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復為什麼不把斗轉星移練到頂級,卻要偷學別派武功?

夢露居士讀國學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天龍八部》中的姑蘇慕容氏是赫赫有名的武學世家,號稱“南慕容”。慕容氏的祖傳絕技“斗轉星移”十分霸道強悍,能反彈對手的攻擊,讓對手死在自己的絕招之下。不過小說中慕容氏兩代人——慕容博、慕容復卻並沒有將斗轉星移這種高深厲害的武學練至頂級,所以只能反彈一些低級武功,反彈不了高深的武學招式。比如慕容博就無法反彈少林寺玄悲大師的“韋陀杵”。

慕容博、慕容復不認真練習家傳的斗轉星移,卻四處偷學別派武功,甚至連一些不知名小門派的武功都學。王語嫣曾經指出過:

王語嫣道:“適才你使了青海玉樹派那一招‘大漠飛沙’之後,段公子快步而過,你若使太乙派的‘羽衣刀’第十七招,再使靈飛派的‘清風徐來’,早就將段公子打倒在地了,何必華而不實的去用山西郝家刀法?又何必行奸使詐、騙得他因關心我而分神,這才取勝?我瞧你於道家名門的刀法,全然不知。”

那麼,慕容博和慕容復父子為什麼不將家傳的斗轉星移練到頂級呢?其實他們並非不想練斗轉星移,只是遇到了瓶頸,無法把斗轉星移練至登峰造極之境。而他們偷學別派武功,也是有難言之隱。

五代十國時期,慕容氏出了一個武學天才,名叫慕容龍城。他自創斗轉星移的絕技,能夠反彈對手的招式。所以與慕容龍城交手之人,無論使出什麼絕招,最後都會反彈到自己身上。江湖中人不知道慕容龍城會斗轉星移這種神奇的武學,以為他通曉各門各派的絕招,慕容氏從此有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名聲。

看來,慕容龍城不僅是武學奇才,還是一位營銷大師。他十分注重品牌建設,使“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個slogan成為慕容氏世代相傳的金字招牌。從此,武林人士一說起姑蘇慕容氏,就想起他們“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作風,不禁肅然起敬,甚至頗為畏懼。因為一個人將武功練至登峰造極雖然不易,但也並非無法做到,但如果有人通曉各派絕學,那簡直是匪夷所思。比如大理黃眉僧眼中的慕容博就極為恐怖:

黃眉僧緩緩的道:“老僧聽說世間確有慕容博這一號人物,他取名為‘博’,武功當真淵博到了極處。似乎武林中不論哪一派哪一家的絕技,他無一不精,無一不會。更奇的是,他若要制人死命,必是使用那人的成名絕技。”

但是練這斗轉星移並不容易?居士我推測,這門武學必須要有極為深厚的內力為根基,方能反彈高深招式。因為在《倚天屠龍記》中也有一門相似的武學——乾坤大挪移。乾坤大挪移還只是把敵人的招式牽引轉移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只相當於低階版的斗轉星移。但就算這樣,乾坤大挪移的運勁法門已經十分複雜了,需要極為雄厚的內力,不然就十分危險:

這門心法所以難成,所以稍一不慎便致走火入魔,全由於運勁的法門複雜巧妙無比,而練功者卻無雄渾的內力與之相副。正如要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去揮舞百斤重的大鐵錘,錘法越是精微奧妙,越會將他自己打得頭破血流,腦漿迸裂。

《倚天屠龍記》中天下第二的高手陽頂天苦苦修練乾坤大挪移,也只是勉強練到第四層而已,而且他在修煉之時,聽見自己妻子與成昆在隔壁做“管鮑之交”,一分心便走火入魔而死了。而斗轉星移可以完全反彈敵人招式,對修煉者者內力的要求只會更高!在《天龍八部》裡慕容復常常因為內力不夠,所以只能將敵人的招式引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

慕容龍城之後,慕容家再沒有內力如此深厚之人,所以無法再將斗轉星移練至最高階。但是江湖人人都知道慕容氏“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為了對得起這一名聲,慕容龍城的子孫後代想出了偷學別人武藝的辦法,才能勉強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是不得已之舉。要不然你作為姑蘇慕容氏的一員,竟然不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只能惹人嗤笑。

雖然都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但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慕容龍城只用斗轉星移,以不變應萬變,端的是大宗師風範。慕容博、慕容復等人修煉各家武學再去殺人,看似博大精深,實則蠢笨無比。須知武學之道最貴精一,此中道理天龍寺枯榮大師說得極為清楚,當時鳩摩智提出用少林寺七十二絕技換天龍寺的六脈神劍劍譜,天龍寺諸僧無不心動,然而枯榮大師卻反問他們:你們窮其一生,能將一陽指練至一品嗎?如果不能將自己專精的武功練至登峰造極之境,卻跑去偷學別派武功,又有何意義?

慕容博和慕容復什麼絕招都想學,最後只能是博而不精,每一種武功都似是而非。王語嫣曾經指出過慕容復的這一缺點:

那女子“啊”的一聲輕呼,道:“不好!他……他當真使得很快?”阿朱道:“是啊,有什麼不對麼?”那女子道:“自然不對。打狗棒法的心法我雖然不知,但從棒法中看來,有幾路定是越慢越好,有幾路卻要忽快忽慢,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那是確然無疑的,他……他一味搶快,跟丐幫中高手動上了手,只怕……只怕……你們……可有法子能帶個信去給公子麼?

慕容氏的斗轉星移和參合指都是天下絕頂武功,就算內力不夠無法把斗轉星移練至最高階,但只要專精參合指,一樣足以武林稱雄。就像大理段氏練不了六脈神劍,但專精一陽指便足以闖出赫赫威名了。但是慕容氏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名聲所束縛,不得不博學各家武功,武學逐漸衰落,這是當年慕容龍城所不能預料的,慕容氏一族可謂作繭自縛了。

那麼為什麼當年慕容龍城內力深厚足以練成斗轉星移,而他的子孫後代卻練不成了呢?

其實這並非個別現象,比如大理段氏先祖段思平創立的六脈神劍也需要深厚的內力,當時已經無人能達到,所以天龍寺的本因曾說過:“當此末世,武學衰微,已無人能修聚到如此強勁渾厚的內力。”像段氏俗家第一高手段正明也只能練成一脈,枯榮大師這樣的絕世高僧也不過雙手同使一脈少商劍,也只有段譽靠北冥神功吸了一身震古爍今的內力,才能練成六脈。

為什麼慕容龍城和段思平能夠有深厚的內力呢?居士我認為,慕容氏和段氏很可能都與逍遙派有某種關係。

《天龍八部》中寫,慕容博四十歲之時,曾跟自己的妻子研究凌波微步,被崔百泉撞見。凌波微步是逍遙派的不傳之秘,慕容博從哪知道的呢?慕容氏的還施水閣藏有天下各種武學秘笈,逍遙派琅嬛福地同樣藏有各派武功。顯然慕容氏與逍遙派有某種神秘聯繫。

逍遙派的神奇武學“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當年就藏在大理的不老長春谷,無崖子和李秋水隱居也選擇了大理無量玉洞,而大理正是段氏的勢力範圍。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

因此居士我大膽推測,當年慕容龍城和段思平都曾學過逍遙派的北冥神功,他們的內力無比深厚,因此分別練成了斗轉星移和六脈神劍兩大神技!所以段譽學成北冥神功後,也很快學會了六脈神劍。

慕容龍城與段思平逝世後,不知道為什麼北冥神功就此失傳,他們的後代沒有學會這門神技,因此沒有積累如此深厚的內力。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夢露居士


很簡單,因為這是斗轉星移修煉的速成之路。慕容龍城創立的斗轉星移,本就是戰場招數,是血戰中和各路高手打鬥中歷練出來的。其核心就是孰知各家各派武功特點運氣路線,要不怎麼借力打力。

想想,打架的時候,我知道你下一拳要幹什麼,我才能借你力量呀。要不金庸怎麼讓令狐沖悟出無招勝有招呀。

而常規修煉法就是要去戰場歷練,掌握生死相博中的靈犀一線,或者是遁去的一。

可惜慕容家只有這個獨苗,捨不得上戰場,只有走速成之法。就是讀書破萬卷勝過沙場舔血歸。

但再怎麼學霸,也要實踐呀。要不博覽群書不成了書呆子了。

所以斗轉星移正統練法,沙場征戰,會各門各派高手,於生死之間掌握技法。

取巧練法,看書破萬卷,針對性找練過的門派的人,驗證技法,從而掌握技法。但是由於缺乏生死之間的頓悟,只能照本宣科,造成臨陣之際缺乏體悟,只能向下制敵。

生死之間體悟效果,看喬峰,喬遠山。能發揮出超越自身技能的威力。

慕容復,慕容博,都差一層生死之間的體悟,始終遜色一分。


燕南飛dy


慕容復是武林中難得的少年英俠,江湖上人人皆知“北喬峰,南慕容”,斗轉星移的絕技更是讓天下英雄津津樂道。雖然他和喬峰的實力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不可否認,慕容復確實是一位比較優秀的武林後起之秀。

慕容復之所以不把斗轉星移練到頂級,而去偷學別派的武功,我認為是因為這幾點:

1.不是慕容復不想練到頂級,是因為他根本沒有這個功力。想要把一種武功練到頂級是十分困難的。

不管是那種武學,能夠將其練成頂級,肯定都是絕世高手。比如喬峰的降龍十八掌,一燈大師的一陽指,段譽的六脈神劍等等。但是,我們我們也知道,練至大成是非常困難的,比如說降龍十八掌,也只有喬峰才能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比如說九陰真經,周芷若的和黃衫女的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差地別;比如說一陽指,一燈大師的一陽指比起段正明他們的簡直要高明很多。



所以說不是慕容復不想練到頂級,斗轉星移這樣的高深武學,沒有強大的內功基礎,只不過是徒有其表罷了,也只能對付一下武功不是太強的所謂高手。慕容復的功力根本支撐不了他修煉更高層次的斗轉星移,沒有足夠的內力強行修煉,只會走火入魔。

2.慕容復志在復國,所以他想拉攏江湖好漢,制服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他們的武功,這樣會給對手造成心理上的壓迫感,讓他們為己所用。

慕容復也可以說是一個十足的可憐之人,為了一個已經滅國六七百年的國家而奔走江湖,這是一個根本不切實際的夢。為了他的復國夢,他奔走江湖,希望拉攏江湖中的好漢幫助他完成他的夢想。比起直接用斗轉星移這樣的武功打敗他們為己所用,我想,用他們最擅長的武功打敗他們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大的衝擊力,更有說服力。

3.這也更加契合慕容復的性格,華而不實,從不腳踏實地。

慕容復的武功雜而不精,只是追求武功的多樣性,而不追求武功的精。慕容博也曾經說過,他們參合莊的參合指很是厲害,只是因為慕容覆沒有練到家。




慕容復給我的感覺就是“眉毛鬍子一把抓”,那些武功使用起來確實好看,但是卻沒有實際效果,就像他的性格一樣:英雄氣短,心胸太過狹隘,不腳踏實地。

所以說,他不是不想將斗轉星移練至頂級,只是因為他達不到修煉那個層級的內功要求,同時,他那具有明顯缺陷的性格也使得他達不到頂級水平。


學海一扁舟


慕容復的資質不如喬峰,整部劇中喬峰單靠降龍十八掌就能縱橫江湖,喬峰練的少,但練的精,喬峰在阿朱面前說過,大理的一陽指只不過是一門點穴功夫,殺傷力有限,阿朱偷了易經筋給喬峰,喬峰卻不屑於研究,對於喬峰而言,練好降龍十八掌就夠用了!

但不是人人都像喬峰那樣的高資質,必須通過易經筋來提高內功修為,慕容博藏在少林寺幾十年,目的就是偷學少林武功,因為慕容博的內功修為遠遠達不到慕容龍城的級別,斗轉星移遇到了瓶頸,莊聚賢曾經是個小菜鳥,被阿紫當做實驗品學了易筋經內力就變得非常厲害!



慕容覆在年輕一輩當中,還是不弱的,僅次於四絕之後,一般江湖高手還真打不過慕容復,就算丁春秋見了慕容復也得掂量一下,慕容復的心裡包袱太大,每一代都肩負著復國大業,從劇中慕容博和慕容復其實並不那麼想當皇帝,復國就是為了完成祖宗遺訓,這樣壓根就不可能實現復國大業,自己想當皇帝和別人逼你當皇帝,是兩個概念!


小程日記


個人認為,慕容家去學別家的各路武功,也許正是提升“斗轉星移”的法門。

就如同童姥傳授虛竹的“天山折梅手”。童姥曾說過,這門武功雖然只有三十六招,但是卻森羅萬象,無論什麼刀法劍術還是拳法,都在這三十六路手法之內。將來隨著虛竹自身武學見識的提高,無論學到什麼招式都能化在天山折梅手之中。“斗轉星移”也都如此。這是一門借力打力的武學。你要借力,就要了解對方的力是怎麼發的。要了解這些就需要很高的武學見識。想提高武學見識,一個是多和高手過招,在實戰中提升。慕容龍城應該就是這樣,本身武功已經到了相當高的境界,又具有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才能通過對手的出手前奏去判斷對手的招數,在借力打力進行反彈。亦或是對於天下武學都有所瞭解,看到對方使得武功招數就能判斷他的武功路數,進而借力反打。這就需要懂各門派的武功,多看各門派秘籍去提升武學見識。慕容復走的是這麼個道理。但是慕容復父子明顯是走歪了。變成去修煉各門各派的武功,導致自家本門的武功沒練好,“斗轉星移”也沒練太高。事實上,如果這門功夫能配上“九陰真經”或者“九陽真經”這樣的天下武功總綱,才能真正的發揮威力。


夜幕色百合


其實說起來,這就是作為武林世家慕榮世家的悲哀了。

慕容氏是後燕的亡囯皇族。北宋統一之後,慕容氏無日不想光復後燕,承繼祖宗之榮耀。慕容氏不光有志氣,更出人才,後世出了一個不世出的武學奇才慕容龍城,龍城不但武學造詣武人可及,更創出了不世神功斗轉星移。這門功夫以內功為基礎,實屬奇妙,只要內力加身,都會被鬥移星移盡數反彈,反攻敵人,有著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表面特徵。這不過是表象罷了,斗轉星移注重的是內力搬運法門,是內功之用,而非專練內氣的功法。慕榮龍城怕自己死之後,武林人士打鬥轉星移的主意,做出了有名的營銷活動,確立了慕容世家包羅武林典籍,學盡天下武學的家風,更故意創出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名聲。以敵人的絕學來打敗敵人,成了慕容氏的立族之本。故意給武林放出了煙霧彈,慕容氏厲害不是武功典籍厲害,而是人家學的好。在這樣的名聲之下,斗轉星移保住了,慕容氏也保住了。學習能力比你強,也就成了慕容氏的金字招牌。


斗轉星移以內功為本,說白了就是內功強的欺負內功弱的,不過轉移敵人內力有個竅門,這個竅門就是斗轉星移。

慕容氏後輩資質差一些,內功難以登峰造極。在學習鬥移星移法門之後,為了提高戰鬥力,退而求其次,學習百家絕學成了家風。慕容氏自知自家苦,不甘心受制於低效率敀內功法門,自然於垂誕於別家高深的內功絕學了,所以幹起了網絡大下武學的勾當,以改進自家內功,所以慕容博假死之後,暗中上了少林,偷學了少林武功。在鳩摩智面前,更是對少林的易筋經與六脈神劍推崇備至,讚歎不已,恨不得據為己有。大理段氏武學己經未落,面臨的困境與慕容氏差不多。告訴鳩摩智的目的,是希望靠鳩摩智大鬧少林,把易筋經給找出來,然後慕容博再伺機搶奪,為慕容氏找到一本高深的內功典籍。

內功修習,一靠天分,二靠功法,兩者慕容龍城的後輩都不具備,難以將先祖的絕學練得登峰造極,以發揚光大,無奈之下,只好學遍百家武學,以提高戰鬥力了。


青峰頂的那棵松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慕容復並非不想把“斗轉星移”練到最高等級,而是做不到。而他學習其他武功,是為了“斗轉星移”的瓶頸。

根據小說我們可以知道,“斗轉星移”講究的是後發制人,對內力要求較高,慕容復內力不足,所以修煉“斗轉星移”遇到瓶頸,不敵絕頂高手

“斗轉星移”的厲害之處,在於“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就是將對手的招式內力再反彈回去。由此看來,這是一門講究“後發制人”的武功,對內力的要求非常之高。就像一個小孩子對付一個壯漢,任憑這個小孩子招式如何精奇,力氣比不上壯漢,也是枉然。

慕容復的“斗轉星移”已小有成就,但受內力不足的制約,遇到蕭峰、鳩摩智的這樣內力高深的絕頂高手還是有所不足,在對方全力出手的情況下,使用“斗轉星移”就非常危險了。試想一下,蕭峰全力使出“降龍十八掌”,而慕容復使用“斗轉星移”盡數反彈,餘下的掌力在他毫無防守之力的情況下加諸其身,不死也得重傷。

但慕容復有一個小迷妹王語嫣,王語嫣擁有琅嬛玉洞這座武學寶庫,那麼慕容復“斗轉星移”取得突破就有了可能

王語嫣傾心慕容復,對他這位表哥死心塌地,百依百順。而王語嫣的姥姥,“逍遙三老”之一的李秋水,傳給王家一座琅嬛玉洞,其中收藏了武林中各門各派的武學秘笈。這些武功秘笈可能比不上“斗轉星移”,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能被逍遙派收藏的武功,都在武林中排得上名號,有一定的獨到之處。

慕容復學習琅嬛玉洞中的各派武功有兩個好處。一方面,在遇到敵人時,他可以使用對方的招式制敵,對外則宣稱是“斗轉星移”之功,擴大了這門功夫的影響力,神秘化了慕容家族,對其復國大計有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慕容復可以從這些武功中尋求內力方面的突破。剛才我們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慕容復學習、研究這些武功,可能找到突破自己內力不足瓶頸的方法。當然,在小說中,他並沒有實現這個目標,但他這個思路無疑是正確的

就這樣。


磊落故人


不是他不想把斗轉星移練到極致,而是限於年歲,慕容復內力修為不還沒達標。

當然和同齡人比,慕容復已經算是登峰造極了,畢竟內力持平幾十小無相功的丁春秋。

修煉百家絕學的目的應該是尋求他山之石,來助自己突破武學障。

畢竟慕容復曾聽他老爹慕容老爺子說過,但求克敵制勝,修煉一兩門絕學就已經足夠了。

慕容家的祖傳絕技依然非同小可,如果只練斗轉星移,那麼慕容復依然是江湖一流高手,只是超越北喬峰恐怕是終身無望啦。。。。


隨便搓搓


《天龍八部》中的姑蘇慕容氏是赫赫有名的武學世家,號稱“南慕容”。慕容氏的祖傳絕技“斗轉星移”十分霸道強悍,能反彈對手的攻擊,讓對手死在自己的絕招之下。不過小說中慕容氏兩代人——慕容博、慕容復卻並沒有將斗轉星移這種高深厲害的武學練至頂級,所以只能反彈一些低級武功,反彈不了高深的武學招式。比如慕容博就無法反彈少林寺玄悲大師的“韋陀杵”。

慕容博、慕容復不認真練習家傳的斗轉星移,卻四處偷學別派武功,甚至連一些不知名小門派的武功都學。王語嫣曾經指出過:

那麼,慕容博和慕容復父子為什麼不將家傳的斗轉星移練到頂級呢?其實他們並非不想練斗轉星移,只是遇到了瓶頸,無法把斗轉星移練至登峰造極之境。而他們偷學別派武功,也是有難言之隱。

五代十國時期,慕容氏出了一個武學天才,名叫慕容龍城。他自創斗轉星移的絕技,能夠反彈對手的招式。所以與慕容龍城交手之人,無論使出什麼絕招,最後都會反彈到自己身上。江湖中人不知道慕容龍城會斗轉星移這種神奇的武學,以為他通曉各門各派的絕招,慕容氏從此有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名聲。

看來,慕容龍城不僅是武學奇才,還是一位營銷大師。他十分注重品牌建設,使“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個slogan成為慕容氏世代相傳的金字招牌。從此,武林人士一說起姑蘇慕容氏,就想起他們“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作風,不禁肅然起敬,甚至頗為畏懼。因為一個人將武功練至登峰造極雖然不易,但也並非無法做到,但如果有人通曉各派絕學,那簡直是匪夷所思。比如大理黃眉僧眼中的慕容博就極為恐怖:

但是練這斗轉星移並不容易?居士我推測,這門武學必須要有極為深厚的內力為根基,方能反彈高深招式。因為在《倚天屠龍記》中也有一門相似的武學——乾坤大挪移。乾坤大挪移還只是把敵人的招式牽引轉移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只相當於低階版的斗轉星移。但就算這樣,乾坤大挪移的運勁法門已經十分複雜了,需要極為雄厚的內力,不然就十分危險:

《倚天屠龍記》中天下第二的高手陽頂天苦苦修練乾坤大挪移,也只是勉強練到第四層而已,而且他在修煉之時,聽見自己妻子與成昆在隔壁做“管鮑之交”,一分心便走火入魔而死了。而斗轉星移可以完全反彈敵人招式,對修煉者者內力的要求只會更高!在《天龍八部》裡慕容復常常因為內力不夠,所以只能將敵人的招式引到其他方向,不能原路返回。

慕容龍城之後,慕容家再沒有內力如此深厚之人,所以無法再將斗轉星移練至最高階。但是江湖人人都知道慕容氏“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為了對得起這一名聲,慕容龍城的子孫後代想出了偷學別人武藝的辦法,才能勉強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是不得已之舉。要不然你作為姑蘇慕容氏的一員,竟然不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只能惹人嗤笑。

雖然都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但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慕容龍城只用斗轉星移,以不變應萬變,端的是大宗師風範。慕容博、慕容復等人修煉各家武學再去殺人,看似博大精深,實則蠢笨無比。須知武學之道最貴精一,此中道理天龍寺枯榮大師說得極為清楚,當時鳩摩智提出用少林寺七十二絕技換天龍寺的六脈神劍劍譜,天龍寺諸僧無不心動,然而枯榮大師卻反問他們:你們窮其一生,能將一陽指練至一品嗎?如果不能將自己專精的武功練至登峰造極之境,卻跑去偷學別派武功,又有何意義?

慕容博和慕容復什麼絕招都想學,最後只能是博而不精,每一種武功都似是而非。王語嫣曾經指出過慕容復的這一缺點:

慕容氏的斗轉星移和參合指都是天下絕頂武功,就算內力不夠無法把斗轉星移練至最高階,但只要專精參合指,一樣足以武林稱雄。就像大理段氏練不了六脈神劍,但專精一陽指便足以闖出赫赫威名了。但是慕容氏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名聲所束縛,不得不博學各家武功,武學逐漸衰落,這是當年慕容龍城所不能預料的,慕容氏一族可謂作繭自縛了。

那麼為什麼當年慕容龍城內力深厚足以練成斗轉星移,而他的子孫後代卻練不成了呢?

其實這並非個別現象,比如大理段氏先祖段思平創立的六脈神劍也需要深厚的內力,當時已經無人能達到,所以天龍寺的本因曾說過:“當此末世,武學衰微,已無人能修聚到如此強勁渾厚的內力。”像段氏俗家第一高手段正明也只能練成一脈,枯榮大師這樣的絕世高僧也不過雙手同使一脈少商劍,也只有段譽靠北冥神功吸了一身震古爍今的內力,才能練成六脈。

為什麼慕容龍城和段思平能夠有深厚的內力呢?居士我認為,慕容氏和段氏很可能都與逍遙派有某種關係。

《天龍八部》中寫,慕容博四十歲之時,曾跟自己的妻子研究凌波微步,被崔百泉撞見。凌波微步是逍遙派的不傳之秘,慕容博從哪知道的呢?慕容氏的還施水閣藏有天下各種武學秘笈,逍遙派琅嬛福地同樣藏有各派武功。顯然慕容氏與逍遙派有某種神秘聯繫。

逍遙派的神奇武學“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當年就藏在大理的不老長春谷,無崖子和李秋水隱居也選擇了大理無量玉洞,而大理正是段氏的勢力範圍。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

因此居士我大膽推測,當年慕容龍城和段思平都曾學過逍遙派的北冥神功,他們的內力無比深厚,因此分別練成了斗轉星移和六脈神劍兩大神技!所以段譽學成北冥神功後,也很快學會了六脈神劍。

慕容龍城與段思平逝世後,不知道為什麼北冥神功就此失傳,他們的後代沒有學會這門神技,因此沒有積累如此深厚的內力。


初夏檸檬6


我懷疑有些武功秘籍想要修到頂級,需要特殊體質配合,比如,龍象般若功如果交給黑人或者中東地區的人種修煉,顯然比亞裔黃種人合適。而葵花寶典遇到天閹或者某些雌雄共體的特殊人群,可能威力更大。而斗轉星移,看起來需要鏡面人體質,修煉起來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