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

世界氣象組織

【成 立】 《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於1950年正式生效,世界氣象組織隨之宣告成立。
【宗 旨】 促進氣象站網建設方面的國際合作,開展氣象、水文及與氣象有關的地球物理觀測;促進建立和維持各氣象中心以提供氣象和與氣象有關的服務;推進氣象學在航空、水利和農業等人類活動領域的應用;鼓勵氣象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培訓。
【成 員】 現有國家會員185個,地區會員6個。
【負責人】 主席阿德里安(Dr. Gerhard Adrian,德國籍),2019年當選,任期至2023年。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芬蘭籍),2019年連任,任期至2023年。
【總 部】 瑞士日內瓦。
【出版物】 《世界氣象組織公報》(Bulletin),半年刊;《世界氣象大會報告》(World Meteorological Congress reports)、《執行理事會報告》(Executive Council reports)、《區域協會報告》(Regional Association reports)、《技術委員會報告》(Technical Commission reports)、《審計委員會報告》(Audit Committee reports)。
【組織機構】 最高權力機構是世界氣象大會,每4年召開一次。還設有執行理事會、區域協會、技術委員會和秘書處。
【資金來源】 主要來自成員國會費(約佔80%)和自願捐款(約佔20%)。
【主要活動】 世界氣象組織作為各國氣象和水文部門國際合作平臺,主要在天氣、氣候、水三大領域開展工作。除氣象觀測和研究外,世界氣象組織在全球實施各類項目,涉及農業生產、災後重建、水資源開發、抗擊乾旱等方面。


【中國參與情況】 中國於1972年加入世界氣象組織。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是地區會員。自1973年起,中國一直是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成員。中國與世界氣象組織關係良好,世界氣象組織歷屆主席、秘書長及高級官員均多次訪華,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2015年5月至6月,第17次世界氣象大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向第17次世界氣象大會致賀電,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率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2019年6月,第18次世界氣象大會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主要討論世界氣象組織結構改革,探討世界氣象組織在強化氣象觀測和預報、協助各國克服環境挑戰等領域的未來戰略。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率團出席會議。劉雅鳴局長並在同期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第71次屆會上成功競選連任執行理事會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