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和溥儀中間,其實還出了個皇帝,一直活到1942年,卻鮮有人知

初中歷史告訴我們,清朝統治中國的296年裡,總共出了十二位皇帝。按時間順序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

光緒和溥儀中間,其實還出了個皇帝,一直活到1942年,卻鮮有人知

並且,隨著這兩年清宮劇的熱播,國人對清朝的歷史也是摸了個門兒清。甚至對於一些清宮迷來說,不止幾位皇帝,甚至連皇帝的妃子和喜好也一清二楚。不過,要是筆者說清朝一共有13位皇帝,各位相信嗎?

其實筆者最初也不相信,直到後來查閱史料,才發現還有一位深藏不漏的皇帝,而這個皇帝的故事不僅沒被搬上熒幕,連史書上都記載寥寥。之所以會如此,在於他只當了3天皇帝就被廢了。那麼,他究竟是誰呢?

光緒和溥儀中間,其實還出了個皇帝,一直活到1942年,卻鮮有人知

這個人叫愛新覺羅·溥儁,1885年生人,他是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的次子,是個典型的八旗紈絝子弟。其在位時間正好位於光緒和末代皇帝溥儀中間,這樣一個庸才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原因在於他的姑奶奶是慈禧。

眾所周知,光緒是慈禧的傀儡皇帝。受西方思想影響,光緒準備在全國推行戊戌變法。但由於慈禧是個老頑固,不僅殘忍殺害維新派,還將光緒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最終變法失敗,光緒也被迫下了臺。所以,當時慈禧的當務之急是找一個新的傀儡皇帝替代光緒。


光緒和溥儀中間,其實還出了個皇帝,一直活到1942年,卻鮮有人知

這也是為何一個遊手好閒的愛新覺羅·溥儁能當皇帝的原因,1899年12月24日,愛新覺羅·溥儁被姑奶奶慈禧傳喚進宮,稀裡糊塗的就被過繼給了同治皇帝,還被封為皇太子,等著1900年開春的登基儀式。

直到1900年正月初一這天,愛新覺羅·溥儁的登基儀式正式開始,他在太高玄殿舉辦了盛大的典禮,還將年號改成了“保慶”,儼然一副正兒八經的皇帝派頭。

光緒和溥儀中間,其實還出了個皇帝,一直活到1942年,卻鮮有人知

或許是愛新覺羅·溥儁平日裡實在是太混賬,他登基的消息傳出後,不止文武百官一片譁然,連滿清皇室也是全體錯愕,眾人紛紛跳出來反對。而西方列強看熱鬧不嫌事大,也都加入了反對陣營。

迫於壓力,慈禧只能宣佈此事作廢,剝奪了溥儁的皇位。但皇帝正統,不是隨便就能剝奪的,必須找個理由。慈禧便給溥儁扣上了一個“載漪縱義和拳,獲罪祖宗,其子溥儁不宜膺儲位”的罪狀。什麼意思呢?說是溥儁他爹載漪和義和拳的人為伍,兒子不適合當皇帝。

光緒和溥儀中間,其實還出了個皇帝,一直活到1942年,卻鮮有人知

這一系列操作讓溥儁莫名其妙,而他的好日子也就此到頭了。緊接著在1902年,慈禧將溥儁父子二人流放到了新疆。載漪見形勢不對,立馬帶著兒子跑到了內蒙古阿拉善旗羅王府的妻舅家避難。在這裡,溥儁還娶了自己的表妹為妻。

然而,溥儁從小嬌慣,內蒙古他哪能待得住?雖然已經成家,但溥儁仍惦記著京城的一畝三分地。一直到1912年溥儀退位,他才再度回到了北京。

光緒和溥儀中間,其實還出了個皇帝,一直活到1942年,卻鮮有人知

鑑於他的資歷要比溥儀老,溥儁提出要溥儀給他在總統府裡謀個官職,至少每月要500大洋津貼,溥儀答應了他的要求。這之後,溥儁又過起了神仙般的日子。

而這時載漪也早已去世,無人看管的溥儁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甚至還染上了鴉片惡習。後來北京政變爆發,愛新覺羅皇室被馮玉祥全部趕出紫禁城,還斷了清室的經濟來源,溥儁也徹底沒了收入。

光緒和溥儀中間,其實還出了個皇帝,一直活到1942年,卻鮮有人知

但這會他的毒癮已經深入骨髓,鴉片不但讓溥儁妻離子散,還變賣了所有家產。晚年無比潦倒的他,最終在1942年悲慘死去。如此荒唐的一個皇帝,也難怪清史對其隻字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