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說起童年回憶,一般與製作精良扯不上關係。

但往往,奇幻博眼一定必不可少。

比如《西遊記》和《新白娘子傳奇》,前者至今穩坐重播率TOP1。

“瓊瑤宇宙”也完全不輸。

最近《還珠格格》和《情深深雨濛濛》主演聚首,又被推了一波熱搜。

在那個年代,它們不僅是孩子們的專屬特供,就連成年人也記憶深刻。

在咖爺的印象中,還有一部劇,短小精悍,老少皆宜,看過的人拍案叫絕。

一共24集,收視甚至趕超《大宅門》。

它就是《大染坊》。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作為山影早期的年代劇,它包攬了“三足”——土味十足,義氣十足,人情味十足。

可以說,中國最接地氣的一面全部彙集在這部劇中。

按照現在觀眾閱片無數的眼光,這部劇算得上是土味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更誇張了說,它就是一部民國版的《慶餘年》。

歲月靜好的少年時代


要說爽劇,必須有爽劇的套子。

去年底開播的《慶餘年》,男主角範閒,就是一個玩轉古代政治遊戲規則的超級外掛。

在家各路江湖老生呵護,在外各方朝廷政要撐腰,這樣的人生,才能算爽。

《大染坊》作為前輩,自然也不差。只不過,它帶了點時代的土味。

範閒出入高等學府,主修文學史專業,熟讀古典名著。

陳壽亭(侯勇 飾)的階級躍升比範閒猛多了,一出場就在冰天雪地裡被狗追著跑。

他是孤兒,從小沒爹沒孃,靠討飯為生,不識字,也沒機會讀書。

但他有個愛好,他喜歡聽書。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範閒霸道真氣輔助,陳壽亭也不差,他有神記憶,什麼事只消一遍就能記住。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這樣的人,要乘風起航,只欠一個機會。

對陳壽亭來說,這個機會就是終其一生不斷精進的職業:染布

而靠染布為生的周家,就是陳壽亭的福地。

要飯時,因為夜太黑,風太冷,陳壽亭睡倒在了周家門口。

染布向來依靠染布師傅的配方,陳壽亭一來就用過目不忘的本事,將師傅在配料房偷摸搞的方子解了套。

隨後他對周家老爺說:“師傅懶惰,幹活不多,每頓還要吃兩個大白麵饅頭,他的方子我早記在心頭了,咱解僱他吧?”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剛進周家,新認的爹還沒喊順溜呢,就開始放肆了嗎?

這就要說到陳壽亭男頻爽劇主角的感情線。

陳壽亭一進周家的門,就被大女兒周采芹(薩日娜 飾)看上了。

女追男隔層紗,何況她追起陳壽亭來,又土又實在。

她怕他冷了累了,便給他繡衣杉,縫圍巾,他幹活時就陪他說話。

她知道師傅會剋扣陳壽亭的雞蛋,她就把雞蛋揣在懷裡一路捂著,給陳壽亭送去。

有一次,捂得時候太長了,還給她胸口燙了個包。

不用說,這是個讓人想跟她好好過日子的妹子。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陳壽亭呢,從小沒有愛,一下子受了這麼多愛,實實在在,沉甸甸的。

他能做什麼?

只有用最土味的辦法,用一生來報答——

給她最好的,讓她全家都住大房子,把她出身的小山村改造成最富的。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20歲,陳壽亭剛結婚,找了份新工作:跟著新入股的東家盧家去青島開染坊。

愛情味兒是猛烈的,事業上的火藥味兒也要猛。

在青島,工廠選址觸了黴頭,說是前一任老闆一切佈置妥當,開業前一天死了;

在濟南,工廠再次選址,自家親戚怕被擠兌,特意給他安排開垮了三家廠子的地方。

陳壽亭一聽就明白了。“那是他們命熗不住。我們廠肯定發達。”

他說話,那嘴裡像炒了油潑辣子,臨了還講了個土匪割肉給他吃的故事來唬人。

說是土匪割一塊,他吃一塊,生吃,還蘸著料。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廠開起來了,生意紅火,他更是火爆上線,古怪執拗。

試水溫時,他說洋人的溫度計不好使,最好就是用以前師傅教的“魷魚試溫法”。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自家親戚拿著工資談戀愛睡懶覺,活卻讓別人幹了,他看見了,立即解僱了親戚。

對待工人就更厲害了。

有一次,他轉頭一看,大盆沒封蓋的硫酸正在一個工人腳邊晃盪。

一個健步衝過去,推開工人,硫酸還沒灑盡,他便抽下白布,照著工人身上就是一頓暴打。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一個人,一邊要花大力氣盯著廠裡,一邊要和商業對手周旋,還要和搗亂市場的日本人廝殺,放在現在就是“男版魏瓔珞”。

但如此商業奇才,什麼樣的結局才適合他?

劇裡安排的是心力交瘁,過勞而死。

很多人覺得突然。但我認為這才符合陳壽亭的範兒:

人生太狂野,不能退隱江湖的開掛英雄,唯有過勞死才能服人。

陳壽亭的扮演者是侯勇,現在提起侯勇,觀眾的記憶會自動撥到《人民的名義》裡小官大貪,像看農村麥浪一樣欣賞鈔票的趙德漢。

他在劇中畏縮,討巧,理直氣壯,瞻前顧後,人狗兩副模樣。

第一集播出後,觀眾就被他的演技震得一愣一愣的。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人民的名義》

壞人要演得讓人恨,做盡壞事就可以。好人要演得讓人心服口服,不讓觀眾嗅出白蓮花味,那就難了。

但看得出,《大染坊》裡的侯勇很是過癮,他不演好人和壞人,陳壽亭一角就是他的終極目標。

他瘋魔,他神經,他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就夠了。

豐滿立體的配角人物


這樣的時代大劇,一個人唱不了獨角戲。

需要有人襯托,把他的完美襯托出接地氣的瑕疵,把他的古今通吃的開掛襯托出飽滿時代的背景。

反派先按下不說,說說那些豐滿立體最不好演的身邊人。

正是他們,賦予《大染坊》不同的魅力,因為他們自身與陳壽亭不同的故事線,才降低了陳壽亭不斷向上的壓迫感,讓觀眾知道,不是主人公的選擇才是對的。

第一個,趙東初(劉奕君 飾)。

《大染坊》裡,盧家駒應該算是第一男配,但用趙東初作例子,更合適。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他和盧家駒都是讀書人,盧家駒被陳壽亭壓著一截,趙東初卻有自己的判斷。

在人物塑造上,盧家駒太過順從,溫柔,好似《甄嬛傳》的十七爺,愛情很美,但人,實在順遂清淡了點。

趙東初這個人上過大學,娶的新潮媳婦,與哥哥整天窩裡鬥不同,他更具開放性。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剛與陳壽亭結識,趙東初第一個反應是:提防。

不僅自己提防,還要提醒地方染坊界都提防著。

他一心幫著哥哥,甘心居於人下,但隨著與陳壽亭接觸多了,他從一開始任何事都順著哥哥,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見。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他與陳壽亭是一體兩面的同一種人,只是方向不同。

可以說,一個是醬香味,一個是東北大蔥味。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陳壽亭成了觀眾的掌中寶,趙東初的扮演者劉奕君呢?

《大染坊》播出時,他帥氣,年輕,但就是這張臉總有種不願顯露的老練和狠辣。

這種老練和狠辣,在12年後的《琅琊榜》大反派謝玉那裡,得到了最純粹的爆發。

而在《大染坊》裡,他知道他的聰明就像盧家駒一樣,只能掛靠在別人這裡。

親兄弟之間,出頭內訌是小人做派。所以他趙東初再瞧不起哥哥做派,也盡力勸和,周全,大家一起有錢賺,共同走下去,比什麼都強。

《大染坊》是關於時代的故事,人講究的是“活下去”,而比平常老百姓更體面地活著,應是最大的講究了。

說到時代,就不得不提窯子。

同樣上過大學,沈遠宜

(孫儷 飾)就倒黴得多。

她遠道而來找尋男友,男友沒找到,反倒弄丟了伙食錢。

走投無路時,只好跪在海灘裡,滿心想著自殺。

就在此時,她遇見了來海灘散步的陳壽亭。

孫儷飾演沈遠宜時,不過20歲,正好是大學生年齡,與陳壽亭這種社會哥一接觸,震撼很大。

她發現除了學習,人生還有另一條路走,就看你敢不敢走。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海暫且不跳了,沈遠宜去了濟南投奔姨母。

按照劇設,她成了濟南風月場裡的頭牌,遠近馳名的夜明妃。

但她是與眾不同,她賣學識,賣陪伴,所有能營造的夢幻都賣了,卻不賣身。

有限的時代條件裡,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不容易。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陳壽亭將人生的選擇交給了天賦與運氣,趙東初則在不斷權衡中棲居於家族,沈遠宜則跨出了很多女學生不恥的那一步。

哪一個更對呢?

這也是《大染坊》裡,最迷人的疑問。

老戲骨的綠葉時代


2003年《大染坊》火了,但不像是今天的劇,能讓新人成為爆款,能讓老戲骨再度翻紅。

它的紅,是作為一部好劇本身紅了,演員反倒沒沾光。

侯勇作為此劇中最具個性的主線,靠角色拿到了飛天獎最佳男主角。

之後轉戰大銀幕,然而《八月一日》裡演了賀龍將軍之後,便沉寂了。

沒人找他演嗎?

當你搜索他的消息時,又會發現其實他每年都有新劇,他似乎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戲路——與陳壽亭相似,剛正不阿的歷史人物。

像是《白銀谷》裡的康三爺,《開創盛世》的大臣魏徵,《陳賡大將》和《上將許世友》裡的陳賡。

但無論是當時還是如今,這些令人著迷的正派人物都不算是風頭最強勁的。

2011年時代變了,《大染坊》裡那種鄉土味被另一個劇種代替。

當年的大學生孫儷,接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劇《甄嬛傳》

與節奏超快,一集一個主意,兩集打趴一個對手的《大染坊》相比,《甄嬛傳》在感情和事業方面的刻畫,完全脫去了過去宮廷劇粗製濫造的習慣。

這在當時讓觀眾耳目一新:各位小主沒了一般老百姓謀生的需求,一出場便分了帶院子的套房,吃穿用度全看爭寵能耐和母家勢力。

他們說話用詞繁複,吃穿不愁,整日為了爭風吃醋,圍著首飾打轉。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甄嬛傳》

主角的選擇少了,配角除了死路一條,根本沒得選。

除了《劉老根》和《鄉村愛情故事》之外,一種精緻開始引領潮流,席捲各種劇集。

大女主劇漸漸成為主流,大男主劇走得更遠,不僅賞劇,還要賞男色。

肉眼可見的,是流量偶像成了主角,侯勇和劉奕君便是繼陳道明、倪大紅、吳剛、丁岱勇、王勁松之後新一代入局的“老戲骨”。

去年的新劇《慶餘年》,有人吐槽浪費老戲骨。

然而,作為老戲骨們,卻早已明白,這三個字早就不是港片裡專門形容在娛樂圈耕耘多年,德高望重並且演技深厚的人。

相反,更像是給流量偶像做配角的專用詞彙。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慶餘年》

要說這現象是中年男演員的獨一份,也不是。

孫儷在《甄嬛傳》之後一路頂著“娘娘”這頂高帽,不論怎樣都摘不下。

同款宮鬥劇《羋月傳》,同款商戰劇《那年花開月正圓》,都沒激起水花。

《辣媽正傳》和《安家》更不用提了,前者曇花一現,後者熱搜不斷,但始終懸浮表面。

關於《大染坊》,觀眾最認同的一點是從這部劇裡走出的人,無論年齡大小,都是演員。

言下之意,能適應不同的角色,能演得讓你覺得,就是那個味兒,就是那人。

怎麼現在都演不到點子上了?

其實,《大染坊》這種捧紅了自己,捧不紅演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它屬於自己的時代,屬於那一代的觀眾。

但正因為它捧不紅演員,才能讓真正想當演員的人有機會或是求之不得或是迫不得已留在娛樂圈慢慢耕耘。

但他們的機會不多了,新一代流量上岸,IP,臉譜化,幼齒化。

2016年,《大染坊續》開播,題材早已不合適了,於是半點水花沒有,連豆瓣評分都沒上。

《大染坊》:17年前的收視冠軍,男頻爽劇的開山鼻祖

默默耕耘顯得更像是反抗,又像是躲在一處角落裡保持沉默。

他們甘心嗎?

孤注一擲挑戰當代的觀劇習慣:成為一個演員,而不是與角色捆綁銷售的產品。

但現在他們已經從個性豐富,層次分明的老劇中永久退役,隨著時代潮流合併成為新生代劇集捆綁銷售的一部分:老戲骨。​

或許你會認為,這種做法很無奈,但這不像極了武俠世界裡見招拆招的俠士嗎?

只不過,他現在有點蒼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