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高血壓很多年都是高壓160或170,低壓100,不吃藥也挺健康的?

趙zhao5


看到這個題目,我只想說“呵呵”,我都能感覺到不想管理血壓的人是如何“努力”地在給自己找藉口,就像儘管提倡不吸菸不喝酒有益健康,但總有人出來說“我鄰居又吸菸又喝酒,還活到80歲呢!”。

問題是,這都是個例不是嗎?你這個鄰居又吸菸又喝酒,活到了80歲,但你不說別的鄰居又吸菸又喝酒,60多歲就去世了!再說了,每個人遺傳基礎也不一樣啊,就像這次的肺炎一樣,有的人得了沒有症狀,有的人可能就影響生命了!只看個體沒有意義,更要看到普遍規律。

一、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有的人血壓很多年都是高壓160、170,低壓100,沒吃藥也挺健康”,我首先就要否定這個說法,因為看上去的“健康”不一定是真正的健康,世衛組織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 這就是人們所指的身心健康”,既然血壓都已經160-170/100了,已經是高血壓了,就不是沒有疾病的狀態,也談不上“挺健康的”。

二、高血壓會帶來哪些危害

高血壓會帶來多種危害,但最重要的還是對心、腦、腎等我們的重要器官的損傷。

高血壓會導致:冠心病、左心室肥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腎功能不全等問題,也會導致下肢動脈硬化、間歇行跛行等問題。因為我們的動脈為全身供血,而高血壓直接損傷的就是我們的動脈,哪一個器官的動脈供血出了問題,不管是狹窄、閉塞還是出血了,肯定都對這個器官是個損害。

三、為什麼會覺得這些不控制高血壓的人看起來“挺健康”

那是因為高血壓對身體的損害是一個慢性過程,高血壓剛發生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確實對血管和器官的損害還沒有那麼明顯,所以高血壓的人也感覺不到明顯的症狀,他自己或者別人還會覺得他看上去“挺健康”。但由於高血壓造成的損傷是慢性過程,隨著高血壓的年頭越來越長,對血管的損害就越來越重,等到這種損害嚴重到一定程度,比如出現供血不足、心梗或腦梗,腎功能不全等這些症狀的時候,這個損害已經不可挽回了。

四、正因為剛得高血壓的時候還沒有明顯的損傷,所以控制血壓要趁早

高血壓對身體的損害是一個逐漸加重的過程,在剛剛發現高血壓的時候,對我們的血管和相應器官還沒有造成嚴重的損傷,如果此時能把血壓控制到理想的水平(90/60--120/80mmHg),那麼,高血壓能帶來的危害就大大減少了,很多人也就不必承受心梗腦梗的後果了!但如果因為看起來“挺健康”,而假裝沒有高血壓這回事,一旦到了感覺“不健康”的時候,就為時已晚了!目前醫療手段還沒有辦法把已經硬化的血管“軟化”呢,動脈硬化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重。

五、有了高血壓怎麼辦?

當然不能假裝看不見,而是要積極控制血壓。控制血壓首先要從生活習慣進行改變,少吃鹽、不吸菸不喝酒、多運動、少生氣、少著急;其次,選擇合適自己的降壓藥,無論什麼降壓藥,只要用了降壓效果好,副作用少對你自己來說就是最好的,不用和別人用的藥比。

血壓160-170/100已經不是健康的狀態了,千萬不要因為看上去健康就不去控制血壓,如果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後悔就來不及了。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血壓160-170/100很多年,沒有服藥,也挺“健康”的。這個“健康”是打引號的,更確切的說,是沒有任何不舒服,這是有可能的。

大家要清楚一點: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是沒有症狀的,往往是測血壓時發現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血壓高了,還沒有臟器損害,那麼恭喜你,這個時候接受治療,預後還很好。千萬不要認為沒有任何感覺就沒事。

其實,高血壓沒症狀才最可怕!



為什麼這麼說?原因有三!

1. 高血壓沒症狀,患者不會就診,不容易被發現;

2. 高血壓沒症狀,患者不願意服藥,依從性差;

3. 高血壓平時沒症狀,突然來一個警告,受不了啊!

(1)腦出血、腦血栓:大部分的腦血管意外與高血壓沒有很好控制有關,一旦出現一側肌力下降、言語不利、噁心、嘔吐等症狀,腦出血、腦血栓的可能性很大,致殘致死率極高。

(2)急性心肌梗死:突發劇烈胸口壓榨樣疼痛不緩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很大,其危險性不言而喻。

(3)心衰:出現活動時胸悶、氣短,夜間不能平臥,有可能導致心力衰竭了,心衰5年死亡率與癌症一樣。

(4)腎衰:出現夜尿增多、少尿或無尿、浮腫等症狀,說明腎臟功能衰竭了,嚴重的需要長期透析治療。

(5)主動脈夾層:長期血壓控制不理想,突然發生劇烈撕裂樣胸痛,主動脈夾層的可能性極大,死亡率遠高於急性心肌梗死。



大家明白了嗎?這就是沒有症狀的高血壓,突然警告你一下,就有大麻煩了!傷不起啊......

因此,高血壓最可怕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我們一定要去測血壓,而不能憑感覺,明確一點:大部分高血壓是沒有症狀的。

有了高血壓,一定要早期干預,可以防患於未然!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相信很多人剛被診斷高血壓的時候,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但在體檢的發現血壓已經升高了,然後經過進一步檢查才確診了高血壓,從此就開始長期服用降壓藥了。

沒有任何症狀或併發症就真的健康嗎?

像這種長期血壓已經達到160~170/100mmHg而沒有任何症狀的高血壓,真的就健康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很多慢性疾病都是沒有任何症狀或併發症的。比如所肥胖的人也沒有什麼症狀,也活得好好的;血脂升高的人更沒有任何症狀了;還有的糖尿病人也沒有任何症狀。難道這些人都很健康?這些慢性疾病之所以沒有任何症狀,是因為它們通常是緩慢發展的。

高血壓本身就是一種疾病。既然是病,當然就更不能說是健康了。

雖然有的人血壓升高沒有任何症狀或者症狀不典型,但實際上身體的激素、血管、神經等已經在發生改變。例如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已被激活從而引起水、鈉瀦留;一些氧自由基、炎症介質(NO、ET-1、PGI2等)以及其他活性物質已經在改變大、小動脈的內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了;身體已經對胰島素出現抵抗的情況。

以上這些改變都是引起高血壓的主要機制,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髮生冠心病、腦卒中、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會大大增加;如果同時有吸菸、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風險將會更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為何有人高血壓很多年都是高壓160或170,低壓100,不吃藥也挺健康的?

其實所謂的健康就是沒有任何症狀,所以說所有的疾病不都是靠症狀來檢查的,所以說這個血壓一時半會兒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長期隱匿性高血壓,包括沒有任何感覺的高血壓,這種危害性是很大的,一般都會發生於年輕人的患者大部分都覺得我比較年輕,這種高血壓對我來說太遙遠了,而且加上飲食生活習慣不規律,隨時就可以爆發潛在的因素,比如誘發急性腦血栓,急性心肌梗死,腦出血這在我們臨床中也是十分常見的,而且來的都比較兇猛,一般都會危及生命。

所以說高血壓的治療不是說沒有症狀就很健康,這種潛在的因素一旦爆發就是100%的,而且是比較兇猛的。特別是這些隱秘性沒有症狀的高血壓特別兇險,所以說做好長期高血壓的監測,規範化藥物治療,同時治療併發症,如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的,需要及時的治療,這些潛在因素都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意外,出現腦血管的風險,所以說下面普及一下長期隱匿性高血壓,對身體各個臟器組織的損傷。

1.誘發急進性高血壓,血壓達到一定標準,一般超過200,低壓110左右就會誘發這種高血壓,危象出現頭暈頭狀,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腦器質性損傷,出現腦梗腦腦血栓。

2.心衰,長期高血壓就會引起心臟功能的代償性肥大,出現心肌肥厚,心臟功能下降,出現心衰,嚴重的就會出現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誘發心臟驟停。

4腎衰尿毒症長期高血壓就會出現大量蛋白尿,如果出現嚴重的水腫,腎功能損傷,就會出現腎病綜合徵,反覆水腫,尿少誘發腎功能下降。

5.眼底動脈出發可能會誘發眼底出血,長期高血壓是細小腎動脈以及眼底動脈動脈硬化,在壓力比較高的情況下,就會誘發眼底動脈出血。

通過以上來看,所以說這麼高的血壓必須藥物治療,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還需要堅持一下肝臟腎臟功能以及高血糖高血脂的變化,所以說不一定是血壓高,沒有症狀就是健康的,一旦確診為高血壓,必須科學規範化治療,提高疾病的愈後率,提高自殘力防止疾病的併發症發生。


汐煒醫生


而且要診斷高血壓病,必須要不同的3日測出血壓都高於正常標準,因為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人的血壓。比如劇烈運動、喝酒、抽菸等。所以測血壓的方法也有標準,如下:

1、開始測量血壓前讓病人在診室休息5—10分鐘。測血壓前30分鐘禁止吸菸、喝茶、飲酒。2、取仰臥位或坐位,上肢裸露、上臂伸直、輕度外展、肘部和心臟同一水平。3、使用12-13*35cm標準袖帶,手臂粗者用大袖帶,兒童用小袖帶。袖帶緊貼皮膚縛於上臂,下緣距肘腕橫紋上2-3cm。4、用手觸摸肱動脈搏動,將聽診器胸件置於肘窩處動脈上,聽診器胸件與皮膚緊密接觸、不可重壓、不可與袖帶接觸,更不可塞在袖帶下。5、向袖帶內充氣。邊充邊聽,待肱動脈搏動消失,再將汞柱升高20-30mmHg.6、緩慢放氣,聽到第一聲音為收縮壓,聲音消失為舒張壓。兩者之差為脈壓。

咕咚健康發福利啦~每週免費贈送1000份音頻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四位國家級專業營養師傾心打造的減肥課程,7天帶你走出減肥誤區,教你輕輕鬆鬆瘦10斤。關注並私信發送「福利」,即可免費領取課程鏈接,先到先得哦~


咕咚健康小助手


這種情況其實也比較常見,但所謂的“健康”只是表象或暫時的,臨床上不少因為擅自停藥發生腦出血的病人也不在少數。

首先,醫學家們之所以把血壓超過140/90mmHg定義為高血壓病及要求積極控制血壓,是因為通過循證醫學發現血壓過高後,容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發生腦卒中、冠心病、腎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併發症,而通過降壓治療,可以降低腦卒中風險35%~40%,降低心肌梗死風險20%~25%,降低心衰風險超過50%。

其次,很多臨床上的高血壓患者確實短期內沒有太多臨床表現,一些人是偶然體檢發現血壓180mmHg,但可以沒有臨床表現。這些人不吃藥的確表面上看起來也很“健康”,但長此以往血管發生病變的風險會逐漸增大,真正等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再治療就晚了。不少人就是因為抱著等有問題了再吃藥的想法擅自停藥,最終發生了腦出血等併發症。



最後,高血壓病患者是否會發生心腦血管的併發症,主要是依據血壓升高的數值水平、心血管風險因素及臨床併發症等情況進行危險分層,分層級別越高,未來10年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越大。像這個160~170mmHg/100mmHg的血壓,至少屬於高血壓病2級中危組,未來10年內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在15%~20%,是應該立即啟動藥物降壓治療的血壓。

持續血壓升高對血管的損害是非常漫長的過程,不能因為一時的“表面健康”而諱疾忌醫。血壓達標是硬道理,不管是藥物控制血壓還是生活方式改善控制血壓,只要血壓數值達標,就可顯著減少這些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醫患家


高血壓160/100,不吃藥也挺健康的?如果這個“健康”的定義是指沒什麼太大感覺,當然是可能的,但是沒感覺不代表高血壓沒有健康危害,也不代表後續不會出現大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在很多高血壓患者身上,都有一種非常錯誤的認知,那就是高血壓“沒感覺就不用管”,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血壓水平的升高,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說我們談到的這個血壓值160/100的情況,往往是經過了正常血壓,正常血壓高值,超過140/90 的一級高血壓,最後發展成160/100的二級重度高血壓的情形,之所以沒有感覺,是因為在血壓升高的過程中,你的身體在不斷的“耐受”,它先慢慢接受了超過120/80 的正常血壓高值,也慢慢耐受了140/90的高血壓問題,緩慢升到160/100水平的時候,身體的血管、心臟、各個臟器器官,都已經接受了在這種血壓下工作,因此,什麼沒什麼感覺,也並不是什麼太奇怪的事情。

但如果沒感覺就代表健康,有了感覺才叫不健康,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不光是高血壓,包括高血脂、血糖升高、血尿酸升高等多種慢病問題,在發病初期,甚至中期,都是沒有什麼具體的症狀和感覺的,這些疾病往往在長期的進展過程中,對身體健康漸進性的形成不良影響,最終導致心腦血管、腎臟等靶向器官的損害。就拿高血壓來說,長期的不控制的高血壓,雖然可能很長時間內都是沒有感覺的,但是血壓長期偏高,會影響心臟健康,導致左心室產生肥厚,主動脈瓣膜出現關閉不全等問題,長期的血壓偏高,血管在超出正常範圍的壓力下工作,硬化的速度也會加速;長期血壓偏高,很多器官的小血管,如腎臟中的小動脈血管也長期承壓,長期的高血壓不控制同樣也會影響腎臟的健康。長期的高血壓不控制,雖然可能沒什麼太大的感覺,但如果真的因為沒感覺而不控制高血壓,等待出現心梗、心衰、腎功能下降、眼底出血、腦梗、腦出血時再去控制,這還來得及嗎?

我們之所以強調要控制高血壓,並不單純是為了改善高血壓帶來的不適症狀,更重要的是,是把血壓控制在合理穩定的範圍內,減少長期高血壓可能帶來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和靶向器官健康損傷風險,如果能理解了這一點,就能夠明白為什麼說高血壓沒感覺就代表沒問題是錯誤的認知了。

對於血壓160/100這樣的情況,不但已經是明確的高血壓患者,還是中度高血壓的情況了,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控制呢?除了要注意生活上進行針對性的改善,比如改掉高鹽飲食的壞習慣,改掉吸菸酗酒的壞習慣,改掉久坐不運動的壞習慣等等外,還應該及時啟動藥物治療,爭取用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合理的用藥,在3個月內,把血壓的高壓控制在130以下,低壓控制在80以下,是最理想的狀態和水平,並且應該根據情況,堅持長期用藥,把血壓平穩控制好。

最後總結一下,高血壓沒感覺,不代表就是“健康”,高血壓沒感覺,不代表就是對身體沒有危害,高血壓的很多健康危害都是隱性的,漸進性的,一旦發生心腦血管的大問題,再來控制血壓就晚了,對於有高血壓問題的朋友,應該做到早干預、早治療,儘早的把血壓控制在合理健康的範圍內,才是對高血壓控制最正確的認知和做法。


李藥師談健康


高血壓是我國排名首位的心血管疾病。發現血壓升高以後,應制定個體化降壓方案,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範圍,減少高血壓對各器官組織的損害。那麼,為什麼血壓長期170-160/100mmHg的患者,不服用藥物看起來依然很健康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血壓長期升高,既可急性加重,引起高血壓急症與高血壓亞急症,也可以慢性損害的形式長期持續存在。由於慢性損害早期常無顯著症狀,故這部分患者看起來與普通人無顯著差異。但此時並不能說明他很健康。首先,高血壓本身就是一種心血管疾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位列健康行列之外;其次,高血壓的慢性損害主要表現為對心腦血管、腎臟等靶器官的損害,這些損害從診斷高血壓之時或之前就已經存在,只不過需藉助進一步的輔檢查才能發現,或隨著病程的延長、病情的加重而逐漸出現臨床症狀,因此,高血壓患者的受累器官是存在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的,更不能說他很健康。



按照高血壓的分級,血壓170-160/100mmHg的患者已經屬於中度高血壓患者(血壓≥160/100mmHg時為中度高血壓)。當血壓超過115/75mmHg時,血壓每升高20/10mmHg,未來10年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都會升高一倍,因此血壓170-160/100mmHg的患者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相對較高,需要給予藥物控制血壓,否則血壓可能會持續升高,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可能會持續加重,最終可能會誘發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高血壓腎病等一些列併發症。

在藥物的選擇上,血壓170-160/100mmHg的患者建議給予雙聯藥物降壓,如地平類降壓藥與普利類降壓藥、沙坦類降壓藥、小劑量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聯用,均屬於優選方案,但具體方案的制定應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藥物降壓的同時,應改變生活方式,低鈉鹽、高鉀鹽飲食,戒菸限酒、適當運動、減輕體重等,可更好地輔助降壓。

綜上,若血壓長期處於170-160/100mmHg水平,血壓可能已經對心、腦、腎等靶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未來10年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較高,並不健康,建議儘早給予藥物控制血壓。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提問者的這個前提就是錯的。患有高血壓的人本身就不是健康的狀態。所以用健康這兩個字來形容患者的情況是不正確的。只不過患者雖然有高血壓,但是並沒有出現相關併發症的發作而已,比如腦出血,腦梗塞,冠心病之類的。

這個實際上還是要恭喜這位患者的,因為這代表你的身體狀況確實還不錯,血管的質量也還可以,或者是血管的代償功能很好。但是這並不代表你的身體是健康的。

可以明確的說,這種長期高血壓的患者最先受累的就是動脈血管。長期的高血壓對於血管內壁的壓力非常大,尤其是在動脈血管的交叉部位,造成血管的衝擊力特別強,很容易造成血管的損傷,造成斑塊形成甚至狹窄的問題。而整體的血管狀態也由於長期的高血壓彈性會明顯降低。

之所以高血壓很容易造成腦出血,腦梗塞,還有冠心病的問題,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而長期高血壓卻沒有任何症狀的人。確實屬於這類患者當中的少數派。一般有兩種情況,一個就是患者的血管彈性很好,而且自我修復能力也很強,能夠耐受較高血壓。另外一種就是患者雖然出現了明顯的動脈硬化的問題,但是側支循環建立的非常好,所以並沒有影響到心腦血管的供血。

無論哪一種情況都要先恭喜這類患者。你們是換了高血壓,但是卻不用要治療的,這批人當中的幸運兒。


醫家故事


段醫生答疑在線🌵高血壓的危害🌵

高血壓不像感冒、腹瀉這類疾病,症狀很明顯,很容易被發現然後及時治療了。高血壓患者大多沒有任何症狀,但是它對人體的損傷卻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讓你感覺不到、放鬆警惕,在關鍵的時候給你“致命的一擊”。也有很多患者是在發生了心臟病、 腦卒中、 腎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時才知道自己的血壓高。所以,定期體檢發現高血壓、控制血壓持續達標仍然是治療高血壓的首要目標。



血壓持續升高對人體的危害

心臟泵血,促進血液在血管內流動,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就是血壓,只有有了壓力,也就有了動力,血液才能流動起來,保證各個臟器的正常供血。人體正常的動脈表面光滑、富有彈性。

長期血壓升高置之不理,動脈管壁所承受的壓力大,易發生動脈硬化,隨著時間延長逐漸失去彈性而變硬,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動脈硬化又會使血壓進一步升高,兩者相互促進,使病情惡化。

因此,長期血壓升高控制不好,常常會在10年以上出現各種併發症,包括心、腦、腎、全身血管、眼底等重要器官的損害,一旦發生併發症,輕則長期用藥,影響生活質量,重則危及生命。

有研究發現,血壓自115/75開始,收縮壓每升高20,舒張壓每升高10,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加倍,血壓越高、時間越長,損傷就越重。

因此,“降壓是硬道理”

越早開始控制血壓、血壓長期持續達標,才能將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降到最低。因此長期降血壓控制在<140/90,甚至<130/80,對身體是最好的。

段醫生特別提醒:

(1)血壓是量出來的,而不是感覺出來的。血壓高,沒有感覺,對身體也是有損傷的。定期量血壓才是發現的首選。


(2)一旦發現血壓升高,就應該儘早開始治療。長期堅持非藥物治療,根據病情決定是否藥物治療。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