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日記40:有一種經歷叫“難忘”

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晴

今兒是好天氣,加上23度的氣溫,著實讓人感到舒服、輕鬆。為什麼說輕鬆?因為氣溫一高,人們就不用穿笨重的棉衣或者厚厚的羽絨服。同時,衣服的款式、顏色,也能給人一種新的活力。

一天前,出門還穿著羽絨服的老大,今兒中午出門買天然氣時,也換上了休閒的西服。當他換上薄薄的春裝時,感覺整個人年輕了好幾歲呢。

中午,我做好“胡蘿蔔燒牛肉”,準備再來炒一道“木耳白菜”,結果原本沒關的爐火突然熄了。我弓下身子,打開櫥櫃的一扇門,看看燃氣表上的數字,“0”,便給正在編輯稿件的老大說,沒燃氣了。老大一聽,趕緊起身,去換衣服。然後,他拿著燃氣卡出門,去買燃氣。

自打與老大結婚以來,這是他第一次獨自一人去銀行購買燃氣。以前,要麼是和我一起去購買,我進行實際操作,他站在一旁陪著;要麼是我自己在上班的時候,中午去單位附近的銀行購買。在這特殊時期,為了減少我的外出,他主動承擔了。為此,在他出門時,我特意交代,一定要拿好燃氣卡和銀行卡,並按照購氣機上的提示,一步步操作即可。

好在小區附近就有銀行,買燃氣比較方便。真希望燃氣公司也像電網一樣,可以用支付寶購買。這樣,可以給用戶帶來不少方便,還可以節省購買燃氣來回路上的時間。在這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還能減少對外接觸的風險。

我趁這個空檔,繼續編輯自己的稿子,畢竟,下期刊物又快要交稿了。居家辦公,是互聯網時代給我們帶來的便捷。我們仨,都有自己的電腦,因此無論是辦公或者學習,彼此都互不干擾。

大約半小時,老大回來了。他一進門,還沒摘口罩和護目鏡,就先把燃氣卡遞給我,我趕緊插到燃氣表上,上面的數字有了。這時,我趕緊洗手,然後去把剛才編輯的稿子保存一下,繼續做菜。

老大不緊不慢地洗手,然後摘掉護目鏡、口罩,換下衣服……他走到我身邊說:“本來想買100立方氣的,但是,我擔心弄錯了,想先買50立方氣試試,結果買好後,想再買,就無法買了。”

我說:“暫時先用著。對了,買燃氣的人多嗎?”

他說:“不多,有幾個。”

我問:“他們都戴口罩了嗎?”

他說:“都戴了。”

……..

我倆說話的當頭,我的菜已經炒好了。喊上醜哥,開飯。

醜哥吃著胡蘿蔔燒牛肉,給我豎起了大拇指,並說:“好吃。”

我問:“胡蘿蔔燒牛肉好吃,還是白蘿蔔燒牛肉好吃。”

他說:“胡蘿蔔燒牛肉。”

我說:“胡蘿蔔燒牛肉與西紅柿燒牛肉,哪個好吃?”

他說:“西紅柿燒牛肉。”

我說:“好吧,我再買西紅柿,然後西紅柿燒牛肉。”

對待吃,我一直主張,不虧待自己和家人。對做美食,也是我擅長的事。比如,牛肉,我不但可以做成好幾道燒菜,還能做成蒸菜,比如,粉蒸牛肉,既可以有五香味的牛肉,也可以是麻辣牛肉。

如果說做美食是我的一大嗜好,那麼,吃也是我所喜歡的。我家附近的美食店,稍微環境不錯的地方,我都去過。不少地方,只去一次,便無二次。當然,我還喜歡創新。比如,打豆漿。通常,都是隻用黃豆,但我在泡黃豆時,還要泡一把花生。在打黃豆時,加上花生和適量的水,打好後,放到砂鍋裡熬,出鍋後,味道更好。

當然,我的吃,比不上已故作家汪曾祺先生。他也是美食家,寫過不少有關美食的文章,比如《手把羊肉》《鱖魚》《肉食者不鄙》《端午的鴨蛋》等。汪先生筆下的美食是生動的,讀著讀著,會感覺肚子餓。估計,這就是寫美食的最高境界。

今兒,我照樣關注了疫情。據媒體報道,3月17日0—24時,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2例(廣東5例,北京3例,上海3例,四川1例)。看來,防止輸入性病例這場硬仗也是任重道遠。

為了防止輸入性病例,北京也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昨天,一位朋友發給我他的一個朋友所親身經歷的北京入境口岸對於境外人員返京非常縝密的防疫管理,稱“簡直無縫閉環。”下面是他的原話:

“我(何某某)到美國看孩子回來入境的情景。我下午2點航班落地,回到家已是半夜十二點半,被隔離,整整11個小時才完成了機場所有的檢疫。這麼大的陣仗,國家真的是花費大力氣了,這一路看到了無數人冒著被感染風險、穿的像胖娃娃一樣、衝在一線辛苦奉獻的醫生、警察、海關、各單位、社區等等,卻總還有那麼多缺弦短筋的噴子和槓精在罵罵咧咧。我經歷的就是‘從入境直接送到家門口’的押送,機場單闢唯一的通道,沒有私家車接送,必須一關一關地過,沒有任何機會可以離開首都機場警察和海關的控制,無一例外。我還沒出機場,海淀分局、海淀派出所、街道社區、物業的電話就都打過來了。

1.落地國際航班的旅客,不能立刻下飛機,我在飛機上等待了近三個小時的檢查,填寫出入境健康聲明卡進行健康申報,工作人員核對完旅客信息後,才放我們逐一進入衛生檢疫通道,依次進行體溫篩查。

2.由專門的區域過海關,海關詳細盤問了從哪國回來、航班號、座位號、境外呆了幾天、境外行程住哪、回國後用什麼交通方式、將要去向哪裡、確認交通方式的訂票信息,才會放行入關,走到提取行李處,行李已被全面消毒,這時候也出不了機場,所有入境人員要在唯一的出口排隊等候轉運車輛,全部被帶到新國展集散點,在進集散點之前,需要二次進行體溫篩查。

3.所有境外進京人員要在新國展集散點進行所有信息的盤查核錄,每天境外返京的人得多少人啊,大巴車停滿整個停車場,全國各地駐京辦的工作人員都在新國展集散點,會對自己轄區內的入境人員開展健康狀況巡視,直接大巴車接走,回到當地全部隔離,無一例外。

4.入境人員上轉坐車之前,三次進行體溫篩查,連從集散中心走到大巴車上都會有人看著,不允許在外圍隨意走動,專車專人押送,不允許打車。我到了小區門口的時候,派出所警察、街道、物業一行七個工作人員已經在等我了,我下車的時候有專人錄像拍照,在小區門口,這一堆人向我宣讀隔離14天的規定內容,要求我帶上手套簽字,全程錄音錄像,要求出門倒垃圾也不可以,有專人負責。落地後 11個小時的所有防疫流程終於結束了,開始被隔離。”

看著這樣一份翔實的記錄,也說明管理非常到位。這位何某某的這次經歷,估計也是他終生難忘的。

此時,我真的希望,在國外的人,儘量能原地不動為好。畢竟,無論在哪裡,都要做好防護、戴好口罩、自我隔離。再說,回國未必就是上策,一路上乘坐飛機、與他人同行等,也存在不確定因素。

目前的情況,到哪裡都是“宅”,在國外的家裡是“宅”,回國也是“宅”,同樣的“宅”,就沒必要移動。這種方式,既可以減少自己外出被感染的風險,同時,也給國家減少了一定的負擔,是彼此互好的。當然,我也不是當事人,無法與他們感同身受,只是談點自己的看法而已。因為我的朋友就說了,他就呆在國外,原地不動,說,這樣既不給自己添麻煩,也不給國家添麻煩。回國的話,可能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比如,什麼時候可以回去?要是長時間呆在國內,在國外的一些事怎麼處理?……..他說,既然這個病毒主要是人傳人,那麼,何苦冒險去乘坐飛機呢?自己不去人多的地方,安心地在原地待著,吃好喝好,就是最保險的!

我認為,朋友的這種方式,也是值得借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