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宋代是積貧積弱,從整體上來說宋代真的很弱嗎?

木瓜


在中國歷史上,飽受爭議的朝代其實並不多,雖然每個朝代都有著優缺點,但是總體來看,一般都是功過平衡,對下個朝代有啟下的作用。但是宋朝就不一樣了,雖然說在史書上看來,宋朝的經濟水平非常高。但是在後期,宋朝的軍事和政治水平上,卻是差、亂到了一個極點。要說的話,對比其他的時代,可以說宋朝的上限很高,但是下限卻也比其他朝代都要低。

在經濟上,宋朝的水平的確在我國的歷史當中,都是屬於數一數二的。根據《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的記錄,宋朝對南方有了大規模的開發,並且在多個領域上都有著自己的建樹,更是在北宋時期,和將近五十多個國家進行通商。

在王安石變法之後,各種稅賦加起來,一年之內甚至能收入1.6億貫銅錢,光是商業的收入,就佔了七成以上。即使按照比例換算,也直到乾隆之後,清朝的收入才能和這個時候的宋朝相比,更不用說元朝和明朝了。

除此之外,哪怕是宋朝在被佔據了北方的情況下,依靠南方的收入,也達到了每年有一億貫銅錢。再加上南方近海,宋朝的對外貿易和造船業也相當發達,更進一步使得很多鎮市,都依靠商業而興盛。這在古代以農為本的思想之下,是難以想象的。

而另外一邊,在宋朝,就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交子雖然在此後的歷史之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沒有在中原廣泛的流傳開來,但是其的出現,也代表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當時的宋朝,經濟水平已經非常發達,甚至有了資本萌芽的傾向。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雖然宋朝的經濟十分發達,但是宋朝的軍事水平,卻遠遠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甚至在遼、金兩國看來,宋朝就像是個肉多的肥羊,雖然頂你一下受了傷很難受,但是能吃到肉的話,只要傷不重,那就是賺到了。而造成這個原因的,那就要從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之後說起。

在宋太祖拿回了兵權之後,為了避免有人像第二個他一樣黃袍加身,特地做了一系列複雜的制度,然後不斷限制將領的權力,而且一軍之長,甚至沒有直接的兵權,要出兵還要先去得到皇帝的同意。

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之中,甚至還寫到,宋朝的軍事力量全部都安排在了大城市附近,而最需要人手的邊境,卻是一片空虛,兵力只佔了宋朝總兵力的三成。以至於邊境兵力節節敗退,而都城的守備軍則如《蘇學士集》中的說法一樣,終日“遊嬉於廛市間,以鬻巧誘畫為業,衣服舉措不類軍兵”。

這一系列原因,就直接導致了一個事件的出現,也就是宋朝的命運轉折點——靖康之恥。在遼金兩國互攻的時候,宋徽宗一見遼吃了癟,就想著打落水狗,於是去和金朝結盟,準備瓜分遼國。沒想到的是,宋朝的守備軍,在軍事實力遠遠差過遼國,反而被打退。

最後連盟約中和金朝瓜分的土地都沒能從金朝的手中要回來,反而是金朝趁機南下,將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人帶回了金國,在《開封府狀》之中,更是記載那些被俘的女性,一路上大批死亡,即使活了下來,等著她們的也都是慘無人道的屈辱。

這些人要麼被賞賜給金軍將領士兵,要麼就在軍中成為娼,好一點的,或許還可以被金國大臣看上,得到較好的地位和待遇。這些事因為太過於屈辱,以至於在正史之中,史官為了維護宋朝的面子,對這些事都是簡單略過。可見這兩個皇帝的丟人,簡直是歷朝歷代前所未聞!

而在此後的南宋,雖然在軍事力量進行了改革,並且開始重用岳飛等主戰派,希望能夠打消恥辱,拿回中原。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宋高宗趙構在此後卻被秦檜所說服,最後達成了所謂的《紹興和議》,而內容,就是每年宋朝的財富都要交給金朝一點,將岳飛等主戰派處死。而金朝只需要將靖康之恥中還活著的俘虜送還,再將宋徽宗的棺材送回來即可。看看,這不是昏庸無能,還能是什麼呢?

而宋朝當時繁榮的經濟,雖然有那麼多的收入,卻有許多都要交給金朝,剩下的還要滿足自己的日常生活,又要用來養兵。使得南宋在此後雖然經濟越加發達,但是在軍事水平和外交方面,卻佔了下風。以至於後期的金錢入不敷出,更是成為了拖累。直到近百年之後,南宋終於沒法將這個“雪球”滾下去了,在決戰之中被元軍攻破,宣佈滅亡。

兩年後,在崖山海戰之中,趙家最後的血脈,還有那些仍然不願意投降元朝的大臣們,見大勢已去,紛紛入海而亡。宋朝徹底宣佈滅亡。

參考資料:《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續資治通鑑長編》《蘇學士集》《開封府狀》《紹興和議》。


元哥說歷史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宋朝可以說是最被高估的朝代。宋朝不僅在軍事方面上很弱,而且政治也比較汙濁,貪腐嚴重,民生也是非常差的。無論在對外方面,還是在對內方面,宋朝的歷史都是比較黑暗的。宋朝的上限遠低於其他朝代。比下限,宋朝的下限仍然遠低於其他朝代。

一、宋朝經濟遠不如明朝和其他朝代。

1.根據一些史學家的研究,鐵的產量,明代比宋代增長了八倍。而且時間相差並不大,從八倍的差距可以看出經濟發展的差距。

2.明代白銀數量變得特別多,從而讓白銀升了級,實現了白銀這個東西的貨幣化,發展一下子變得迅速了起來。明代出現了全國性市場、大商幫和錢莊。

3.明代中國海外貿易發展的也很不錯,比宋代好的不是一點點。中國的各種東西都賣掉了歐洲等地。宋朝為了軍事和平給金、蒙古的那些錢和海上貿易的錢比起來多得去了,海上貿易壓根兒沒有發展。

二、宋朝軍事方面很弱。

1.宋朝是戰爭最頻繁的朝代,僅次於晉隋元。戰亂不斷,而且頻頻失利,顯然是宋朝百姓深受戰亂困擾。

2.宋朝對外戰爭也是勝少負多,並不是勝多負少。宋朝前半段幽雲十幾州被攻破,連中原都沒能收回來。後半段被外敵打的中原和南方丟了。3.宋朝收入的十分之八到六分之五都要用來養兵。雖然把收入很多部分用來養軍隊,但是宋朝官員不爭氣,全給貪汙了。實際上用於養兵的很少,導致宋朝大部軍隊戰鬥力很差。

4.因為戰爭的無奈,宋朝皇帝把宋朝從太后、皇后、后妃到公主、宗室女眷全體宋朝貴族女人折價賣給外敵金人為娼妓,這是既在嚴重程度上遠超過歷朝歷代,又在數量方面遠超過歷朝歷代。
事實上,宋朝遠不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富裕的朝代。宋朝非常窮,宋朝並不是因為大家都很有錢了,而懶得去和別人戰鬥。 而且宋朝並不是花一點兒錢給北方的其他國家買個平安,宋朝被外敵金人、蒙古打的把祖宗留下的地方最後全給別人了,還收復不了。

根據上述,宋朝每個方面都比較糟糕,而且還實行了海禁、八股文等,限制了貿易、文化的發展。所以,從整體來說宋朝確實很弱。


仰望歷史長河,尋覓一份純淨。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歷史長河緩緩淌


聖宋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天下素知。昔日夏州攻繼遷之時,岐溝戰休哥之日;幽州遇大石,太原逢宗翰;割地棄船於白藤江,奪車避箭於高粱河:此皆無敵於天下也!

很多人很在吹宋軍勝利率,勝利90%都是防禦戰,高勝率來自高捱打率

漢唐揍人十拳,被防住五拳,之後五拳把人打死;被人幾次打成重傷,都能滿血復活然後接著去揍人。然後——漢唐好垃圾啊,國都六陷天子九逃。

宋被人打了十拳,防住七拳,之後三拳直接把宋打死,連復活都沒有。

然後——壯哉大宋,對外勝率70%。

當然了,宋軍也不是一開始就弱,趙匡胤時就很強,人家畢竟是脫胎自五代十國那個武人橫行的年代。

這個時候我們就得@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人物——趙光義

宋軍弱源於以下幾點:

1、軍隊士氣普遍低下,宋太宗北伐一次性報銷了他哥留下來的全部精銳,軍隊的傳承沒有了。

2、貪汙腐敗成風,裝備很多看著嚇人但質量不達標

3、馬少,缺乏強力的騎兵部隊(很多人喜歡把這個大鍋甩給唐,實際上宋朝自己自作自受)

4、由於以上幾點,造成宋軍的戰術思想整個就有問題。

關於前兩點大家耳熟能詳。其實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是很徹底,邊軍的兵權沒全弄掉,他弟弟戰敗後徹底廢掉了武將的地位,文官全盤接管軍隊。

文官的確比武官安全(對皇帝而言),不過除個別天賦異稟的人,大多數文官不會治軍也不會打仗,然後就是坍塌式的腐敗和守內虛外(宋朝不抑制兼併,靠腐敗換大臣的忠心嘛)

邊民民風彪悍,對契丹女真仇深似海,本來是當兵的好苗子,但是根本得不到朝廷的信任,邊境的民團裝備極差。

中央禁軍裝備精良,然而兵源都是流民。

什麼募兵制是最先進的軍事制度,屁。

在民族國家誕生前,有吃有喝有太平日子過,誰願意當兵?

募兵制的直接結果是,招募的都是混不下去的地痞流氓,人家當兵就為了混飯吃,報效國家?國家是啥?紀律?老子在城裡下館子都不要錢……

700年後的英國也面臨著軍隊裡充斥著募兵募來的地痞流氓的問題,英國的解決方式是,臨陣脫逃的,私自搶劫的(奉命搶劫不算)就地處決,開小差、違抗軍令等,鞭子往死裡抽你丫的,輔之以近代步兵操典,對軍隊的作戰技巧,隊列都進行了極為嚴格的訓練,才把部隊收拾的服服帖帖。

宋朝並沒有這麼前衛的治軍思想,混飯吃的兵,混飯吃的將軍+一個啥也不懂的軍事主官,戰鬥力從何而來?

關於宋朝的馬,我給大唐辯護一波。

很多人認為是唐朝錯誤的民族政策致使大宋開局沒有養馬地,導致宋軍始終無法組建強力騎兵。

然而……

宋朝開國有馬匹20萬,自己敗光的

至於養馬地

漢朝開國有養馬地嗎?為啥人家就能培育出良種軍馬然後數萬騎兵北擊匈奴

唐朝滅東突厥時全國官馬不過數萬,不照樣突襲王庭大獲全勝。

哦,關於漢唐的馬政。

盛唐基本保持在30萬匹官馬以上的水平,但別忘了武德二年,全唐總計有馬三萬六千七百匹。

再看老祖宗漢朝,天子連四匹同色的馬都湊不出,大臣出門坐牛車,但武帝時全國官馬四十萬匹。

自己腐敗別怪老祖宗不給力,更何況老祖宗對你真的仁至義盡了。

大宋入貢北西南,萬國來艹萬古傳。

欲比漢唐無開疆,欲比朱明屢賠款。

欲比南朝臣胡虜,欲比東晉失安南。

君不見,

強漢萬里斬單于,犁穴封狼居胥山。

盛唐南酋長賦詩,頡利可汗舞殿前。

又不見,

開國不能收幽燕,背盟棄約轉臨安。

自毀長城弒武穆,嗚呼國祚亡崖山。



大德大威寶寶龍龍


宋朝除了軍事和政治非常弱,其他方面都是空前強大的,比如,經濟、社會和文化,這個“積弱積貧”指的就是軍事和政治。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各個方面吧。

1、宋朝的軍事和政治非常弱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坐上皇位,建立了宋朝。趙匡胤是個聰明人,為了防止這類事件發生在他們宋朝身上,於是趙匡胤採取了“抑武重文”的措施。但是,這樣雖然抑制了兵變的發生,卻造成了另一個巨大的危機。宋朝抑武直接導致軍事實力不斷削弱,竟然到了周圍一些小國家都打不過的地步,他們除了向遼金稱臣以外,還向西夏這樣的小國家稱臣,這是華夏民族有史以來最大的恥辱!他們還要每年向遼金、西夏等國進貢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這也直接導致他們在政治上任其他國家宰割,基本沒有多少發言權。然而,宋朝除了軍事和政治弱點以外,其他方面還是很強的。

2、宋朝的經濟絲毫不落後

宋朝時期,指南針的發明使得宋朝航運蓬勃發展,他們除了能通過絲綢之路與陸地各國貿易往來,還可以通過航運向海上各國進行交流,進行貨物往來。這讓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能夠出去,國外的一些東西也能夠進來,使得宋朝的經濟快速增長。宋朝因為經濟發展很快,用銅錢和銀子不太方便,再加上宋朝造紙術的發明,聰明的宋朝人研究出了另一種支付方式——交子!交子就是最早的紙幣,他的出現直接讓人們擺脫了繁瑣的銅錢和銀子,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航運的出現也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為以後海上貿易做好了鋪墊。

3、宋朝的社會生活非常繁榮

宋朝的經濟發展很快,經濟實力很強,那麼宋朝人的社會生活自然是非常幸福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當初專家在打開這幅畫後,就被畫中所描繪的東西給驚到了,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這幅畫直接將宋朝人們的生活和社會清晰地記錄了下來,為我們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繁榮昌盛。

4、宋朝的文化具有別樣的特色

宋朝經濟社會發展昌盛,文化自然也不遜色於其他朝代。唐朝時期詩歌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巔峰,而宋朝人在唐詩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另一種文體——宋詞!宋詞讓一些學者的作品能夠更加直觀的表述自己想要表述的內容,不像唐詩那樣隱晦。像蘇軾、辛棄疾等這樣優秀的詞人,他們各具風格的詞就是宋詞中最定典型的代表。

由此可見,宋朝除了軍事和政治相對落後以外,經濟、社會和文化等都是非常強大的。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大家如果有其他想法歡迎評論留言哦!


那些歷史的真相


宋代積貧積弱,最早是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提出來的。但是這個積貧積弱,指的是國家、政府,而不是宋代社會。

1.國家的積貧積弱

政府實行“不抑兼併”的政策,土地兼併現象非常嚴重.地主隱瞞土地,少交賦稅,影響了國家賦稅收入。

北宋重文輕武.通過科舉考試,起用大批文官,形成了龐大的官僚機構,官僚開支與日俱增,使國家財政負擔日益沉重。

“守內虛外”的布兵原則和軍隊戰鬥力低是造成北宋“積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宋朝實行土地兼併政策,使階級矛盾繼續惡化且農業級濟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央財政收入比前代是增多了,但支出卻比前代更為龐大,使得宋朝積貧。

另外宋朝確實在軍事上處於守勢,相對於漢唐,宋朝沒有完成全國的統一,幽雲十六州不在自己手中。雖然有人會指出宋朝對外戰爭是勝多敗少,但也要看到這些戰爭規模都很小,並沒有大規模的戰役。另外,這些戰爭多數是守城戰,屬於防禦性。總體來說宋還是處於戰略守勢。

2.宋朝社會的生機與繁榮

白銀和交子的出現,隨著北宋商品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量也明顯增加。至南宋,紙幣的品種又有所增加,主要有東南會子、川引、淮交、湖會四種,且有不同的面額。除幣種有所增加外,發行數額也大大增多。這些都大大便利了商業活動。

宋代眾多的水陸交通幹線、支線,將地區性中心城市與其它縣、鎮聯結起來,形成了全國性的商業網絡,這也是宋代商業繁榮的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大都會,開封、揚州、成都等繼續發展,商品經濟十分發達。

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以泉州為中心,對外貿易增多,對外貿易繁榮。

總體上來說,宋朝的積貧積弱是相對國家、政府而言。民間社會在宋代卻是很強大與有活力的。


秋山散人


宋朝的弱是相對的弱,比起強漢盛唐,確實勢力範圍沒有那麼廣,不過你要真覺得它弱就大錯特錯了。

發達的經濟貿易

北宋是我國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北宋最高歲入1.5億貫,南宋保有半壁江山也歲入1億貫,直至清末才趕上北宋的水平。宋朝對待商業發展持歡迎態度,改變了農業為本的政策,經濟貿易得以快速發展。當時已經有好幾個人口百萬的大城市了,比如汴京、南京、杭州、泉州、成都等,沒有發達的經濟活動很難想象。

富裕的生活水平

宋朝朝廷資金充足,有足夠的財力提升福利,於是官員的高薪,宋朝很少聽到官員貪汙的情況。朝廷還出資興建福利中,為窮人提供保障。另外宋朝時城市沒有宵禁的,酒館林立,夜生活特別豐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休閒方式。

屈辱的對外戰爭

宋朝被認為弱則是因為對外戰爭的失利,被遼國南征直逼汴京,最後訂立澶淵之盟。啃不下西夏,北宋還被金滅了,最後蒙古人徹底統治了南宋。但我們要知道,宋朝延續300餘年,大部分國土都在統治之下,歷史上最強大的蒙古滅宋用了45年,說弱絕對不可信。

宋朝發達的經濟和富裕的生活給人印象深刻,這也導致了宋朝軍力被低估,給人以孱弱的感覺,但歷史已經給了清晰的答案,宋朝絕不弱!


史知今


其實積貧積弱就是很多人對北宋的整體印象,經濟繁榮、科技發達也是近代以來人們研究宋史側重的熱點,但綜合國力講究的是綜合。

宋代積貧積弱這個概念的產生有一個歷史過程,從南宋開始便有“積弱”一說,經過元明的不斷研究,到近代,“積貧積弱”變成了公論。

積弱我們暫且不提,我們來談談積貧問題。

一、國富不代表民富

宋代的經濟的確很繁榮,有趕上中國經濟重心南移,使得宋代經濟成為最大的亮點。

有很多學者研究出了各種經濟數據,說明宋代經濟如何繁榮,這是事實不假,但是最大的事實是國富不到民富。

宋代為了消除地方割據,實行“強幹弱枝”的做法,收地方財權,設立路轉運使,將地方財賦運送到首都,使得中央富而地方貧,這是基本事實。

所以我們看到宋代經濟的繁榮,卻沒有看到繁榮背後的東西。

舉了例子,東京城有一萬家五星級酒店,的確很繁榮,但是有多少普通百姓能去住五星級酒店呢?

宋代百姓的整體生活也許和前代相比進步了一些,畢竟時代也在進步,經濟繁榮的成果多少也能惠及百姓一些,但是惠及了多少才是研究者要關注的。

國家富裕而老百姓貧窮的例子並不少見,甚至還有國進民退的。

二、宋代冗官問題嚴重,這都是需要百姓來供養的

宋代大開科舉制度,錄取比例大幅度提高,在籠絡了文人士大夫的支持的同時也帶來了冗官問題。

這從宋仁宗時期開始,“冗官”就成為朝臣力主改革的目標,說明這的確是個大問題,但是士大夫利益既得者不願意改革,使得冗官問題愈演愈烈。

這麼多官員最終都需要百姓來養活,你說百姓能活的好嗎?

具體的研究,就留給大家去研究吧,我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國富了,民有沒有富才是關鍵。

我們不能停留在字面的自嗨上,一看GDP多少多少就高興得不得了,在看看自己的工資你再高興不遲。

國家有錢,百姓手裡也有錢,這才叫富。國家有錢,百姓手裡沒有錢,這叫虛假繁榮。


微史春秋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但是宋代被扣上了一頂大帽子:積貧積弱。但是實際上宋代並不弱。宋代經濟繁榮程度超過了盛唐,科技實力也十分強盛,四大發明中有三個都是在宋代發明的。宋代的綜合國力其實還是非常強的,接著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

一 經濟方面

從經濟上面來說,宋代的商業經濟在整個古代社會都是非常發達的。首先,出現了許多世界性的大城市, 開封、杭州成了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海外貿易發達, 指南針的發明和推廣, 還出現了“交子”,宋錢成了世界性的通用貨幣, 在亞洲和非洲考古發掘中,出現了許多宋代貨幣,從這裡可以看出宋代經濟的繁榮程度。

二 軍事方面

提起宋朝的軍事,都會想到戰鬥力弱,經常被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欺負,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就以北宋為例,它面對的是北邊的契丹政權,雖然北宋組織的幾次大規模對遼的軍事行動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對遼的防禦卻是積極有效的,契丹都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雖然在後來達成了被視為恥辱的檀淵之盟,但是這背後反映出了另外一件事情:合約的達成表明了雙方的實力旗鼓相當,契丹的騎兵比北宋強,但是北宋的經濟體量卻十分的龐大,在持久的情況下,絕對能夠打贏契丹的。

三 國民素質

北宋的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使得民間百姓的素質也發生增長, 不僅官方的學校十分發達, 明間的書院也大量興起。宋代讀書人的比例遠遠超過了歷朝歷代讀書人的比例,科舉進士的比例比以前更加合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縮下了地區間的差異,國民素質也高於周邊地區。

綜上,宋代實際上並不弱,積貧積弱根本不能概括宋朝的特點,從整體上來說,宋朝其實是整個時代中最強的存在。


時光穿影


我不認為宋代積貧積弱,積貧積弱是相對的,從文化上來講,當時的宋朝可謂是百花齊放,名人輩出,湧現出了像蘇軾、王安石、歐陽修、陸游等一大批文人,在中國的文壇史上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經濟上,宋朝的GDP佔世界的百分之八十,開放沿海口岸,全面發展海外商業往來,當時的瓷器、絲綢遠銷歐洲。科學方面,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出自大宋一朝,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內容極為豐富,囊括了方方面面的科研成果。軍事方面,因為宋面對的都是實力很強的遊牧民族,宋的崛起,結束了中原地區百年的戰亂,因失去北方屏障幽雲十六州,幾次收復未果,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經濟虎視眈眈,垂涎三尺。宋朝沒有騎兵,但陸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對外戰爭勝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所以,說宋朝積貧積弱太不客觀,是不符合歷史的。


共飲江中水


題主好

宋朝其實整體並不弱,反而有些地方是超越古代其他封建王朝。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經濟,宋朝的商品經濟在我國古代封建王朝中算是最強的了,其經濟發展的速度,實力更是遠超西方其他國家,GDP更是超越西方國家400美元,強悍的經濟實力,使宋朝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帶動定了宋朝的科技,文化,教育的發展,《清明上河圖》更是提現了宋朝繁榮的經濟實力。

二,宋朝的現代化模式,現代模式社會特徵:①普及教育②軍隊與警察分家③部隊靠服兵役四政府和軍隊分家等等這些在宋代已經做到並且完善了。 宋朝的社會模式和西方的現代社會模式幾乎一樣,只不過早了一千年,比如:公務員制度,宋代完善了科舉制度,只到清朝科舉制度一直都是統治階級挑選人才的手段。

三,軍事制度,宋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後,為了防止出現“藩鎮割據”的情況,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手段直接將軍權收回,這就進一步強化了君權,是宋朝的軍權由皇帝直接控住,其中最精銳的部隊駐守在皇城附近,保衛皇族,地方的兵力實力不足,這就導致了北宋朝後期“守內虛外”的情況。

最後其實宋朝並不是積貧積弱,而是到了後期國家全力機構逐漸臃腫,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去養國家的公務員,這也導致了國家權利機構能力逐漸底下,這也是宋朝“重文輕武”結果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