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同一天向中國求援會不會引起別國效仿

2020年的春節可能是我們很多人生平所經歷的最為特殊的一個春節:中國人民是在與疫情的戰鬥中拉開農曆新年的序幕的。我們為打贏這場與病毒的戰爭動員了全國的力量:我們有黨和政府的統一協調指揮、有全體醫護人員的堅守、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配合。全國各地捐贈的醫療物資被源源不斷輸送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疫情籠罩之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與家人淚別,奔赴武漢。他們是這個春節最偉大的逆行者。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剛剛還在鏡頭前對所有人說“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然而他自己卻毅然坐上了從廣州前往武漢的高鐵......

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同一天向中國求援會不會引起別國效仿

疫情發生後全國各地向湖北省緊急派出217支醫療隊25633名醫療隊員,這還不包括軍隊派出的醫療力量。可以說湖北經歷了全世界最近幾十年最大的一次醫療人員和物資的瞬間彙集。除了這些國家政府層面調動的力量之外全國各地的同胞們也都在積極為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捐贈各種醫療物資。這次疫情再次見證了我國超強的動員能力。疫情期間中國各地防控機制的瞬間建立在世界範圍內恐怕都是難以見到的:可以說全中國每一個社區都變成了一個抵制感染風險的堡壘。

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同一天向中國求援會不會引起別國效仿

我國抗擊疫情的行動當然是在保護我們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與此同時這也是我國作為國際上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代表全人類與疾病抗爭,因為疾病的擴散是沒國界之分的。當我們在與疾病戰鬥時我們同樣得到了來自國際上的援助:韓國人喊出了“中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日本人展現了“山川異域,日月同天”的詩意;俄羅斯表現了戰鬥民族以立方米計數的硬核;巴基斯坦表達了傾國來援的赤誠;伊朗在自己遭受美國製裁的前提下也伸出了援手......即使是一個平凡的日本女孩也自發在為我們募捐,即使是作為全球最不發達國家的科摩羅也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中國抗疫戰爭的支持。

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同一天向中國求援會不會引起別國效仿

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和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民支持下中國採用全世界最嚴格的管控模式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裡使疫情形勢大幅好轉,然而與此同時海外的疫情形勢卻日益嚴峻。這時中國開始表現出自己作為國際上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擔當精神:2月29日凌晨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隊一行5人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攜帶了援助伊朗的100萬隻口罩、20000套醫療防護服。3月7日我國援助伊拉克的醫療專家組抵達巴格達。3月12日中國政府派遣的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中國紅十字會組建的專家組一行9人攜帶必要醫療防護用品等物資從上海飛赴羅馬支援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3月18日浙江省組建的12人抗疫醫療專家組也啟程前往意大利。

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同一天向中國求援會不會引起別國效仿

這是派出醫療隊進行支援的,除此之外我國還在本次疫情中為其他國家提供過物資援助:韓國疫情爆發後中國中央政府向韓國捐贈了1.5萬個試劑盒,上海市政府向韓國捐贈了50萬隻口罩,中國駐韓大使館捐助了2.5萬個醫用口罩;中國向日本捐贈了5000套防護服、10萬隻口罩、20000個試劑盒;中國向伊朗捐贈了25萬隻口罩以及五萬個檢測盒;在中國政府派出醫療專家組支援意大利的同時中國民間組織也展開了行動:浙江省商會組織了數十噸救援物資,浙江省溫州市、麗水市企業聯盟也組織了大批援意救援物資,小米集團向意大利捐贈了數萬只口罩。

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同一天向中國求援會不會引起別國效仿

中國的對外援助體現的是中國的大國擔當精神,體現的是一種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價值就是要維護同一個人類的安全和福祉。中國的對外援助是在捍衛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因為只有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安全了才能徹底遏制疫情的死灰復燃。然而需要說明的是:目前網上流傳的作為固定模式的“一省包一國”機制其實並不存在。儘管中國疫情高峰期已過,但目前國內疫情還沒到最後收官的階段,所以我們的對外援助必須建立在一個大前提之下——力所能及。國際關係實際上就是人際關係的某種體現:我們個人在面對危難之時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那麼國家其實同樣如此。

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同一天向中國求援會不會引起別國效仿

中國不會迴避自己的國際道義,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強調對自己的國民負責。只有在保護好本國公民的前提下中國才有能力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好的幫助。目前我國援助的這些國家大多是在疫情初期對我們援助力度較大的,那麼未來是否有可能進一步援助其他國家呢?3月15日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三國同時向我國申請疫情捐助,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我們是否該同時滿足三國的援助請求呢?首先需要聲明的是我國熱誠期盼世界各國的疫情都能儘快過去,目前尚未完全從疫情餘波中走出的中國人民對世界各國人民的處境感同身受,然而說到底我國的隊外援在必須建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如果同時滿足三國的請求是否會使其他國家競相效仿呢?如果世界各國都來求助於中國,那麼我們是否有能力應對呢?

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同一天向中國求援會不會引起別國效仿

無論是3個或是30個國家向我國發出求助,我們都會對他們提出的請求給予一定的回覆,也會在儘可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幫助,但與此同時我們仍要強調量力而行。凡事有先來後到、輕重緩急。全世界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其中一多半都已出現疫情。顯然我們不可能對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提供足夠的幫助,況且我們自己也還處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所有我們所能提供的幫助必然是有限的。中國當然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長期以來我國對非洲提供著經濟、維和、醫療等多方面的援助,然而非洲依然天天有人餓死、病死,那麼難道要我們所有中國人放棄自己的生活去傾其所有援助非洲人民嗎?

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同一天向中國求援會不會引起別國效仿

我承認那些死去的非洲人民很可憐,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對他們的同情需要以放棄我自己的生活為代價。中國不會迴避自己作為國際上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所承擔的道義擔當,但我們不可能要求自己的國民以犧牲自己的生活為代價去援助別人。要求中國救治全世界的患者就像要求中國應該傾其所有確保非洲不餓死人一樣是典型的道德綁架。有些國家的確診病例只有個位數,那麼請問我們有必要去援助嗎?人家明明完全自己能控制,我們還需要把國內有限的醫療資源分一部分給他們嗎?再說人家疫情形勢本來很平穩的,你帶著一大幫人說是去援助,搞不好反而增加了潛在風險。所以對某個國家是否提供援助需要我們對其疫情形勢有準確的判斷,否則只要出現疫情的國家都一股腦援助既幫不了別人什麼,反而增加了我們自身的風險和負擔。

西班牙、塞爾維亞、菲律賓同一天向中國求援會不會引起別國效仿

即使是確實需要提供援助的國家實事求是地講咱們也無法全都幫得過來,那麼咱們怎麼選擇幫誰或不幫誰?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下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是一律平等的,然而如果一個母親面對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孩子同時落水一定會先救自己的孩子。在個人層面上優先救助自己的親人是人之常情,那麼我們提供對外援助可能也要考慮優先救助那些對華友好國家以及華人華僑聚居的國家。中國不是慈善家,既沒義務也沒能力同時救助全世界所有國家。我們在提供對外援助時必須事先聲明:我國提供的援助分為無償和有償兩種形式。疫情期間我國的農業、製造業、金融股市均受到了衝擊,目前全國各地皆已陸續復工。這其中就包括一部分生產醫療物資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恰恰正是海外各國可以用來救命的,但必須事先聲明我們會根據各國與我國的友好程度、疫情期間對我國的幫助程度確定這些產品究竟是捐還是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