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高血压很多年都是高压160或170,低压100,不吃药也挺健康的?

赵zhao5


看到这个题目,我只想说“呵呵”,我都能感觉到不想管理血压的人是如何“努力”地在给自己找借口,就像尽管提倡不吸烟不喝酒有益健康,但总有人出来说“我邻居又吸烟又喝酒,还活到80岁呢!”。

问题是,这都是个例不是吗?你这个邻居又吸烟又喝酒,活到了80岁,但你不说别的邻居又吸烟又喝酒,60多岁就去世了!再说了,每个人遗传基础也不一样啊,就像这次的肺炎一样,有的人得了没有症状,有的人可能就影响生命了!只看个体没有意义,更要看到普遍规律。

一、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有的人血压很多年都是高压160、170,低压100,没吃药也挺健康”,我首先就要否定这个说法,因为看上去的“健康”不一定是真正的健康,世卫组织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既然血压都已经160-170/100了,已经是高血压了,就不是没有疾病的状态,也谈不上“挺健康的”。

二、高血压会带来哪些危害

高血压会带来多种危害,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心、脑、肾等我们的重要器官的损伤。

高血压会导致:冠心病、左心室肥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等问题,也会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间歇行跛行等问题。因为我们的动脉为全身供血,而高血压直接损伤的就是我们的动脉,哪一个器官的动脉供血出了问题,不管是狭窄、闭塞还是出血了,肯定都对这个器官是个损害。

三、为什么会觉得这些不控制高血压的人看起来“挺健康”

那是因为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慢性过程,高血压刚发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对血管和器官的损害还没有那么明显,所以高血压的人也感觉不到明显的症状,他自己或者别人还会觉得他看上去“挺健康”。但由于高血压造成的损伤是慢性过程,随着高血压的年头越来越长,对血管的损害就越来越重,等到这种损害严重到一定程度,比如出现供血不足、心梗或脑梗,肾功能不全等这些症状的时候,这个损害已经不可挽回了。

四、正因为刚得高血压的时候还没有明显的损伤,所以控制血压要趁早

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在刚刚发现高血压的时候,对我们的血管和相应器官还没有造成严重的损伤,如果此时能把血压控制到理想的水平(90/60--120/80mmHg),那么,高血压能带来的危害就大大减少了,很多人也就不必承受心梗脑梗的后果了!但如果因为看起来“挺健康”,而假装没有高血压这回事,一旦到了感觉“不健康”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目前医疗手段还没有办法把已经硬化的血管“软化”呢,动脉硬化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

五、有了高血压怎么办?

当然不能假装看不见,而是要积极控制血压。控制血压首先要从生活习惯进行改变,少吃盐、不吸烟不喝酒、多运动、少生气、少着急;其次,选择合适自己的降压药,无论什么降压药,只要用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少对你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不用和别人用的药比。

血压160-170/100已经不是健康的状态了,千万不要因为看上去健康就不去控制血压,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后悔就来不及了。


李博士和你谈健康


血压160-170/100很多年,没有服药,也挺“健康”的。这个“健康”是打引号的,更确切的说,是没有任何不舒服,这是有可能的。

大家要清楚一点: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往往是测血压时发现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血压高了,还没有脏器损害,那么恭喜你,这个时候接受治疗,预后还很好。千万不要认为没有任何感觉就没事。

其实,高血压没症状才最可怕!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三!

1. 高血压没症状,患者不会就诊,不容易被发现;

2. 高血压没症状,患者不愿意服药,依从性差;

3. 高血压平时没症状,突然来一个警告,受不了啊!

(1)脑出血、脑血栓:大部分的脑血管意外与高血压没有很好控制有关,一旦出现一侧肌力下降、言语不利、恶心、呕吐等症状,脑出血、脑血栓的可能性很大,致残致死率极高。

(2)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剧烈胸口压榨样疼痛不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很大,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3)心衰:出现活动时胸闷、气短,夜间不能平卧,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了,心衰5年死亡率与癌症一样。

(4)肾衰:出现夜尿增多、少尿或无尿、浮肿等症状,说明肾脏功能衰竭了,严重的需要长期透析治疗。

(5)主动脉夹层:长期血压控制不理想,突然发生剧烈撕裂样胸痛,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极大,死亡率远高于急性心肌梗死。



大家明白了吗?这就是没有症状的高血压,突然警告你一下,就有大麻烦了!伤不起啊......

因此,高血压最可怕的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我们一定要去测血压,而不能凭感觉,明确一点:大部分高血压是没有症状的。

有了高血压,一定要早期干预,可以防患于未然!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相信很多人刚被诊断高血压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但在体检的发现血压已经升高了,然后经过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了高血压,从此就开始长期服用降压药了。

没有任何症状或并发症就真的健康吗?

像这种长期血压已经达到160~170/100mmHg而没有任何症状的高血压,真的就健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很多慢性疾病都是没有任何症状或并发症的。比如所肥胖的人也没有什么症状,也活得好好的;血脂升高的人更没有任何症状了;还有的糖尿病人也没有任何症状。难道这些人都很健康?这些慢性疾病之所以没有任何症状,是因为它们通常是缓慢发展的。

高血压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既然是病,当然就更不能说是健康了。

虽然有的人血压升高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但实际上身体的激素、血管、神经等已经在发生改变。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已被激活从而引起水、钠潴留;一些氧自由基、炎症介质(NO、ET-1、PGI2等)以及其他活性物质已经在改变大、小动脉的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身体已经对胰岛素出现抵抗的情况。

以上这些改变都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机制,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如果同时有吸烟、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风险将会更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为何有人高血压很多年都是高压160或170,低压100,不吃药也挺健康的?

其实所谓的健康就是没有任何症状,所以说所有的疾病不都是靠症状来检查的,所以说这个血压一时半会儿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长期隐匿性高血压,包括没有任何感觉的高血压,这种危害性是很大的,一般都会发生于年轻人的患者大部分都觉得我比较年轻,这种高血压对我来说太遥远了,而且加上饮食生活习惯不规律,随时就可以爆发潜在的因素,比如诱发急性脑血栓,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这在我们临床中也是十分常见的,而且来的都比较凶猛,一般都会危及生命。

所以说高血压的治疗不是说没有症状就很健康,这种潜在的因素一旦爆发就是100%的,而且是比较凶猛的。特别是这些隐秘性没有症状的高血压特别凶险,所以说做好长期高血压的监测,规范化药物治疗,同时治疗并发症,如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的,需要及时的治疗,这些潜在因素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意外,出现脑血管的风险,所以说下面普及一下长期隐匿性高血压,对身体各个脏器组织的损伤。

1.诱发急进性高血压,血压达到一定标准,一般超过200,低压110左右就会诱发这种高血压,危象出现头晕头状,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脑器质性损伤,出现脑梗脑脑血栓。

2.心衰,长期高血压就会引起心脏功能的代偿性肥大,出现心肌肥厚,心脏功能下降,出现心衰,严重的就会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诱发心脏骤停。

4肾衰尿毒症长期高血压就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如果出现严重的水肿,肾功能损伤,就会出现肾病综合征,反复水肿,尿少诱发肾功能下降。

5.眼底动脉出发可能会诱发眼底出血,长期高血压是细小肾动脉以及眼底动脉动脉硬化,在压力比较高的情况下,就会诱发眼底动脉出血。

通过以上来看,所以说这么高的血压必须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坚持一下肝脏肾脏功能以及高血糖高血脂的变化,所以说不一定是血压高,没有症状就是健康的,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必须科学规范化治疗,提高疾病的愈后率,提高自残力防止疾病的并发症发生。


汐炜医生


而且要诊断高血压病,必须要不同的3日测出血压都高于正常标准,因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人的血压。比如剧烈运动、喝酒、抽烟等。所以测血压的方法也有标准,如下:

1、开始测量血压前让病人在诊室休息5—10分钟。测血压前30分钟禁止吸烟、喝茶、饮酒。2、取仰卧位或坐位,上肢裸露、上臂伸直、轻度外展、肘部和心脏同一水平。3、使用12-13*35cm标准袖带,手臂粗者用大袖带,儿童用小袖带。袖带紧贴皮肤缚于上臂,下缘距肘腕横纹上2-3cm。4、用手触摸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处动脉上,听诊器胸件与皮肤紧密接触、不可重压、不可与袖带接触,更不可塞在袖带下。5、向袖带内充气。边充边听,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6、缓慢放气,听到第一声音为收缩压,声音消失为舒张压。两者之差为脉压。

咕咚健康发福利啦~每周免费赠送1000份音频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四位国家级专业营养师倾心打造的减肥课程,7天带你走出减肥误区,教你轻轻松松瘦10斤。关注并私信发送「福利」,即可免费领取课程链接,先到先得哦~


咕咚健康小助手


这种情况其实也比较常见,但所谓的“健康”只是表象或暂时的,临床上不少因为擅自停药发生脑出血的病人也不在少数。

首先,医学家们之所以把血压超过140/90mmHg定义为高血压病及要求积极控制血压,是因为通过循证医学发现血压过高后,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并发症,而通过降压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风险35%~40%,降低心肌梗死风险20%~25%,降低心衰风险超过50%。

其次,很多临床上的高血压患者确实短期内没有太多临床表现,一些人是偶然体检发现血压180mmHg,但可以没有临床表现。这些人不吃药的确表面上看起来也很“健康”,但长此以往血管发生病变的风险会逐渐增大,真正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再治疗就晚了。不少人就是因为抱着等有问题了再吃药的想法擅自停药,最终发生了脑出血等并发症。



最后,高血压病患者是否会发生心脑血管的并发症,主要是依据血压升高的数值水平、心血管风险因素及临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危险分层,分层级别越高,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越大。像这个160~170mmHg/100mmHg的血压,至少属于高血压病2级中危组,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在15%~20%,是应该立即启动药物降压治疗的血压。

持续血压升高对血管的损害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不能因为一时的“表面健康”而讳疾忌医。血压达标是硬道理,不管是药物控制血压还是生活方式改善控制血压,只要血压数值达标,就可显著减少这些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医患家


高血压160/100,不吃药也挺健康的?如果这个“健康”的定义是指没什么太大感觉,当然是可能的,但是没感觉不代表高血压没有健康危害,也不代表后续不会出现大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在很多高血压患者身上,都有一种非常错误的认知,那就是高血压“没感觉就不用管”,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血压水平的升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说我们谈到的这个血压值160/100的情况,往往是经过了正常血压,正常血压高值,超过140/90 的一级高血压,最后发展成160/100的二级重度高血压的情形,之所以没有感觉,是因为在血压升高的过程中,你的身体在不断的“耐受”,它先慢慢接受了超过120/80 的正常血压高值,也慢慢耐受了140/90的高血压问题,缓慢升到160/100水平的时候,身体的血管、心脏、各个脏器器官,都已经接受了在这种血压下工作,因此,什么没什么感觉,也并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情。

但如果没感觉就代表健康,有了感觉才叫不健康,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不光是高血压,包括高血脂、血糖升高、血尿酸升高等多种慢病问题,在发病初期,甚至中期,都是没有什么具体的症状和感觉的,这些疾病往往在长期的进展过程中,对身体健康渐进性的形成不良影响,最终导致心脑血管、肾脏等靶向器官的损害。就拿高血压来说,长期的不控制的高血压,虽然可能很长时间内都是没有感觉的,但是血压长期偏高,会影响心脏健康,导致左心室产生肥厚,主动脉瓣膜出现关闭不全等问题,长期的血压偏高,血管在超出正常范围的压力下工作,硬化的速度也会加速;长期血压偏高,很多器官的小血管,如肾脏中的小动脉血管也长期承压,长期的高血压不控制同样也会影响肾脏的健康。长期的高血压不控制,虽然可能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但如果真的因为没感觉而不控制高血压,等待出现心梗、心衰、肾功能下降、眼底出血、脑梗、脑出血时再去控制,这还来得及吗?

我们之所以强调要控制高血压,并不单纯是为了改善高血压带来的不适症状,更重要的是,是把血压控制在合理稳定的范围内,减少长期高血压可能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靶向器官健康损伤风险,如果能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说高血压没感觉就代表没问题是错误的认知了。

对于血压160/100这样的情况,不但已经是明确的高血压患者,还是中度高血压的情况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控制呢?除了要注意生活上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比如改掉高盐饮食的坏习惯,改掉吸烟酗酒的坏习惯,改掉久坐不运动的坏习惯等等外,还应该及时启动药物治疗,争取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用药,在3个月内,把血压的高压控制在130以下,低压控制在80以下,是最理想的状态和水平,并且应该根据情况,坚持长期用药,把血压平稳控制好。

最后总结一下,高血压没感觉,不代表就是“健康”,高血压没感觉,不代表就是对身体没有危害,高血压的很多健康危害都是隐性的,渐进性的,一旦发生心脑血管的大问题,再来控制血压就晚了,对于有高血压问题的朋友,应该做到早干预、早治疗,尽早的把血压控制在合理健康的范围内,才是对高血压控制最正确的认知和做法。


李药师谈健康


高血压是我国排名首位的心血管疾病。发现血压升高以后,应制定个体化降压方案,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减少高血压对各器官组织的损害。那么,为什么血压长期170-160/100mmHg的患者,不服用药物看起来依然很健康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血压长期升高,既可急性加重,引起高血压急症与高血压亚急症,也可以慢性损害的形式长期持续存在。由于慢性损害早期常无显著症状,故这部分患者看起来与普通人无显著差异。但此时并不能说明他很健康。首先,高血压本身就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位列健康行列之外;其次,高血压的慢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对心脑血管、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这些损害从诊断高血压之时或之前就已经存在,只不过需借助进一步的辅检查才能发现,或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出现临床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的受累器官是存在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更不能说他很健康。



按照高血压的分级,血压170-160/100mmHg的患者已经属于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160/100mmHg时为中度高血压)。当血压超过115/75mmHg时,血压每升高20/10mmHg,未来10年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都会升高一倍,因此血压170-160/100mmHg的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给予药物控制血压,否则血压可能会持续升高,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可能会持续加重,最终可能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肾病等一些列并发症。

在药物的选择上,血压170-160/100mmHg的患者建议给予双联药物降压,如地平类降压药与普利类降压药、沙坦类降压药、小剂量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联用,均属于优选方案,但具体方案的制定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降压的同时,应改变生活方式,低钠盐、高钾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减轻体重等,可更好地辅助降压。

综上,若血压长期处于170-160/100mmHg水平,血压可能已经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未来10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并不健康,建议尽早给予药物控制血压。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提问者的这个前提就是错的。患有高血压的人本身就不是健康的状态。所以用健康这两个字来形容患者的情况是不正确的。只不过患者虽然有高血压,但是并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发作而已,比如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之类的。

这个实际上还是要恭喜这位患者的,因为这代表你的身体状况确实还不错,血管的质量也还可以,或者是血管的代偿功能很好。但是这并不代表你的身体是健康的。

可以明确的说,这种长期高血压的患者最先受累的就是动脉血管。长期的高血压对于血管内壁的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在动脉血管的交叉部位,造成血管的冲击力特别强,很容易造成血管的损伤,造成斑块形成甚至狭窄的问题。而整体的血管状态也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弹性会明显降低。

之所以高血压很容易造成脑出血,脑梗塞,还有冠心病的问题,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而长期高血压却没有任何症状的人。确实属于这类患者当中的少数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个就是患者的血管弹性很好,而且自我修复能力也很强,能够耐受较高血压。另外一种就是患者虽然出现了明显的动脉硬化的问题,但是侧支循环建立的非常好,所以并没有影响到心脑血管的供血。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要先恭喜这类患者。你们是换了高血压,但是却不用要治疗的,这批人当中的幸运儿。


医家故事


段医生答疑在线🌵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不像感冒、腹泻这类疾病,症状很明显,很容易被发现然后及时治疗了。高血压患者大多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它对人体的损伤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让你感觉不到、放松警惕,在关键的时候给你“致命的一击”。也有很多患者是在发生了心脏病、 脑卒中、 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时才知道自己的血压高。所以,定期体检发现高血压、控制血压持续达标仍然是治疗高血压的首要目标。



血压持续升高对人体的危害

心脏泵血,促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就是血压,只有有了压力,也就有了动力,血液才能流动起来,保证各个脏器的正常供血。人体正常的动脉表面光滑、富有弹性。

长期血压升高置之不理,动脉管壁所承受的压力大,易发生动脉硬化,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失去弹性而变硬,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动脉硬化又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两者相互促进,使病情恶化。

因此,长期血压升高控制不好,常常会在10年以上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心、脑、肾、全身血管、眼底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一旦发生并发症,轻则长期用药,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

有研究发现,血压自115/75开始,收缩压每升高20,舒张压每升高10,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加倍,血压越高、时间越长,损伤就越重。

因此,“降压是硬道理”

越早开始控制血压、血压长期持续达标,才能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长期降血压控制在<140/90,甚至<130/80,对身体是最好的。

段医生特别提醒:

(1)血压是量出来的,而不是感觉出来的。血压高,没有感觉,对身体也是有损伤的。定期量血压才是发现的首选。


(2)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就应该尽早开始治疗。长期坚持非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药物治疗。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