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豔后嫁給弟弟是為了獲得權利嗎?

一切一切都沒了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因為那是古代,和今天不一樣的。

埃及豔后是公元前幾十年的人物,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

那個年代和今天有巨大區別,不能以今天的角度去衡量。

在公元前時代,人類還有沒有今天的很多觀念。

很多所謂的文明古國,婚姻和性愛也只停留在“生我者我不淫、我生者我不淫”的階段。

簡而言之,就是父女、母子發生性關係被視為是亂倫,僅此而已。

在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普遍存在今天看來的輪亂現象,也就是兄妹通婚。

至於一些更原始的地方,甚至父女通婚都存在。

畢竟2000多年前,你還想怎麼樣的。

其實也就是100多年前的清代,表兄妹通婚還是不違法的。

當時埃及托勒密王朝其實是希臘人建立的,而希臘人尤其是貴族王室,普遍存在亂倫的情況。話說回來,羅馬當時也是如此。

比如我們都知道的羅馬暴君尼祿,他就和母親阿格里皮娜有不正當的性關係。當時尼祿還是少年。

而阿格里皮娜也很誇張,她的丈夫也就是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其實是她的舅舅。

誇張不誇張,羅馬貴族甚至王室的輪亂並不稀奇。

就埃及托勒密王朝來說,兄妹結婚也是尋常事,埃及豔后並不是第一個這樣的人,前面就有不少。比如埃及王朝最有名的一個法老,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比埃及豔后早1000多年登基。她也是嫁給自己的哥哥第4任法老圖特摩斯二世。


為什麼這麼做?

原因兩點:第一是保證血統,埃及人對於血統非常看重,兄妹結婚血統自然比較純正。

第二是保證權力和財產。兄妹結婚,財產不會因女方嫁人流落到別家。

至於埃及豔后來說,她和弟弟結婚,主要還是從權力角度考慮。

根據當時埃及的傳統,法老有兒子的話,女兒就不能得到權力,即便兒子是個平庸的人,女兒則很有才華。

而當時埃及豔后的父親對她很看重,認為她的才能遠遠超過兒子托勒密十三世。

所以,父親留下遺囑,希望埃及豔后同弟弟結婚,一同統治埃及。

當時埃及豔后突然放棄這個婚姻,就等於放棄權利,所以她就選擇和弟弟結婚。

這在我們看來,是亂倫,噁心,在當年也就是尋常事,沒人覺得奇怪。


薩沙


埃及豔后曾兩次嫁給自己親弟弟,第一任丈夫是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兩人共同掌管著埃及,因為在托勒密家族內乃至整個埃及皇宮都有血親通過婚的傳統習俗,並沒有現在社會所說的亂倫的觀念。

然而儘管埃及豔后和托勒密十三世有著親密的夫妻關係,但二人最終還是因為權利的爭奪而分道揚鑣,而此時羅馬正發生暴亂,龐培奪取得到埃及控制權,轉向支持並聯手托勒密十三世,成為了托勒密十三世的監護人,托勒密十三世將埃及豔后逐出王宮。

不久後羅馬執政官凱撒打敗龐培,有意調節托勒密十三世和埃及豔后的內部矛盾,之後埃及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肉體徵服了凱撒,凱撒也幫助埃及豔后再次回到王宮,得到了埃及統治權的埃及豔后再次與托勒密十三世共同執政,但這次話語權已經在埃及豔后這邊。

二人表面上重歸於好,但不甘心失去大權的托勒密十三世對凱撒的作為感到憤怒,想通過抗爭奪回權利,後來托勒密十三世在與凱撒的戰鬥中戰敗落水身亡。

托勒密十四世即位,埃及豔后再次嫁給自己的小她十歲的異母弟弟,成為了她的第二任丈夫,然而這次是埃及豔后才是真正的掌權者。而此時埃及豔后也一直與凱撒保持著親密的關係,二人生下了兒子凱撒里昂,高興的凱撒將母子二人邀請到羅馬。好景不長,凱撒遇刺身亡後,埃及豔后帶著兒子再次回到埃及,依靠凱撒維護自己的政權已經無望,埃及豔后設計謀害了托勒密十四世,將兒子凱撒里昂即位,也就是托勒密十五世,便和兒子共同治理埃及。

埃及豔后從小就有著遠大的抱負,正因為這樣,她不惜犧牲一切,甚至是自己的青春和肉體,儘管她的以自殺為結局,但她依舊是位很偉大的女人。





閒來聊史


逗逼的托勒密

說埃及豔后之前還是得先說說她出身的托勒密王朝,稍微冷一點的知識在於托勒密王朝的統治者其實是一群馬其頓人。亞歷山大大帝的巨型王國分裂後,埃及總督托勒密落地生根建立這了這個王朝。

故此王朝的統治者一方面極其抗拒埃及化,他們不說埃及語,只說古希臘語;不信奉埃及宗教,王室保留希臘宗教信仰。另一方面為了維持統治卻非常快的本土化,比如服飾和禮儀幾乎與埃及完全一致。

他們另一個繼承古埃及的習俗就是近親結婚,但吐槽機無法確定這是為了埃及化還是抗拒埃及化,很明顯馬其頓血裔近親結婚只能得到馬其頓的孩子,但古希臘並沒有近親結婚的習俗,他們更喜歡搞基........

不一樣的女兒

到了埃及豔后這代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豔后的名字應該叫克利奧帕特拉,這是一個很希臘化的名字,意思是“父親的榮耀”。順便說一下,古希臘菊爆大隊似乎不光搞基,還是女兒奴,這個名字在希臘很常見。

豔后小時候對埃及文化的興趣很高,她是第一個說埃及語的托勒密王室成員,也是第一個按照古埃及傳統標榜自己是古埃及神靈轉世的托勒密王室成員,她給自己選定的是生命與王座女神伊西斯。命運似乎在這裡和她開了一個玩笑,她可能不知道伊西斯同樣也是亡者女神,而中國有句成語叫一語成讖。

另外她的政治才能應該不錯,因為她是王朝歷史中為數不多與父親共治天下的女兒,那年她只有14歲。雖然父親嚴格限制了她的權力,但權力這東西就像罌粟釀造的美酒,一旦品嚐就再難放下。

維持傳統的初嫁

公元前51年3月,豔后的父親去世了,遺囑中命令18歲的她嫁給12歲的異母弟弟共治埃及。對於嫁給弟弟這件事兒她沒啥抗拒的,這就是當時的傳統,相當於古希臘人必然要搞基,古中國人必然要種地,不這麼做才奇怪。

但她對與弟弟分享權力很抗拒,那個王座太小,根本容不下兩個人。所以共治的初期她依仗年長几乎剝奪了弟弟所有的權力,官方文件只有她的簽名,連錢幣上都只有她的頭像,這就違反傳統了。

其實她弟弟托勒密十三世也覺得王座太小,很快就聯合宦官於將領奪回了權力,把姐姐放逐出權力中心。不甘心失去權力的豔后組織了軍隊,埃及內戰一觸即發,在國外強大的羅馬軍團也虎視眈眈的盯著這裡。

繼續維持傳統的再嫁

公元前47年,得到凱撒幫助的豔后在尼羅河戰役中擊敗了弟弟,戰後托勒密十三世失蹤,有人說是被淹死了,她再次回到了權力中心。這次凱撒還是決定維持傳統,把她另一個弟弟扶上了王位,21歲的她又嫁給了第二個弟弟。

凱撒這貨其實挺浪的,在古羅馬號稱“所有女人的男人,所有男人的女人”,把雙向插頭說到如此清新脫俗的流氓真不多。但這個流氓有兩個很大的優點,第一他特別能打,第二他人品很好。

為了自己的情婦坐穩位置,這老兄不惜在羅馬凱撒廣場上立了一座豔后的黃金雕像宣誓主權。那座雕像就在維娜斯·吉尼翠斯(Venus Genetrix)神廟裡,在神話中維納斯是凱撒家族的祖先,這個舉動足以證明凱撒同志絕非提上褲子就不認賬的渣男。

權力還是虛榮

後面的故事就不講啦,凱撒死後她又嫁給了安東尼,直到被屋大維擊敗後自殺。很明顯豔后是一個權力慾很重的女人,也頗有政治外交才能,但說她兩次嫁給弟弟是為了權力顯然不對。

第一次出嫁是她父親的安排,她成為共治者後才開始展露野心;第二次出嫁是凱撒的安排,這更是一個不能拒絕的命令。從實際效果看,她第二次出嫁反而失去了權力,因為那時候她已經生下了凱撒的兒子。

很明顯扶植弟弟不如扶植兒子划算,幼年的兒子根本無法行使權力,埃及的大權將盡數在她手裡。而且打完尼羅河戰役的第二年她就被凱撒召喚到了羅馬,也沒什麼機會使用這份權力。直到凱撒被刺殺後,她才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孩子立為法老,大權獨攬。


歷史吐槽機


一開始的時候,埃及豔后跟自己弟弟結婚……當然這裡得稍微說一下,埃及豔后一共跟自己的兩位弟弟結婚,其中一個呢,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另外一個則真的是隻是為了權力。

一開始結婚的那個弟弟叫做托勒密13世,這是埃及豔后比較大的一個弟弟,這個弟弟和埃及豔后的婚姻本身是他父親的命令,也就是一開始的時候,他的父親讓自己這個女兒和兒子一起結合,共同執掌大權。

從道理上來講,姐弟之間這屬於亂倫的關係,普通的人很難看懂,但是對於古埃及來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很多著名的古埃及的法老也都是和自己的直系親屬也就是姐弟,乃至於母子產生聯繫,這點和古埃及的神話有很大的關係,畢竟古埃及神話之中創造這個世界的一對夫妻本身就是姐弟。

當然,對於那些大臣們來講,他們樂於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什麼如果說罰老娶了一位其他家族的女兒,拿這個家族就會壯大下去?對於底下家族之間的平衡這是一個很要命的問題,所以底下大臣也希望法老自己自產自銷嗎,把老和他的妻子都是來自於法寶,這個家庭一方面保證了血統的純正性,另外一個方面也不需要去平衡手底下大臣的關係。

所以這個埃及豔后一開始就是和自己的弟弟結婚,當然二者之間的結合其實更多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自己家族的權益,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自己。

但是很快這個做姐姐的內心就開始傷心了,為啥一套老的劇情也就是弟弟有了權利以後雙方之間突然理念背道而馳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埃及豔后和托勒密13世之間產生了很大的分歧,本來親密無間的兩個人一下子因為權力的問題鬥了個你死我活,最終的結果是埃及豔后從自己的位置上面被自己的弟弟給趕了下去。

我們都不知道埃及豔后對於自己的第一任丈夫,也就是他這個稍大一點兒的弟弟都得是怎麼看的,但是他的下一任的丈夫也就是他的第二個弟弟,其實和他之間的感情他心裡最明白,我們也看的最清楚。

托勒密13世被後來古羅馬方面派過來的執政長官凱撒大帝擊敗之後,凱撒和埃及豔后之間產生了不清不楚的關係,當然這種不清不楚大家也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總之凱撒想要回到古羅馬但又不放心埃及豔后在這裡,所以就重新找了一個傀儡,也就是托勒密十四世,雖然兩個人是夫妻,但是埃及豔后和凱撒之間的關係已經日趨明朗話,並且替凱撒生了一個孩子。

故事講到這裡其實已經講完了之後的那一套連續劇咱也不需要去講,從這個時候開始也就是幫助凱撒推翻了自己曾經的丈夫,然後再立了另外一個丈夫作為傀儡,此時此刻的埃及豔后肯定只是為了自己的權利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感情,否則這麼荒唐的事情誰會看得出來這明顯就是為了政治。我寫了自己的尊嚴,妥協了自己身為一個女人的自尊。

不過在這之前埃及豔后和自己的第一任丈夫之間究竟存不存在真的感情,他跟自己利益的結合是不是隻是為了爭權奪利?當然這一點我不能說有明確的證據,但是個人分析其實在埃及豔后被趕出皇宮之前,跟自己的這位弟弟還是有真感情的。

兩人之間的關係十分的親密,並且大家仔細想想,如果真的是為了自己的權利才去找自己的弟弟做丈夫,那麼此時此刻被自己的弟弟趕出了皇宮,而且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況之下,埃及豔后為什麼不用自己的生命去為自己的權利去殉情呢?要知道他只要死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他永遠都是埃及的皇后。

從這一點上來講,個人感覺埃及豔后和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其實是跟真感情,要不是最後被自己的丈夫完全傷透了心,他也不會沉淪到最後只為了權利而活著。

但是最後埃及豔后自殺,從這一點上來講是否和安東尼之間產生了真實的火花也是一個問題,畢竟我們並不是千年以前的人物,去了解他們內心究竟在想些什麼。


漩渦鳴人yy


首先,是為了“權力”。其次,埃及豔后也沒得選,這是傳統。

古埃及皇室有一規矩,想當大老闆,就要近親結婚。但是有一點必須解釋一下,埃及豔后一家子,並非土生土長的古埃及人,他們實際上是馬其頓人的後裔。

當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沒過多久就死了。他一死,這個龐大的帝國肯定無法維持,於是大家開始分家。亞歷山大手下大將托勒密一世成了埃及總督,後來就自己當家做主,變成了“埃及法老”。

身為馬其頓人的托勒密一世,現在成了埃及的大老闆。他很擔心啊,畢竟當時土生土長的埃及人佔多數。如果埃及人造反,自己肯定扛不住。所以必須讓埃及人認同自己:啥馬其頓人埃及人的,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就是你們敬愛的大老闆!


於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托勒密一世開始想辦法往古埃及皇室的習慣上靠攏。

(托勒密一世)

一個土生土長的馬其頓人,為了當上埃及的大老闆,不容易啊!托勒密一世不僅在造型上下功夫,還努力讓埃及人認為,托勒密王朝的後繼者,都是神的後裔,是真正的埃及法老——於是,流行數千年的埃及皇室近親結婚,也就必須繼承了。

雖然馬其頓人根本沒有近親結婚的傳統,但是為了讓埃及人認同自己的統治,拼了!由此開始,托勒密王朝也開始實行“血親婚姻制度”了。

托勒密二世娶了自己的姐姐;托勒密三世娶了自己的堂妹;托勒密四世娶了自己的妹妹……

到了托勒密五世的時候,出問題了,他沒有姐妹!那咋辦?於是他娶了隔壁塞琉古王朝(塞琉古一世也是亞歷山大手下將領)的一位公主:克婁巴特拉一世。

然後,問題解決:托勒密家族繼續近親結婚,法老娶自己的姐妹,兩人共同統治埃及。


一直傳到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七世)這時候,他嫁給了自己的親弟弟托勒密十三世——這是規矩,人家那時候不覺得有啥問題。

(影視劇裡的埃及豔后)

後來,姐弟倆(夫妻倆)鬧了矛盾,埃及豔后藉助凱撒的力量,滅了托勒密十三世,成為埃及的實際統治者。

但是,規矩還是不能變的,所以她又嫁給了另一個比自己小10歲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就是一擺設,很快就被弄死了)。

這種血親婚姻制度,也是古埃及統治者的無奈之舉。首先就是王室血統的純淨,在政治上能儘量保持統治的穩定;另外古埃及女性地位相對很高,有權繼承財產,保持近親通婚,也是皇室保持財產(帝國)完整性的必要措施;當然,宗教神話體系,也支持王室的近親通婚。

所以,埃及豔后僅僅是按照數千年來流傳的規矩,嫁給了自己的弟弟而已,在那時候很正常。


七追風


古埃及曾出現過一位精於權術的奇女子,她就是著名的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七世,克婁巴特拉出生於公元前69年,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法老,她從小生活在皇宮裡,過得十分的奢華,不僅長得美麗,而且還擁有不遜於男子的聰明才華,在她死後,埃及被羅馬併吞,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而她也被後世傳揚為“埃及豔后”。


在克婁巴特拉的父親去世後,留下的遺言居然是讓她嫁給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和弟弟托勒密十三世一起掌管埃及的一切,她當時是抗拒的,但是又沒有辦法,只能照辦,在埃及這不屬於違背道德的亂倫,托勒密家族乃至整個古埃及王宮都有血親通婚的傳統,沒有不倫的觀念。


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克婁巴特拉就和自己的弟弟兼丈夫因為一些事情發生了爭執,她想要奪取一切的權力,當時凱撒大帝過來調和,她想著不管怎麼樣也不能讓自己的弟弟奪權,當時埃及有一個規矩,就是第一次見面要送一個毯子。
克婁巴特拉為了得到凱撒大帝的幫助,她就把自己裹在毯子裡當做禮物送給了凱撒大帝,凱撒見到這位美豔的王后,被她舉世無雙的美貌所打動,馬上就愛上了她,之後便對她言聽計從,助她篡位,成為了埃及最厲害的女人。

後來托勒密十三世以外死亡,克婁巴特拉又嫁給了自己的另一個弟弟托勒密十四世,沒多久凱撒大帝也被人刺殺,克婁巴特拉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來源,她不想認輸,不想失去那至高無上的權力,於是她再次利用自己的美貌俘獲了凱撒大帝手下的大將安東尼,安東尼也是一個心儀她很久的人,有安東尼作為自己的靠山,並通過他設法害死了比自己小十多歲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自己又與凱撒大帝共同的兒子繼續執政。
然而好景不長,安東尼就被凱撒大帝的侄子屋大維打敗,安東尼被迫自殺,整個埃及落入屋大維之手,這位已經四十多歲埃及豔后又想故伎重演,還想用自己的美貌來吸引屋大維,但是屋大維不吃她這一套,畢竟她已經人老珠黃,吸引不了別人了,於是她用毒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克婁巴特拉七世是尼羅河上最美的妖花,她一生玩弄權術,周旋於各種男人之間,很多人說她是不詳的女人,被她引誘的男人都最終走向了毀滅,克婁巴特拉一生充滿傳奇,她曾為了權力和地位,曾兩次嫁給自己的弟弟,她同時又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為了埃及,為了自己能夠得到權力,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雖然只是輝煌了一瞬間,但也是最美麗的。






遺產君


其實埃及豔后第一次嫁給自己弟弟是因為沒得選,而第二次嫁給自己的弟弟那就真的是為了權利!


其實在“豔后”的那個時代,埃及王室內部通婚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就哥哥娶姐姐、姐姐嫁弟弟都是很正常的,這是埃及王室內部為鞏固統治與緩衝矛盾的主要方法,同時也是為了確保統治權不旁落的重要辦法。

這裡的埃及豔后,便是克列奧帕特拉七世,在七父親托勒密十二世死後,17歲的豔后按照家族的傳統,嫁給了自己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並共同執掌古埃及的大權。僅僅過去三年,因為內部的矛盾激化,豔后和自己的弟弟因為政見不合,加上羅馬帝國新的統治者龐培支持自己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就這樣豔后被趕出了皇宮。


事情沒過多久,龐培又被凱撒大帝打敗,埃及豔后憑藉著自己的美貌,勾引了凱撒大帝,凱迪便召集了他們姐弟二人,並調節了他們的關係,憑藉著自己與凱撒“不尋常的特殊關係”,回到了埃及的皇宮,獲得了統治權。

他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不服,便帶兵偷偷去攻打羅馬人,但在法洛斯島不慎落水而亡。豔后的另一個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繼位,這一次埃及豔后在一次嫁給了這個比自己小十歲的弟弟,不過這一次再也不是因為家族的傳統,而是實實在在的為了權利。


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次埃及的大權落在了豔后的手上。為了穩定弱小的埃及不被羅馬所吞併,豔后保持著與凱撒大帝不尋常的特殊關係,併為凱撒生下了小凱撒,這可樂壞了凱撒,並邀請豔后到羅馬做客,但好景不長,沒多久凱撒遇刺身亡,豔后原本依靠羅馬保住埃及以及通過與凱撒的兒子是想古埃及全面復興到達鼎盛的計劃也全落空了。


急急忙忙回到埃及的豔后,設計害死了比自己小十歲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並立自己與凱撒的兒子為托勒密十五世,這一次她與自己的兒子共治埃及。

這一次豔后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曾經凱撒的部將,如今落地帝國的主要掌權者之一的安東尼,希望通過安東尼保住埃及,剛好安東也希望能得到埃及的支持,所以他們兩個人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最後他們兩人好像真的發生了感情,安東尼將羅馬在東方的領土割出一部分送給埃及豔后。不過這一行為直接觸怒了羅馬,安東尼成為國家的敵人。後來安東尼失敗了便自刎,埃及豔后也放出了毒蛇咬中自己中毒身亡,至此埃及滅亡,成了羅馬的行省。


埃及豔后也成了了一段湮沒的歷史……


像素說


的確也可以這麼說,埃及豔后也就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她的第一任丈夫就是與她同父異母的弟弟,古埃及法老的托勒密十二世。在古埃及,這種血親嫁娶都是非常正常的,是一種慣例。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作為埃及公主,從小就心高氣傲立志成為埃及的女王,其父親也同意了她的想法,臨終留下遺詔讓克利奧帕特拉成為埃及的法老,不過前提是她需要嫁給自己的弟弟托勒密十二世。兩人雖然關係密切,可最終還是因為爭權而分道揚鑣。


古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不過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古埃及的女性地位堪稱最高的一個。在古埃及,長期存在母系繼承製度,家族中的財富都由男主人的母親或者妻子來掌管,甚至女性可以自由離婚,而男子必須繼續贍養舊妻。而古埃及的血親通婚,也可能源於對權利、財產的保護。

在古埃及不只是姐弟兄妹之間被允許聯婚,甚至是父女之間都存在。古埃及早在公元前19世紀的第18王朝時代,就出現了第一位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而她就是圖特摩斯二世的妹妹與妻子。通常情況下,古埃及的法老都會迎娶自己的姐妹與自己共治王朝,這並非個例也不少見,反而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與古埃及王朝的傳統。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奧萊特,曾經被古埃及民眾推翻,其女兒貝勒尼基四世成為新的女法老。然而貝勒尼基四世狂妄愚蠢,其統治搖搖欲墜,奧萊特憑藉羅馬的力量重新奪位並且處死了女兒貝勒尼基四世。克利奧帕特拉從小美麗而聰慧,並且富有手段,在托勒密十二世在位晚期,克利奧帕特拉就已經成為共治者,比托勒密十三世更早臨朝。

按照托勒密十二世的遺囑,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將與其弟弟托勒密十三世一起繼承埃及的王位,兩人結為夫婦只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當時的傳統而已。雖然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嫁給托勒密十三世,不過她的地位與托勒密十三世是同等的,她是女法老而並非法老的從屬之人。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之所以後世被“豔后”,主要還是因為她之後人生的傳奇。克利奧帕特拉七世雖與托勒密十三世為姐弟也是夫妻,最後卻也因為王權之爭而反目。克利奧帕特拉七世野心勃勃,並不願意與托勒密十三世分享王權,卻在政變之中被放逐。而這對姐弟為了爭權共同傍上來羅馬皇帝愷撒,當然,托勒密十三世用龐培的人頭做禮物,沒能比得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的石榴裙。

最終,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不僅用愷撒奪回了埃及王位,還在羅馬征服埃及以後,保全了埃及沒被納入羅馬的行省。她的另一個弟弟托勒密十四世後又被其毒死,克利奧帕特拉七世與愷撒的兒子也就是托勒密十五世又成為埃及新君,母子倆共治埃及。

埃及豔后的一生可謂傳奇,她在愷撒、屋大維、安東尼等無數強者之間周旋,這些男人靠征服世界征服克利奧帕特拉,而克利奧帕特拉靠征服這些男人保全了埃及。


澹奕


在古埃及至親結婚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在皇室家族,更是一件很常見的事。

在古埃及近親通婚可以維持帝位,保證執掌國家的皇家以及法老的權威性。同時古埃及的男女享有平等的財產繼承權力,皇家女兒嫁出去會將皇室的的財富分散,因此近親結婚也可防止皇家的金錢流到外面。

此外,古埃及的神教文化也鼓勵近親結婚。在古埃及的神話中,最初世界上只有一個神,他通過某種特殊方式創造了一對兒女,這對兒女相愛生出了另一對兒女,這一對兒女也相愛了,然後還是生兒育女。。。由此可知,在古埃及近親結婚是有文化淵源的,這事對古埃及人來說件稀疏平常的事。

埃及豔后曾先後嫁給了她的兩個弟弟。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托勒密十三世,這次婚姻是根據她父親的遺囑進行的。在這段婚姻的續存期間,埃及豔后就展示出了她的野心,她不僅與她的弟弟共同執政,而且她還因爭奪權力,與她弟弟鬧掰了,並被趕出了皇宮。

埃及豔后是個美豔而又聰明的女人,在被趕出後,她用美色迷倒了凱撒大帝,並在凱撒的幫助下重新返回了王宮。這時她的丈夫托勒密十三世雖然表面上上同意了她的回朝執政,但卻對凱撒的行為非常不滿,因此他便派兵攻打羅馬,但不幸的是,他在戰爭中溺水而亡。

托勒密十三世去世後,托勒密十四世繼位,他也是埃及豔后的弟弟,並比她小十來歲。為了得到執政權,她便嫁給了托勒密十四世,這次她終於達成了自己的野心,成為了古埃及正真的掌權人。

埃及豔后先後兩次嫁給自己的弟弟,第一次還可以用父母之言不可違抗來解釋,但第二次則是明顯為了權力而嫁的。她是一個美豔聰明的野心家,她將埃及帶向傳奇,卻也讓埃及走向了滅亡。


溫酒煮水


埃及豔后,是指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又譯克婁巴特拉七世、克利歐佩特拉七世、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等),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任女法老。托勒密十二世去世後,她按照父親的遺囑,與繼位的兄弟托勒密十三世結婚,繼續擔任攝政者。托勒密十三世去世之後,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繼位,克利奧帕特拉又與這位兄弟結為夫婦並共同執政。

羅馬攻入埃及首都的時候,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以她的美貌征服了入侵者凱撒,此後她和凱撒共同掌握埃及的權力。後來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殺害了托勒密十四世,由她與凱撒的兒子小凱撒繼位,稱托勒密十五世。凱撒死後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又與凱撒的老部下、羅馬的新巨頭安東尼結婚,藉此穩定了自己的權力和埃及的局勢。

在托勒密王朝走向衰亡的過程中,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備嘗艱辛,多次力挽狂瀾。從協助父親處理朝政,到公元前31年被羅馬將軍屋大維打敗,她先後與四位國王(父親、兩位兄弟兼丈夫、兒子)共同執掌政權二十多年,是那個時代一位舉足輕重的政治家。

那麼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為什麼兩次嫁給了自己的兄弟呢?

這是因為古代埃及王朝一直實行王族內的血親婚姻,也就是國王應該與具有血親關係的女性婚配。這個制度雖然實行得未必那麼絕對,但是各個王朝都盡力奉行這種習俗。因此,托勒密王朝建立後入鄉隨俗,繼續推行這種古老的血親婚姻制度。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兩次嫁給自己的兄弟,一方面是沿襲了血親婚姻的習俗,一方面也是為了權利!這從她與兩個弟弟的關係中就可以看出。

克利奧帕特拉之父托勒密十二世去世時留下遺囑,指定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和她的異母兄弟托勒密十三世為繼承人,共同執政。即克利奧帕特拉必須嫁給自己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公元前51年,克利奧帕特拉與托勒密十三世結婚並登上王位。但隨後兩人因派系鬥爭和爭奪權力而失和。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於公元前48年被逐出亞歷山大里亞後,在 埃及與敘利亞邊界一帶聚集軍隊,準備攻入埃及。恰逢愷撒追擊 龐培來到埃及,對埃及的王位之爭進行調停。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得此消息,設計見到愷撒,以其勇氣和美貌打動了愷撒,很快就成了他的情婦。而托勒密十三世卻在對愷撒的亞歷山大里亞戰爭中失敗,溺死於尼羅河。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依恃愷撒,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了埃及實際的統治者。而在名義上則按照埃及的傳統,與另一異母兄弟托勒密十四世結婚,共同統治埃及。

在凱撒死後,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從羅馬返回埃及,毒死托勒密十四世,立她和愷撒所生之子為托勒密十五世,共同統治埃及。

由此可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兩次嫁給自己的弟弟一方面是遵從了埃及王室血親婚姻的傳統,一方面更是為了權利!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先後委身於凱撒和安東尼,則是暫時保全了埃及,延緩了埃及滅亡的腳步。她以自己的智慧保全了自己的國家,保護了自己的人民,使埃及獲得了22年的和平、穩定和發展。她也因此得到埃及人民的擁戴!隨著她的死亡,存在了三百年的托勒密王朝結束,埃及成為羅馬的行省。

一代女王,創造了自己的傳奇人生,值得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