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推薦幾本書嗎,有緣人?

雨人的菸斗


一、《孫子兵法》共有十三篇。篇目如下:《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這些篇章,也可以用一個字貫通起來,它就是“知”。“知”字在全書中出現過69次。這種重“知”的精神甚至在篇名上也有所體現。例如:“計”“謀”“勢”“虛實”“變”“用間”等,這些均與人的自覺性、主動性有非常直接的聯繫。全書以“知”相貫串,始於“計”,終於“用間”,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全書約6000字,花不多時間就可以通讀完畢。建議在通讀全書的基礎上,針對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分析思考。希望讀者能超越軍事或商戰謀略的層次,體會其實用理性精神的合理成分。由於本書自始至終都包含有濃厚的功利主義色彩,比較容易引導人們關注競爭性的權謀。這些權謀原本運用於政治、軍事、經濟領域,有一定的合理性,若簡單運用於日常人生,就有較大的負面作用。因此,《孫子兵法》應當和《論語》《道德經》合在一起學習,以便對這部經典著作有比較全面的理解。

二、孟子思想是對孔子思想的傳承和發展。要懂得孟子思想,必先讀《論語》,並對《論語》《孟子》作會通的理解。要把握《論語》《孟子》共同的中心思想。《論語》的中心思想是講做人,讀《孟子》也應牢牢把握這個中心;既要注意二者的同,也要注意二者的異。既要看到同中有異,也要能夠異中見同,看孟子如何在傳承孔子思想時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發展;把握二者的異同,要注意二者所處時代背景的不同。

《孟子》書,可讀朱熹《四書章句集註》中的《孟子集註》,當代學者注本有楊伯峻的《孟子譯註》、錢遜的《正氣浩然·孟子讀本》和顏炳罡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教師讀本·孟子》可作參考。

三、《莊子》全書共有33篇,篇幅較大,通讀不易。建議認真通讀《內篇》(共7篇),外加《秋水》《知北遊》和《天下》3篇。

歷史上,知識分子喜歡《內篇》,主要因為《莊子》脫去了《老子》書中的“權詐”因素。有些學者乾脆直接以《內篇》為文本依據,研究莊子本人的思想。也有學者認為,《內篇》固然是理解莊子的基礎,但是莊子的某些重要思想,在《外篇》《雜篇》中也有同樣深刻、甚至是後出轉精的闡述。例如《秋水》中的“無以人滅天”深受當今環境保護人士的喜愛。《天地》中關於機事、機心的寓言,深受現代技術哲學家的關注。《天下篇》是一部精要的學術史,歷來受到學界推崇。

四、《易傳》是一部戰國以來系統解釋《周易》經文的專集,由《彖傳上》《彖傳下》《大象傳》《小象傳》《文言傳》《繫辭傳上》《繫辭傳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八種十篇組成。這十篇著作自漢代起,又被稱為“十翼”。

《易傳》八種十篇的出現最遲者不晚於戰國。其中《大象傳》等可能要早些,《序卦傳》等可能稍晚些。《文言傳》《繫辭傳》成於七十子之世,也就是戰國初期。《彖傳》《說卦傳》不會晚於戰國中期。《小象傳》《序卦傳》可能是戰國晚期的作品。《雜卦傳》雖然和《易傳》其他篇來源不同,但成書也不會晚於戰國。

五、《論語》的思想,融政治、道德與教育為一體,其中包含了許多有普遍意義的原則。他強調,道德與刑政不同,單純依靠刑罰和行政手段,百姓攝於刑罰,不敢做壞事,卻不會有知恥之心;只有實行德治,才能使百姓有知恥之心,自覺不做壞事。他提出了正人先正己,先富後教,取信於民等重要原則。在仁學中,一方面倡導愛人、匹夫不可奪志,提倡獨立的人格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求以仁為己任,見利思義,見義勇為,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提出了一種把個人人格與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相統一的人生觀;在人我關係上,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推己及人的原則;提出了孝、悌、忠、信、恭、寬、敏、勇、直等一系列道德規範;還特別強調“為仁由己”,啟發每個人的自覺道德精神,提出了不少重要的修養方法;並且論證了道德思想與禮儀規範的關係,要求人們仁禮兼備,文質彬彬。在教育方面,孔子提出有教無類、啟發式教學等許多有價值的思想。這些思想對中國教育和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論語》中許多話都成為格言流傳於後世。讀《論語》要著重吸取其有普遍意義的精華,以提高我們的道德意識、責任感和使命感。孔子處於2500年前的宗法等級制社會,《論語》的內容也不免帶有時代的烙印。今天繼承吸取其精華,也要注意剔除其舊的時代內容,賦予它新的時代內容。

六、《老子》全書約五千字,分為上下兩篇,習稱《道經》《德經》,故《老子》又稱《道德經》。篇幅不長,《老子》大致押韻(先秦古韻),適合記誦。

建議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從人生哲理意義明顯的章節入手,逐步深入解讀文本,並聯系相關章節,由已知通達未知,由淺顯通達深奧。例如:第63至64章(從“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到“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這兩章從大小問題著手,對事物的發展成長規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發。這兩章中的名言警句,如“為大於其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等,影響極大。再如,第22章(從“曲則全,窪則盈”到“誠全而歸之”)。這幾章雖不直接運用“道”這個範疇,但對人生之道的闡述非常清晰,是理解《老子》非常好的入門章節。

七、《禮記》字數甚多,在唐代被稱為“大經”,如果加上鄭玄的《注》和孔穎達的《疏》,確乎龐然大物。如果漫無目標地全篇通讀,既費時費力,又無太大必要。梁啟超在《要籍解題及其讀法》中,為“以常識修養應用”為目的而讀《禮記》者開列了一個閱讀篇目,即:

第一等:《大學》《中庸》《樂記》《禮運》《王制》;

第二等:《經解》《坊記》《表記》《緇衣》《儒行》《大傳》,《禮器》之一部分,《祭義》之一部分;

第三等:《曲禮》之一部分、《月令》《檀弓》之一部分;

第四等:其餘。

梁氏言道:“吾願學者於第一等諸篇精讀;第二、三等摘讀;第四等竟或不讀可也。”讀者可以參考。

八、《左傳》一書的主要內容基本上不離外交和內政兩大方面。掌握了這兩條線索,就能從總體上把握此書。從外交上看,此書圍繞著春秋時期列國會盟、攻伐來進行。其中齊國、晉國、楚國及吳國(後來出場)是列國會盟、戰伐的主要核心。春秋前期是齊、楚爭霸,中期是晉、楚爭霸,後來是吳、越興起。從內政上看,此書緊緊圍繞列國內政上的一系列內亂展開,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矛盾起因、最後結局,等等。

《左傳》不僅包含大量春秋時期列國政治、經濟、制度、風俗、地理、文化等方面內容,也是一部思想性和文學性極為豐富的不朽經典。清代桐城派學者稱其為我國的“文章之祖”。

九、《史記》是一部體大思精的著作,如果有時間的話,建議最好全部閱讀,但閱讀順序可以適當變通。《史記》的本紀部分按時間順序列舉國家大事,有些類似流水賬,比較枯燥一些;十表是一些表格,八書專論典章制度,閱讀起來難度都比較大。建議初讀的同學們可從列傳部分開始讀起,然後再讀世家,有了相關的基礎後,再讀本紀、表和書,感覺就會有很大不同。初讀時可能會有不認識的字詞,要勤查字典,也可通過上下文推測;同時建議結合考古發現、文物資料等來理解《史記》的內容,多去看看歷史遺址和相關文物,以便與書中所獲認識相印證,這樣的話,對於《史記》的理解就不會僅僅侷限於文字。隨著閱讀量增加,專業修養提高,同學們還會逐漸發現《史記》中也會有不少失誤之處,可以結合新的考古發現加以訂正。如果時間比較緊張的話,建議把閱讀重點放在列傳和世家部分。

十、《讀通鑑論》是王夫之晚年系統的史論代表作之一。作者研讀《資治通鑑》,以史鑑今,闡述自己的見解、主張和思想認識,對歷代的治亂興衰、人物的成敗得失多方面進行評論。全書內容豐富,集中表現了作者發展進化的歷史觀。作者有意識地把評史與論政結合起來。他認為“讀古人之書”必須“揣當今之爭”才能“為治之賢”。因此王夫之的史論著作不僅貫穿著他的史學思想理論,也滲透了他的政治思想理論。對宋、明理學家厚古薄今,推崇“三代盛世”,妄稱三代以下“人慾橫流”,主張“法先王”的復古思想,王夫之指出,唐虞以前完全處於未開化的野蠻狀態,社會落後生活艱苦,根本不是值得嚮往的盛世。“世益降,物益備”,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生活才日益豐富起來。古代的辦法是治理古代天下的,不一定能通用於今天。沒有一成不變的制度法令和治國之道,必須“趨時更新”“事隨勢遷而法必變”。

在對歷史發展的認識上,國家的治亂存亡與人的生死壽夭一樣都有自己的規律,並且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人所認識和掌握的。基於這種思想認識,作者認為秦始皇廢除分封行郡縣,是歷史進步和歷史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秦以後郡縣制“垂二千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順應了“勢之所趨”,符合“理”——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結果。作者還進一步辯證地指出“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罷侯置守,而天假其私而行其大公”,秦始皇出於“私天下”的主觀動機與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相契合,而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恰是通過秦始皇主觀動機這一偶然性體現出來的。

此外《讀通鑑論》一書在分析評論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時,多有“特識”(梁啟超語)和中肯意見,又能一一列舉,給人以啟發和思考。但也有其時代侷限性,作者對歷代採取的一些制度措施多有批判,其認識還限於對原有制度的改良。


萬折必東x


我是很愛看書的,也非常推薦大家看書。

為什麼這麼說。

我是通過讀書受益的,從書中吸收別人的知識、經驗,然後積極去實踐,這才能做到快速成長。

一般不推薦書單,因為每個人情況不同,看的書也不一樣。

不過,今天分享的6本書,推薦大家去閱讀。

1

《這樣讀書就夠了》

豆瓣評分8.0


優先推薦這本書!

為什麼要先推薦這本書呢。

我們大部分的人,還沒有掌握讀書的方法,很多人讀完一本書後,根本無法回想起書中的主要內容,也不記得這本書講了哪些知識,這就是現在大部分人的通病,“看不懂”、“記不住”、“用不上”。

讀書方法真的非常重要,有些人可以三天閱讀一本書,有些人閱讀幾個月,卻還是相當於沒有閱讀。

本書中“標籤讀書法”,簡單好用,幫助你吸收書本的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讓知識真正用到實踐當中。

2

《學習之道》

豆瓣評分8.0


作者芭芭拉•奧克利,曾是一個學渣,小學到高中理科成績一直墊底。

後來,找對了方法,竟然成為工程學博士,開始教學生理科,從學渣到學霸,變化不要太大。

這本書是非常暢銷的學習類書籍,書中涵蓋了思維方式、高效學習、高效記憶、克服拖延的知識,說直白點,就是告訴你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這本書的知識點非常多,剛開始可能比較燒腦,但越到後面,你就越喜歡這本書。

我曾做了三遍讀書筆記,第一遍3萬多字,最後一遍精簡了知識點,還有一萬多字。

我的改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本書,也正是因為這本書,我愛上了心理學。

我個人覺得,每個人應該懂點心理學,因為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另外,我的拖延症和焦慮情緒,因為這本書有了很大的改善,強烈推薦大家閱讀!

3

《自控力》

豆瓣評分8.3

本書是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書中系統的講述了人的自控能力是怎麼回事,以及如何提升自控能力。

本書科學系統的介紹了增強自控的方法,從個體到群體,從心理層面到社會行為。

如果你有嚴重的拖延症,並且想改變這種狀態,那麼這本書你應該看看。

這本書我也做了兩遍的讀書筆記,第二遍也有一萬多字,知識點也是很多。

4

《富爸爸窮爸爸》

豆瓣評分8.5

本書是超級暢銷書,曾長期位列《紐約時報》《商業週刊》《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暢銷書榜第1名。

發行109個國家,總銷量突破2900萬冊!英文版連續6年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中文版連續18個月蟬聯全國暢銷書排行榜冠軍!

為什麼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深陷巨大的債務危機當中?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卻還是擺脫不了貧窮?

這本書將會給我們答案!

5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豆瓣評分8.4

中國商界最經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訓教材,世界500強企業必備培訓課程。

有句話說得好,厲害的人,就厲害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如果你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大神,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他的習慣,因為習慣最能體現一個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列出了牛逼的人是怎樣過每一天的,會改變你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幫助你成為牛逼的人。

6

《窮查理寶典》

豆瓣評分8.9


這本書建議每個人都去讀一下,會讓你對如何經營自己和自我增值獲得一些啟發。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導師,可能知名度沒巴菲特那麼高,但他的人生經驗,絕對會讓你受益終身。

查理芒格總結出了很多思維模型,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底層規律。

世界上絕大部分事情都有它的規律,只要你找到並搞懂它的規律,你就能比大多數人做得好。

所以有人說,讀懂了《窮查理寶典》,這輩子不愁了!


北方小強哥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傲慢與偏見》—簡奧斯汀

《我們仨》—楊絳

《白夜行》—東野圭吾

還有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兒》也很好看,是當年明月的,剛開始我以為是很普通的講史實的書籍,就一直沒看,看了之後發現還挺幽默的,書中的話都通俗易懂,還有很多小插圖。





圖蘼



小橋流水811小橋流水


這本書就是《智囊》。

我是97年才知道這本書的。那時我剛來東莞市長安鎮的偉佳製衣廠打工不久。有天去某女同事宿舍玩,見到一位四川妹子坐在床上捧著本舊書在看,我就好奇地問起她,她告訴我: 這書名叫《智囊》,是她來廣東時,她老爸特意給她帶上,讓她要經常讀的。 我就求她借了一本給我讀(記得是上下集2本一套的)。 後來我自己也買了一套收藏閱讀,一晃都過去二十年的時間了,這部書也不知翻讀過了多少遍了。


《智囊》是明代·馮夢龍編著的一部有關智慧的故事集。全書分為"上智、明智、察智、膽智…"等十大部類,書中的一千多個智慧故事,真實生動,豐富多彩,妙趣橫生,讀後令人智慧大開。

《智囊》是一部公認的處世奇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內容既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大謀略,也有普通平凡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機智和小妙法。它闡述了為人處世應該遵循的各種規則,揭示了在政界、軍界,商界,職場…中處理各種複雜關係的智慧,對加強個人修養,應對各種困局難題,都有很好的人生指導意義,實用功效和參考價值。


其它值得推薦的書籍還有:

①毛澤東的《矛盾論》和《實踐論》,要看李達註解的,當年毛主席對此註解本都讚不絕口,確認它深得己意。

②《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毛澤東品孫子兵法》,毓鋆的《毓老師講孫子兵法》。都是講解《孫子兵法》的絕妙之作。敏老師所言"要讀歷代帝王兒孫所讀的書,不要讀御用文人寫的書。"此言誠哉!


步雲御風


以前我會推舉15套書,但是現在我會推舉毛主席的毛澤東選集全套,鄧小平主席的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上中下,習近平主席的習近平用典和平天下


關鋒45924101


推薦幾本我小時候看過的書有:毛主席語錄,毛主席詩詞及註解,毛澤東選集五卷。看過的紅色小說有:《林海雪原》,《萬山紅遍》,《海島女民兵》,《紅巖》,《西沙兒女》,《敵後武工隊》,《兒女英雄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科探書有:《火山與地震》,《蛇島的密密》,《海底兩萬裡》,《十萬個為什麼》等,古典文學有四大案:《包公案》,《施公案》,《狄公案》,《劉公案》。


布爾什維克9493


稻盛和夫的,本明傑富蘭克林自傳,戴爾卡耐基的,滾雪球,窮查理寶典,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羅素的關於哲學的著作,曼昆的宏微觀經濟學,薩繆爾森的宏觀經濟學,資本論,大衛李嘉圖的書,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自私的基因,達爾文的進化論,李敖自傳和李敖全集,達利歐的債務危機和原則,金融鍊金術,林語堂全集,道德經,易經等等,太多了,先介紹這些。


沒好好讀書的人


如果從畢業後沒有連續讀書的習慣,那就從文學故事系列開始,此階段推薦《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改編成電視劇叫《天道》,如果可以看進去,那恭喜你離真正的讀書近了一步。

第二階段為排除人格命運說,此階段推薦三本書《了凡四訓》和《活法》和《心法》。此階段完成後,恭喜你已經對人生有了自己的見解,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第三階段可以讀《道德經》《莊子》《黃帝內經》《金剛經》《心經》《論語》《中庸》,完成後,恭喜你,你真正能達到孔子說的三十而立了。

第四階段可以讀《中國通史》《資治通鑑》《四庫全書》《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此階段完成後,恭喜你,修成了四十不惑的段位。

第五階段讀《周易》,完成後可以知天命,耳順,不逾矩。


參伍堂


《平凡的世界》和《活著》是之前一直被推薦而自己一直擦肩而過的書,當真的靜下心來去讀的時候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不管世界如何變換,生活裡總有一些需要個人獨自面對和承擔的挫折和苦難,無法避免,這兩本書會給人啟發,經歷不同,感觸和收穫會不同。

《皮囊》是自己買過後就因事沒有翻起,而後被遺忘的書,最近看了,覺得也是值得一讀再讀的書,也許有跟作者類似的失去至親的經歷,感觸頗深,但是無論從個人成長角度還是從文學角度,感覺這都是一本值得花費時間去細細品味的書。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擺渡人》《老人與海》是讀過後會讓人心生希望的書。

《追風箏的人》和《狼圖騰》是讀過次數較多,買的次數較多的書,送人和自留,用心書寫的作品最打動人心。

安妮寶貝所有的書都會買來看,讀者會從作者的作品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需要緣分,因人而異,個人喜歡她的文字和對生命持有的一些觀點,她的作品陪伴自己一路走過人生喜悲,有特別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