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當前,一位英國留學生的媽媽提出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你怎麼看?

GEN


留學生和低齡小留學生是兩個概念。為什麼在英國有這麼多的低齡小留學生?建議大家百度一下英國的十年永居計劃。很多留學生在學成後都會回國,但不包括這些在英國的低齡小留學生。這些孩子的家長把這麼小的孩子送到英國,並且是寄宿(寄宿說明沒有家人或者親朋好友在英國定居)在英國家庭中,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在英國居住滿十年,而申請移民罷了。我個人是反對以國家的行為來組織救援這些以後註定會移民英國的孩子。但是不反對國家來協調航空公司,採取家長出錢的方式,接這些孩子回來。簡單的說,這些家長自己出錢,國家出面來找飛機,我是非常支持的,但請不要用國家的錢來接這些孩子們回來。


黤飾垍魢


全球疫情當前,一位英國留學生的媽媽提出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你怎麼看?

首先,要正確看待留學生回國這個問題,一看是留學生而且是在英國,一般人第一感覺肯定是你們平常不是在國外享福嗎?這時候想起祖國了,更有甚者提出了“千里送毒”這一說。

但是,在國外留學的也不見得都是有錢人,很多也說不定是省吃儉用供孩子去留學的,很多孩子的家國情懷都很重,並不是大家想的那麼不堪。



國外疫情控制肯定不如國內,不戴口罩怕被感染,外出戴口罩又怕受到惡意攻擊。加上機票價格猛漲,一票難求。

所以這時候孩子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進退兩難,牽掛、憂心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我們政府包機接留學生回國,可能存在一些困難,一是因為留學生數量太多,二是一旦都回國後防疫隔離都是不小的壓力和考驗,所以留學生可以先自行在當地作好相應的居家隔離防護,再等國內下一步的通知安排。


另外,留學生應該弄清國外學校對於學籍、假期、簽證等等一些列相關的要求和規定,以免回國以後因為上述原因導致的不能回去繼續完成學業而留下遺憾。

最後,希望在外的留學生能夠照顧好自己,多做好防護措施,祖國絕不會歧視和放棄你們,不會因為個別人的不良行為,讓留學生群體被汙名化,條件允許的時候,相信政府會安排你們回來與家人團聚。


寶貝的院子


劉醫生有一位海外留學的朋友,年前回國過年趕上我國疫情爆發,2月中下旬回德國,沒過幾天卻碰上歐洲、德國疫情爆發。這個時候朋友我問朋友怎麼辦?他給我的回覆是已經買好一個月的肉菜飲料及日常生活必需品,準備在家老老實實待著。我認為朋友的做法就很好!這個時候歐洲疫情嚴峻,貿然回國可能在回程中就被傳染上病毒了,不如老老實實原地待著。回到題目,一位英國留學生媽媽提出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怎麼看?

英國留學媽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可行性不強!

這個留學小學生的媽媽的想法完全是出於一位母親對孩子的保護。但是,讓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真的太難實施了。

第一,這些孩子肯定不可能居住在同一個地方,那麼如果真的有包機,他們必然會各自奔赴機場,這個過程中很有可能就被傳染上新冠病毒。

第二,孩子之間可能存在交叉感染!大家應該知道英國採取的是集體免疫的防疫策略,換言之,他們其實並不管你有沒有感染新冠,感染上了輕的就讓個體免疫力去對抗病毒。所以,我們不清楚這些孩子誰是帶毒的,誰是健康正常的!他們其中只要有一個新冠肺炎患者,那麼其他孩子就很有可能被傳染。

第三,如果真的把這些留學的小學生接回國,我們有這麼大的地方來隔離他們嗎?這個時候誰來照顧它們?

第四,接回英國的留學小學生,那麼英國其他的留學生怎麼辦?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的呢?一視同仁?顯然不可能都接回來嘛!


骨科木匠劉醫生


為人父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小學生獨自一個人在國外是很難做好自我防護去正確面對疫情的,家長自然非常焦急。


英國的疫情現在是每天都在急劇變化,一天就增加了714例,累計確診人數超過4000人,治癒失敗的178人。

而且英國之前一直採取的是群體免疫策略,通過上圖中的疫情傳播方式,讓所有人獲得免疫力,遭到了全球的質疑,包括世衛組織也表示不解。



但隨著疫情的升級,英國也改變策略了,學校也是確定要關閉,考試暫停
,這些都讓家長感到非常擔憂。

目前英國境內共有22萬中國留學生,分佈在154所大學就讀,使館已經與這154所大學建立了熱線聯繫,與校方保持密切聯繫,另外還有15000多名小學生,駐英大使正在協商增加臨時商業航班以及包機,組織需要回國的留學生們返回。

首先,我覺得留學生回國,我們不能拒絕,也沒法拒絕,畢竟這是我們的公民,他們有權利回到祖國的懷抱。

其次,他們出國留學也是為了不同的追求,我們的社會發展到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讓他們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夢想和幸福。


第三,每次國內有災情的時候,海外的留學生也總是在組織各種活動向國內進行捐助,而且他們很多人都覺最終都會回到國內,服務於祖國的建設。

最後,我覺得越是困難時期,全球化人更應該具有凝聚力才對,大家要相互扶持,我們這個民族才能真正崛於世界。

總的來說,我是非常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的,雖然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但是相對於孩子的生命安全來說,就是傾家蕩產他們也是義無反顧。


美蛙英語


老鐵絕對不支持這位留學生媽媽的要求,政府的錢是不是政府的私房錢,那是我們全民所有的公共資源,不能為某個特定群體無原則的服務!別誤會老鐵絕非那種冷血守財奴的見死不救,而是這個媽媽群體的真正難處並不在與此錢,而在於英政府允許飛行的商業航班運力不足,4萬人民幣1張的經濟艙機票已經一票難求了。



老鐵懷疑也許是這位媽媽的表述有誤,她們的孩子因學校停課集體宿舍將關閉,委託監護人也多有推脫監護責任的意向,讓她們尚未成人的孩子們面臨露宿街頭的困境了,而真正難住她們的是一票難求。



而前幾天那些“大”留學生在這種買票難情況下還有另一種選擇的機會,就是他們組團包機,只是在當時也漲價到了15萬元一位的價格,他們當時照樣還是可以回來的。也許現在連這種包機也訂不到了,這位媽媽的要求應該是請我國政府,替她們安排包機航班專機,往返的成本費用可能翻倍,(在英國如此嚴峻的疫情下,孩子們的座位會隔位安排成本再翻一翻,大概需要2/4萬左右)但必須由她們自付,怎麼也不至於再被英方航空公司狠宰了,這才是既比較公平合理,又能有效保護孩子的兩全之策。



老鐵認為,雖然這些孩子的父母,選擇了崇尚西方的教育意識,資本主義價值觀培養的孩子,很可能又是個“跑步女的梁某妍”,可能這些父母的價值取向,與我們的中華文化品格會有很大隔閡,但也必須看到我們更多海外華人仍然不乏愛國之心,在這場新冠疫情中及以往我們遇到的災難中,他們對祖國的捐助也把這種赤子之心展現的淋漓盡致。

因此我們不應該對這些孩子及其父母的選擇過分求全責備,更不應該在英國如此嚴峻的疫情下,徹底拋棄這些孩子,這不是我中華母親那種偉大母愛的包容品格,那種做法與西方那種資本主義價值觀沒有本質區別了。


鐵嶺鋒




看到劉大使的回答,我們終於可以放心了:這位任性母親提出政府包機接孩子的請求,是被委婉拒絕了,因為大使先生一直真誠探討如何提供商業解決方案,並沒有答應由政府地大包大攬。我們感受到政府頂住了這些留學生家庭施加的人道主義壓力,踐行了真正的公平和正義。


針對大使回答裡涉及的一些細節,我們想要質問:

留學生現在面臨的窘境,到時是誰造成的?

是誰安排這些留學生,借住在當地家庭的?

是誰明知這些家庭以老人為主,還要堅持把孩子留在這有危險隱患的地方的?

這樣做,除了解決身份和解決住宿問題,是否還有經濟方面的考量?也就是說是為了省錢,而主動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在一個有安全隱患的地方。

如果以上問題的答案都是”YES”,那麼毫無疑問,這些留學生面臨的一切問題,都是自己家長有意無意造成的,理應自行解決。雖然會有一定風險,但也是你們出國留學前就應該考慮到的。


請記住:

你們留學不是公派,完全是自願的,與國家無關;

你們選擇在家庭借住,而沒有到學校提供的宿舍住,就是為了省錢。那麼”一分錢一分貨”,既然省了錢,就要自覺承擔無擔保違約的風險;

你們認可家庭以老人為主,絕不是為了給英國老人盡孝道,而又是為了省錢和方便,所以因為老人需要隔離而帶來的變故,同樣要由家長承擔。

總之,有因就有果。如果享受便利和優惠在先,要求政府提供包機服務在後,想要兩頭佔便宜,請照照鏡子,看清自己是誰。


好了,我們不會浪費時間,跟你們這些留學生家長訴說國內隔離學生的艱難了,也不必說他們對返校復學的渴望,更不必說他們中有很多佼佼者,即使在國內求學,未來也一定會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樑。

與其對牛彈琴,不如堅持我們的立場:承認自作自受,不準無理取鬧,聽從政府安排,拒絕疫情輸入,同在一片藍天,國人更當自強。


新文化街男孩


可以理解,但是費用自理。

留學生仍是中國公民,仍然享有中國的合法權益。

在世界疫情爆發期間,應該包機接孩子回家,但是產生的包機費用,要由留學生家長負擔。

在回國之後,要進行行程上報、機場隔離檢查,產生的費用也是應該由留學生家長負擔。


疫情在3月份發生戲劇性轉變。

在1月、2月份的時候,國內疫情爆發,中國成為獨立抗擊疫情的國家,很多有錢人選擇出國躲避疫情,有的國家甚至開始拒絕中國人員進入;

進入3月份,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世界疫情爆發。大量的留學生和華僑,又開始選擇回國躲避疫情,中國敞開胸懷,接受所有國家歸來的人員。

尤其是留學生群體,在疫情之初,組織捐款購買物資,幫助國家抗擊疫情,還是心懷報效國家的。

留學生只是出國求學的人員,並未在國外安家工作,仍然是中國公民。

在世界疫情爆發停課之後,待在國外已經無事可做,最好是返回國內的家庭。

但是回國後,必須提前上報行程,在機場接受隔離檢查,不能把疫情病毒帶回到國內和自己的家庭。

鄭州毒王郭某鵬事件、澳洲晨跑女士事件都是教訓。

這給留學生和華僑,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課。

中國抗擊疫情所取得的成果,值的世界所有國家學習、抄作業。

很多國家不能獨自抗擊疫情,都紛紛向中國求助,中國也派出很多省的醫療隊,幫助他們國家一省救一國。

中國已經崛起,無論從經濟發展上,還是制度保上,都有很大的進步。

雖然現在教育上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已經沒那麼大了。留學生出國求學,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吃香了,很多留學回國人員,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中國已經崛起,歡迎留學生畢業回國,報效國家。不要再崇洋媚外了!
以前都要求留學生報效國家,比如錢學森等人現在不需要要求了,中國已經崛起了。留學生們也已經好好考慮一下,是不是值得出國留學。


牽牛花牽牛郎


這個事件央視四套曾播出過,一位媽媽給英國大使館寫信,希望將英國留學的孩子接回。劉大使做出了積極回應,並表示有關部門正在協商。

留學生回國問題,近期成為熱點,本是由於那幾個飛揚跋扈的個別人引發關注的,這裡就不多說了。

但是,很慶幸大家能夠關注普通的大多數,他們更需要幫助。

但有幾點我們必須清楚:

  • 歸國的留學生,如果是中國籍,根本沒有問題,回祖國不需要理由
  • 留學生不全是富家子弟,有很多普通家庭,勒緊褲腰帶供孩子出國讀書
  • 遇到各種突發情況,會造成華僑的危險時,撤僑是大國的必然選擇
  • 出國並不意味著他否定祖國文化,並非崇洋媚外
  • 並不是所有留學生出國後都會受外國文化的影響,胳膊肘朝外拐
  • 很多留學生關注國內疫情情況,甚至出資捐助,送醫療物資給祖國
  • 部分留學生不服從,但大多數留學生回國後,只要能夠服從安排,我們就不該有太多的流言蜚語去片面地排斥

有中國國籍的留學生,他們終將回歸到祖國的懷抱,他們流的是華夏血,更忘不了中國人的身份。


夢想視野


派包機接留學生回國不現實

世界各國疫情蔓延,一位英國留學生的媽媽提出政府應派包機把孩子接回國。

兒行千里母擔憂。孩子遠在外國學習,聽到外國疫情嚴重,作為孩子的母親,都是會擔心的,這種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認為這一要求是不現實的。

為什麼說不現實呢?

首先,有疫情的不光英國,世界100多個國家都發現了疫情。許多國家我們都有留學生。據有關資料顯示,英國有22萬,法國有34萬、美國有36萬。我國在全世界的留學生估計會有幾百萬,中國政府都都派包機去接,可能不現實。再說,我國還有更多的在外國工作的人員,特別是臨時打工的人員,要都派包機去接,恐怕政府也難以承受。

其次,都接回來,國家的防疫工作也會有壓力。把他們接回國內都要隔離14天,也沒有那麼多的隔離場所。因此,會給國內的防疫工作帶來影響。甘肅省就是因為從伊朗來的商業包機,出現了感染者,造成了275名密切接觸者,給甘肅省政府的防疫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甚至影響了甘肅省的開學進程。

再說,乘包機回國,也不利於個人的安全。乘包機,不是專機,不可能就一兩個人,一次包機大概要一兩百個人吧。這些人中說不準就有病毒感染者,說不定就有無症狀的感染者。另外,回來的時候,還要轉乘別的交通工具,說不準在那一個環節,就有被感染的可能。所以,乘包機,對個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十分安全的事情。

因此,我認為,外國留學生,還是宅在寢室裡,不要出門,是最好的自我保護辦法。非要出門,要戴好口罩。要配合當地政府,做好防疫工作,這樣會更安全一些、更實際一些。


閆老師教作文


非常理解這位媽媽此刻的心情,但這不是出不去錢就能接回來的問題。我們駐英國的劉大使已經就滯留公開發聲,會照顧好滯留在英國的華僑和留學生,若真的有需要會協調包機接送回國。



但包機接回留學生真的是唯一的選擇嗎?若能妥善的照顧這些小留學生,是否有第二種選擇呢?這位家長可以承擔一切費用,無疑是點燃輿論衝突的導火索!您有錢可以拿錢砸,那麼沒有錢的小留學生家長怎麼辦?您的孩子是孩子,那些成年的留學生就沒有父母牽掛嗎?



這樣的反問絕對不是為了吵架,只是想讓爭論的雙方都冷靜下來,當前全球多國都爆發了疫情,有的國家的疫情甚至要比英國嚴重的多,把所有留學生和華僑接回來是不現實的,但我們也不是把他們留在異國他鄉自生自滅,國家也在積極的想辦法!這麼大規模的接留學生和華僑回國,會不會讓他們增大被感染的風險呢?回國後會不會重新點燃國內疫情呢?



筆者在微頭條和前邊的問答中,提出了一個建議方案,不要再爭論接不接!現在主要目的是如何確保海外華僑和留學生的安全和生活?



具體方案是,尋求留學生所在地的華人華僑名人或者組織,組織華人當地華人互助自救組織,大量健康的留學生可以充當志願者,負責照看那些年幼或行動不便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可以考慮包酒店的方式,具體運行資金和物資,可以由家長支付或者募捐,國家也可以定向提供不足的部分,需要的話,可以從國內派出幾個醫護人員協助,對已經確診的人員進行治療,若已經中度或者重度,當地醫療資源無法支撐,把這些人派包機回國治療!如果能力允許還可以接納一部分當地人!



這樣做的好處很多,既能解決國內家長的擔憂,也能消除國內反對的聲音,還能鍛鍊留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讓留學生和華僑正確國家的偉大,加強民族凝聚力!還能緩和當地人的被拋棄的無助感,最重要的是可以照顧所有的在外華人華僑和留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