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硯山:春回大地,“三七之鄉”硯山的活力復甦了

雲南硯山:春回大地,“三七之鄉”硯山的活力復甦了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眼下的硯山大地萬物復甦,又一場春雨過後,田間一派繁忙,農戶們紛紛踏入農田,育苗、除草、施肥,工業園區裡一家家企業火力全開,與春天賽跑搶時間、搶進度、搶效益,成千上萬趕赴他鄉務工的群眾正在把疫情帶來的不安和惶恐化作增收的希望和動力……

雲南硯山:春回大地,“三七之鄉”硯山的活力復甦了

蚌峨鄉蠶豆種植基地喜獲豐收

春耕生產“活力迸發”

3月18日,來自浙江的黃向友等4人在蚌峨鄉蚌峨村委會新寨壩流轉土地連片種植的500畝蠶豆,陸續進入採收期,每天吸引壩子周邊村莊80餘名群眾就近務工,每人每天務工收入80元。

正月初就開始在基地務工的新寨村小組42歲村民田維粉樂呵呵地告訴筆者:“種了30多年莊稼,沒想到蠶豆還可以長得這麼好。有這樣一個基地就是好,我們農民每畝就有650元的地租,還可以一邊照顧家裡老小一邊在基地打工,60多歲手腳還靈便的他們也要;而且老闆很乾脆,當天的活一干完,立馬就結工錢。”

基地負責人介紹,通過市場、物流的精準對接,這批蠶豆2天即可運送到上海等地以每市斤2.5元左右銷售,畝產值達7000元,500畝的產值高達350萬元;整地、播種、封尖、採收等各環節用工可帶動周邊群眾務工增收50萬餘元。蚌峨鄉人大代表、新寨村小組村民王恩培說,蠶豆基地不僅可以帶動周邊群眾收地租、賺工錢“富口袋”,還幫助群眾在務工中學習測土配方施肥等新知識“富腦袋”。

蚌峨鄉招賢納能發展“短平快”特色種植產業實現“雙贏”僅僅是硯山縣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的一個縮影。

雲南硯山:春回大地,“三七之鄉”硯山的活力復甦了

縣科協幹部職工在阿猛鎮租白村調研鷹嘴桃種植基地調研

陽春三月,春滿大地。阿猛鎮租白村200多畝鷹嘴桃花爭相開放,者臘鄉3000餘畝李子種植基地繁花似錦,稼依6萬多畝蔬菜基地源源不斷進入滬粵港澳等地區千家萬戶的“菜籃子”,阿猛鎮阿猛村每年可種四茬的600畝水生蔬菜成為企業增效、農戶增收的好項目,平遠鎮、稼依鎮的8萬畝即將豐收的馬鈴薯令農戶喜笑顏開,維摩鄉上千戶農戶種下了新一年的辣椒苗,一場春雨過後,七鄉大地處處充滿生機....2020年,硯山縣將突破80萬畝的蔬菜種植基地、8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等,為創建雲南省“一縣一業”(蔬菜)示範縣和“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按下助力奔跑的“加速鍵”。

企業復產“火力全開”

3月19日,在硯山縣城郊的王國食品有限公司,剛剛更新不久的一條全自動米線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進行生產。這是文山州目前唯一的科技型米線生產企業,2018年被雲南省科技廳認定為“雲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公司生產的胡蘿蔔、南瓜、紫薯、苦蕎、山藥、藍莓、玫瑰花、三七花等14種口味的彩色米線是該企業米線產品最大的特色,在2019年南亞東南亞品牌文化旅遊商品國際大賽暨雲品100創新創意大賽上,“撒拉丁花色米線系列”被評為“百佳品牌伴手禮”。

雲南硯山:春回大地,“三七之鄉”硯山的活力復甦了

撒拉丁花色米線系列

雲南硯山:春回大地,“三七之鄉”硯山的活力復甦了

硯山縣王國貿易有限公司員工在包裝“花色米線隨手禮”

2019年,該企業年生產花色米線產品3000餘噸,實現產值3000餘萬元、稅收12萬元。作為正在成長中、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農業類工業企業,硯山縣王國食品有限公司成為正在努力實現產業轉型、培育更多益農惠農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過程中的“新亮點”“新動力”。

來自距離公司1公里遠的布標村民馬文興從去年開始到公司上班,她今年47歲,每月2700元左右的工資令她感到十分高興,上班就在家門口,公司裡又提供吃住,在部分時間下班後都能回家照顧老人和孩子。

這家企業通過現代化設備生產米線,每三天完成“生產-打包成型-檢驗檢疫-出廠”一個批次的米線產品生產流程,整個生產車間僅需要3名員工,加上來自縣內稼依、平遠、者臘等鄉鎮的務工群眾在內,目前共有員工1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6人,年人均工資收入3.3萬元。

全自動米線生產烘乾設備的投入運用,徹底改變了以往大量用工、生產效率不高、品質不一等狀況,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益,科技在傳統產業中的運用,也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前來企業打工的貧困群眾的觀念和認識。

具有伊斯蘭文化特色的“撒拉丁花色米線”不但在雲南省打響了品牌,還遠銷浙江、廣東、新疆、海南、北京、上海等地,在去年年底也成功將精裝產品銷往美國、沙特、印尼、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受疫情影響,2月20日企業復工以來,公司產品一度出現滯銷,觀念更新較快的公司總經理馬超喜把眼光投向了“互聯網”,通過培育“網紅”打通“雲銷售”,公司營銷公關謝龍興播出的第一條抖音視頻就獲得了40萬的點擊量,也就是全國各地有40萬人正在瞭解雲南的米線、瞭解雲南硯山的花色米線。

公司正在籌備上馬第二條生產線,他對目前年產3000噸的規模表示滿意,但他強調,公司第二期擴大再生產的目標是6000噸的產能,中國人喜歡吃米線,更喜歡吃雲南米線,“撒拉丁花色米線”深受全世界和很多民族歡迎,“疫情發生以來,縣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給予了企業疫情防控大力的支持和指導,做了很多事幫助企業化解復工難、用工難的工作。”

“硬核政策”排障助跑

隨著疫情防控態勢積極向好,硯山縣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推動各類企業全方位復工復產部署,在保證防護到位的情況下,認真落實省政府應對疫情穩定經濟增長22條措施和州政府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20條政策措施,全面落實行業主管部門責任,全力推進復工復產。

3月20日,沉寂多日的硯山縣雲硯養殖合作社養殖廠開始忙碌起來,剛剛從四川和國外發到養殖基地的第三條現代蛋雞養殖設備開展安裝,設備安裝調試結束後,該企業蛋雞養殖規模將從之前的20萬羽擴大到30萬羽,早在去年10月份就向貴州的雞苗供應商訂下的16萬隻雞苗將及時進場養殖。合作社理事長陸雲介紹說,從疫情發生以來,養殖場裡裡外外都堅持落實最嚴格的環境消殺和人員返崗排查。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主要是融資難、購買黃豆等原材料難等問題。

雲南硯山:春回大地,“三七之鄉”硯山的活力復甦了

預計3月底安裝調試投入使用的雲硯養殖合作社第三個養殖車間

面對疫情對企業造成的衝擊,硯山縣委、縣政府及時成立企業復工復產及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工作領導組,實行縣級領導掛鉤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制度,全面加強對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工作的統籌協調,與企業一道應對挑戰,共克時艱。

針對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堅持“一企一策”找準問題抓細抓實,多措並舉推進雲南綠色鋁產業園、四中、五中等40個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圍繞“供需就業”摸底跟蹤、完善“就業政策”促進就業、推出“網絡招聘”穩崗助企、開發“公益崗位”穩定就業、“點對點”做好勞務輸出“直通”服務等措施,為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提供“零距離”幫扶。目前,全縣131戶重點企業、42個扶貧車間復工復產率98%,返崗人員6494人。截止目前,組織網絡招聘會2場,參與的縣內外企業42家,提供就業崗位1.6萬個。全縣35戶規上工業企業復工34戶,復工率97.14%,返崗人員5190人;46戶限上商貿流通企業復工38戶,復工率82.61%,返崗人員956人;44戶重點農業企業復工40戶,復工率90.1%,返崗人員1430人;40個建設項目,復工33個(續建26個,新開工7個),復工率82.5%,返崗人員1575人。

這是雲南省硯山縣精準防控疫情、有序復工復產的生動寫照,也是硯山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進一步強化“交總賬”和“軍令狀”意識,助農復產、助企復工,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就業扶貧結出的喜人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