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三大祭典哪個最隆重?

我們的曾經2019


每年的陝西黃帝陵祭典已經延續了幾千年,黃帝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陵寢第一號,中國人自古有給祖先陵墓種植柏樹的傳統,黃帝陵八萬顆5000—500年的古柏群就是歷代帝王祭拜黃帝種植的。從史書記載最早的漢武帝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領導人共祭黃帝陵。

然而2003年新鄭開始舉辦“三月三”黃帝文化旅遊會,接著3月3又被說成是黃帝登基的日子,後來三月三又成了黃帝生日。幾個河南本地的所謂“炎黃協會”,胡拉硬套,06年把一座養雞場發現的清朝的石碑,說成黃帝故里。然後篡改百度,篡改史書,於是黃帝故里誕生了,為了經濟利益,在網上各種詆譭陝西黃帝陵。

北大考古文博院著名考古歷史學家嚴文明教授曾指出新鄭黃帝故里毫無依據。











親爹親爹


中華三大祭典中黃帝陵祭典最隆重。下面分別介紹一下三大祭典。

1、黃帝陵祭典

黃帝是遠古華夏民族的共主,位居五帝之首,為中華“人文初祖”。他統一了華夏,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在位時國力鼎盛,社會安定,文化發展,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黃帝陵祭典主要在陝西黃陵縣、河南新鄭黃帝故里等地進行,分為公祭(官祭)和民祭。公祭在堯、舜、禹時代就有了,此後延續不斷。從西漢至清未,成為定製,有完整的公祭和民祭程序。

公祭一般在清明節期間舉行,民祭在重陽節期間舉行。

在中華三大祭典中,黃帝陵祭典最為隆重,它的規格最高,祭祀規模更宏大,儀式更隆重。

黃帝陵祭典既是弘揚“孝”、“敬祖”等觀念,培養人們的“仁愛”之心;更重要的是弘揚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2006年黃帝陵祭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是是中華民族為尊崇與懷念至聖先師孔子,每年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山東省曲阜舉行的廟堂樂舞活動,包括樂、歌、舞、禮四種形式。

早在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闢為壽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為第一座孔廟。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各縣都建孔廟。歷代帝王以不同形式祭祀拜謁的達196次。

17世紀以來,越南、朝鮮、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有很多禮制孔廟,18世紀以來,歐洲、美洲和亞洲也建立許多孔廟,最多時共建有3000多座孔廟,其中禮制孔廟2000餘座。

祭孔大典體現的是弘揚光大儒家文化所代表的價值、精神、智慧,以造福千秋萬代,澤被人類。

祭孔大典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媽祖祭典

媽祖(960—987),又稱“天妃”、“天后”,俗稱“媽祖婆”。原名林默,父名林願,母王氏,在兄妹7人中最小。她識天氣、通醫理、善舟楫,樂善好施,以行善濟難為事,矢志不嫁。熱心慈善公益,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傳說能“乘席渡海”,拯溺濟難。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因救助海難,與世長辭。人們建媽祖廟祭祀,這就是最早的媽祖祖廟。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誕辰日,舉行媽祖祭典。

媽祖祭典源於宋,到清代,媽祖封為“天后”,達到最高規格。媽祖祭典表達的是中華民族對至真至善美德的推崇、征服自然、護國庇民的美好願望。

媽祖文化包含建築藝術、雕塑、文物、書畫、詩文、楹聯、民俗、神話、傳說、宗教信仰等很多內容,涉及政經、外交、軍事、僑務等諸多領域,成為聯繫海內外華人的橋樑和紐帶。

圖源網絡,歡迎交流。


鄭國柱


炎黃二帝,文德星君孔子,武德星君關雲長。以及中國的海神媽祖,都是需要拜祭的!


用戶8268789713396


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全票通過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印象中國家層面的公祭日只有這一個,歡迎補充。


攝影日誌


2019(己亥)年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


隴原事兒


伏羲大典不算麼,海峽兩岸,同一天都在祭拜,






NONG村娃


歷代帝王領袖祭祀橋山黃帝陵的記錄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帝的陵園,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南部黃陵縣城北的橋山,是正史《史記》中記載的唯一黃帝陵!

黃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被國務院編為“古墓葬第1號”。

黃帝死後,葬橋陵,黃帝的大臣左徹“削木為黃帝之像,帥諸侯朝奉之”。

在舜的時候,距今4000年前,祭祀黃帝成為朝廷制度。《國語•魯語上》載:“故有虞氏褅(音帝,祭祀)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后氏褅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

西周的周穆王,距今近3000年。《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升於崑崙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豐隆之葬,以詔後世。

秦靈公於公元前422年(周威烈王四年)祭祀;

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北巡朔方,還祭黃帝冢橋山。東漢光武帝、明帝、章帝等都有祭祀黃帝的記載。

唐代宗將橋山黃帝陵廟致祭,納入國家祭典,此後每年祭祀。

宋太祖開寶五年(972),遵太祖趙匡胤旨意,規定橋山黃帝陵三年大祭一次。

宋仁宗趙禎,詔令坊州在橋山軒轅黃帝陵栽種松柏,坊州依聖旨栽種松柏一千四百餘株,並免除寇守文、王文政、楊遇等三戶差役糧稅,令其守護橋陵。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道人張三丰祭拜軒轅黃帝陵後賦《謁橋陵》詩一首。

元代對橋山黃帝陵廟的祭祀很重視,《元典章》中規定:黃帝是開天闢地的先祖,國家應當祭祀。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朝廷禮部議定祭祀黃帝的地方定在陝西中部縣(今黃陵縣),並規定三年大祭一次,皇帝親撰祭文,派遣大臣赴橋山祭祀。橋山黃帝陵列為國家祭祀始祖的聖地,要求每次祭陵的祭文、祭祀日期、祭品名稱、數量和主祭、陪祭官員姓名都要刻石立碑。又特遣中書省管勾赴黃帝陵致祭。

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降旨在軒轅廟大殿內塑造軒轅黃帝坐像一座,以便瞻仰祭祀。

明宣德皇帝朱瞻基,派遣應城伯孫杰於宣德元年(1426年)二月十一日祭祀軒轅黃帝事。

明景泰皇帝朱祁鈺,派遣工科給事中霍榮於景泰元年(1450年))正月十五祭祀軒轅黃帝事。現保存於黃帝陵軒轅廟碑廊。

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因繼承皇位,祈求黃帝保佑大明江山,派遣鴻臚寺寺丞張昱於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十九日祭祀軒轅黃帝。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派,遣延安府通判梁郅讓於嘉靖十年(1531年)八月二十四日祭祀軒轅黃帝。

明隆慶皇帝朱載垕,派遣陝西延安府知府郭文和於隆慶四年(1570年)八月二十一日祭祀軒轅黃帝。

明萬曆皇帝朱翊鈞,派遣延安府知府徐安於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八月二十五日祭祀軒轅黃帝。

明天啟皇帝朱由校,派遣錦衣衛、加正一品俸、都指揮使侯昌國天啟元年(1621年)十一月初四祭祀軒轅黃帝重修軒轅廟。

清康熙皇帝,派遣左春坊左贊善,兼翰林院檢討吳孝登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十七日祭祀軒轅黃帝陵。

清乾隆皇帝,派遣內閣學士錢載於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四日祭祀軒轅黃帝。

清道光皇帝,派遣陝西西安副都統哈興阿於道光元年七月十五日祭祀軒轅黃帝事。

1908年重陽節,中國同盟會祭掃黃帝陵。

孫中山1912年,親自祭拜黃帝陵,親筆寫下《祭黃帝詞》。祭文中,“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成為一時佳作。

蔣介石民國三十一年,為橋山黃帝陵親自手書“黃帝陵”。

民國二十四年(1935),南京國民政府確定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每年清明節都派官員到黃帝陵致祭。

1937年4月5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分別派出代表,共同赴位於陝西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舉行國共兩黨共同公祭黃帝陵儀式。中國共產黨派出的公祭代表是林祖涵,中國共產黨的《祭黃帝陵文》系毛澤東親筆撰寫。

1988年,鄧小平為橋山黃帝陵題辭“炎黃子孫”。

1993年清明節,江澤民為黃帝陵題辭“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獨坐溪邊任水流888


河南的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帝一位的,是國家批准的國拜大典,名符其實是華夏第一帝


伏牛山人(王玉山)


河南太昊陵打破世界吉尼斯記錄。世界最大的祭祖大典。



明鏡映缺


應該是北京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