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小麥條鏽病在鎮安局部地區流行

小麥條鏽病俗稱“黃疸”,主要危害小麥葉片,在葉上沿葉脈形成鏽黃色線條狀1至多行病斑,造成葉片早期枯死。小麥條鏽病是全國大區域流行病害,突發性強,蔓延速度快,危害損失嚴重,一般年份減產1-2成,重發年份可減產5成,甚至絕收。

近期,鎮安縣農技中心植保技術人員對全縣小麥病蟲害進行了大田調查,小麥條鏽病已在低熱區和中溫區呈現快速擴展傳播趨勢,預計將在鎮安縣局部地區流行大發生。

一、預測依據

(1)大田普查。小麥條鏽病2月19日在青銅關青梅村始見,始見期較去年提前了91天。截止目前,條鏽病在我縣的青銅、高峰、米糧、柴坪、廟溝、月河等鎮的部分村組已發生,發生面積0.28萬畝,病田率23.5%。據目前發生態勢,預計條鏽病將在青銅、高峰、柴坪、米糧、大坪、永樂、廟溝、月河、柴坪、達仁等鎮的部分地區大發生。

(2)氣象預測。據氣象部門預報,預計3月降雨量20-45毫米,較常年偏多,氣溫較常年偏高0.1℃,有利於小麥條鏽病、白粉病等病害在早期的擴展蔓延;第一場透雨將出現在4月上中旬。加之,臨近的山陽、旬陽等縣均已發生條鏽病,為我縣小麥條鏽病的大面積發生為害提供大量菌源,有利於小麥條鏽病侵染和擴散蔓延。

(3)品種抗性。我縣種植的小麥骨幹品種為小偃22、綿陽19、綿陽31、陝8007等,已退化而失去抗鏽性,部分地區及田塊小麥條鏽病將會偏重發生。

二、防治措施

針對全縣當前小麥條鏽病的流行趨勢,為確保糧食安全,請各鎮辦高度重視,及時做好小麥條鏽病監測預報及防治工作,按照“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原則,組織群眾對已零星發病的田塊及周邊麥田進行防治,防止擴展蔓延,畝用43%戊唑醇20各克兌水40公斤噴霧。對已抽穗揚花的麥田結合“一噴三防”進行綜合防治,每畝選用43%戊唑醇20克(或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00克)+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克(或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乳油)+99%磷酸二氫鉀100克混配,兌水40公斤噴霧,防治小麥條鏽病、白粉病、麥穗蚜和吸漿蟲。

藥劑用量應按生產廠家推薦用量使用,不得隨意加減,以免造成藥害或降低防治效果。噴防作業期間應加強防護工作,防止人畜中毒等事件發生。廣大農民群眾和專業化防治隊員,在防治中遇到技術問題,可向農技部門諮詢。

聯繫電話:0914-5338187

(LJ)

注意!小麦条锈病在镇安局部地区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