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司馬家篡權的時候,大部分曹操的老臣後代都沒站出來保衛曹家?

丿ZouJunWei丶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看看司馬家篡權的時候,曹操的哪些老臣後代都還有誰在,都屬於誰的。

(一)

司馬家篡權基本從曹芳開始,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家族,特別是司馬懿只能算是一個很重要的將領而已,曹操是220年死的。

隨後他的兒子曹丕繼位,等到曹丕226年死的時候,司馬懿已經作為撫軍大將軍受領遺詔,和曹家的曹真、曹休共同輔佐嗣主曹叡了。可見此時司馬懿的地位很重要了。

曹叡死的時候是239年,傳位曹芳,繼續託孤司馬懿輔佐,然後直到249年,司馬懿成功發動高平陵事變,真正的將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家族。

(二)

所以,如果以249年為界限的話,我們將那些曹魏陣營熟悉的人物,比如八虎騎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純、曹休、曹真、夏侯尚、曹洪,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再包括其他的典韋、許褚、龐德、諸葛誕、司馬師、曹彰等,就算加上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徐庶等拿出來看看,我們看看還有誰在?

八虎騎、五子良將、謀士們全都沒了,他們的後代你聽說過誰是有名的?連張苞、關平這樣水平的都沒有把!

上面這麼多人裡面,只有諸葛誕和司馬師還在,司馬師是司馬家族的,不用我多說吧,我們來看看諸葛誕。

(三)

諸葛誕是諸葛家族裡水平最差的一個,如果蜀漢的諸葛亮是龍的話,東吳的諸葛瑾就是虎,而諸葛誕的水平就是狗。

但是作為剛才說的僅剩的人物,在司馬懿死後,諸葛誕於257年起兵反對當時司馬家族的司馬昭,並得到東吳的支援,結果被司馬家族的大將軍司馬胡奮斬殺,並被滅三族。

至此也標誌著諸葛家族的徹底覆滅和司馬家族的徹底勝利,畢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

所以你說說誰能站出來保衛曹家呢?


yale13


分析一下有兩個原因:1、曹魏的政權也本來是來路不正;2、這些老臣要說有感情也是對曹丕、曹操有感情。到了曹芳即位時,已經沒有多大少感情因素了。


曹魏的政權也本來是來路不正

曹操帶領一幫人打天下,在世時雖然大權在握,始終還是讓獻帝當皇帝,沒有篡位。但是曹操死後,終於幹了曹操不敢幹的事。

實際上當時也是有漢臣不爽的,包括曹操的老部下,只是屈服於曹家的勢力,不敢做聲而已。

延康元年(220)十月,漢獻帝下詔書宣佈退位,把皇位禪讓給曹丕。曹丕先是故作推辭,在“三讓”之後才答應接受。曹丕在離許都不遠的潁川郡潁陰的繁陽築祭壇,並登壇即位,這就是魏文帝。

禪讓就是指在位君主自願主動地讓位與他人,是一種和平實現權力更迭的方式。

禪讓據說是沿襲了遠古部落首領堯讓位於比自己兒子更賢能的舜,後來舜又讓位於禹的故事。不過這是產生於戰國時代的一個傳說,不知是否真有其事。要說類似的和平更迭政權的例子,西漢末期王莽的篡漢立新就是一例。但是王莽的時候沒有搞禪讓的儀式,因此,曹丕成了歷史上第一個通過禪讓儀式即位的皇帝。

關鍵曹丕得逞後還洋洋得意的說:“看來遠古的禪讓也就這麼回事”。

曹丕雖然受禪即位當上了皇帝,身邊卻沒有一個親兄弟,想依靠的大臣又未必絕對忠誠,都是這樣的一些人物,曹丕不能不說是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

曹操生前把當皇帝比作是讓他坐在爐火之上,曹操所說的正是曹丕面臨的這個困境。既然舉行了禪讓的儀式,自己的行動就應該像個天子。而且從禪讓的道理上來說,讓出皇位的一方也是賢能的天子,想殺掉又不行的。

這些老臣要說有感情也是對曹丕、曹操有感情。到了曹芳即位時,已經沒有多大少感情因素了。

只可惜,無論是曹丕,還是魏明帝壽命太短了,來不及培養自己的忠實大臣,就死了,明帝(239)去世的,離曹丕即位已經19年,不是每個大臣都能像司馬懿那樣活那麼久。輔佐曹芳的曹爽能力又不咋地,而司馬懿早已暗中培植了自己的勢力,所以到了曹芳即位時,哪還有什麼感情因素呢!

加上,曹丕即位時,對自己地親兄弟就差趕盡殺絕了,家族內部是沒有人援助的。當時,還是有親信桓範勸曹爽帶皇帝去許都,以天子之名號召全國對抗司馬懿,可是曹爽自己沒把握住,選擇了投降。

分析

漢臣不會保衛曹家,曹臣在到曹芳時期,估計厲害的也沒幾個剩下了,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再則就是司馬家的勢力已經起來了。所以,不會有什麼老臣來保衛曹家。


國內ERP專題


值得考慮的是你說的是高平陵之變還是篡奪皇位

先說第一個吧,高平陵之變發生在公元249年,那值得說道的就很多了,當時曹爽他兄弟幾位是總領禁軍。

但是士兵聽不聽你的又是一回事了,更令人可笑的是,他們兄弟三位當天一起去謁陵了,京城就成了群龍無首的狀態,雖然桓範先生多次提醒他們,顯然他們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沒當回事。

當他們出城的時候,城裡的人就開始行動了,已經在家裝病兩年,前幾天已經快要“駕鶴”的司馬懿突然病就好了,親自帶兵覲見郭太后。就在此時,宮城的正門——司馬門,已被司馬懿長子司馬師所控制。但是問題來了,司馬家是哪來的兵權呢?史載:

《晉書·景帝紀》:“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當然,首先是要保證自己政變的“合法性”,所以在得到了郭太后的詔書後,司馬懿才派司徒高柔代理大將軍職權(前大將軍曹爽同志在城外)接管禁軍,並關閉洛陽城門。

在當時,曹魏還是有忠臣的

例如:大司農桓範,在政變發生之後,他就帶著自己大司農印出城投奔曹爽了(在城內純屬等死),在見到曹爽之後,他一針見血的給出了建議:號召天下勤王。

但是司馬懿提前給皇帝上了個奏疏(曹爽也是看過了的),奏疏裡說只是將他免官而已,事後還能“以侯歸第”,和現在相比,就是不掌權了而已。不得不說,曹爽這麼大的人了,官位之高,但是權謀水平在司馬懿面前還是小學生啊!連空頭支票都看不出來……

桓範怎麼勸說,曹爽都是舉棋不定,最後還是選擇進京……曹爽隨即被免官,兩個月後,曹爽等人以謀逆之罪,被“夷三族”。(真是活該)

大司農桓範出赴爽,蔣濟言於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短豆,必不能用也。」於是假司徒高柔節,行大將軍事,領爽營,謂柔曰:「君為周勃矣。」命太僕王觀行中領軍,攝羲營。帝親帥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屯於洛水浮橋,上奏曰:……爽不通奏,留車駕宿伊水南,伐樹為鹿角,發屯兵數千人以守。桓範果勸爽奉天子幸許昌,移檄徵天下兵。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詣帝,觀望風旨。帝數其過失,事止免官。泰還以報爽,勸之通奏。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諭爽,指洛水為誓,爽意信之。桓範等援引古今,諫說萬端。終不能從,乃曰:「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範拊膺曰:「坐卿,滅吾族矣!」遂通帝奏。既而有司劾黃門張當,並發爽與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黨與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誅之。蔣濟曰:「曹真之勳,不可以不祀。」帝不聽。(《晉書·宣帝紀》)

總的來說,在高平陵之變的時候還是有忠於曹魏的大臣的,不過是曹氏宗族自己沒有把握機會,讓它白白流失。

廢魏帝時

魏國終於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了,然後皇帝發現:身邊幾乎都是司馬家的人。

那還是說一下之前發生的事情吧,在高平陵之變之後,本來夏侯玄、張緝等人密謀除掉司馬師,結果事情敗露,他們幾個被誅滅三族,完。(第一波結束)

毌丘儉和文欽起兵,被司馬師領軍平定。(第二波結束)

諸葛誕叛亂,被平定(第三波結束)

俗話說得好:“事不過三。”大魏的忠臣都挨個死了,那皇帝陛下您還指望哪來勤王呢?所以只得老老實實讓位司馬家……

只能說曹魏沒把握住機會,最後玩火自焚。


北城棠花如雪


因為後期曹操老臣及其後代,都已經老的老,死的死,第二代年輕人沒有實權和軍權,連皇帝都不當家了,何況下邊的舊臣,依然還是司馬家的勢力大,一手遮天,別人想憾也憾不動。這樣以來,最後天下三國歸晉,誠然是大勢所趨,誰也改變不了了。


般若自在


司馬家篡權的時候,司馬懿已經熬死了曹氏三代皇帝,也就是說自曹操之後,他的子孫稱帝在位期間都不長,在短時間內還沒有建立起擁護自己的文臣武將,還不能得到他們的擁戴,而司馬懿就不同,經歷了曹氏三代的更替,在朝中深得群臣的尊重和擁護,並且司馬家族的勢力在朝中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司馬懿篡權的時候,大部分曹操的老臣後代都沒也不敢站出來保衛曹家!


sunnyf888


第一、有實力,掌實權偏向曹家的人已經被幹掉了。

第二、支持司馬家的都是司馬家提上來的。

第三、任何朝代都有識時務者。

第四、曹家氣數已盡,主子太弱太年輕,沒有權臣司馬家強,因為孩子是鬥不過政治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