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叫你商量事”的來歷與說法是什麼?

行著茶酒之路


古時候都以虛歲計算,73歲時,屬相生肖與流年太歲的地支相同,有人稱作“本命年”。

84歲時,第二年,也就是85歲,也是本命年。

命理認為,太歲是眾煞之尊,不可觸犯,與他地支同,叫做並臨,如果日元不為太歲所喜,而是所忌,多主不祥之兆。人到了那個歲數,如果能夠低調,減少外出,不引起太歲的注意,是可以熬過去,過後就是延年益壽。如果太張揚,恐會樂極生悲,應了這個懺。


周伯剛


這和我國古代的兩位聖人有關,一個是孔子,一個是孟子,孔子生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虛歲為73歲。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虛歲為84歲。在我國古代對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孔孟學說在我國影響巨大,二人被尊為聖人和亞聖,連聖人和亞聖都無法過去的年齡坎,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於是世世代代就流傳了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叫你商量事這麼一說。


美麗的平凡生活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對此,一直認為是老百姓們為了順口瞎編的,至少沒有經典可憑.從以往的考證看,歷代文人百姓對“七十三八十四”這句俗語,通常有過三種意思不同的用法或說頭.

其一,如《中國俗語大辭典》上說的,七十三八十四,是被作為“形容說話東一句,西一句,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用的.《水滸全傳》第二十一回:唐牛兒道:“是了.這閻婆惜賊賤蟲!他自和張三兩個打得火塊也似熱,只瞞著宋押司一個.他敢也知些風聲,好幾時不去了;今晚必然吃那老咬蟲假意兒纏了去.我正沒錢使,喉急了,胡亂去那裡尋幾貫錢使,就幫兩碗酒吃.”唐牛兒捏手捏腳,上到樓上,板壁縫裡張時,見宋江和婆惜兩個都低著頭;那婆子坐在橫頭桌子邊,口裡七十三八十四隻顧嘈.《三言二拍•醒世恆言》第十三卷提到:卻有一個三都提事使臣,姓冉名貴……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說開了去.《醒世姻緣傳》第十三回同樣提到:卻有一個三都捉事使臣姓冉名貴,喚做冉大,極有機變.不知替王觀察捉了幾多疑難公事.王觀察極是愛他.當日冉貴見觀察眉頭不展,面帶憂容,再也不來答擾,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說開了去.還有其書第四十八回再次提到:狄婆子只得忍耐,後來聽的狄希陳叫爹孃救人,狄婆子跑進房去,素姐正坐著狄希陳的頭,鷹拿寒雀,鞭子象雨點似的往下亂打.狄婆子把素姐推了個骨碌,奪過鞭子,劈頭劈臉摔了幾下子,他就手之舞之的照著.狄婆子也象他騎著狄希陳的一般使屁股坐著頭,打了四五十鞭子,打的那素姐口裡七十三八十四無般不罵.《續燃燈錄卷》第二十回也提到:無鼻孔底將什麼聞香.上堂.難難幾何船.易易沒巴鼻.好好催人老.默默從此得.過這四重關了.泗洲人見大聖.參.上堂.若要七縱八橫見老和尚.打鼓升堂七十三八十四.

其二,是自己或他人用來形容“人老不能自理,老而無用,活著惹兒女輩嫌棄的”.如《三言二拍•喻世明言》第十卷“仉善繼對老子說道:‘人生七十古來稀’.父親今年七十九歲,明年八十齊頭了,何不把家事交卸與孩兒掌管.”《太行風雲》中描述說:“元他娘把散亂的白頭髮,往耳鬢後邊一收,瓷起兩隻灰濛朧眼,說:‘人老了就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兒女眼裡一根刺’.”

其三,是封建迷信的“坎(檻)兒說”.《俗諺•中》裡有兩句話,一句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自己不想去怎麼辦呢?第二句告訴你:“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叫你商量事.”

民間在不少方面都用這個數字,如青花白地瓷鼻菸壺中的一個珍品就叫“七十三八十四歪毛淘氣”.

後來才發現,這種“七十三八十四”說法有一個最後的玄機,這就是它與兩位聖人有關.孔老夫子的生卒年代為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按中國人習慣的虛歲算,一共活了73歲;孟老夫子的生卒年代為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同樣按虛歲,一共活了84歲.既然兩位聖人設了這兩道坎,一般常人想越過它們,當然很不容易,而“閻王爺”也自然會嚴格把關.

可見孔孟之道對國人影響之深,連人壽都管了.


無知不是罪88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請你商量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到了73歲和84歲的時候,對於老年人來說屬於生命中的一道坎。

根據一些資料顯示,這句話的來歷跟孔子和孟子有關。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虛歲是七十三歲;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虛歲是八十四歲。

我國古代,對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二人被尊為“聖人”和“亞聖”。連聖人和亞聖都無法過去的年齡坎,對普通人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古人就把73歲和84歲總結為生命中的兩道坎,表明一般人都很難達到這個壽命,也是古人對這兩個聖人的一種尊崇。


惠惠馨馨


“七十三,八十四”說法的來歷

人大約都企盼長壽,又深感壽夭不齊,而人對之似乎無可奈何。

舊時,人們認為某些年齡數生死攸關,是不吉之年,是人生的一個危險關口,稱之為“壽關”。

七十三,孔子關。

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自從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稱之為“至聖”,千年以來成為定評。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的魯國,於公元前479年逝世,享年七十三歲。

八十四,孟子關。

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卒於公元前289年,享年八十四歲。

其它的“壽關”還有:二十三,羅成關。《隋唐演義》中的“冷麵寒槍俏羅成”,位列第七條好漢,是北平王羅藝之子,也是後來成為門神的秦瓊的中表兄弟,可惜英年早逝,年僅二十三歲。

三十三,韓信關。點兵多多益善的韓信,與蕭何、張良號稱“漢初三傑”,世人目之為兵仙、戰神,生於約公元前228年,卒於公元前196年,終年三十三歲。

舊時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喊你商量事”。在對生命的憂懼之中,人們又發明了破除“壽關”的方法,一般是先向閻王獻一道祈求添壽的表文,然後親自焚化,還要把一些錢穀拋灑到外面的路上。



小鬍子剛哥


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起因據說是因為是孔子和孟子一個是73去世的,另一個是84去世的,所以古人說你活的再久也活不過聖人!所以就有了這個說法!



奈何影視


正確的說法是:“73,84,閻王不叫自己去”,七十三歲是至聖先師孔子活到的歲數;八十四歲是亞聖孟子活到的歲數。這個民間俗話怎麼出來的呢?古人的平均壽命很短,或三、四歲,或四十五歲,六十還家子,七十古來稀。象能活到六十歲的人,就算長壽了。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就非常稀少了。而孔子活了七十三歲,孟子更是活到了八十四歲,這在古代已經屬於非常長壽的歲數了,遠遠超過了當時的平均年齡。現在不太實用了


騰龍閣的主人


正確的說法是:“73,84,閻王不叫自己去”,七十三歲是至聖先師孔子活到的歲數;八十四歲是亞聖孟子活到的歲數。這個民間俗話怎麼出來的呢?古人的平均壽命很短,或三、四歲,或四十五歲,六十還家子,七十古來稀。象能活到六十歲的人,就算長壽了。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就非常稀少了。而孔子活了七十三歲,孟子更是活到了八十四歲,這在古代已經屬於非常長壽的歲數了,遠遠超過了當時的平均年齡。


大超子兒


這個問題的來歷是:孔子享年七十三歲 ,孟子享年八十四歲,在古代算是高壽了,後來的老人把自已當成聖人了,所以能活到這個歲數就心滿知足了。所以就有了七十三 、 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已去。


新三農人創新


中國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說法,事實上,這是根據孔子和孟子的年歲算的。孔子活了73歲,而孟子則活了84歲。這也說明,孔子和孟子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也從側面證明了,儒家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的主流地位。

事實上,無論是孔子還是孟子的出生年月日,在歷史上還是有很大的爭議的。

按照錢穆先生在《孔子傳》中的說法,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夏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生在山東曲阜東南尼丘山的一個山洞裡。根據學者的研究,換算成公曆,他的生日應該是9月28日。每年這個時候,中國各地和世界上華人生活的地方,都會隆重舉辦祭祀孔子的典禮,來紀念這個世界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還有一種說法是孔子生於魯襄公二十一年。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時年七十三歲。

而孟子的身世則更加複雜。孟子的出生年月至今也是個謎,歷史上對孟子的出生年月和去世有九種說法。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觀點是,孟子出生於公元前372年,去世於公元前289年,享年84歲。

這就是七十三八十四的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