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這本書提供重要參考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誌。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更是中華民族的魂魄。據統計,我國各歷史時期的長城分佈範圍廣泛,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共15個省(區、市)的404個縣(市、區),遺存總計43000餘處。

推動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這本書提供重要參考

(修復後的丹東市寬甸縣虎山明長城東端起點)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正式啟動了以保護、傳承和弘揚具有國家或國際意義的文化資源、文化精神或價值觀,兼具愛國教育、科研實踐、娛樂遊憩和國際交流等文化服務功能的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然而,由於長城區域跨度大、點位分佈多,保存環境複雜,在過去一段時期,人們對於長城文物價值和文化意義的認識不夠,各類損毀長城的事件屢見不鮮。

推動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這本書提供重要參考

(丹東市虎山明長城城樓)

要建設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首先就得弄清長城的"家底",消除目前存在的"誤解",提高民眾對長城遺址的認識,才能為建設提供準確依據。

遼寧教育出版社新書《東北古代長城考古調查與研究》近日成功入選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擬資助項目。該書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東北地區古代長城的歷史與現狀,幫助人們正確清楚地認識瞭解這一歷史悠久的文化建築。該書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馮永謙從事長城考古調查研究工作成果60多年的集大成者,書中既有其數十年實地調查積累的第一手資料,又有條分縷析的研究成果及實地調查拍攝的大量照片。書中成果豐碩,內容全面,見解獨到,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推動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這本書提供重要參考

(丹東市虎山南面半山處明長城戰臺遺址發掘工作)

推動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這本書提供重要參考

(阜新縣小烏拉哈達村南山北坡燕北外線長城牆體斷面)

特別是書中收錄的500餘幅照片,從千餘幅照片中精挑細選出來,全景式展示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中劃定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範圍及其中的戰國、秦、漢長城,北魏、北齊、隋、唐、五代、宋、西夏、遼具備長城特徵的防禦體系等。對於研究長城歷史,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而言,此書是不可多得、彌足珍貴的參考憑據。值得一提的是,書中許多照片所反映的古長城遺存如今已發生很大變化,甚至已不復存在,此書就有了為史留據之用,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推動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這本書提供重要參考

(建平縣燒鍋營子鄉蛤蟆溝北北樑上長城)

馮永謙是遼寧考古學界最早從事長城調查和研究的學者之一。1956年10月,他去遼寧省建平縣調查張家營子遼墓和硃碌科遼墓,第一次看到了古長城,從此一直關注古長城歷史研究。在其考古生涯中,馮永謙用了很大一部分時間去調查研究古長城,走遍遼寧、東北地區乃至全國,深入實地勘察各地的長城遺址。為了驗證所發現的遺址是否準確,他往復來回不知走了多少路,溝裡坎下、山頂崖邊,都留下了他的考古足跡。遼寧省的綏中九門口長城、丹東虎山長城,就是馮永謙發現的。三十多年前,這兩處長城早已毀壞,僅存遺址,荒涼破敗,無人問津,後來通過馮永謙之手,在長達8年的時間裡進行考古發掘,從荊棘遍地的亂石層中找到殘跡,經過縝密考證而重新修建起來。

推動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這本書提供重要參考

(綏中縣蔓芝草段明長城)

馮永謙對長城沿線長期系統的考古工作成果,對長城歷史文化保護全面、科學的深入研究,都匯聚於《東北古代長城考古調查與研究》一書中。該書在給國家做戰略決策提供基礎材料的同時,更能進一步推廣長城文化的傳播,讓人們在欣賞長城美景之餘,能夠領略長城歷史文化的內涵,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重視歷史文化傳承,發揚中華民族精神。將有助於全面提升長城文化保護傳承的能力和水平,使其經濟發展外延和文化內涵利用都將得到全面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