意彌篤。上聯地名對地名,實字相對,本聯虛字相對,體現了虛實相間。頸聯將親切的情誼升為曠達的哲理。“知已”承接頷聯,“天涯”呼應首聯,而又推開去說。形象的比喻與精闢的哲理相結合,使本聯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尾聯以勸勉友人的作結,將推開的思想又回結到送別的題意上來。

本詩的思想價值,主要在於它一洗傳統送別詩的感傷情調,表現了初唐人們昂揚向上的精神與遠大的志向,給人以鼓舞力量。楊炯《王勃集序》說:“積年綺碎,一朝清廓。”王勃的詩擺脫了齊梁詩歌的浮豔綺麗習氣,表現了一種清廓的風格。這首詩正是標誌。

海內存知已!王勃最出色的詩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翻譯和賞析

【全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註釋】

[1]王勃的這首詩是客中送客的贈別詩名篇。少府,縣尉的別稱,司該縣治安。之任,赴任。蜀州,一本作“蜀川”,泛指今四川省。杜少府,名不詳。王勃(公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早慧,六歲能文,十四歲應舉及第,為沛王府修撰,戲撰《檄英王雞文》被斥。後補虢州參軍,坐事當死,遇赦,革職,其父受累左遷交趾令,勃前往省親,路過南昌,寫《滕王閣序》,文名大振。次年渡南海時溺水,驚悸而死。“初唐四傑”之一,有《王子安集》。

[2]“城闕”二句:城闕,指京都長安。輔,護衛。三秦,項羽滅秦後,分秦國土為雍、塞、翟三個侯國,故稱三秦。五津,指蜀州境內岷江的五個渡口,將是杜少府赴蜀前往和必經之地。二句寫在壯麗的長安城樓遙望風煙迷漫的蜀州。

[3]“與君”二句:宦遊人,輾轉在外鄉各地做官的人。做官是古代士人主要的出路,地位低微的小官孤身在外鄉自有其苦辛。二句言同為宦遊人,客中送客,離別之意雖未明言,已黯然傷神。

[4]“海內”二句:比鄰,鄰居。這裡化用曹植《贈白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近”語意。二句意為只要明白四海之內有個知心朋友,哪怕遠隔天涯,也會覺得如近鄰一樣。

[5]“無為”二句:無為,不要。歧路,岔路,指分手的路口。沾巾,淚下沾巾。二句勸慰對方,不要像小兒女那樣在分手的路上哭哭啼啼。

海內存知已!王勃最出色的詩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翻譯和賞析

這首贈別名作與一般哀愁悲傷的贈別詩不同,筆力雄健,格調高揚,灑脫超詣,“讀了自有一種至友摯情,油然而生,忼爽天真,不作悲酸之語”(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有感慨,不失達觀,有嘆息,不陷入悽傷,充沛著意氣奮發的精神。全詩又不寫景物,如《古唐詩合解》說:“此等詩氣格渾成,不以景物取妍,具初唐之風骨。”《詩境淺說》也評論這首詩說:“一氣貫注,如娓娓清談,極行雲流水之妙。大凡作律詩,忌枝節橫斷,唐人律詩無不氣脈流通,此詩尤顯。”

【譯文】 雄偉的長安城闋被三秦圍拱,舉目遠眺岷江一帶浩渺迷濛。你我離別的思緒難以訴傾,宦遊四方有建功立業的遠大前程。既為知己,縱令在天邊,在海涯,也隔不斷我們的真摯友情。何必為離別而悲痛,分手豈能效女兒纏綿哭泣的舉動。

【全詩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衝破了送別詩中常有的那種格調低沉、哀愁悲傷的陳規舊套,以健康明朗的態度來對待朋友的別去,反映了作者當時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古往今來許多詠歎離情別緒的詩歌,大多纏綿悽切,充滿感傷情調。這首送別詩,卻勸慰友人不要因為離別而悲哀;使人讀後既感摯友情深,又覺精神開朗。

這首詩的大背景是:當時的世俗地主階級勢力在上升,地主階級的一些人都想有所作為,為國效力。王勃處於這樣的社會氛圍中,當然不能不受到影響。

首聯起筆雄健,送別的地點“城闕輔三秦”,顯示出古城長安的宏偉氣勢。“風煙望五津”點明友人所赴的目的地。這樣,把相隔千山萬水的王勃兩地緊緊拴結在一起,似乎說,縱然今日分別,而友情卻永存不泯。詩人抓住了送別之時的瞬間動態畫面,著力開掘,賦予送別這一行動以深層意義,進而,用以統攝全詩。

海內存知已!王勃最出色的詩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翻譯和賞析

頷聯承上聯,是對友人的寬慰。用語婉轉,將心比心,深深叩動人們的心絃。

頸聯在全詩結構上由起、承到轉,達到感情發展上的飽和點。詩人進一步申述己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化用《論語·顏淵篇》“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等名句,並把它們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顯示出詩人對友誼的真摯,自己胸懷的曠達。在這裡,地域距離的空間感被友誼長存的時間感戰勝了,替代了。友誼永存,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鄰而居。

末聯寫惜別之情,也不作一哀語,別有一番精神。詩人比喻生動,情趣詼諧。“歧路”,分手的處所,“無為”、“共”,表明送行者(我)與遠行者(友)都否定分別時的兒女情態。末聯緊接頷聯,詩人的言外之意是:離別又算得了什麼,丈夫志在四海,未來的偉業期待我們去開創,我們正任重而道遠呢!這個結尾反覆叮嚀,語重心長,給人以進取向上的啟示。

如果說,首聯以“望”字作為詩眼,通過對兩地的動態刻畫反映了作者高度的思想境界的話,那麼,後三聯則是詩人從目前出發,對友人深致拳拳勸勉之言。全詩情真意切,音調高亢,開盛唐送別詩先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