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練字70年,專家看了說:不值錢!結果被“打臉”!

常言道:字如其人,這話一點都不假,從一個人的文字上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心性、胸襟。由此可見書法真的很重要。

而在中國,書法在09年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都在提倡小孩子從小練字,把書法列入了必考科目,有一個農民,苦練書法70年,但是還是被專家嘲笑了,說:不值錢,但是專家的說往往經常被“打臉”,老伯從那以後沒過多久,連獲得了很多個獎項,被書法界認可!

老人練字70年,專家看了說:不值錢!結果被“打臉”!

他叫王玉寬,在小時候,他就被父親逼著臨摹了顏真卿大師的字,練了八年後,因為他感受到了漢字的奇特就又開始學習柳體,14歲的時候,他又開始學習刻章,17歲的時候,他幫助別人製作墓碑。王玉寬的字工整秀麗、遒勁渾厚,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很多山東人都看到過他寫的字。許多人說看王玉寬的字有一種心情舒暢的感覺,其實,這與王玉寬的的字所達到的書法境界有關。

老人練字70年,專家看了說:不值錢!結果被“打臉”!

農民書法家王玉寬性情敦厚,做事執著,悟性也非常高。他勤練書法70年,讀書和寫字成為了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他從不貪圖名利和金錢,王玉寬非凡的書法造詣完全可以與一流書法大師相比。但他並沒有刻意用書法來賺錢,有時候,有書法愛好者慕名來求字,他也只是收一個成本費。後來,有書法愛好者把王玉寬的字放到了網上,卻引來了幾位所謂專家的嘲笑,他們竟然說,王玉寬的字一文不值!他們見不得別人的好,卻認為自己的字價值千金。

老人練字70年,專家看了說:不值錢!結果被“打臉”!

這種“見不得別人的好”的現象,如果在書法界蔓延開,是對中國書法行業的一種沉重的打擊。但是,沒過幾年,農民書法家以自己的行動給了這些心態醜惡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在94年的時候,山東省舉辦的“金春杯”的書法比賽,王老更是獲得了第二名的大獎。此後,包括中央的文史館在內的幾家權威機構都收藏了他的字。

老人練字70年,專家看了說:不值錢!結果被“打臉”!

王玉寬老人的書齋名叫“精勤室”,他自稱“精勤齋主人”。老人家70年來筆耕不綴,苦臨魏晉諸家、漢碑篆隸,並借鑑了當代的一些名人墨跡,博覽廣收,憑著他過人的悟性和幾十年苦學苦練的深厚功夫,形成了自己精到嚴謹、溫潤典雅的書法風格。最難能可貴的是王老將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資助給了一些孤兒院,敬老院。不得不說讓人非常的敬佩。

老人練字70年,專家看了說:不值錢!結果被“打臉”!

一個人能堅持70年練習書法,足可體現王玉寬老人曾經說過的一段話:“只有勤奮不斷地去歷練,才能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並提煉出其中的精華”這也是王玉寬老人自己的人生真諦。雖然一直被質疑,但依舊堅持自己的道路。雖然偶落灰塵,但黃金依舊會閃耀光芒的。像這種書法造詣在現在已經非常少見了,但只有這種老師才會更好的弘揚中國博大精深的書法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