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不喜歡發朋友圈了,也越來越不喜歡同學聚會了,你們呢?

青島老阿姨


和你差不多,最近頭條關注的多一些。

話說回來,因為環境的影響,每天都宅在家裡,也沒什麼可以髮圈的,之前是每天跑步、打羽毛球,髮圈等同於打卡,現在完全受困於現狀,微信基本停擺了。在頭條上每天寫寫問答,隔三差五的寫個文章,看看資訊替代了原有的戶外生活,但是不可避免的是體重略有上浮,不能外出運動,何其痛苦。

至於說同學聚會,參加與否要視情況而定了,大型的聚會多數是不參加的,關係較好的小型聚會時有參加,畢竟當年毫無利益附加的關係多年下來還是需要維繫。但是大型同學聚會基本被列為無用社交,摒棄一些無用社交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運動和陪伴家人,而且也不會因此加重身體負擔,讓自己的社交、聚會等更有意義。

生活的品質不單單是物質的提高,良性、健康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當然人各有志,喜好都會有所不同,上述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有缺後補。


從心開始的你我


這麼巧,我也是不喜歡參加同學聚會和從來不發朋友圈的那種人!經常有人問我,你過年都不參加同學聚會的嗎?我每次都一臉懵逼,我壓根就不在同學群,哪來的同學聚會?

我聽很多參加過同學聚會的說:現在的人同學聚會簡直就變質了,有錢的坐一桌,沒錢的坐一桌!

有錢的那一桌就是大家互相吹捧,吹今年什麼羨慕賺錢,誰的小三最漂亮……沒錢的一桌只能在一旁附和,壓根就沒有發言權!有錢人說話放屁都是對的!沒錢人說真理大家都認為是放屁!

曾經的我也經常發朋友圈,芝麻綠豆大的事都放到朋友圈,經常被家人嘲笑我不成熟,比較幼稚!

你不要以為你發朋友圈人家會點贊,會給你鼓勵,相反有時候只會成為大家的笑料,所以我遇到什麼大事小事我從不發朋友圈,因為我堅信:成熟的麥穗腦袋是耷拉的!謝謝!


億派狐言


十分理解你的感受。我本來就很少發朋友圈,現在根本就不發了。同學聚會也難得看見我的身影,我決定以後一次也不再參加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真的沒有多餘的時間。

每天早早起床也難得早早睡下。有多少次我都是打著瞌睡學完的英語。頭條悟空問答每天至少也要回答五道題吧!(我還沒有過一條優質呢!)但是我基本沒有達到過這個最低限度。微頭條被我稱為微文。我也是十分喜愛的。每天也都會寫上三五篇。這些都是需要花時間去完成的。還有寫日記也等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哪天不小心忘了寫日記也會自責。我完全沒有時間去做那些也需要花時間的事情了。因為我每天的時間都緊巴巴的。

發朋友圈和參加同學聚會都屬於重複作業。

朋友之間都有聯繫方式還有這群那群的都是認識的那些人。同學之間也是。有事情就及時聯絡了。再去發朋友圈感覺自己好有閒。同學聚會更是,該聊的手機上都聊了,再見面都不知道該聊些什麼了。

太多事情都排著隊等著自己去做。能省的就省省吧!因此我不再發朋友圈也不參加同學聚會了。


海納如若


從春節到現在,別說發微信朋友圈啦,我連微信都沒看過!一直玩小視頻,感覺有好多學習的東西!再不玩這個,感覺就要落伍了!

之前逢年過節,同學聚會一場又一場!人多了就是純喝酒吹牛逼!沒什麼意義,真正談的來的,沒幾個,其它都是逢場作戲!後來感覺沒意思,就逐漸開始退群啦!跟幾個談的來單約!聊聊生活,談談心挺好!安安靜靜的!

現在喜歡平淡,安靜!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心老啦!想去過農耕生活,買點地,找個安靜的地方養點牛羊,種點莊家,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可能這幾年真的累了!城市太喧囂!有很多的不穩定性,一點安全感也沒有!想逃避!追求一種新的生活!來度過餘生!



評說社


我還相對的在朋友圈發一發動態,第一是工作需要,第二也是為了對過去的生活做一個紀念。相反的在疫情期間,我連微信都很少打開,基本都在頭條混。

我到是越來越不喜歡刷朋友圈,第一現在的朋友圈被微商大量的給佔據著,不管你想不想看,總之任何時候刷到朋友圈,總能看到微商的刷屏,實在忍無可忍。第二,曬幸福的太多,單身狗被虐太慘。第三,一到過年過節過生日,曬紅包,曬轉賬的,一個個內心是有多麼空虛?把朋友的祝福當成你炫耀的手段?第四,朋友圈並不真實,那些曬幸福曬紅包曬旅遊曬美食,自我炒作的人太多,我親眼看到,我自己出去旅遊度假的照片,被朋友圈的人原封不動的發在她的朋友圈,帶我大號屏蔽了,但是她忘了我還有一個小號有她的微信,從此以後,我覺得朋友圈太假

以前的朋友圈是生活的一種狀態展示,我們需要關注別人,也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我們可以通過別人的朋友圈瞭解我們沒經歷過的東西,這是一種分享,比如說旅行,美食,心情。當那種親近感沒有了,朋友圈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對我現在來說微信就是嚼之無味,無法棄之的東西,雖然不喜歡,但是我的工作跟它聯繫很大,不得不去用而已

至於同學聚會,我只大規模的聚過一次,就再也不想。本來兒時的時光應該說是最無憂無慮的,同窗多年,應該彼此之間關係是質樸的。但這麼多年經歷過社會的洗禮,大家難得的聚到一起,說的不是上學時候的趣事,而是不經意間的比較工作,比較家庭,混得好的,永遠都會被當成座上客,真的感覺像拍電視劇一樣浮誇,我們虛假的要面對社會中工作中遇到的各色各樣的人,為什麼在難得一見的聚會中,還要去面對虛假?那次聚會以後,再也沒有大規模的跟他們聚過。都是小範圍能玩到一起的同學間吃飯,唱歌,喝酒。話不投機半句多,玩不到一起的人沒必要硬是強拉著一起玩


她四舅


現在我微信都不怎麼打開了,別說發朋友圈,每次打開微信看到的都是做微商的朋友發的廣告,她們發廣告的習慣是連發,一發就發十幾條,間隔大概2,3個小時發一次,圈裡一有五六個是做微商的,可想而知,每次打開微信永遠都是看到她們發的沒完沒了的廣告。慢慢的就不想玩微信了。

同學聚會更沒意思,剛開始時,每次同學聚會我必參加,但慢慢的你會發現大家坐在一起,有的連名字都想不起來了,彼此客套的寒暄一翻,互留了微信,可從來不打招呼不聊天,N久之後,你連這個是誰都想不起來。

所以慢慢的變得麻木了,不關心身邊人與事,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與照顧小孩上,有時間就會看看新聞,關心一下國家大事。



我是小繆繆


我是個喜歡發朋友圈的人。我只發正能量的東西!

我進來是想知道為什麼很多人半年都不更新朋友圈,有的人發了朋友圈過一會又會刪掉。

至於同學聚會,現在都是小範圍的了!那些以前在學校裡關係都不怎麼好的人,畢業這麼多年了更沒有話說了。很多見了面也不認識了!所以大範圍的聚會真的沒必要。幾個關係好的同學也經常在一起聚 。

後天就有一個同學,說想找我們倆口子聚聚,她和我還有我老公都是高中同學,上學那會兒關係特好。說好了就我們三個在我家小聚很期待哦!

人生能有幾個真正的好朋友,同學情畢竟還是很珍貴的!那些最美好的青春都有她們的見證。所以一路走來不能把她們弄丟了!

我的理解是:朋友圈是給別人看的!知己是一杯成年美酒是用來自己享用的!



忘飛的企鵝


我也是啊。

剛開始用微信的時候,感覺很新鮮,生活上有什麼事都會發朋友圈記錄一下,直到最近幾年開始出現越來越多讓我反感的事情。

1.微商

微商沒完沒了沒底線的刷圈,有一個賣衛生巾的微商,居然說用了她的衛生巾,有的人婦科病都能治好,甚至癌症都被她的衛生巾神奇的治好了。如此神奇,還要醫生幹嘛,這簡直就是侮辱別人智商的行為。

2.炫富

記錄生活無可厚非,可有些人明明拿著兩三千塊的工資,卻今天背愛馬仕明天拎LV,這個月馬爾代夫下個月歐洲豪華遊。當然,如果這是真實的,那也能理解,關鍵這人什麼樣的家庭條件你也知道,什麼樣的生活水準你也瞭解,剛看她發完歐洲遊,下樓扔垃圾的時候就遇見她在驛站拿快遞,那種感覺真的是……一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

3.曬娃

小寶寶萌萌的,很討人喜歡,這本身沒錯。乾淨的眼睛,可愛的小臉,歡樂的笑聲,任誰都會喜歡的。但是,拉粑粑這種事情就沒必要曬出來了,一天從早上就開始各種發,一直髮到晚上睡覺,朋友圈往下拉,算是類似差不多的圖片跟視頻,時間長了也會產生審美疲勞。還有大一點的孩子家長是炫娃,我家有兩個娃,三個娃,你家有嗎?我家兒女雙全,你家有嗎?我家孩子鋼琴過了幾級跆拳道到了什麼帶你們家孩子行麼?公然的這些都是能公然的引起憤怒,即使別人不說什麼,心裡也會膈應。拉黑你是早晚的事。

4.要紅包的

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咱們什麼感情就看你發多少紅包了” 的紅包綁架事件。這樣的人發一次我就直接刪掉。這種人通常情商智商都低,又沒有一點自尊,市井小人的做派。想著能佔點便宜就佔點,要是別人以後說起,他就說發著玩的,反正也見不著面,別人愛怎麼想對他也沒有影響。

信息時代,人人皆能“發聲”,但如果踩了雷區,那真的是得不償失。經營好自己的朋友圈,也就是經營好自己網上的名片。朋友圈“乾淨整齊”的人,通常值得交往。他們通常有自己的思想,懂得換位思考,低調謙虛,是讓人覺得舒服的人。


小麥姐呀


我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吧!現代人際關係複雜,因為朋友圈地位不一,成長環境不一,你發往往隨意發個朋友圈有可能打擊傷害到一些人,最後反噬自身,所以最後大家就都乾脆不發朋友圈了,畢竟現在不像十幾年前,朋友相互之間沒有多少差距,同時也沒有什麼好炫耀的,但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就不一樣了,很多微妙的生物現象就出現了,所以也就沒人在發朋友圈了,現代的人都看透了許多事物本質,於是一些可有可無的聚會也慢慢的迴避,人生就是一舞臺,各自演繹自己角色,還都是直播的,人心不古,現實中的朋友同學情意,不堪一擊。。還是各自安好,慢慢讓自己習慣孤寂,過好自己才是第一。

人長大了,就明白,生活的艱難困苦,落魄心酸,沒人真的幫得了你,大多數時候,人只能靠自己。朋友是錦上添花的事,不是雪中送炭的事。

人長大之後,大都是講利益的,利益把大家交織在一起,不在利益的圈子,自然沒有聯繫的必要,還有什麼比賺錢養家,過生活更重要的事嗎!

人長大了,內心變得堅強了,就算依舊脆弱,找個人說苦說累,又能怎麼樣,到頭來,還是一樣。只會是自己處境越來越尷尬,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還有很多人熱衷於同學聚會,在一起無話可講,尷尬吃飯說笑。生活有生活的規律,已經分別的人,都有自己過往和未來,內心稜角太多的人,怎麼能再重合在一起。

生活中所謂的朋友大都是利益朋友,大家都在為生活奔波,哪兒有閒情顧得上這可遇不可求的事。

任何時候,父母妻兒,兄弟姐妹,才是朋友,不要奢求太多,捨本逐末。對於其他人,酒肉在,朋友在,已經很不錯了。

自古以來朋友都是很奢侈的,有人說人生中要是有一個辦靠譜的朋友就不錯了,其實,現實中你可能一個靠得住的朋友都不一定遇得到,

曾經有人說,說朋友靠得住的人,其實他本身往往就不靠譜,

人生,無論你是身居高位,權傾朝野,還是一貧如洗,一無所有,其實都是孤獨的,

因為人生的本質,本就應該是孤獨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王少康



王少康


現在的朋友圈都是賣貨的,都是發求職信息的,鋪天蓋地的都成了商業街了,都是以商業為目的的。看到的朋友發的感悟,反倒覺得是被擠在了角落裡,特別不舒服。看到這些是真心不愛發朋友圈了。感覺沒了生存的空間。

另外也確實新鮮感過去了,別的社交軟件也都興起來了,比如說頭條就很受大家喜歡,相對於朋友圈更像是大的朋友圈。這裡有廣闊的天地,有世界各地的朋友,有全國各地的朋友,天南地北哪的都有。各個階層的都有。藏龍臥虎,人才眾多,受益匪淺!可以說頭條是發揮潛力的地方,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就會脫穎而出。這些都不是朋友圈可以比擬的,沒有可比性。所以更酷愛頭條。朋友圈就不發了。

同學聚會講的都是攀比,誰混的好誰就愛組織,特別混的好的又不愛露面,總是缺席,也許人家忙了。不上不下的喜歡聚會,混的不咋地的,也不愛來。即使聚會也都是小範圍的聚會,說不好還興許弄出點啥新聞。純同學之間的感情聚會太少了。所以多數就不愛聚了。失去了學生時代的純真,更多的是炫耀,敷衍。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天真爛漫。物是人非了。不聚會也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