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江行》尾聯有什麼含義,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情感?

用戶1182154211921


《嶺南將行》,作者柳宗元,而本首詩的尾聯是“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髮待流年。”意思就是從今後憂慮之事何止一樁,哪容我衰老之身挨幾年。

表達作者被貶之後對未來的一種憂慮之情,以及自己不能坐以待斃,任時光流逝,他要在柳州刺史任內為治理地方有所建樹。

尾聯也是本首飾的情感昇華,作者意志並不消沉,情感也沒有低落,而是要趁暮年有所奮發。整首詩首頷頸聯都寫的眼前景,尾聯表現勵志人生。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間,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本尾聯和上面勵志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亭夏


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如,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清山峻嶺常青松


面對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一起欣賞下原文並做簡單分析:

《嶺南江行》

唐: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雲煙,望盡黃茆是海邊。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

射工巧伺遊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髮待流年。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進入今廣西以後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當時作者因讒被貶柳州,沿湘江進入嶺南,繼續乘船經靈渠入嶺南水系到達柳州刺史任所。

分析:

江水南去隱入那茫茫雲煙,遍地黃茅的盡頭便是海邊。

雨過天晴山腰間大象出沒,陽光灼熱潭水裡水蛭浮現。

射工陰險地窺伺行人身影,颶母不時地驚擾旅客舟船。

從今後憂慮之事何止一樁,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幾年!

此詩寫出了嶺南的特異風物瘴江、黃茆、象跡、蛟涎、射工、颶母,真實反映出當地荒涼的自然環境,同時運用象徵手法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被貶後政治環境的險惡,最後尾聯發出了“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髮待流年” 的感慨,內藏著對未來的憂慮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時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內為治理地方有所建樹。

關注我,我們一起回答問題~


金色海韻


《嶺南江行》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詩作。此詩借嶺南的特異風物象跡、蛟涎、射工、颶母等意象曲折地反映出當地荒涼落後的自然環境,也是運用象徵手法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被貶後險惡的政治環境。


全文如下:

嶺南江行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瘴江南去入雲煙,望盡黃茆是海邊。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

射工巧伺遊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髮待流年。

此詩寫出了嶺南的特異風物瘴江、黃茆、象跡、蛟涎、射工、颶母,曲折地反映出當地荒涼落後的自然環境,同時運用象徵手法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被貶後政治環境的險惡,發出了“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髮待流年” 的感慨,蘊含著對未來的憂慮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時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內為治理地方有所建樹。   


詩中“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髮待流年”兩句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都提到“華髮”,但情感有所不同。從兩者相比較可知,此詩意志並不消沉,情感並不低迴,作者有欲趁暮年有所奮發之意。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漢族,唐朝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廣慷Talk


唐·柳宗元

原文: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髮待流年。

釋義:從今後憂慮之事何止一樁,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幾年。

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十年,柳宗元進入廣西以後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當時作者因饞被貶柳州,溯湘江進入嶺南,繼續乘船經靈渠入嶺南水系到達柳州刺史任所。

最後尾聯蘊含著對未來的憂慮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時光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期內治理地方有所建樹。此詩表達意志並不消沉,情感並不低落,有意在暮年有所奮發圖強之意。


建設踐行者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髮待流年

所言之意是:從今往後,讓我憂慮的事又豈止一件,怎能因為頭髮已然花白、身心已然衰老,便坐待時日、虛度時光呢。

結合詩中前幾聯的內容,可以很好的理解詩人的心理。

瘴江南去入雲煙,望盡黃茆是海邊。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

射工巧伺遊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

這三聯,描寫了瘴江、黃茆、象跡、蛟涎、射工、颶母等特異風物,寫出了嶺南環境的荒涼與惡劣;

結合詩人來此的背景——被貶至此,可以想象詩人也在藉此荒涼之境表達自己當下處境之險惡;

自然尾聯就是,詩人在為自己的將來感到憂慮,但意志並不消沉,雖已年邁,但不放棄自我,不要虛度年華,想著努力奮鬥,能夠有所建樹。

對我們的啟示

人生,其實就是憂慮的長河,我們的歡笑是其中那短暫的美好,但我們不能因為處境的艱難就意志消沉,我們需要奮起努力,努力去創造更多的美好;

不要讓年齡成為你心中的阻礙,它並不是問題,只是你為了虛度年華安慰自己的藉口而已;

人生充滿了可能,不要讓逆境矇蔽了你的眼睛,反而希望你可以通過逆境看到更多可能,努力化可能為現實,自然會走出逆境。


奶茶愛尚咖


《嶺南江行》作者是柳宗元。尾聯為“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髮待流年”,意思就是從今後憂慮之事何止一樁,哪容我衰老之身挨幾年。。

要理解詩人思想,就要了解創作背景,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進入今廣西以後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當時作者因讒被貶柳州,溯湘江進入嶺南,繼續乘船經靈渠入嶺南水系到達柳州刺史任所。

表達了作者被貶之後對未來的一種憂慮之情,以及自己不能坐以待斃,任時光流逝,他要在柳州刺史任內為治理地方有所建樹。

古詩詞中多有表達了這種情感的。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即使因“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但是仍要“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曹操的《龜雖壽》中“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