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獸首青銅手鐲的故事》(二)


《一隻獸首青銅手鐲的故事》(二)


《一隻獸首青銅手鐲的故事》(二)


《一隻獸首青銅手鐲的故事》(二)


《一隻獸首青銅手鐲的故事》(二)


《一隻獸首青銅手鐲的故事》(二)


《一隻獸首青銅手鐲的故事》(二)


《一隻獸首青銅手鐲的故事》(二)


《一隻獸首青銅手鐲的故事》(二)


《一隻獸首青銅手鐲的故事》(二)

“鐲,鉦也,從金,蜀聲……” 可見鐲同樣是金屬類發聲器。《周禮·地官·鼓人》雲:“以金鐲節鼓。”鄭注認為“軍行,鳴之,以為鼓節”。這與《周禮·夏官·大司馬》所云“鼓行鳴鐲,車徒皆行”的說法是一致的。至於其形制,鄭玄認為:“鐲,鉦也,形如小鐘。”而《詩·小雅·采芑》則有“方叔率止,鉦人伐鼓”之說。毛傳解釋說:“鉦以靜之,鼓以動之。”由此可見,鉦與鐲的用途完全一致。

大家再看看,手鐲的“鐲”字,是由“金”和“蜀”組成的,從字體的結構和意義上看,手鐲最初的定義是由金屬製成的,這應該是無可爭議。

蜀是古部族名,後作古國名。中國的四川一帶,商周時為蜀國,秦時為蜀郡,三國時為蜀漢地,所以四川別稱蜀。

另《華陽國志》記載,蜀國的圖騰為長著大眼睛的蠶,這與甲骨文“蜀”字形可相印證。《說文》中關於“蜀”字:葵中蠶也。《淮南子·說林訓》:蠶與蜀狀相錆,而愛憎異也。《詩·豳風》:蜎蜎者蠋。本作蜀。詳蠋字注。

關於這個問題,以後咱們有機會,也可以再討論。

說到這裡,我們應該想到一個簡單的道理,也可以猜到答案了,最初的“手鐲”即:戴在手腕上的蜀國用金屬製作的大眼動物。

至於我收藏的這隻獸首青銅手鐲是不是最早的“手鐲”?筆者不敢保證,但可以肯定的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獸首青銅“手鐲”之一。(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