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網癮大是父母引導的不好,還是自律性不強?

堅強的燕子


孩子對網絡成癮,形成依賴無法自拔,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

1、現實中除了網絡沒有其他能引起他如此興趣的東西;

2、現實中很難找到成就感,父母對於現實的自己不滿意或是諸多管教,讓孩子通過網絡遊戲找到了成就感,來逃避現實生活。

說白了,孩子形成網癮和父母的關係很大。

1、父母從小沒有引導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沒有培養孩子更健康的積極的興趣愛好,導致孩子後來被網絡遊戲俘獲。

2、父母對孩子要求的越高越嚴厲,控制的越厲害,孩子就越會想要找個出口逃出去,想擺脫現實中父母的控制,於是網絡給了他一個虛擬的但是可以受自己控制的“樂土”。

其實想讓孩子不陷入網癮的深坑,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1、培養孩子更健康的興趣愛好,比如最有效的就是讀書,孩子真正愛上讀書,就會發現書中的世界更加有吸引力。除了讀書還可以是其他的,比如一項運動、一門樂器,等等,但前提是孩子真的喜歡,而不是強行逼迫的。

2、對孩子少些控制多些關愛和理解,不要總是站在權威的角度去命令孩子,控制孩子按照自己要求的去做,孩子不是木偶,而是有主觀意識的個體,對孩子多些理解和信任,以及很好的以身作則和引導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有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水令目上


孩子網癮大,最重要原因是父母引導不利。

無意識引誘。孩子在矇昧混沌之時,父母覺得他什麼都不知,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在人之初時,對外界的一切都感興趣,都在無意識中感知,其速度與強度遠超成人。父母在這時,只要他不哭不鬧,便自顧自的手機不離手,有時是學習,有時娛樂,熟不知一邊的孩子正在看著。成人父母對網絡的痴迷都很深,達到了機不可失的地步,他們的生活己攝入孩子的眼裡,他們手裡的手機成為他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頻率最高的東西。更有甚者,一邊引逗孩子,一邊給他拍照,錄視頻,孩子想不看都不行。這一切無意識行為,都在引誘孩子接近網絡。

無意識引導。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孩子己不僅僅是父母的孩子。親人們時不時地會用手機打電話,視頻,以遠水解近渴。視頻時還不自覺地要求孩子參與互動,他互動起積極、越鮮活,大人們越高興,還誇讚不己。熟不知,手機上熟悉的面孔,熟悉聲音,互動時手機所產生的視覺衝擊已深深地印入腦海。親人們也以此為樂,這種互動己成為他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時間越來越長,頻率也越來越繁。有時孩子過手機,作一些笨拙動作,如按鍵,學打電話,大人們不但不禁止,還報以歡笑,認為孩子聰明,這也客觀上刺激孩子對網絡進一步深入。更有甚者,把手機當成哄孩子的工具,只要他不哭不鬧,幹什麼都行。正是這一切在把懵懂的孩子拉進網絡。

孩子自律性差。孩子因為自律性差,所以才叫孩子。網絡所帶來的虛幻對人們產生極強的誘惑,成人尚難自拔,何況一個孩子呢?如果引導管理不善,他一網情深,越來越痴迷。

綜述。孩子痴迷網絡,首先是父母親人無意識引誘、引入的,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次才是孩子自律性差的結果,因為接受新事物是孩的天性,對事物的痴迷是正常的。

孩子痴迷網絡,是大人自釀自飲的一杯苦酒。






老樵


孩子的網癮大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既有家長的引導不當,也有自己自控力不足,甚至還包括了家庭氛圍等因素。

首先,孩子的自控力有限。這是孩子身心的特點,即便是成人也很容易一刷視頻一整天何況孩子?所以父母有責任和義烏在孩子還不能很好的自我控制前做好督促和引導工作。

而這個督促和引導工作不能僅僅侷限性:我們都說好了你就應該遵守。如果養育一個孩子有這麼簡單就太好了。約定好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需要我們按照這個約定來督促孩子落實執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而且一定會出現反覆,孩子也一定會想嘗試突破底線,這個時候都需要父母強大的力量去穩住我們的約定和規則。

除此之外,很多孩子迷戀上網絡遊戲最初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家庭氛圍緊張,父母關係不和,父母因為忙於工作而忽視了對孩子陪伴,父母過度強勢等的家庭,孩子容易出現孤獨感、壓抑感和挫敗感,而網絡可以幫助孩子擺脫現實生活中的這些困擾,讓孩子獲得暫時的解脫,因此很多孩子才會越陷越深。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第一要給到孩子充足的陪伴,第二要讓孩子有事可幹,第三要去監督落實約定。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聽莎說


孩子的自律是需要父母引導的。

在《走出原生家庭的創傷》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孩子的天性特質是依賴性強並且不成熟,因此幼年的他們需要父母提供持續的、穩定的情感滋養,才能成長為健康和獨立的人。

孩子有權利對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感興趣,幼年的他們需要父母做出一種積極的指導。

遊戲是一種誘惑,小玩放鬆心情,如果沉溺則影響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在這個把握度當年,父母必須從一開始就督促他建立起秩序感,給予底線教育。

就算是那些高考學霸也不是從來不玩遊戲,而是他們已經為人生建立了很好的秩序感,這種秩序感是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了。

可以說,孩子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作為家長,你必須注意引導,讓他有內驅力感知到,這個世界上有趣且好玩的不止遊戲,包括學習都是一種享受,他應該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其實,天才背後也是傾注了無數有效關注的的父母,不要隨意褻瀆監護人的權利,也不要隨意小看監護人的效力。





上房揭瓦一零後


一個孩子的自律性不是一蹴而成,相反太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他律的,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網癮是自律性差,那麼我們來想一想孩子本來就是一張白紙,出生後,你怎麼畫,他就會是什麼圖案,在這個培養自律性的過程中,我們家長自律了嗎?

比如說,我們家長在孩子從小到大時,手機是否不離身,沒有節制的去看手機,我們在要求孩子時自己有沒有一些事情也沒有自律?

所以你問的這個是父母引導的不好還是孩子自律性不強,兩者的關係是緊扣的,如果自律性差,那是整體出現的問題,不僅僅在網癮這一方面,你可以給孩子慢慢去糾正,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對他以後學習以及步入社會後的生活都是有好處的,畢竟每一個成功的人,必然是一個自律的人,因為不自律就不會有規劃,即使規劃了,也不會做的很好或者做不到,給孩子制定一個獎勵機制,家長陪同孩子一起,這個獎勵機制就要家長按照各自孩子的自身問題去制定,還有了解一下孩子在網絡上都在幹嘛,對症下藥。我們都一樣,網絡上肯定有吸引他的一處,比如他在打遊戲,打的什麼遊戲?你可以和他探討,沉溺與遊戲可以,遊戲能夠帶給你什麼?或者追劇?看小說?等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先了解清楚,在找對策,並非你引導有問題,也並非孩子自律性差,可能你沒有注意的細節,孩子都看在眼裡,所以他沒有覺得怎麼樣,自律從大人開始,帶動孩子懂得自律,鞭策他,正面的做到“他律”。



她說教育


孩子網癮大是父母引導的不好,還是自律性不強?我個人覺得更多還是父母引導的不夠好。

現在社會生活中已離不開電子產品,但這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哪怕是遊戲,選擇性的、適度的娛樂也不完全是錯,在孩子最初接觸電子產品時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就顯得很關鍵了。

一、拒絕手機保姆。父母,我們自己首先要足夠自律,如果我們總是用手機給孩子看動畫片、聽兒歌,孩子一哭只會想到用手機來哄孩子而不是有趣的玩具,我們自己也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那孩子再大一點就已經會自己弄了,天長日久孩子玩手機似乎也成了一種習慣,發現孩子已上癮時已是為時已晚。

二、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覺得孩子很小的時候對一切都好奇,那就是父母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培養出興趣的好時機。如果把用手機帶孩子的時間換成適合各年齡段的各種遊戲,讓孩子也參與其中,孩子的關注點中是沒有手機的,當然這需要長期堅持。我會陪孩子玩拼圖、玩橡皮泥、滾球、看紙質圖書、帶孩子去戶外遊戲等,慢慢的孩子並不覺得網絡多有趣了。

三、父母需要做好榜樣。我們已離不開手機,但起碼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一直拿著手機,我個人覺得孩子的一切好習慣需要在小學四年級前養成,再大一些,他已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對於父母的說教並不在意了,父母的監督就沒有多少意義了。

所以我覺得孩子會不會有網癮,父母引導起很大作用,教育一個孩子成長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也需要我們付出很多!



梧桐的小世界


我覺得這兩方面都有,而且他們是相輔相成的,最主要的還是父母的責任。

首先:一個孩子在自律的發展過程中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認知漸漸成熟的時候,才能做到自律。而父母,就是引導孩子做到自律。可令人好氣又好笑的是,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自律的時候,往往自己就是那個不自律的人 ——大部分家長一直在跟孩子說不能長時間看電視手機,而自己終日抱著手機不放,甚至有家長整日玩遊戲。這樣的家庭,孩子談何自律呢?所以說,父母只有先做到自律,自己以身作則,自己少看手機少玩遊戲,才能漸漸引導孩子遵守規則,慢慢做到自律。

其次:針對孩子網癮的不同發展情況,對其教育也不一樣,但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去多多關心孩子,與孩子建立起信任,只有孩子感受到了足夠來自父母的愛,他們才會懂得自尊自愛,從而進一步思考此行為的後果與對未來的影響。

第三:不妨把電視手機放在家裡的公共場所,如客廳之類,那樣既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網絡給生活帶來的方便,又有利於父母以寬容的心引導和幫助孩子。

所以說,孩子身上的缺點也是父母自身的缺點,我們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要一味責怪孩子。如果引導得好,最後讓孩子在上網方面有很強的自律性,他會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能清楚瞭解自己這個時間階段該做什麼事情,戒掉網癮不說,學習成績肯定會更上一個臺階。


果爸聊孩子


孩子網癮大,父母應該會佔很大的原因,為啥我們經常會聽到,某某大學生因為沉溺於遊戲而被迫退學的事,按道理來說,都是上大學的人了,各方面的認知,文化程度應該不會太低的,外人眼裡的美好前程,最終一步步的走向這條路。這和從小家長的引導有很大的關係,孩子剛一開始來到這個世界,是一張白紙,古語:人之初,性本善或惡,但是這個到底是善,還是惡,一開始是無法判別的。對應來說,就是孩子一出生,不能斷定他網癮大或小,那麼這一關鍵的方向轉變,家長起著很早、也是很必要的引導作用,而這過程不能通過壓制孩子的好奇心,規定他不許上網,不許接觸網絡,這種方式大家都覺得不可行,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探索心理,越不讓他做的事,越能引起孩子的強烈好奇心。那麼家長著這過程中,可能不止起著老師引導者的作用,還要懂得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懂得和孩子分享,解釋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以身作則,通過自己做一個良好模版偶像來引導孩子該怎樣的去接觸瞭解、探索這個世界,留心孩子平常的一舉一動。最後來說孩子的自律,自律也不是一蹴而就,這是一個性格的描述,一個長時間的習慣過程,家長自己夠自律了,才能去引導好孩子的自律性,進而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總之,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從孩子隱射岀父母模樣。以己為律。



課堂小不懂


孩子的網癮大是因為父母沒有引導好,也是因為孩子自律性不強。

1.孩子的自律性不強是特點不是缺點。

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遵守規則的能力是需要逐步培養的。

孩子沒有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而把孩子自律性不強當做缺點,是父母對孩子特點的不瞭解。

從這一方面來講,父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是關注不太多的。

2.父母沒有引導,孩子沒有方向。

父母對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成長期不關注,沒有抓住關鍵時期進行合理引導,干預,出現問題找孩子的錯是不明智的。

孩子網癮大,一味地沉湎於虛擬的世界,可見他的內心是空虛的。

具體建議

父母需要將孩子的視線引向現實的生活中,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入手,與孩子有心靈上的交流;然後再在具體的交流中幫助孩子樹立目標,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並身先示範,一起努力!

父母沒有抓住孩子成長關鍵期進行合理的引導和教育,出現問題開始反思並願意改變,是個良好的開始。但過程肯定艱難,需要耐心和愛心並舉。

期待父母的改變能夠影響孩子的轉變。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到您。


悅心育兒


這個問題不能一刀切。

孩子的網癮很大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網絡已經成為日常工作交際和工作的重要工具,給人類帶來了方便,快捷。目前社會脫離互聯網就如被社會淘汰,因此這種大的背景也帶來了網絡遊戲的興起。給網癮少年做了背景鋪墊。

其次,由於孩子的教育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者相互配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期中一個環節出現了失衡可能會引發很多問題,那麼單獨的認為是父母引導不夠可能有失偏頗。但是父母在引導上一定要負起責任,做好榜樣,正確引導。目前社會環境總體上是好的,但其中也有不遵紀守法者的逆行引導,這也是造成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當然學校的管理和關愛如果不夠,也會造成孩子出現各種問題,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最後,對於孩子的自律問題,我覺得自律是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後形成的。孩子本身由於年齡和社會實踐減少,對是非標準等等判斷解乏依據,也很難很快的建立和形成自己的自律,雖然缺乏自律但對於形成網癮這個問題孩子本身也有一定的責任,學習和娛樂沒分輕重,甚至把主要問題次要化了,這都是不正確的。

希望家長、學校、社會能夠相互相成共同打造孩子成長的健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